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史的古代史学史 史学理论及史学史考研科目有哪些

作者&投稿:无瑞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今天保存在《尚书》中的,即商周时代的历史文献。
中国古代史学史,包括先秦、秦汉至唐初、中唐至乾嘉三个时期。 先秦时期在中国原始社会,先民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同时口耳相授,传颂着一些故事,可以说是历史的源泉。商代或商代以前,已经有了文字,可用以记录。商代出现了史官。“史”字原为手执简册之形,但史官起初并不是专司记事,而首先是负责主持祭祀,占卜吉凶,沟通神与王的意志。同时讲说故事,记录时事,编次和保管文献简册。再进而分工,有记言之史与记事之史之别。今天保存在《尚书》中的,即商周时代的历史文献。 秦汉至唐初的史学,与先秦的史学相比,有显著的特点。首先是史学由附属地位而逐渐独立。东汉之前,史籍比较少,《别录》与《七略》的分类中均无史部。《汉书·艺文志》将史书著录于《六艺略》“春秋家”,以史附从于经。自东汉之后,史籍大量涌现,史书种类增多,史学日益受到社会重视,朝廷设立史官和史馆,目录中也列出了史部,这些都标明史学已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这个时期的历史著述,有官修,有私修,有奉诏私修等几种情况,而趋势则是官修日占上风。
随着士族地主势力的兴起和门阀制度的盛行,史学上的士族烙印突出,最显著的是谱牒著作与谱学大为发展,有家谱、宗谱、族谱和姓氏谱等。东晋南朝精于谱学者,以贾、王两氏为巨擘。同时家传和正史纪传中也反映出当时崇尚门第的世风习俗。
各少数族在史学中也占有地位。除正史中有记载各族史的专传外,还出现了记述各族史的专书,同时民族问题也在史学中有所反映。
关于史学的评论,司马迁曾说《春秋》是“礼义之大宗”,“采善贬恶”,指出史书的教育作用和政治意义。同时,他表明自己志在“继《春秋》”而写史,以“成一家之言”,表现了他以史学为己任的自觉性。班彪的《前史略论》是评论史学的专篇,谈到古来的史官和史籍,着重评论了司马迁与《史记》,既肯定其有“良史之才”,又指责其“大敝伤道”,表明了马、班史学思想之分歧。班彪这个思想,为其子班固所继承。 两汉以后,史学评论渐多,梁代刘勰《文心雕龙·史传篇》是史评专文,探讨了古代史官的建置与职守,叙述了史书的源流、派别及其得失,议论了撰史的功用、目的与态度。《隋书·经籍志》史部分十三类,各类之序叙述各类史书的源流,并加以评论。史部十三类的序加在一起,就是较全面的史学总结。
唐代史学理论家刘知几所著《史通》,对古代史学作了系统性的评论,在史书编撰、书事曲直、史家修养以及史馆监修等方面都提出很重要的看法。他主张直书,反对曲笔;主张一家独断,反对官府垄断;主张实事求是,反对附会臆说。这些都是进步的思想。
中唐至乾嘉时期封建王朝设置史馆,并形成修史制度。首先是纂修实录,即以编年体记录每一帝王在位时的大事。唐代和宋代的实录已散佚,明清两代实录基本上保存完整。实录虽不完全真实,但保存了丰富的比较原始的史料。史馆还修“国史”即当代史,但历代国史随着王朝的更替,多已湮没无闻。其次,历代史馆都纂修前代的历史,如《旧唐书》、《旧五代史》等等。直到清代修《明史》,完成了一套纪传体的后称为“正史”的“二十四史”。其中除《史记》外,皆是以朝代为断限的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的形成经过了二千年,前后变化很大,水平不一,但这套史书,仍是今天研究中国长期封建社会历史的主要依据。
与正史相对应的史书是野史、杂史和别史。野史、杂史、别史的共同特点是成于私人之手而非官修,故又称“私史”。三者又有所不同。野史体例不一,或编年,或纪传,或杂记一代史事,其内容多奇闻异事、闾巷风俗、统治者的秘事,故往往被封建王朝视为禁书;杂史体例一般是只记一事始末、一时见闻或一家私记;别史内容往往限于杂记历代或一代史事。野史、杂史、别史虽有史实不确之弊,但往往亦可补正史之阙遗,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自司马迁提出“通古今之变”以后,有些史学家从不同角度着眼,不同程度地继承了这个思想,考察与研究历史的各种变化,编成分门别类、综观全局的史书。中唐以后,开始出现了这种旨在“通变”、“致用”的通史:杜佑的《通典》,郑樵的《通志》,马端临的《文献通考》,还有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它们是这个时期通史和史学的代表作。 全书两百卷,分为食货、选举、职官、礼、乐、兵、刑、州郡、边防八门,自上古叙到唐中叶,是中国第一部典制通史。
郑樵所撰《通志》二百卷,是一部纪传体通史。其中二十略占全书四分之一,是全书的精华。郑樵主张“会通”,即“会”各种学术文化,“通”古今之变。他提倡“实学”,强调“核实”,反对任情褒贬,指斥五行相应说。 马端临所撰的《文献通考》,是继《通典》之后又一部典制通史。全书三百四十八卷,分为二十四考,自上古叙至宋嘉定末,分类较细,内容丰富。但马端临旨在通古今的典制,而不涉时政。因以汇集考核典制为特点,故以后凡与此同类之书均称通考。
上述“三通”在中国史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后来有“续三通”、“清三通”等,合称为“九通”。加上清人刘锦藻的《清朝续文献通考》,称为“十通”。十通再加上汇编某一朝代各项经济、政治、社会制度的会要,如《唐会要》、《西汉会要》等,统称为典志。
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二百九十四卷,自战国初年叙至五代末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司马光邀请刘恕、刘攽、范祖禹等参加编写,分工明确。他们先作目录,继成长编,又就史料互相歼br/>了《中国历史研究法》,论述了中国政治史和清代学术史。梁启超的学风失于浅尝多变,晚年关于史学的议论,甚至有倒退到以前所抨击的封建史学“四弊”的倾向。胡适把实用主义的哲学观点用于历史学,反对马克思主义及唯物史观,认为“历史是一个百依百顺的女孩子,任你怎样擦抹和装饰”。在1927年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的严峻形势下,发生了中国社会性质和社会史问题论战,其实质是,是否承认马克思主义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直到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时,论战才告休止。在抗战时期及战后,很多进步的学者,如郭沫若、范文澜、翦伯赞、胡绳等,运用唯物史观,对种种唯心史观如“民主史观”及“意志哲学”等,进行了严正的批判。他们写出了一些历史科学专著,也注意到历史理论的研究与传播,如翦伯赞的《历史哲学教程》起了很重要的作用。这时,毛泽东发表了很多关于史学工作和中国历史的言论。他指出:“学习我们的历史遗产,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给以批判的总结,是我们学习的另一任务。……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这对于指导当前的伟大的运动,是有重要的帮助的。”他还提出了研究历史的正确态度与方法,强调对待历史遗产要批判地继承。



