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中学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测试卷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作者&投稿:郟念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八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测试卷
一、积累运用题:(37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8分)
炽热( )朔方( )睥睨( )伫立( )
稽首( )祈祷( )胆怯( )馈赠( )
2、填空。(23分)
(1)《雷电颂》的作者是_________,本篇课文节选自一部历史剧_________。
(2)“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出自_________,作者是俄国作家_________,他被列宁称为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他的自传体三部曲是: 、 、 。(3)《月》的作者是 ,他的激流三部曲分别是 、 、 ;爱情三部曲分别是 、 、 。
(4)《雪》选自 ,请再举出该文集中的另一篇文章题目《秋夜》、《影的告别》、《求乞者》、《希望》、《风筝》《死火》《这样的战士》《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
(5)____________,后不见来者。_____________,独怆然而涕下!
(6) ,终岁常端正。
(7)海内存知已, 。
(8)劝君更尽一杯酒, 。
(9)我要看那滚滚的波涛,我要听那……的咆哮,我要飘流到那 、
、没有自私自利的没有人的小岛上去呀!
3、综合实践活动:(6分)
春天应是一年中最惹人情思的季节。古往今来,有多少诗人留下过咏春、颂春、伤春、惜春的动人诗篇,现在,又到了桃红柳绿、春暖花开的季节,当你走出户外,看到路边的野花一夜间开了,行人的衣衫一天比一天薄了,天空不时飞过一只又一只小鸟,你的心中是否会涌动着一种渴望:让我们去谱写春的赞歌。
(1)请写出两句关于春天的诗句:

(2)仿句:
春天是四季的一个乐章, , 。
(3)请发挥想象,写出两个关于春的拟人句。
例句:①春姑娘轻轻地飞来了,她飞过高山,来到江河,飞过森林,来到田野,把春风春雨送到人间。
②春花笑了,笑得春天都溢了出来,溢得满地都是。
① 。
② 。
二、理解与探究:(63分)
(一)(19分)
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博识的人们觉得他单调,他自己也以为不幸否耶?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的杂草。蝴蝶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着,也听得他们嗡嗡的闹着。
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个一起来塑雪罗汉。因为不成功,谁的父亲也来帮忙了。罗汉就塑得比孩子们高得多,虽然不过是上小下大的一堆,终于分不清是壶卢还是罗汉;然而很洁白,很明艳,以自身的滋润相粘结,整个地闪闪地生光。孩子们用龙眼核给他做眼珠,又从谁的母亲的脂粉奁中偷得胭脂来涂在嘴唇上。这回却是一个大罗汉了。他也就目光灼灼地嘴唇通红地坐在雪地里。
第二天还有几个孩子来访问他;对了他拍手,点头,嬉笑。但他终于独自坐着了。晴天又来消释他的皮肤,寒夜又使他结一层冰,化作不透明的水晶模样;连续的晴天又使他成为不知道算什么,而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
但是,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屋上的雪是早已就消化了的,因为屋里居人的火的温热。别的,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烂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
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1、 江南的雪和北国的雪各有怎样的特点?(2分)
2、 文章用“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修饰“雪花”,强调了什么?(2分)
3、 作者以鲜明的形象,展现了两种各具特色的画面,营造了不同的感情氛围,说说它们所包含的深刻寓意。(2分)
4、“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个一起来塑雪罗汉”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3分)
5、你怎样理解“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2分)
6、文中划线句子中“青春的消息”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是“隐约的”?
江南的雪透露出盎然的生机,蕴育着生命;雪尽管坚定了人们的信念: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但毕竟还不是生机盎然的春天,所以说这“青春的消息”是“隐约的”。
7、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8、本文与我们学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都写了塑雪罗汉,两文在写到塑雪罗汉时的写法和目的有何不同? (2分)
写法:《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塑雪罗汉仅仅是一笔带过,而作者在《雪》中却对塑雪罗汉的过程进行了生动的描写
目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塑雪罗汉主要是为了反衬雪地捕鸟的乐趣,而《雪》中写塑雪罗汉则是通过塑雪罗汉的一种缺憾美来为下面“朔方的雪花”的出场作铺垫。
9、请写出含“雪”的两句诗词 (多写多得分,最多2分)(2分)
; ;
; 。
(二)(18分)
①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②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向乌云,它叫喊着,——就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
③在这叫喊声里——充满着对暴风雨的渴望!在这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愤怒的力量、热情的火焰和胜利的信心。
④海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呻吟着,——呻吟着,它们在大海上飞窜,想把自己对暴风雨的恐惧,掩藏到大海深处。
⑤海鸭也在呻吟着,——它们这些海鸭啊,享受不了生活的战斗的欢乐:轰隆轰隆的雷声就把它们吓坏了。
⑥蠢笨的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在悬崖底下……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泛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
⑦乌云越来越暗,越来越低,向海面直压来,而波浪一边唱歌,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⑧雷声轰响。波浪在愤怒的飞沫中呼叫,跟狂风争鸣。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⑨海燕叫喊着,飞翔着,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云,翅膀掠起波浪的飞沫。
⑩看吧,它飞舞着,像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一——它在大笑,它又在号叫……它笑那些乌云,它因为欢乐而号叫!
