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当皇帝不认亲生父母的嘉靖皇帝有什么隐情 明朝嘉靖皇帝的父母

作者&投稿:崔昌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嘉靖皇帝并不是不认亲生父母,而是为了不认后爹杀了不少大臣
武宗(正德)皇帝于公元1521年3月病死后,由于没有留下子嗣,又是单传,因此皇太后和内阁首辅杨廷和决定,由最近支的皇室,明孝宗朱祐樘的侄子,武宗的堂弟--兴献王长子朱厚骢继承皇位。也就是嘉靖皇帝。
朱厚熜与明武宗朱厚照同辈份,所以他要想有继承皇位的资格,就必须先过继给明孝宗朱祐樘为子。此时朱厚熜的亲生父亲已死,按说过继给伯父明孝宗朱祐樘为儿子,这也没有什么为难的,何况还可以做皇帝,实在再划算不过了。然而,这位十五岁的少年偏偏是一位认死理的人,他认为自己是兴献王朱祐杬的儿子,不是明孝宗朱祐樘的儿子,无论如何也不肯让步。
正德十六年(1521)四月二十七日,朱厚熜下诏,令廷臣议其生父兴献王朱祐杬主祀及封号,大礼之议自此始。朝中大臣分成了两派,护礼派反对加尊号,议礼派支持加尊号。两派互相争论,各自引经据典,煞是热闹,到最后演变成一场声势浩大的政治斗争。
由于朱厚熜的支持,议礼派的队伍也在不断扩大,双方的斗争也日趋激烈。经过几回合的你来我往,终于爆发了“血溅左顺门”事件。由于议礼派逐渐占据上风,护礼派群臣决定集体向皇帝进谏。嘉靖三年(1524年)七月,包括九卿二十三人,翰林二十人,给事中二十一人,御使三十人等共二百余人的庞大队伍,集体跪在左顺门外,大呼明孝宗。哭声,喊声震天,嘉靖皇帝派人将为首的几位大臣押入监狱,群臣情绪更加激愤,左顺门前出现骚动,世宗皇帝杀心顿起,将一百三十四人逮捕,八十六人待罪,一时间锦衣卫从四面八方围来,左顺门前血迹斑斑。左顺门事件以皇帝的胜利,护礼诸臣的失败告终,嘉靖帝终于如愿地将父亲追尊为睿宗,并将神主入太庙,跻在武宗朱厚照之上

