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绝大多数历史是猜的,而其余的都是偏见“这句话? 如何看待历史是为了政治服务的这句话?

作者&投稿:前滕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这是美国威尔·杜兰特的观点“大部分历史是猜的,剩下的都是偏见”。
出自他的书:《世界文明史》:
most of history is guessing and the rest is prejudice。
1917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1926年,他出版了《哲学的故事》,获得出于意料的成功。随后,他花了50多年的时间完成了11卷的《世界文明史》。
威尔·杜兰特生于1885年,卒于1981年。12岁的时候他被母亲送去教会学校,希望使“这个整天调皮捣蛋、满口胡言乱语的孩子变成一个优秀的传教士”。结果,杜兰特不仅没有成为传教士,而且还因为在写了一篇对宗教不敬的文章(《宗教的起源》)而被逐出教门。正如他在19岁的时候就对基督教清楚地认识到,“不过是成百种宗教信仰中的一种,它们都宣布说自己能实现人类的拯救并普及真理”。
威尔·杜兰特写11卷本的《世界文明史》花了50多年时间。
他终其一生都从事一项能给大多数人带来福祉的研究工作,那就是将深奥的哲学通俗化,书后的评论说他“热情地致力于将哲学从学术的象牙塔里解放出来,让它进入更多普通人的生活”,哲学追问世界和生命的终极本质,每个活着的人都有一个生命,都要为它承担起责任,付出代价和获得权利,所以,哲学应该成为一般公众爱智慧、爱生命的学问。但是,众所周知,由于种种原因,哲学实际上成为为数不多的哲学家的自留地和陈设品,哲学被专家垄断,被公众遗忘,于是形成了“人民不了解哲学,哲学不关心人民”的格局,因此,杜兰特的研究显得分外重要,它“使全世界范围内的读者不断得到愉悦也受到教益,使上百万人的生活更丰富,也使人们更宽容。”他对历史也同样保持着尊重和客观。
之前的修历人员和所谓的考究人员在研究历史的时候往往没有反复推敲,实地考察以至于造成了很多错误的叙述,而有时候政府的干涉也会影响历史的真实性。
这句话给研究历史的人一个警钟,每一个历史人物都是复杂的,没有纯粹的好人也没有纯粹的坏人,这里特别要警告的是就是那些不深加研究就去记述历史甚至直接那小说戏曲取材并误导后世的人,而同时我们研究历史要设身处地的去研究,实地考察多方探究,不能以偏概全。
典型的例子:司马迁的《史记 五帝本纪》中对各对黄帝的记述。还有后来一帮把蚩尤黑成饕餮将“蚩尤伐黄帝”篡改成“炎黄战蚩尤”不知道让后人对蚩尤平反有多费劲。
高燕松之前也引用过这句话,他说“历史的歪曲,一是直接抹杀事实,另一种是事实就在这,却臆造动机。同一件事,动机不同,描述也差得很远了。”
参考资料:《世界文明史》,中国青年网,人民经济论坛,蚩尤的例子参考《吕氏春秋》、《水经注》和《山海经》。

实打实的巴萨大GHDGHASDGA

“历史大部分是猜的,小部分是偏见”这句话出自哪本书?~

好像是威尔·杜兰年的书:界文明史,写了半个世纪哦
most of history is guessing and the rest is prejudice
他主要有四本著作:
《世界文明史》
《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
《哲学的故事》
《历史中的英雄》

谁控制了过去谁就控制了未来,谁控制了现在谁就能控制过去——英社
当然了,毕竟过去的世界已经消逝,所以唯一知道过去发生的事的就是经历过的人。我们现在所知道的历史,只不过是某些人想让我们知道的历史,毕竟我们没有经历过,所以还不是随别人怎么说?没错,任何一个时代,历史就是为政治服务的,首先关于历史的记载就会有所不同,比如一场战争,有人说死了几百万,有人说死了几十万,有人说屠杀了几十万,有人不承认,西方人不承认中国夏朝,而中国人承认。你的立场不同,对于历史的看法就会不同。不同历史作者写作的东西既受到他个人主观意愿影响,也受到他所查找资料影响,还受到他所了解所接触到的世界和时代背景民族情感民族精神等影响。但是只有最符合统治阶级利益,最能为其内政外交服务的版本才能获得官方地位。所以就有了正史和野史之分。其次就算记载的东西和实际内容一样,但是记载的方式和对历史的解读评论却可能极不一样。比如中国人认为中国以前是收复西藏,但是外国人认为是侵略西藏,春秋笔法就是一字含褒贬,就算是记载一件事情,怎么样写和怎么样描述都对读者的看法有很大的影响。历史的目的就是让人明白本国和外国的过去,进而形成自己对世界的看法。所以历史学习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要不然为什么日本要修改历史教科书?所以只要掌控了现在,你就可以随心所欲地凭借权力篡改历史,这个所有国家都有做过,只不过是修改的多少而已。只要掌握了历史的编写权你就可以控制后代的思想,等以前经历过的人死了,你的历史就成为了正统而不可怀疑的历史事实了,因为没有人有证据来反对你。

