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寅恪史学思想指导下的中国断代史和通史有什么区别? 中国的历史起源

作者&投稿:征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区别:

1、完整性不同

通史可以理解为贯通的历史,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或世界的从最早文明到现在的历史。断代史是只记述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

2、内容广泛度不同

通史要求叙述的内容广泛,所有重要事件和研究课题(军事、文化、艺术)涉及内容不深但都要涉及到.其次要求在叙述中体现历史发展脉络或贯穿其中线索,给人一种整体的认识。断代史侧重记述一个朝代的兴衰变化和状态,富于静态。

3、起源不同

先秦时期 在中国原始社会,先民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同时口耳相授,传颂着一些故事,可以说是历史的源泉。断代史体裁创始于东汉史学家班固,他所著的《汉书》(也称《前汉书》),写高祖元年(前206年)到王莽地皇四年(23年)西汉王朝230年的历史。《汉书》是中国第一部断代史书(纪传体的)。

扩展资料:

中国通史

中国史学发展的历史。中国史学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古代、近代、现代三个段落。

古代史学史中国古代史学史,包括先秦、秦汉至唐初、中唐至乾嘉三个时期。

先秦时期 在中国原始社会,先民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同时口耳相授,传颂着一些故事,可以说是历史的源泉。商代或商代以前,已经有了文字,可用以记录。

商代出现了史官。“史”字原为手执简册之形,但史官起初并不是专司记事,而首先是负责主持祭祀,占卜吉凶,沟通神与王的意志。同时讲说故事,记录时事,编次和保管文献简册。再进而分工,有记言之史与记事之史之别。今天保存在《尚书》中的,即商周时代的历史文献。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通史

百度百科—断代史



断代史
以朝代为断限的史书。始创于中国东汉班固所著的《汉书》。二十五史中除《史记》外均属此体。编年体和纪事本末体的史书,以朝代为断限的,也属断代史。
通史
通史:连贯地记叙各个时代的史实的史书称为通史,与断代体史正好相反.如西汉司马迁的<<史记>>,也可称为通史。因为他记载了上自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时代,历时三千多年的史实;还有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也是著名的通史.“通史”可以理解为贯通的历史,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或世界的从最早文明到现在的历史。既然叫通史,就首先要求叙述的内容广泛,所有重要事件和研究课题(军事、文化、艺术)涉及内容不深但都要涉及到。其次要求在叙述中体现历史发展脉络或贯穿其中线索,给人一种整体的认识。所以做不到第一点至少不配称作通史,而要做到第二点是比较困难的,需要著者的才华、积淀和理论素养。同样涉及一个内容的两本通史,在这第二点上,平庸和经典的差别是显著的。市面上很多《中国通史》和《世界通史》都是平庸的著作,虽然罗列了各个事件和课题,但对人的启发是没有多少的。

1、区别:断代史是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历史的史书或史书体例,而通史是连贯地记叙各个时代的史实的史书。这两者的定义恰好相反它是相对于“通史”而言的。

2、断代史是以以朝代或时代为断限,并对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均作叙述之史书。东汉班固作《汉书》,首创其例。此后大部分纪传体、编年体和纪事本末体史书都属断代史性质之史书。

3、通史叙述的内容广泛,所有重要事件和研究课题(军事、文化、艺术)涉及内容不深但都要涉及到。其次要求在叙述中体现历史发展脉络或贯穿其中线索,给人一种整体的认识。所以做不到第一点至少不配称作通史,而要做到第二点是比较困难的,需要著者的才华、积淀和理论素养。同样涉及一个内容的两本通史,在这第二点上,平庸和经典的差别是显著的。

扩展资料:

断代史举例

《汉书》、《宋史》、《明史》。《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分为12篇纪、8篇表、10篇志、70篇传,共100篇,80来万字。上起汉高祖元年,下至王莽地皇4年,共229年历史。从《史记》到《明史》的二十四史,除《史记》以外,均为断代史。

通史举例

《春秋》是中国传世最早的一部按年月日顺序记录的编年体史书。它原是鲁国的国史。秦汉至唐初时期 秦汉时期出现了司马迁的《史记》与班固的《汉书》两部史学巨著。司马迁提出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著述宗旨,开创了综合本纪、表、书、世家、列传等于一书的纪传体通史体例。