⑾……狂风吼叫……雷声轰响……
⑿一堆堆乌云,像青色的火焰,在无底的大海上燃烧。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这些闪电的影子,活像一条条火蛇,在大海里蜿蜒游动,一晃就消失了。
⒀——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
⒁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闪电中间,高傲地飞翔;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
⒂——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1、文中划 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2、文中写海燕“愤怒”而又“欢乐”,这是否矛盾?(2分)
3、文中“抱、甩、摔”动词生动地表现了什么?(2分)
4、“这个敏感的精灵;——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它深信,乌云是遮不住太阳的,——是的,遮不住的!”这句话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具有怎样深刻的寓意?(4分)
5、体会最后一段句子的含义。(2分)
6、文中海燕、暴风雨各象征了什么?(2分)
7、面对暴风雨,勇敢的海燕在叫喊:——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那么面对生活中的“暴风雨”你是怎样做的,请用一组排比句来表述。(3分)
(三)(12)
蛇高高地爬到山里去,躺在潮湿的山谷里,盘成一图,望着大海。
太阳高高地在天空中照耀着,群山向天空中喷出热气,波浪在下面冲击石头……
忽然,在蛇所呆着的那个山谷里,天空中坠下一只胸膛受伤,羽毛上染着 血迹的鹰……
它短促地叫一声,坠在地上,怀着无可奈何的愤怒,胸膛撞在坚硬的石头上……
蛇吓了一跳,敏捷地爬开去,但是马上看出,这鸟的生命只能维持两三分钟了……
它爬到那受伤的鸟跟前,轻声说:“你要死了吗?”
“是的,我要死了!”鹰深深地叹了口气,回答说:“我美好地生活过了!……我懂得什么是幸福!……我英勇地战斗了!我见过天!你是不会那么近地看到天的!唉,你这可怜虫!”
“那有什么了不起!我在这里很好,又温暖,又滋润。”而且它想:飞也好,爬也好,结果还是一样,大家都要埋入黄土,都要化为灰尘……
但是那勇敢的鹰忽然抖擞精神,微微挺起身来,向山谷里看了一眼。
阴暗的山谷气闷不堪,散发出腐臭的气味。
鹰施出全身的精力喊叫起来……“啊,要是能够再飞到天上去一次,那可多么好啊!我要把敌人紧紧压在胸膛的伤口上……啊,战斗多么幸福啊!……”
1.甲文中的景物描写和乙文中的景物描写所起的作用有同有异。相同的是设置背景、渲染气氛和象征社会现实;不同的是:甲文烘托海燕的英雄形象,乙文映衬鹰的思想境界。
2.甲、乙两文在塑造形象、表现主题时都用了象征和对比的写作手法。
3.甲、乙两文在塑造海燕和鹰的形象的过程中,流露出来的感情基调有所不同。甲文豪壮激越,乙文悲壮。
4.甲、乙两文在塑造两个艺术形象时,主要描写了海燕的行动和鹰 的语言。两文在描写中运用了引用、反复、对偶、对比、拟人和比喻等修辞方法。
5.鹰说:“我见过天!”这句话所流露的思想感情可用甲文中描写海燕的高傲
和欢乐两个词语来进行表述。
(四)父亲的冰糖葫芦(14分)
1992年春节前夕,因为有许多事情要处理,一直到腊月三十我才坐上了回家的列车。车窗外大雪纷纷扬扬,漫山遍野银装素裹,我很激动——一半缘于美丽的雪,一半缘于已经一年多没有见到的父母。
下了火车又换乘汽车,在乡政府门前停下来时已经是下午5点了,家在6里外的农村,我只能步行回家了。下了车,街上人很少,不远处有一个人正推着自行车卖冰糖葫芦,插在草杆子上的冰糖葫芦依然红得耀眼,卖糖葫芦的人身上落满雪花,被许多小孩围在中间。糖葫芦卖得很快,他有点应接不暇,有的小孩趁机抓了糖葫芦就跑,他也不敢撵。我想起小侄女叶子,该3岁了,很爱吃糖葫芦,于是我走上前去。
