江西省农业科学院的历史沿革

作者&投稿:丰伊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追溯江西省农业科研机构的发展,可以看出,江西省从事农业科研的历史较为悠久,早在清光绪三十年(1904)就已设立农事试验场,是全国较早开设的农业科研场所之一。民国以后,随着科学的发展,成立了省农业院,统一负责全省农业科研、教育、农技推广工作,成为集教育、科研、推广三位一体的省级正规农业科研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农业科技,科研机构不断发展、壮大。先是在农事试验总场的基础上设立省农科所,后根据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组建了省农业科学院,成为推进江西农业科技发展的重要机构。 (一)江西省农业院(1934—1948)
民国二十三年(1934)3月6日,在原有的农事试验场、林场、农艺专科学校及农科职业学校的基础上合并组建了江西省农业院,隶属江西省政府。开始在南昌农事试验总场内办公,院址后来设在南昌县莲塘伍农岗,董时进为第一任院长。
江西省农业院创建之初,全院有科技人员112人,其中技师15人,技士26人,技佐28人,经济研究员2人。院内设5部1处,5部为:(1)农业推广部,分设农事、家事两个组;(2)植物生产部,分设作物、园艺、昆虫、森林、农业化学、农业工程、农业经济;(3)动物生产部,分设畜牧、兽医两个组;(4)农业教育部;(5)农业经济部;1处为总务处,分设会计、杂务、文书、出纳、图书5股。江西省农业院还在南昌、宜春、南城、吉安、上饶、赣县、宁都、浮梁8个行政区设立推广处。同时创建江西省兽医专科学校1所,永修高级农林职工学校1所。1938年,院内取消部、处,改设3科、3室。1935—1938年,在全省各自然生态区先后分设十九个农场。抗战爆发后,1938年秋季,日军侵入江西,赣北沦陷,沦陷区内试验场站破坏殆尽。农业院随省政府南迁吉安,1939年迁到泰和,1943年日军侵占吉安、泰和时,又搬迁到宁都,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江西省农业院迁回南昌莲塘伍农岗原址。首先恢复莲塘农事试验总场与南关口分场、永修棉场,新增设九江示范农林场和畜牧场,南昌农业辅导区与耕牛防疫队。省立农业专科学校与兽医专科学校也相继迁来南昌,1947年两校划归教育厅管辖。此时农业院经费减少,机构收缩,大部分农业试验场、园和苗圃均移交给地方管理。
(二)江西省农林试验总场(1948—1950)
1948年3月,江西省政府将农业院与省垦务处合并为农业改进处,6个月后又将农业改进所改为江西农林处,迁至南昌市,主管农业行政和农业技术推广。农业院伍农岗原址改称农林试验总场,为农林处直属事业单位,主事农林牧试验和品种选育工作。场内设9组2室1处。9组为作物组、昆虫组、病理组、农化组、畜牧组、园艺组、森林组、农具组、血清组;2室为秘书室和会计室;1处为总务处。全场有职工214人,其中科技人员56人,钟毅为第一任总场场长。 (一)江西省农业科学研究所(1950—1975)
1950年,江西省农事试验总场撤消,更名为江西省农业科学研究所,丁景才任所长。所内行政机构设秘书室、总务科,业务机构设作物组、应用植物组(4个月后并入作物组)、园艺组、农化组、畜牧组、森林组、昆虫组、病理组,血清制造厂。全所有科技干部110人。1953年,撤消森林组,划归省林业厅,成立省林科所。所内原有的业务机构全部由组更名为系,并增设生物药品制造厂、横岗示范农场。1960年,所内行政机构增设人事科,业务机构增设农机系、棉作系、农经系、同位素农业应用系、资料室,昆虫系和植病系合并为植保系,农化系更名为土肥系。全所有职工1606人(含试验农场工人),其中科技人员232人,科技干部中农技师13人、技术员71人、技术助理员72人。1963年经省编委批准,由省农科所农机系和南昌县农业机械化试验站合并成立江西省农业厅农业机械试验鉴定站,地址在莲塘龚家湖,下设农机试验工厂。从20世纪50年代始,政府对农业科学非常重视,省农科所已初具规模。所内有试验场地15834亩(含示范农场),仪器设备693件,图书期刊27200册,房屋建筑面积122713平方米,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等大型农具23部。1968年,江西省农业科学研究所被撤消。