古代史学史的发展~

1,中国古代史学追本溯源,萌发于古代先民对于远古英雄人物的传说。

产生于殷周时期,那时候金文啦,甲骨文了就形成了简单的文学记载。春秋末年孔子修《春秋》,为中国史学上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开私人撰史的先河。战国时期私人撰史逐渐增多,《左传》和《国语》是记述春秋史事的,《战国策》和《战国纵横家书》是记述战国史事的,《竹书纪年》和《世本》是记述远古至当世史事的通史,政治形势走向统一的趋势在史书中多有反映。

中国古代史学确立于秦汉时期。政治上的大一统局面,产生了与之相适应的历史巨著《史记》和《汉书》。

发展与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代表作三国志》、《后汉书》、《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周书》、《北齐书》、《隋书》、《南史》、《北史》。

完善于五代宋元时期,代表是司马光的《资治通鉴》


2.《春秋》,为中国史学上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
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是纪事本末体史书的杰作。
《竹书纪年》和《世本》是记述远古至当世史事的通史、
史记是纪传体通史。
刘知几写出了世界上第一部系统的史学评论著作《史通》
杜佑写出了世界上最早的典制体通史《通典》

史学理论及史学史考研考哪些科目呢?
2011年复旦大学史学理论及史学史招生目录:
研究方向:
01 史学理论、02 外国史学史、03 中国史学史、04 公众历史、05 全球史、06 社会性别史。
初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41法语或242德语、③313历史学基础、④--无。
复试科目:
(1)、专业基础知识;考试方式:口试。
(2)、专业外语:考试方式:口试。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1)、中国通史;考试方式:笔试。
(2)、世界通史;考试方式:笔试。
备注:
1、外语口语(含听力)为复试必考科目,思想政治品德、思维表达能力等也均为复试必须考核项目。
2、复试成绩占入学考试总成绩权重50%。
3、院系说明:本院拟招收推免生人数约占招生总数的70%。
2010年南开大学史学理论及史学史招生目录:
研究方向:
01中国古代史学史(上古-1840)、02中国近现代史学史(1840-2000)、03史学理论与史学方法、04外国史学史。
初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313历史学专业基础、④--无。
同等学力:
同等学力考生不允许跨学科报考,并且复试时须加试两门本科专业基础课。
备注:学制三年。
史学理论及史学史考研院校有哪些呢?
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内蒙古大学、辽宁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安徽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山东大学、曲阜师范大学、河南大学、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四川大学、西南大学、扬州大学。
http://www.kaoshidian.com/zhishi