但突然之间,我被自己的发现惊呆了,父亲?那卖糖葫芦的长者竟是父亲!我呆了半晌,才喊了一声:“爸”。父亲回过头来,发现是我,满脸的笑容将原本沧桑的脸挤得更皱,眉上脸上的雪花簌簌消融成水。我的嗓子仿佛被什么东西堵住,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没想到久别的父亲竟这样与我见了面。
一会儿功夫,糖葫芦就卖完了,我们一起回家,我想驮父亲,但父亲执意要带我,他说:“你坐那么长时间的车,太累了。”就这样,我们父子俩在漫天风雪中回到了家。
家里到处堆着山楂,我问母亲:“下这么大雪,父亲怎么还去卖糖葫芦?”两年前的一场车祸使父亲原本强健的身体变得衰弱,更何况,年龄不饶人。
母亲说:“你爸是去接你,顺便卖卖糖葫芦,也不知你到底哪一天回来,已经连续好几天了。”
我的鼻子一酸,转身进屋去和叶子玩。
大年初一那天早上5点多钟,我正在酣睡,被母亲推醒;原来父亲已经在做糖葫芦。母亲让我去帮忙。
我到厨房时,父亲已经将糖葫芦做好了。放在案板上凉着。我说:“大年初一为啥还去卖冰糖葫芦?”
沉默了半晌,父亲说:“过年哩,娃娃都有压岁钱,大年初一吃的东西好卖!”
“为挣几个钱连年都不过啦!”我心疼父亲。
父亲无语,自顾自将冷却的冰糖葫芦收入纸箱,拿了插葫芦的草杆子,往自行车上扎。
母亲让我陪父亲一块去,我正要穿大衣同去,父亲却说:“你不用去啦!一会儿就完。”说完,用一根粗绳将腰中的棉袄一捆,推着车出了门。
父亲走后,我和母亲闲聊,又问母亲:“大年初一也去卖糖葫芦,不值!”
母亲说:“孩子,你爸还不是为了你!”
“为了我?”我很惊讶。
“年前你来信说,年后想和梅子结婚,你爸寻思着,你工作才两年,梅子刚工作,你们没有钱,梅子那么娇贵的女娃子,不嫌你当教师的清贫,可我和你爸过意不去,我们想攒点钱,给梅子买个项链,买个戒指,城里兴这个。哎,俗话说:人过40不学艺,你爸做了一辈子厨师,60多岁的人,又要学做糖葫芦,可真难为他啦,刚开始不会做,要么把糖烧焦,要么做得太软,糖葫芦粘在一起了。一次你爸去卖糖葫芦,做得太软,拿在手里糖往下掉,两手都是糖,粘得连钱都没法给人找……”
不等母亲说完,我就推车出了门。
果然在乡政府门前找到了被许多小孩围住的父亲。正忙着卖糖葫芦的父亲抬头看见我时脸上有一种极复杂的表情掠过,穷于应付的他对我说:“你来收钱。”
卖完后刚回到家,父亲说:“我再做一些,今天能卖!”说罢又钻进了厨房。
但是第二次卖得并不好,剩下许多。
晚上,侄女叶子喊着要吃糖葫芦,父亲取了一支,小侄女拿着笑了。父亲给了我一只,说:“快吃,多吃几根,今天卖不完,明天就没法卖了——鲜也不鲜了。”看着剩下的那一大堆冰糖葫芦。我发愁了,母亲说:“没事,卖不成咱自己吃,去年一个冬天我和叶子没少吃你爸卖剩的糖葫芦。”我手里拿着一个鲜红晶莹的冰糖葫芦,那鲜红是血的颜色,那晶莹是汗的光泽,咬了一口,又酸又甜,我不禁掉了泪。
过完春节我要离家时,父亲拿出新新旧旧的2000元钱塞到我的手里说:“给梅子买个戒指,买串项链。”拿着钱我心里酸得难受,我实在没有勇气告诉白发的父母,这钱已经没有用了:就在我回家的前两天,梅子因为我没有给她买个订婚戒指就与我吵架,后来又提出了分手。
“都说冰糖葫芦酸,酸里面它裹着甜;都说冰糖葫芦甜,甜里面它透着酸……”每当这首歌响起时,我就想掉泪。
1、在回家的路上,我的心情为什么“非常激动”?(2分)
一半缘于美丽的雪,一半缘于一年多没有见面的父母。
2、第(3)段中,我见到父亲,为什么“惊呆”了?(2分)
没想到在回家的路上竟与阔别一年多的父亲见面,更没想到在这漫天风雪的日子里父亲还在卖冰糖葫芦。
3、第(3)段中,“我的嗓子仿佛被什么东西堵住,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的原因是什么?(2分)被父亲辛勤的劳作所感动。
4、第(4)段中,“我想驮父亲,但父亲执意要带我”表现了父子二人什么样的感情?(2分)父亲爱儿子,儿子爱父亲。
5、父亲为什么要去卖糖葫芦?(2分)想给儿子结婚攒点钱。
6、父亲学做糖葫芦是否容易?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2分)
不容易。“父亲刚开始不会做,要么把糖烧焦,要么做得太软,糖葫芦粘在一起了。”“有一次,做得太软,拿在手里,糖往下掉,两手都是糖,粘得连钱都没法给人找。”