除十几名科技人员调往省革委五七农场外,其余科技人员下放农村劳动,工人调往红旗农场、蚕桑场、四新农场、莲塘垦殖场、瑶湖水产场。所有试验田地移交给6011支左部队耕种。房屋部分移交给6011部队,部分移交给江西手扶拖拉机厂。科学仪器、图书资料集中留守。1970年,除保留一套较全的科学仪器外,其余调拨九江、宜春、上饶、抚州、赣州、吉安六个地区。1971年5月13日,在南昌县红旗垦殖场的基础上恢复江西省农业科学研究所,所址在南昌县横岗江西省良种繁殖场内。科技人员陆续返回,科研工作得于重新开始,公唐水任所长。所内设政工组、科研生产组。下设作物系、植物保护系、土壤肥料系、园艺系、畜牧系、农机组、情报资料室及良种示范场。全所有科研人员150余人。1975年4月,省农科所由横岗迁回莲塘伍农岗原址。
(二)江西省农业科学院(1975— )
1975年12月10日,经中共江西省委批准,将江西省农业科学研究所与江西省农业干部学校合并成立了江西省农业科学院,隶属江西省农业厅。王希仁任党委书记兼院长。行政管理设4处1室,即政治处、科研处、生产处、总务处和办公室。专业机构设作物研究所、植保研究所、果树研究所、畜牧兽医研究所、农机试验鉴定站、菌种站、情报资料室、农技干部短训班。厅直属良种繁殖场(南昌县横岗)、红壤研究所(进贤县张王庙)、水产研究所(南昌市郊叶楼)、棉花研究所(九江县港口)、蚕桑茶叶研究所(南昌县梁家渡)、养蜂研究所(南昌县伍农岗)等单位,均加冠江西省农业科学院的名称。1978年9月26日,经上级批准,创办江西省农科院农业科技大学,后改名为江西省农科院大专班,从江西共大总校分拨208名新生,设有5个专业,大专班只招收过一届学生,1981年7月毕业后停办。1980年10月27日省农科院农技干部短训班划归省农业厅直接领导。
1986年2月25日,经省委常委会研究,同意将省农业科学院升格为副厅(局)级机构,仍隶属省农牧渔业厅。院内外机构进一步调整为11所,均为省级独立科研机构。罗盛槐任院党委书记,刘勋任院长。1988年2月1日,经江西省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院机关设办公室(含保留保卫科牌子)、劳动人事处、科研处、计财处、总务处五个副处级机构,院内研究所设水稻研究所、耕作栽培研究所、旱作研究所、植物保护研究所、园艺研究所、畜牧兽医研究所、农业经济研究所共七个研究所,定为相当于副处级机构。1988年4月7日,经江西省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院内科技情报研究所、菌种站、农机试验鉴定站、综合实验室四个机构,均定为副处级机构。1994年9月成立蔬菜花卉研究所。全院有职工668人,其中科技干部313人,工人355人,在科技干部中有研究员8人,副研究员57人,助理研究员99人。全院拥有房屋建筑面积32798平方米,试验基地738亩,其中水田283.2亩,旱地150.9亩,果园地249.8亩,饲料地49亩,鱼塘28.9亩,试验猪舍10栋(1186平方米),网室1059平方米,拥有20世纪80年代先进分析仪器13台(件),各专业所有较齐全的常规仪器设备1000余件,馆藏图书期刊16万余册。
1995年3月25日,省委常委会研究,同意将省农业科学院改为直属省政府领导的正厅级事业单位。1995年4月3日,颜龙安同志任院长,5月10日,颜龙安同志任党委书记。1995年8月28日,经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审核,并报省人民政府批准,院机关设6个处(室)和直属机关党委(后经请示仍设党委办公室)。院内12个科研机构,均为正处级机构。原子能应用研究室改为原子能应用研究所(副处级单位)。1995年9月8日,设立纪律检查委员会,年底设立监察室(正处级)。经省编委同意,1996年12月,成立“江西省农业科学院生物工程中心”,挂靠在测试所。1999年成立“食品加工研究开发中心”,挂靠测试所。1997年9月“农业部肉及肉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通过国家计量认证和农业部的审查验收,授权开展肉及肉制品的质量检测工作。2000年,院生产管理处更名为院科技开发处。2000年底“江西省农科院绿色食品环境检测中心”通过了省计量认证,授权开展绿色食品生产环境的检测工作。2001年5月,经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授权成立“绿色食品产品质量监测中心(南昌),承担江西省和邻省的绿色食品的申报检验和监督抽查检验任务。