继《史》、《汉》之后,汉唐之际产生了不少纪传体史书,其中有《三国志》、《后汉书》等名著。唐初百年内有八史问世(官修的正史有:《晋书》、《梁书》、《陈书》、《周书》、《北齐书》和《隋书》;私人修成的有《南史》、《北史》)。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断代史

百度百科—通史





1、记录时期不同:断代史是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历史的史书或史书体例,而通史是连贯地记叙各个时代的史实的史书。

2、侧重点不同:断代史侧重记述一个朝代的兴衰变化和状态,富于静态;而通史侧重研究整个历史变迁的规律,富于动态感。

3、记录内容不同:断代史是以以朝代或时代为断限,并对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均作叙述之史书;而通史叙述的内容广泛,所有重要事件和研究课题(军事、文化、艺术)涉及内容不深但都要涉及到。其次要求在叙述中体现历史发展脉络或贯穿其中线索,给人一种整体的认识。

扩展资料:

断代史: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历史的史书或史书体例。它是相对于“通史”而言的。以朝代或时代为断限,并对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均作叙述之史书。大部分纪传体、编年体和纪事本末体史书都属断代史性质之史书。

常见断代史史书:《汉书》、《宋史》、《明史》。《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分为12篇纪、8篇表、10篇志、70篇传,共100篇,80来万字。记事上起汉高祖元年,下至王莽地皇4年,共229年历史。从《史记》到《明史》的二十四史,除了《史记》以外,均为断代史。

通史:连贯地记叙各个时代的史实的史书称为通史,与断代体史正好相反。如西汉司马迁的《史记》,也可称为通史。因为他记载了上自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时代,历时三千多年的史实。

常见通史史书:汉唐之际产生了不少纪传体史书,其中有《三国志》、《后汉书》等名著。唐初百年内有八史问世(官修的正史有:《晋书》、《梁书》、《陈书》、《周书》、《北齐书》和《隋书》;私人修成的有《南史》、《北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断代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通史



区别:

1、完整性不同

通史可以理解为贯通的历史,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或世界的从最早文明到现在的历史。断代史是只记述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

2、内容广泛度不同

通史要求叙述的内容广泛,所有重要事件和研究课题(军事、文化、艺术)涉及内容不深但都要涉及到.其次要求在叙述中体现历史发展脉络或贯穿其中线索,给人一种整体的认识。断代史侧重记述一个朝代的兴衰变化和状态,富于静态。

3、起源不同

先秦时期 在中国原始社会,先民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同时口耳相授,传颂着一些故事,可以说是历史的源泉。断代史体裁创始于东汉史学家班固,他所著的《汉书》(也称《前汉书》),写高祖元年(前206年)到王莽地皇四年(23年)西汉王朝230年的历史。《汉书》是中国第一部断代史书(纪传体的)。

向左转|向右转

扩展资料:

中国通史

中国史学发展的历史。中国史学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古代、近代、现代三个段落。

古代史学史中国古代史学史,包括先秦、秦汉至唐初、中唐至乾嘉三个时期。

先秦时期 在中国原始社会,先民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同时口耳相授,传颂着一些故事,可以说是历史的源泉。商代或商代以前,已经有了文字,可用以记录。

商代出现了史官。“史”字原为手执简册之形,但史官起初并不是专司记事,而首先是负责主持祭祀,占卜吉凶,沟通神与王的意志。同时讲说故事,记录时事,编次和保管文献简册。再进而分工,有记言之史与记事之史之别。今天保存在《尚书》中的,即商周时代的历史文献。

什么叫历史?~

十万个冷知识

中国史学四大家是谁
答: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中央研究院院士,故宫博物院特聘研究员。 中国学术界尊之为“一代宗师”,更有学者谓其为中国最后一位士大夫、国学宗师 ,与吕思勉、陈垣、陈寅恪并称为“史学四大家”。1930年因发表《刘向歆父子年谱》成名,被顾颉刚推荐,聘为燕京大学国文讲师,后历任北京大学...

吕思勉位列中国史学四大家被高估了么
答:”海外学者杨联升表示,吕思勉是他“最敬仰前辈学人之一”。业师程应鏐先生也说:“执教光华大学常聆诚之先生讲论,淹博渊深,曾自叹寅恪先生外,并世无第二人。对吕思勉史学的含金量,史界前辈中也颇有不识和氏璞玉者。严耕望说:“有一位朋友批评诚之先生的著作只是抄书。”他这位未点名“朋友”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