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语文课堂师生对话的有效性

作者&投稿:盛巩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曾说:教学的本质意义是交往与对话。教学就其本质而言,是交往的过程,是对话的活动,是师生通过对话在交往与沟通中共同创造意义的过程。教师与学生总是处于一定的交往关系中,没有交往,教育关系便不能成立,教育活动也就无法产生。一切教育,不论是知识教育,抑或品格教育都是在交往中实现的。
  对话,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是师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一系列互动的外化,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学习过程,而不仅仅是狭义的“你听我说”式的语言交际。对话,作为一种特殊的课堂交往方式,无疑是新型课堂人际关系重构的有效手段,它体现了现代课堂的基本特征和内涵——民主、平等、互动、交流。
  对话,实质上是师生在课堂中倾听不同的声音,调试自己的经验世界,调整自我“在场”的姿态,重建自我对外部世界感觉的进程。
  那么,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师生对话的有效性呢?我认为:
  (一)、创设情境,触发情感,激发学生的对话欲望。
  进行有效对话,教师要善于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触发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思维,才能使学生把蕴藏于心中的疑问、见解毫无保留地向教师和同伴倾诉,才能使学习深人到学生思维意识的深层。
1、发扬民主,唤起成功欲望。教师首先要做个忠实的听众,认真地倾听学生发表独特的见解,营造一个自由、轻松的学习环境,让孩子们如痴如醉地探究、体验、交流,或发表自己的见解,或补充同学的发言,或互相启发,或自由组合朗读……教师要以欣赏的眼光看、听,适当地作些点拨。其次是做个友好的伙伴。教师要敞开心扉与学生进行对话,和孩子们成为合作伙伴,这样,孩子们才能心情舒畅、无拘无束地全身心投人学习中。
2、情感共鸣,产生教学合力。语文课是情感课,语文研究性课堂更是一块情感共鸣的教育艺术园地。只有以情感活动统领整个教学过程,通过“育人以情”,把认知教育贯穿在情感教育中,才能形成学生健康的精神世界。
  同时,学生对文本是否真正地理解和掌握,关键是要看学生头脑中的“主观文本”是否已经通过对话,经过激活,而变得鲜活、灵动起来;是要看文本中的那些冰冷、生硬的铅字是否已变成活灵活现、有声有色、充满情感的画面。教师可以在倾听、观察,了解学生己有“主观文本”建构情况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通过语言、动作、表情等情境表演对话,对学生既有的“主观文本”进行修正、补充和拓展,从而在形成对话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完成“主观文本”重新建构,进而产生良好的阅读效益,提高学生的各项语文素养。
  (二)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空间
  新的国家课程标准强调要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体验和感悟。体验性学习是学生个性化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学生经过体验获得的知识就是属于自己的知识,会终身受用。然而,由于学生个体认知水平的不同,体验和感悟也就不一样,加上教材本身的多元性,学生的理解就显示出多样化的特点。学生如何交流和展示自己独特的体验与感悟?如何深化对教材的理解与认识?这就需要运用对话。
  面对文本中不确定性的“空白”,阅读者必须用体验、用想像去发展、去填充,因而,阅读的过程,便是阅读者的个性化再创造过程。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凭借个人世间生活的经验积累,自由地发挥他的创造性理解,发挥他的创造力,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解读文本,参与文本的意义建构,给学生读书的时间,探究语言的人文内涵。
  对话需要充足时间的保证。只有在一定时间保证的前提下,他们才能尽情感悟、畅谈,才能释放热情,放飞思想,毫无保留地敞开心灵的窗户,才能让对话走进他们的世界。否则,他们刚刚进入角色,想美滋滋地体验,你来一个紧急刹车或横刀夺爱,这无疑会是当头一棒,堵住心泉的潺潺细流。
  (三)、提出问题,沟通合作,提高学生的对话能力。
  研究性学习中对话教学的核心是问题,问题是理解的开始,学生只有在课堂中提出问题,才能实现真正的交流,构成对话。因此,要鼓励学生对课文进行质疑。学生提出问题的质量与价值不在于它是否切合本课教师所设想的目标,而在于问题所蕴含的条件及导向能否切入文章的深层意义及能否体现学生的观念世界。为此教师要让学生发现疑点,提倡“不唯书,不唯上,不唯权,只唯实”。让他们敢于怀疑,敢于质问,敢于批判。
  对话教学的实质是沟通与合作,可以说没有沟通与合作,就没有真正的教学,只有沟通与合作才能体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社会交往。尤其在小组合作活动中,小组成员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彼此争论,互教互学,共同提高。由于每个人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并倾听他人意见,因而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合作技能。所以激活小组学习是实现各种交往方式有机统一的关键,在对话教学中要适时组织小组合作的学习活动,真正实现多元互动,促进学生合作意识和习惯的形成。
(四)、注重实践,鼓励创新,提升对话的价值。
  对话教学最终要让学生实现知识与应用的对话。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为他们实践与创新,提供足够素材、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多种感官并用,从而提升对话的价值。我经常采用多种形式,尽可能地给学生创造说、做、画、演、写的机会。
  教学对话是互动的、交往的,它强调师生、生生动态信息交流,使师生的认知、思想、在互动、交往中得到螺旋式的渐进与提升;这种对话也是创造的、生成的,教师既要学生走进教材,与教学平等对话,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鼓励学生敢于对教材怀疑、质问和批判,使教学既要遵循文本,又要超越文本。
  对话,只要是有意义的,它就会焕发出迷人的色彩,就能让我们感受到它的精彩和魅力!对话教学是一个处处彰显着平等温馨的气氛、现实开放的理念、动态生成的认知的灵性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上,我们有理由相信,语文教学将成为学生成长的“心灵鸡汤”,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将在知识的、人生的道路上越走越好。