2002年,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同意“江西省农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正式更名为“江西省无公害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2003年农业部质量安全中心授权成立全国首批江西省唯一一家“无公害农产品安全检测机构”。2003年7月“江西省农业工程咨询中心”成立。2003年12月,经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批准获得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格,成立“江西省农业科学院环境评价中心”。
至2003年底,全院共有13个研究所,1个研究中心,9个机关处(室)机构。全院共有在职职工602人,其中具有职称的科技人员380人,研究员25人,副研究员89人,中级124人,博士12人(其中在读7人),硕士16人,大学本科163人,专科97人,中专71人,人才梯队基本形成。
在科研设施方面,先进的仪器和设施条件逐步提高,拥有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原子荧光光谱仪、紫外分光光度计、高速冷冻离心机等先进精密仪器。建有先进的人工气候室和高标准的试验基地。在南昌市民营科技园区建有50万居里的CO60辐照装置。2002年建成江西省作物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装备有先进的生物工程研究仪器,为开展农业高新技术的研究打好了基础。同时基本建设也成倍增长,1980—2003年,全院兴建综合实验室楼、旱作植保研究所办公楼、水稻研究所办公楼、海南育种基地、畜牧研究所办公楼、院机关办公楼、作物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等科研设施工程总建筑面积22100平方米;共建职工宿舍24栋,建筑面积32642平方米,职工住房条件逐步得到改善。



请教江西省上饶市的历史沿革~

地处江西省东北部。简称 “ 赣东北 ” 。位于北纬 27°34' 至 29°34' 、东经 116°13' 至 118°29' 之间。东邻浙江衢洲,南连福建南平,西濒鄱阳湖而接九江,北连景德镇和安徽徽州,居于闽、浙、皖、赣四省结合部而成为江西的 “ 东大门 ” 。下辖一市十县一区 ( 信州区、德兴市 , 上饶县、广丰县、玉山县、婺源县、鄱阳县、余干县、万年县、弋阳县、横峰县、铅山县 ) 。 全市东西长约 210 公里 ,南北宽约 194 公里 。土地总面积约 2.28 万平方公里 , 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 13.65% 。境内东南北部三面环山,西部临水,中部丘陵广布。基本地貌以山地、丘陵、湖泊为主。地型大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东西向依次为边缘山地、丘陵、平原和湖泊。北部黄山尾闾蟠结在皖赣之间 , 东部怀玉山脉绵延于赣浙边境,东南部武夷山脉迤逦入赣闽怀抱 , 西北部则与九江、南昌共托全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昌江、信江、乐安江流贯全区。全境丘陵占总面积的 75 % , 水面占 11%, 岗地、平原占 14 %。 历史 上饶之名得于“山郁珍奇”,素称富饶之地。 秦属九江、会稽、丹阳3郡。 汉为豫章、会稽、丹阳3郡。 三国吴属鄱阳、会稽、新都3郡。 晋属鄱阳、新安、信安、建安4郡。 隋开皇九年改鄱阳郡为饶州,后罢饶州复鄱阳郡。 唐武德五年改鄱阳郡为饶州,是域属饶州、衢州、歙州。乾元元年析饶州之弋阳、衢州之常山、玉山3县置信州,是域属饶州、信州、歙州,隶江南东、西2道。 宋主属信州上饶郡、饶州鄱阳郡,隶江南东路。 元主属信州路、饶州路及铅山州,隶江浙行中书省。 明洪武九年分江西为五道,是域主属九江道饶州府、湖东道广信府。 清沿明制。 民国初主属豫章道、浔阳道。1932年主属江西第四、第六行政区。 1949年属上饶、乐平2专区,辖景德镇市和上饶、弋阳、横峰、铅山、余江、广丰、东乡、玉山、贵溪、乐平、德兴、鄱阳、万年、余干、婺源、浮梁16县。