7、“我”手里拿着父亲卖剩的冰糖葫芦,为什么说“那鲜红是血的颜色,那晶莹是汗的光泽”?(2分)冰糖葫芦里凝结着父亲的血汗。

八年级下语文第二单元答案
一、积累运用题
1、略 2、(4)《秋夜》、《影的告别》、《求乞者》、《希望》、《风筝》《死火》《这样的战士》《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
3、(1)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2)春天是孩子的一个梦想,春天是人们的一个希望。
(3)略
二、理解与探究
(一)
1、滋润美艳(优美);冰冷、坚硬、灿烂、如粉如沙,独立不羁,昂昂向上,孤独寂寞(壮美)
2、雪的不屈精神
3、对美好理想的炽热追求。反抗冷酷的现实社会的斗争品格。
4、比喻、孩童的欢乐。
5、献身和坚强不屈精神。
6、江南的雪透露出盎然的生机,蕴育着生命;雪尽管坚定了人们的信念: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但毕竟还不是生机盎然的春天,所以说这“青春的消息”是“隐约的”。
7、对美好理想的炽热追求,对冷酷现实社会的反抗斗争品格。
8、写法:《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塑雪罗汉仅仅是一笔带过,而作者在《雪》中却对塑雪罗汉的过程进行了生动的描写
目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塑雪罗汉主要是为了反衬雪地捕鸟的乐趣,而《雪》中写塑雪罗汉则是通过塑雪罗汉的一种缺憾美来为下面“朔方的雪花”的出场作铺垫。
9、独钓寒江雪 青海长云暗雪山 更喜岷山千里雪 遥知不是雪
(二)
1、比喻、拟人,勾勒出海燕矫健高傲、锐不可当的雄姿和藐视一切反动势力的精神风貌。
2、略 3、猖狂的气焰
4、比喻、拟人、反复,写出了海燕对革命前途的高度预见性和敏锐的洞察力,表达了坚定不移的必胜信念。
5、表达了自信豪迈的战斗情怀和高昂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6、象征了席卷一切的革命力量。 7、略
(三)
1、象征社会现实;英雄形象 2、象征 对比 3、豪壮激越 悲壮
4、行动 语言 拟人 比喻 5、高傲 欢乐
(四)
1、一半缘于美丽的雪,一半缘于一年多没有见面的父母。
2、没想到在回家的路上竟与阔别一年多的父亲见面,更没想到在这漫天风雪的日子里父亲还在卖冰糖葫芦。
3、被父亲辛勤的劳作所感动。
4、父亲爱儿子,儿子爱父亲。
5、想给儿子结婚攒点钱。
6、不容易。“父亲刚开始不会做,要么把糖烧焦,要么做得太软,糖葫芦粘在一起了。”“有一次,做得太软,拿在手里,糖往下掉,两手都是糖,粘得连钱都没法给人找。”
7、冰糖葫芦里凝结着父亲的血汗。

中学八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测试卷
班级 姓名
一、积累运用题:(37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8分)
炽热( )朔方( )睥睨( )伫立( )
稽首( )祈祷( )胆怯( )馈赠( )
2、填空。(23分)
(1)《雷电颂》的作者是_________,本篇课文节选自一部历史剧_________。
(2)“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出自_________,作者是俄国作家_________,他被列宁称为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他的自传体三部曲是: 、 、 。(3)《月》的作者是 ,他的激流三部曲分别是 、 、 ;爱情三部曲分别是 、 、 。
(4)《雪》选自 ,请再举出该文集中的另一篇文章题目《秋夜》、《影的告别》、《求乞者》、《希望》、《风筝》《死火》《这样的战士》《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
(5)____________,后不见来者。_____________,独怆然而涕下!