嘉靖就是为了非要认亲生父母搞得满朝鸡飞狗跳,有什么不认的

嘉靖皇帝为什么要花二十年时间来和大臣吵架 证明“我爹是我爹?~

明朝16个皇帝中,除了开国皇帝朱元璋,明成祖朱棣和明世宗嘉靖两人都是以藩王的身份非正常即位。朱棣以“武”的形式起兵赶走建文帝当了皇帝,而嘉靖则以“兄终弟及”的“文”的形式登上了皇位。
虽然两者继位形式不同,但如何面对前朝留下的旧臣都成了他们当皇帝后首先要面对的问题。对朱棣而言,这个问题相对还好解决,因为他是以“清君侧”的名义起兵,看不惯的大臣杀了便是。
但嘉靖皇帝不同,他是因为堂兄武宗朱厚照同志贪玩得没有留下子嗣(也有人说他生不出儿子),根据皇明祖训“兄终弟及”的规定,在杨廷和为首的内阁支持下才当上皇帝的。如果滥杀拥立之臣,名不正言不顺,而且将在历史上留下骂名。
这也不能怪嘉靖皇帝是白眼狼,翻脸不认人,主要是当时内阁的权力实在是太大了,完全超越了内阁成立时“不得专制诸司”,只是一个秘书机构的作用。
举一个例子,有一次明武宗朱厚照在宣府游玩狩猎,命令回朝后,群臣要制作旗帜迎接,但杨廷和认为不妥,武宗一再传旨,杨廷和执意不从,这事只好不了了之。这样的事在明史上是从未有过的。
对朱厚照这个老领导,杨廷和尚且不给面子,对于嘉靖皇帝这个由自己亲手扶持上去的十六岁的“儿”皇帝,自然更不放在眼里了。
继位之初,嘉靖非常了解这位内阁首辅的能量,“每如廷和从容赐茶慰论,欲有所更定,廷和率不可顺帝指”,每次会面都好言好语奉座沏茶,像巴结领导一样顺从杨廷和。
十六岁的嘉靖皇帝想当一个真皇帝,不想被人挟持,就得打倒杨廷和。思来想去,他找到了一个突破口,那就是关于他的亲生父亲兴献王的名份问题。
嘉靖皇帝即位以后,杨廷和等人引经据典,提出嘉靖皇帝宜称孝宗(朱厚照的父亲)为“皇考”,称兴献王、兴献王妃为“皇叔父”、“皇叔母”,就是说嘉靖以后你不能叫你爹兴献王叫爹了,要叫他叔叔,你以后的爹是孝宗皇帝。
按古代礼制,“大宗者,尊之统也,不可以绝”,遇大宗无嗣,也无同父兄弟,而需由小宗入继帝位时,小宗必须“入嗣大宗”,过继给大宗,然后才能继承帝统。
明朝时,孝宗-武宗这一宗系是帝统,是大宗,但因为武宗无后,才由嘉靖皇帝即位。为了保证他继位的合法性,他必须由小宗兴献王宗系改入大宗孝宗这一宗系。杨廷和这一提法是合理的,却是嘉靖皇帝所不能接受的。
因为按这种提法,则表明嘉靖皇帝不是自然继承的,是他们按照宗法制度迎立的,杨廷和这些大臣就有了“捧日之功”“定策之勋”,容易产生相权分割皇权、外廷干涉内廷的局面。
从私人感情上来说,嘉靖皇帝也无法接受。他们所持的入嗣主张,剥夺了嘉靖帝尊崇父母的权力,直接侵犯了嘉靖帝的尊严,削弱了他作为皇帝的权威。想想,当一个人连父母都不能认时,还谈什么独立人格呢?
嘉靖皇帝为了证明“我爹是我爹”,就从南京找来了张璁和桂萼这两个官场失意的人,他们从“孝”出发,提出,“继统”与“继嗣”不同,“子无自绝父母之义。故谓皇上为继统武宗而得尊崇其亲则可,谓嗣孝宗以自绝其亲则不可”,就是说,世宗只需要继武宗皇位,而不需要继孝宗宗嗣,而且还可以加尊父母封号。
从正德十六年(嘉靖继位那年),张璁和杨廷和为首的“保皇派”开始了一场长达4年的大辩论,两派由宗法理论之争上升到党派政治之争,杨廷和因此致仕,大学士蒋冕、毛纪,礼部尚书汪俊,吏部尚书乔宇等先后罢官,这就是明朝著名的“大礼议”事件。
嘉靖皇帝成功了,他战胜了杨廷和,他终于可以叫“恭穆献皇帝为皇考,章圣皇太后为圣母”,证明了“他爹是他爹”。此外,他最大的收获是,他找到了一条控制群臣的好办法,那就是通过议礼,来挑选服从他的人作为傀儡,进入内阁替他处理朝政。
张璁,以后的夏言、严嵩、徐阶都是因为议礼而受到他的宠信,步步高升,入阁拜相,内阁大学士完全成了为嘉靖皇帝议礼服务、供应青词、烧炼仙丹的奴仆,内阁由他一手掌握,皇权专制一度达到了高峰。
大礼议更恶劣的影响是开启了明朝士大夫大规模的党争。为了争夺内阁权力,张璁联合杨一清搞掉首辅杨廷和,杨一清为首辅。接着张璁又搞掉杨一清,自为首辅。然后是夏言搞掉张璁,严嵩搞掉夏言,徐阶搞掉严嵩。
延续到隆庆、万历年间,高拱搞掉徐阶,张居正搞掉高拱,张居正一死,也落得个问罪抄家的结局。到万历中期以后党争更盛,官员们各立门户,在朝廷上就是吵架,置国事不顾,以至天怒人怨。说明朝灭亡,始于嘉靖,不无道理。