1950年乐平专区更名为浮梁专区,上饶专区增设县级上饶市。1952年上饶、浮梁2专区合并设立鹰潭专区,旋改称上饶专区。1953年景德镇市升为地级市,由省直辖。1957年鄱阳县更名为波阳县。1958年浮梁县划归景德镇市。1960年上饶县并入上饶市。1964年恢复上饶县。1968年东乡县划归抚州专区。1970年上饶专区改称上饶地区。1983年乐平县划归景德镇市,贵溪、余江2县划归鹰潭市。1990年德兴县改市。 2000年6月23日,国务院批准,撤销上饶地区和县级上饶市,设立地级上饶市。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信州区。 上饶县建于东汉未期建安年间,约公元205年前,初属豫章郡,不久改属鄱阳郡。晋初并入葛阳县,仍属鄱阳郡。南宋复置,隋开皇九年(589),再度并入葛阳县,属饶州。十二年,葛阳改称弋阳。唐武德四年(621),上饶县析出重置。七年,省入弋阳,乾元元年(758),再度析出重置,隶于江南东道信州。宋,仍属信州。元至元十四年(1277),隶于江浙行省信州路。明洪武三年(1370),信州路改为广信府。四年,广信府隶于江西行省。民国3年(1914),上饶县隶于豫章道。15年,直属江西省。21年,隶于江西省第六行政区。27年,县城上饶镇改称广平镇。1949年5月3日,上饶县解放,广平镇及附近部分城区析出建立上饶市,全市总面积64.68平方千米,隶于上饶专区。1960年3月,上饶县并入上饶市,全市总面积扩至2554.68平方千米。1964年4月,上饶县重新分出,上饶市辖域仍同建国初。1993年5月,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将上饶县的沙溪镇、灵溪乡、秦峰乡、朝阳乡划归上饶市管辖,市域面积扩到338.6平方千米。相当于原有面积的5倍,仍隶属上饶地区行政公署管辖。2000年7月10日,根据江西省人民政府通知,撤销上饶地区和县级上饶市,原上饶市改称信州区,隶属新设立的地级上饶市管辖。 资源 自然资源丰富。现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 70 余种 , 为江西省重点矿产资源区。储量居全国之冠的德兴铜矿是亚洲最大的铜矿。金、银储量分别占全省的 86.6 %和 65 %以上。上饶、广丰磷矿是江南八大磷矿之一。花岗岩、大理石、砚石等石材绚丽多彩、品种齐全,总储量达 440 亿立方米。煤炭、石灰石、瓷土、膨润土等非金属类矿产资源储量也非常丰富 , 在全省占有重要地位。全市有 459 万亩耕地, 147 万亩草地, 348 万亩水面和 1700 万亩林地。大小河流 320 余条,水能理论蕴藏量 117 万千瓦 , 其中可开发利用的有 61 万千瓦。区内森林覆盖率为 51 %,主要树种有松木、杉木、樟木、栲木等。遍布全市的油茶、油桐、板栗、毛竹等则为主要经济林品种。 气候 气候温湿 , 属中亚热带湿润型气候。全年平均气温在 16.7℃ 至 18.3℃ 之间,年均降水量 1600 至 1800 毫米,年均日照时数 1781 至 2098 小时,年均无霜期 25l 至 274 天。由于气候温暖 , 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农作物生长十分繁茂。 民族 市内28 个民族 , 汉族占总人口的99.8 %。聚居且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为畲族 , 主要聚居在铅山县太源畲族乡 , 其他各少数民族均散居全市各地。 风景 大自然的秀丽风光和前辈们的文明历史,造就了上饶众多特色鲜明的风景名胜和文物古迹。国家级重点名胜区、道教名山三清山 , 集泰山之雄伟、华山之峻峭和衡山之烟云、庐山之飞瀑于一体,有“ 揽胜遍五岳,绝景在三清 ” 之誉 , 晋代著名道教理论家、医药学家葛洪曾在此修道炼丹。 西部的鄱阳湖 , 碧波浩瀚、风光旖旎,建有我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 “鄱阳湖候鸟保护区” 。北面朱熹故里婺源, 以名震遐迩的 “四古 ”(古树、古洞、古建筑、古文化) 和 “四色”(“红”-荷包红鲤,“绿”-婺绿茶,“黑”-龙尾砚, “白” -江湾梨 ) 成为近年我国特色旅游的一枝独秀;另有灵岩洞群 , 怪石、奇洞、美泉、古树,钟灵毓秀 , 世所罕见。省级风景名胜区弋阳圭峰,盆景般镶缀在地区中部,方圆 3.5 平方公里内景点集中、景观奇丽 , 使人目不暇接而留连忘返。