统考历史学历史学研究生专业方向
答: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涵盖历史哲学、中国古代史学史、中国近现代史学史等,旨在培养高层次的史学理论和史学史专家,他们将掌握本学科基础理论、方法,具备独立研究能力,毕业后可在高校、科研部门、文化机构等任职,如北京大学、吉林大学等。历史地理学研究历史时期人地关系,涉及理论与方法、历史自然地理...

我想自学中国古代史,,起步维艰,有懂历史的大大请指教一下,有什么好的...
答:不仅记住了更多的内容,还有利于进行中外比较,使自己对高中三年的历史知识有一个总体上的把握,效果要比单独复习世界史好上几倍。另外,专题复习也很重要。可以帮助你掌握好历史线索,可以深入地研究一些历史规律之类的东西,增加自己思考的深度和广度。其实,历史是一门很有意思的科目,不用担心学不好它...

本人学高中近代史很好但为什么学古代史就不行呢?谁能教我怎么学古代史...
答:历史的学习,需要找到正确的方法。你需要找到自己近代史学习好的原因,是因为对近代史有探究欲望,还是喜欢近代史的人物,或者是其他什么原因。当你找到这个原因后,再运用到古代史的学习上,假如是“对近代史有探究欲望”这个原因,那么你可以从一些有争议的事件开始研究与学习;如果是“喜欢近代史的人物”...

史记的现实意义
答:《史记》是中国史学史上第一部贯通古今,网罗百代的通史名著。无论说它是古代中国史学史的最辉煌成就,还是说它是世界古代史学史的最辉煌成就,都毫不为过。这一点,只要将之与希罗多德的《历史》相比较,就会非常明白。正因为《史记》能够会通古今撰成一书,开启先例,树立了榜样,于是仿效这种体裁而修史的也就相继...

史学理论及史学史考研科目有哪些
答:2010年南开大学史学理论及史学史招生目录:研究方向:01中国古代史学史(上古-1840)、02中国近现代史学史(1840-2000)、03史学理论与史学方法、04外国史学史。初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313历史学专业基础、④--无。同等学力:同等学力考生不允许跨学科报考...

陈寅恪史学思想指导下的中国断代史和通史有什么区别?
答:先秦时期 在中国原始社会,先民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同时口耳相授,传颂着一些故事,可以说是历史的源泉。断代史体裁创始于东汉史学家班固,他所著的《汉书》(也称《前汉书》),写高祖元年(前206年)到王莽地皇四年(23年)西汉王朝230年的历史。《汉书》是中国第一部断代史书(纪传体的)。

考研“313历史学基础”具体包括哪些课本 谢谢
答:历史学考研教材以及辅导书 历史学属于统考专业 教育部统一命题(考古专业 学校单独命题)历史学考的科目有 英语 政治 历史学基础 历史学基础包含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现代史 中国当代史 世界古代史 世界近现代史 世界当代史 还有史学史 历史地理学等学科 教育部目前没有指定教材(十一本书肯定不包括这些...

大学历史系教材,详细
答:我是历史系的,大三。笼统来说,主要的有《古代汉语》《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中国现当代史》《世界现当代史》《中国历史文献学》《考古学》《中国民族史》《中国史学史》《西方史学史》《史学理论与方法》《历史地理》《中国思想史》等等。这些是基本的专业的...

学习历史主要学什么?
答:学习历史主要学历史学专业,要求学生学习世界历史的基本知识,了解整体人类文明的一般发展历程和世界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接受史学理论、史料学、历史地理学、国际政治学、国际经济学、国际关系学、外国语及文化人类学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历史学类专业主要包括中国史、世界史、考古学一级学科,以及博物馆学、...

如何学好历史的方法 有什么技巧
答:二、理清线索,把握整体结构 学习历史,要理清线索,把握知识的整体结构,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比如,在学习中国古代史时,我们可以主要朝代为线索去学习。每本书的目录就是知识的框架,我们要学会看目录,通过它掌握知识整体结构。纵观历年中考试卷,考的都是主干知识,如果我们理清了线索,掌握了知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