什么是辩证唯物主义
答:看来,不承认和尊重历史,不仅是态度上的问题,还可能会产生严重而错误的后果.在这里,我想多谈一点.现今世界特别是中国目前充斥着一个看似繁荣却十分有害的现象:文艺,评论等文化现象畸形繁荣,历史事件,评价等被歪曲和混乱.这是一个被绝大多数人忽视却肯定有很大潜在危害的状况,如不及时加以有效纠正,必然对中国的思想...

语文期中考试反思
答:历史首先,学历史的人,必须明白为什么要学,学来有什么用。 第二,学习历史要实事求是,可以去猜想和联想,但不要任意妄想,甚至毫无根据的乱加猜测。要做到...首先,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这三个方面上,因为每次考试绝大部分是基础题目,认真思考,尽量让自己理出头绪,做完题后要总结归纳。调整...

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是什么?
答: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1.要把历史人物放到当时所处的“时代”这个大背景中去,不能以今天的标准苛求古人。2.要对历史人物的功和过进行全面的分析,一分为二,切忌绝对化,任何绝对肯定或否定都不能得出正确的论断。3.要对这一人物的所有事例全面地了解,不能以点带面。4.要史论结合,不能空下结论。

人民群众为什么是历史的创造者呢?
答:原因: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总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重要范畴。从质上说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从量上说是指社会人口中的绝大多数。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物质资料生产活动的主体是劳动群众。作为物质生产的承担者的劳动群众,创造了人们吃穿住...

礼崩乐坏始于此,历史上的晋国到底是怎样炼成的?
答:还好,历史的教训总能让后人从中得到一些借鉴,避免同样的错误。礼乐之于今天,相当于企业的管理层次。该罚时不罚,没有规矩,反而往自己身上瞎揽责任。下命令畏畏缩缩,恨不得自己承担大部分,让手下轻松点。这样的领导谁会对你敬畏,谁能把你当回事儿呢。确实,上下级之间有敬畏能保证一个环节的有效执行,而公司整体...

有字谜和有关汉字来历的资料吗?
答:然而情况并不那么简单,除了已有郑州商城遗址、小双桥遗址(该遗址近年先后发现10余例商代早期朱书陶文)的小宗材料可以直接和殷墟文字相比序之外,其它商以前的符号则零星分散,彼此缺环较多,大多数符号且与商代文字构形不合。还有一些符号地域色彩较重、背景复杂。汉字体系正式形成于中原地区 王蕴智认为,汉字...

如何看待“《三国演义》是一部英雄的悲剧”?
答:因为诸葛亮、刘备、曹操、关羽,这些乱世中崛起的传奇人物,都成为了那个时代的殉葬者。比如说诸葛亮纵然有九头身,内政外交也分身乏术,诸葛亮尽忠尽责的守护着刘备留下的基业,却也逃不过政治纷争。

被人羡慕的故宫工作,到底是什么体验?
答:这份工作确实让我受益匪浅,看到了历史中的具体细节。我们绝大多数人接触历史,无非是靠各种影视化的作品,这种稗官野史中记载的未必都是史实。之所以会有编辑整理历史的工作,就是为了让我们了解真正的历史。不然,别人说屈原是他们国家的,我们只能随声附和、吃哑巴亏了。尽管后来由于各种原因离开了这份工作...

有人说儒家思想是颗毒瘤,毒害了中国几千年,对此你怎么看?
答:而这类腐儒恰恰又占据着社中的重要位置,掌控者大量的社会资源,他们大多数人没有男人应有的骨气和血性,在关键事件的抉择上缺乏魄力,耽误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在明朝末年,阉党横行,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崇祯帝费尽心机扳倒阉党首领魏忠贤之后,才发现比魏忠贤危害更大的是“腐儒”,是...

说一说,在你原先的印象中,秦始皇是一个怎样的人?通过历史课的学习...
答:其实小时候对秦始皇的印象,只限于他统一了中国,建立了一个短命的王朝。那个时候他“焚书坑儒”,历史好像在那个时候断了层,对他的介绍只是只言片语。后来学了一些相关的历史知识,才知道,这个人背后还有那么多的故事。司马迁不喜欢他,尉缭也不喜欢他,他是历史学家笔下的私生子,暴虐成性。不过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