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始置县,因《山海经》所记“南方有赣巨人”而得名。另有一说,因二水于赣州合流成赣江,以此得名。 西汉属豫章郡,县治溢浆溪。莽新隶九江郡。东汉复为豫章郡。兴平二年(195)孙策分豫章郡置庐陵郡,赣县属之。三国吴嘉和五年(236)分庐陵郡置南部都尉,赣县属之。同年析赣县地置平阳县(太康元年改名平固县)。西晋太康三年(282)改南部都尉为南康郡,赣县隶南康郡。太康十年(289)县治徙葛姥故城(今章贡区水东一带)。 东晋永和五年(349),郡、县治徙章贡二水之间(今赣州市区)。刘宋改郡为国,赣县属南康国。齐复南康郡,梁、陈因之。陈时,赣县与南康县互易其名。大业元年(605)互复原名。开皇九年(589),改南康郡为虔州。同年平固县归并赣县。至隋、唐,赣县均属虔州。五代杨吴属百胜军。南唐改昭信军。宋开宝八年(975)复称州,赣县仍属虔州。太平兴国七年(982)析赣县7个乡(原平固县地)置兴国县。 绍兴二十三年(1153)取章贡二水合流之义改虔州为赣州,赣县属之。元属赣州路。明、清属赣州府。民国先后属直隶省或属赣南道、第十一行政区、赣南专区及第九、第四行政区。 1949年8月14日赣县解放,析赣州镇置赣州市,赣县先后属赣南行政区、赣州专区、赣州地区、赣州市。1969年7月县治由赣州市迁至梅林现址。 1987年4月5日,湖江乡分为湖江乡、古田乡、湖新乡三个乡(赣府厅字[1987]165号批复)。 1988年9月12日,撤销江口乡、王母渡乡、沙地乡、田村乡,设立江口镇、王母渡镇、沙地镇、田村镇(赣民函[1988]101号批复)。 1990年10月16日,设立攸镇乡(赣民字[1990]137号批复)。 1993年11月17日,撤销南塘乡,设立南塘镇(赣民字[1993]167号批复)。 1995年9月29日,撤销吉埠乡,设立吉埠镇(赣民字[1995]185号批复)。 1996年3月19日,撤销茅店乡,设立茅店镇(赣民字[1996]53号批复)。全县辖8个镇、16个乡:梅林镇、田村镇、沙地镇、南塘镇、吉埠镇、江口镇、王母渡镇、茅店镇、韩坊乡、小坪乡、阳埠乡、大埠乡、长洛乡、大田乡、储潭乡、石芫乡、白石乡、三溪乡、五云乡、湖江乡、湖新乡、攸镇乡、古田乡、白鹭乡。共有315个行政村。 2000年5月8日,撤销五云乡,设立五云镇(赣民字[2000]104号批复)。至此全县辖9个镇、15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492065人;其中: 梅林镇 48630 王母渡镇 36880 沙地镇 25419 江口镇 32912 田村镇 32564 南塘镇 37863 茅店镇 23387 吉埠镇 27848 五云镇 19581 阳埠乡 19643 韩坊乡 28845 大埠乡 16570 小坪乡 6339 长洛乡 10377 大田乡 12686 古田乡 8902 湖新乡 8947 湖江乡 18282 储潭乡 16560 石芫乡 13735 三溪乡 11997 白石乡 11228 白鹭乡 13570 攸镇乡 9300(人) 2001年9月6日,撤销小坪乡,划归韩坊乡(赣民字[2001] 569号批复)。 2001年9月6日,撤销古田乡、湖新乡,划归湖江乡;撤销白石乡,划归田村镇;撤销攸镇乡,划归沙地镇(赣民字[2001]438号批复)。2003年底,全县总人口55.7万人。 2004年底,全县辖9镇10乡。 梅林镇 2004年辖:城东居委会、城西居委会、城北居委会、章贡村、梅林村、红金村、双龙村、桃源村、上庙村。 王母渡镇 辖:王母渡居委会、立濑村、枧溪村、朱坑村、胜利村、浓口村、横溪村、寨下村、上排村、下排村、潭埠村、下邦村、龙潭村、桃江村、大陂村、和坊村、歧岭村、枫树村、新兴村。 沙地镇 辖:沙地居委会、湖溪村、中庄村、螺田村、马口村、银村、水边村、坳下村、高峰村、沙地村、洋村、坳上村、石鼓村、蟠岩村、五龙村、攸镇村、利群村、里堡村、芳村、锡溪村、岗上村、西山村。 江口镇 辖:江口街居委会、江口街村、六十里店村、优新村、优良村、山田村、河埠村、河坑村、安平村、旱塘村、东风村、小均村、蕉林村、苎洲村、安坑村、龙舌村、墩上村、三团村。 田村镇 辖:田村居委会、夏都村、联群村、建新村、红卫村、斜坑村、村岭村、上齐村、中齐村、社大村、兰芬村、月坪村、根山村、坪坑村、龙下村、东山村、莲塘村、芳溪村、杨梅村、坪内村、湖塘村、庙前村、五陂村、富竹村、白石村、下白石村、西坑村、里目村、下横村、田面村、地头村、塘基村、上坪村。 