~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答:学校教育是否有效,将对在校的每一个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起着深远的影响。学校教育活动是多层面、多方位的,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层面,就是每一个教师的教育活动是否对学生有帮助、有影响。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参与的实效性,教师的综合素质至关重要。教师是课堂教学...

浅析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对话性原则
答:论文关键词:中学 语文  教学 对话 论文摘 要: 中学 语文 课堂教学的对话性原则就是指课堂教学以“对话”为中心,将建立对话平台、设置对话话题、调控对话方向作为核心问题来操控。 在 语文 阅读教学中,课堂教学是以对话的方式向前推进的。对话的主体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对话的内容则围绕着文本...

如何促进师生之间交流的有效性
答:交流仍停留在形式上,没有充分地深入与开展,课堂交流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如何增强课堂交流的有效性,是我们值得关注的问题.\x0d一、师生对话要“言之有物”,要有利于教学的顺利展开\x0d如《折扣》一课,教学片段如下:\x0d师:老师的这件衣服漂亮吗?生:漂亮.\x0d二、教师善于抓住时机...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_如何切实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答:新课改,让课堂充满了激情和活力;新课改,让语文教学更精彩。“一切为了学生,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既要师生互动起来,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对于怎样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实效性,这里我谈谈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粗浅的看法。一、激发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答:本文就来谈谈怎样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本文就针对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提出了一些策略。一. 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树立服务意识 教师在课堂中要树立服务意识,做到把“玩”的权利还给学生,把“做”的任务派给学生,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把“创”的使命留给学生。从而将学生由...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
答: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直是学校和教师的不懈追求,认真反思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以学生发展为本,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今天,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有效的语文教学方法 重视课前师生交谈,及时将学生注意力拉回课堂 课间十分钟里,孩子们尽情地玩耍、嬉闹……上课铃一响,他们虽然都会陆续走进...

怎样提高课堂教学提问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答:二、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1.把握时机,增强提问的针对性 我们在提问时,不仅要在微观上考虑问点是否优化,问法是否艺术,而且要从宏观上总览全文,使每个问题的提出都处于最恰当的时机。课堂提问选择时机非常重要,一般来说,时机的选择可以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显示出来的心理状态加以把握,也...

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结题报告
答:甚至敢于否定自己、提醒和修正,不能学生都一味地说好,也是小组成员之间的学习活动相互调整、生生交流对话的可能性和增强小组活动的实践性。有的同学依然我行我素,造成冷场的情况或者自己被别人的思路牵着走,你让他说,也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适合合作学习、实现目标中的角色定位,教师应该发挥其指导作用...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答: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直是学校和教师不懈地追求。当前,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新课改的理念逐渐成为教师教学的自觉行为,课堂发生着可喜的变化。然而,课堂教学耗时多、收效低的现象也很普遍。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值得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答:无论持主张或反对的人,他们否定的都是教学研究中的“模式化”倾向,而不是反对模式结构本身,因为模式结构本身既打破了教学模式对师生活动的束傅,使师生间互动、提高了教学活动的有效性。综合上述科学的课堂教学结构是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感悟,培养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是当今课改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保障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