他的父亲是兴献王朱祐杬,母亲慈孝献皇后蒋氏。朱厚熜是兴献王朱祐杬之次子。
他的父亲朱祐杬是明宪宗第四子,于成化二十三年七月十一日(1487年7月30日)受封兴王,弘治七年九月十八日(1494年10月16日)就藩湖广安陆州。
朱厚熜的母亲蒋氏是北京中兵马指挥使(追封玉田伯)蒋斅的女儿,她于1493年与朱祐杬成亲,1494年随朱祐杬就藩安陆。

扩展资料朱厚熜幼时就聪敏过人,他父亲教他读诗几次后就能准确背诵。稍大以后在父亲的指导下学习古籍,通《孝经》、《大学》及修身齐家治国之道。不仅如此,他父亲还让他参加王府的祭祀和典礼,因此他很小的时候便熟悉了各种礼仪和规范。
正德十四年六月十七日(1519年7月13日),兴献王朱祐杬病薨,年仅12岁的朱厚熜袭为兴王,朱厚熜在长史袁宗皋的辅佐下接管王府。
正德十六年(1521年)4月20日,明武宗驾崩,由于武宗死后无嗣,因此张太后(明武宗的母亲)和内阁首辅杨廷和决定,由近支的皇室、武宗的堂弟朱厚熜继承皇位。
朱厚熜即位之初,通过大礼议逐步掌握皇权。在位早期他英明苛察,严以驭官、宽以治民、整顿朝纲、减轻赋役,重振国政,开创了嘉靖中兴的局面,为隆庆新政与张居正改革、嘉隆万大改革奠定了基础。
后期崇信道教、宠信严嵩等人,导致朝政腐败。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壬寅宫变”中几乎死于宫女之手,此后明世宗长期不理朝政,迷信方士、浪费民力,最终激起农民起义。同时蒙古鞑靼俺答汗寇边,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兵临北京城下,史称“庚戌之变”。
倭寇也侵略中国东南沿海,“南倭北虏”始终困扰,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明世宗为人聪明,尤其在书法和文辞修养都有不错的造诣。同时也特别敏感,但是也十分勤奋,批阅奏书票拟经常到后半夜。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嘉靖帝于乾清宫去世,享年60岁。庙号世宗,谥号钦天履道英毅神圣宣文广武洪仁大孝肃皇帝。葬于北京十三陵之永陵,传位第三子裕王朱载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朱厚熜

朱厚熜当上皇帝后为何却不认生母蒋氏做太后?
答:最初,嘉靖是连自己的亲爹都不可以认,他只能认弘治当自己的父亲,他父亲的地位都无法保证,有何况他的生母。朱厚熜可以当上皇帝,主要是运气好。他的堂哥正德整天只知道瞎玩,玩的连孩子都没有生,最后大臣们只好自己选了一个出来继承皇位,就选择了朱厚熜。嘉靖最初登基的时候,只是一个十多岁,...

嘉靖坐上皇帝位置后 嘉靖为什么不敢认自己的亲爹
答:而嘉靖帝对这自然是心怀不满,认为自己即便是做了皇帝也不能不认真正的父亲吧。于是就如今兴献王应该尊称什么开始讨论,后来在嘉靖帝百般任性之下将其尊称为兴献帝,但这在嘉靖的心里依旧不是最终想要的结果,他觉得自己的父亲既然已经是兴献帝了,那么也应该进太庙。然而对于皇室没有什么特殊贡献的皇亲...