南塘镇 辖:南塘街居委会、清溪村、劳田村、黄屋村、小溪村、岭脑村、南塘村、白溪村、都口村、大都村、道潭村、石院村、枫江村、维源村、石圳村、鹅坊村、田南村、黎源村、船埠村、澄藉村、官田村、桥溪村。 茅店镇 辖:茅店街居委会、茅店村、洋塘村、上坝村、黄龙村、东田村、万嵩村、坝高村、竹芫村、杨洞村、大龙村、太阳坪村、义源村。 吉埠镇 辖:吉埠居委会、樟溪村、宝林村、石含村、建节村、若内村、合龙村、瑶村、大溪村、吉埠村、水南村、社建村、枧田村、上堡村、白枧村。 五云镇 辖:社区、五云村、赣江村、日红村、千丈村、新阳村、南田村、大岭村、下丹村、上丹村、夏潭村、左坑村、蓬村。 韩坊乡 辖:韩坊街居委会、红星村、长演村、松柏村、遇龙村、韩坊村、大营村、水口村、迳里村、梅街村、塘坑村、长中村、樟坑村、小坌村、大屋村、南坑村、小坪村、下岭村、上岭村、大坪村、黄屋村。 阳埠乡 辖:阳埠村、杨源村、下杨村、密石村、黄沙村、木栅村、坳头村、大龙村、新联村、梅村、马埠村、许屋村、坳背村。 大埠乡 辖:大埠村、大坑村、坪田村、下马石村、金田村、黄贯村、黄田村、三江村、下汶村、黄富村、长湖村、杨西村、高良村、杨雅村。 长洛乡 辖:长洛村、桂林村、中坑村、留田村、下含村、五里村、均源村。 大田乡 辖:大田村、高排村、夏湖村、大坳村、信江村、雁鹅村、中团村、杜屋村、云洲村。 湖江乡 辖:湖江居委会、街坪村、新塘村、新枫村、石坑村、庄前村、松树村、下站村、镇江村、湖江村、夏府村、洲坪村、道坑村、高坑村、中芫村、牛岭村、联育村、古田村、石伍村、尧口村、小良村、上站村、文芬村、新富村、中塘村、湖田村。 储潭乡 辖:储潭居委会、幸福村、田心村、储潭村、东坑村、高枧村、滩头村、白涧村、河田村、红河村。 石芫乡 辖:石芫村、广教寺村、金盘村、横溪村、沙洲村、广福村、山背村。 三溪乡 辖:三溪村、新星村、下浓村、寨九坳村、西溪村、古茂村、山头村、里龙村、土龙村。 白鹭乡 辖:白鹭村、桃溪村、上塘村、吉塘村、盈源村、林头村、官村、检坑村、龙头村、龙溪村、龙裕村、龙富村、里仁村。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的历史沿革
答:追溯江西省农业科研机构的发展,可以看出,江西省从事农业科研的历史较为悠久,早在清光绪三十年(1904)就已设立农事试验场,是全国较早开设的农业科研场所之一。民国以后,随着科学的发展,成立了省农业院,统一负责全省农业科研、教育、农技推广工作,成为集教育、科研、推广三位一体的省级正规农业科研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历史沿革
答: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末宣统三年(1911年),当时劝业道在杭州笕桥创办了最初的农事实验场,开始了其农业科研的历程。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由于战事影响,省农改所(浙江省农业改进所)在松阳成立,成为综合性农业改进机构。随着战事的演变,省农改所在1942年因日寇侵袭而几度迁移,直到...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的历史沿革
答:成立浙江省农业改进所,隶属于省建设厅,掌管全省农业技术改进、水利改良和垦荒事宜,经费由省财政厅拨给。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夏,日寇进犯浙南,省农改所首迁云和,再迁景宁避战,直到抗战胜利,回迁松阳,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迁回杭州。1951年1月,改名为浙江省农业科学研究所(...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是什么学校?
答:二、历史沿革 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34年的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1999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同处杨陵的原西北农业大学、西北林学院、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水利部西北水利科学研究所、陕西省农业科学院陕西省林业科学院、陕西省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研究所等7所科教单位合并组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三、...

广东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的历史沿革
答:广州),2001年6月通过国家计量双认证,是农业部授权的法定检验机构,服务面向全国,侧重华南,华东、华中地区,为无公害蔬菜、绿色蔬菜的标准化生产提供全面优质的服务。中国农业科学院华南蔬菜研究中心。2007年,确定为“中国农业科技华南创新中心”首批个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共建优势学科之一。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有什么历史沿革?
答:学院于2000年7月由原西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系、西北林学院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系、陕西省农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及黄土高原治理研究所4家单位合并组建而成。学院历史可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早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前身-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成立之初的1936年,农业化学系就开始招收本科生。1959年西北农...

西农四大学科使命
答:1999年9月,党中央、国务院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推进科教体制统筹改革,将同处杨凌的原西北农业大学、西北林学院、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水利部西北水利科学研究所、陕西省农业科学院。陕西省林业科学院、陕西省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研究所等7所科教单位合并组建成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实行部省院...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的历史沿革
答:1959年,农田灌溉研究所由水电部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在北京组建。1963年迁到河南省新乡市。1970年,下放到新乡市郊区,后由新乡地区水利局代管。1973年,归河南省水利局领导,更名为河南省农田水利科学研究所,同时保留原名。1978年,恢复中国农业科学院直属研究所建制。1979年,原国家农委...

广西农业科学院历史沿革
答:广西农业科学院的历史可以追溯至1935年7月,当时在柳州沙塘建立了一个名为广西农事试验场的机构,它被定位为广西全省农业实验的重要中心。随着历史的进程,该机构在1950年更名为广西农业试验场,继续致力于农业技术的研究和推广。1954年,进一步发展为广西农业综合试验站,其功能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1957年,...

浙江省农科院的历史沿革
答:1958年是省农科所不平凡的一年。开年伊始,继周恩来总理在1957年12月17日视察省农科所后,1月5日毛泽东主席也亲临省农科所视察。不久,省委又作出决定,省农科所提升为省直属单位,并委任省委书记处书记李丰平同志兼任所长,批准省农科所建立党委。1960年2月省农科所扩建为省农业科学院(简称省农科院),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