为了当皇帝不认亲生父母的嘉靖皇帝有什么隐情
答:嘉靖皇帝并不是不认亲生父母,而是为了不认后爹杀了不少大臣 武宗(正德)皇帝于公元1521年3月病死后,由于没有留下子嗣,又是单传,因此皇太后和内阁首辅杨廷和决定,由最近支的皇室,明孝宗朱祐樘的侄子,武宗的堂弟--兴献王长子朱厚骢继承皇位。也就是嘉靖皇帝。朱厚熜与明武宗朱厚照同辈份,所以...

嘉靖皇帝的大礼争端究竟反映了什么问题
答:当时的首辅杨廷和十分强势,整个文官集团也表现得很强势,对于皇帝给了极大的压力,即可以逼着皇帝不要认自己的父亲。

嘉靖帝:被逼认爹的滋味啊……
答:此时此刻,18岁的嘉靖帝坐在皇宫中,如坐针毡。这可怎么办啊?当个皇帝,怎么连自己亲爹都不能认了呢?原来,按照正常历史发展的话,朱厚熜(也就是嘉靖帝)是没有机会做皇上的,他只是一个王爷之子,这辈子也就混到王爷了。不过,朱厚熜的命可以朱棣和朱高煦强多了,不用造反,馅饼就咣叽一声...

嘉靖情商高,自尊强,手腕独特,晚年为何却陷入炼丹不能自拔?
答:嘉靖沉迷炼丹也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在中国的历史上许多的帝王为了自己能够长生不老,永生永世地当皇帝,因此就会想出各种办法来让自己长生不老,其中比较多见的一种办法就是服食丹药了,许多的帝王都很相信这一点,这些帝王之中也并不缺少一些大有作为的皇帝,所以说嘉靖皇帝服食丹药很正常。还有就是嘉靖...

“大礼议事件”和“争国本事件”哪个对明朝的伤害更甚?
答:对于他们而言,嘉靖皇帝如果不认自己的亲生父母,那代表他属于是正德皇帝利益集团的延续,那现如今朝堂上站着的这些人,他们的既得利益就很容易全盘保存下来。但是,如果嘉靖了自己的亲生父母,整个帝国的利益分配,就需要重新来一遍洗牌。至少,老皇帝的亲人,就得渐渐靠边站。同时,曾经走老皇帝亲人上位的...

嘉靖是怎么把父亲从藩王拔高为皇帝?遗诏也有漏洞吗?
答:朱厚熜继承了堂兄朱厚照的皇位,但是他的亲生父亲却不是皇帝,而是兴献王朱祐杬,这就带来了一个问题——按照宗室法理,做了皇帝之后的朱厚熜不能认朱祐杬为父亲,而必须称伯父弘治皇帝朱佑樘为“皇考”(即父皇),自己的父亲只能被称作“皇叔考”(即皇叔),这让年轻但是偏执的嘉靖皇帝不能容忍,他决心...

嘉靖皇帝大礼议中种种任性的表现,为什么没有被废帝?
答:然而嘉靖皇帝却通过大礼仪,取得了对朝政的绝对把控。嘉靖皇帝继位以后,其父亲的名位就要有变化,杨廷和等大臣,想要让皇帝过继到孝宗名下,从此之后算作孝宗一脉,不认皇帝的亲生父亲,皇帝却想要给自己的亲生父亲追赠皇帝名位,双方以此来争夺朝政大权,几年后,最终嘉靖皇帝获胜。杨廷和等人作为大臣,...

嘉靖皇帝为什么要花二十年时间来和大臣吵架 证明“我爹是我爹?_百度知...
答:从私人感情上来说,嘉靖皇帝也无法接受。他们所持的入嗣主张,剥夺了嘉靖帝尊崇父母的权力,直接侵犯了嘉靖帝的尊严,削弱了他作为皇帝的权威。想想,当一个人连父母都不能认时,还谈什么独立人格呢?嘉靖皇帝为了证明“我爹是我爹”,就从南京找来了张璁和桂萼这两个官场失意的人,他们从“孝”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