(6) ,终岁常端正。
(7)海内存知已, 。
(8)劝君更尽一杯酒, 。
(9)我要看那滚滚的波涛,我要听那……的咆哮,我要飘流到那 、
、没有自私自利的没有人的小岛上去呀!
3、综合实践活动:(6分)
春天应是一年中最惹人情思的季节。古往今来,有多少诗人留下过咏春、颂春、伤春、惜春的动人诗篇,现在,又到了桃红柳绿、春暖花开的季节,当你走出户外,看到路边的野花一夜间开了,行人的衣衫一天比一天薄了,天空不时飞过一只又一只小鸟,你的心中是否会涌动着一种渴望:让我们去谱写春的赞歌。
(1)请写出两句关于春天的诗句:

(2)仿句:
春天是四季的一个乐章, , 。
(3)请发挥想象,写出两个关于春的拟人句。
例句:①春姑娘轻轻地飞来了,她飞过高山,来到江河,飞过森林,来到田野,把春风春雨送到人间。
②春花笑了,笑得春天都溢了出来,溢得满地都是。
① 。
② 。
二、理解与探究:(63分)
(一)(19分)
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博识的人们觉得他单调,他自己也以为不幸否耶?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的杂草。蝴蝶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着,也听得他们嗡嗡的闹着。
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个一起来塑雪罗汉。因为不成功,谁的父亲也来帮忙了。罗汉就塑得比孩子们高得多,虽然不过是上小下大的一堆,终于分不清是壶卢还是罗汉;然而很洁白,很明艳,以自身的滋润相粘结,整个地闪闪地生光。孩子们用龙眼核给他做眼珠,又从谁的母亲的脂粉奁中偷得胭脂来涂在嘴唇上。这回却是一个大罗汉了。他也就目光灼灼地嘴唇通红地坐在雪地里。
第二天还有几个孩子来访问他;对了他拍手,点头,嬉笑。但他终于独自坐着了。晴天又来消释他的皮肤,寒夜又使他结一层冰,化作不透明的水晶模样;连续的晴天又使他成为不知道算什么,而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
但是,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屋上的雪是早已就消化了的,因为屋里居人的火的温热。别的,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烂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
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1、 江南的雪和北国的雪各有怎样的特点?(2分)
2、 文章用“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修饰“雪花”,强调了什么?(2分)
3、 作者以鲜明的形象,展现了两种各具特色的画面,营造了不同的感情氛围,说说它们所包含的深刻寓意。(2分)
4、“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个一起来塑雪罗汉”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3分)
5、你怎样理解“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2分)
6、文中划线句子中“青春的消息”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是“隐约的”?
江南的雪透露出盎然的生机,蕴育着生命;雪尽管坚定了人们的信念: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但毕竟还不是生机盎然的春天,所以说这“青春的消息”是“隐约的”。
7、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8、本文与我们学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都写了塑雪罗汉,两文在写到塑雪罗汉时的写法和目的有何不同? (2分)
写法:《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塑雪罗汉仅仅是一笔带过,而作者在《雪》中却对塑雪罗汉的过程进行了生动的描写
目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塑雪罗汉主要是为了反衬雪地捕鸟的乐趣,而《雪》中写塑雪罗汉则是通过塑雪罗汉的一种缺憾美来为下面“朔方的雪花”的出场作铺垫。
9、请写出含“雪”的两句诗词 (多写多得分,最多2分)(2分)
; ;
; 。
(二)(18分)
①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②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向乌云,它叫喊着,——就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
③在这叫喊声里——充满着对暴风雨的渴望!在这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愤怒的力量、热情的火焰和胜利的信心。
④海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呻吟着,——呻吟着,它们在大海上飞窜,想把自己对暴风雨的恐惧,掩藏到大海深处。
⑤海鸭也在呻吟着,——它们这些海鸭啊,享受不了生活的战斗的欢乐:轰隆轰隆的雷声就把它们吓坏了。
⑥蠢笨的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在悬崖底下……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泛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
⑦乌云越来越暗,越来越低,向海面直压来,而波浪一边唱歌,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⑧雷声轰响。波浪在愤怒的飞沫中呼叫,跟狂风争鸣。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⑨海燕叫喊着,飞翔着,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云,翅膀掠起波浪的飞沫。
⑩看吧,它飞舞着,像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一——它在大笑,它又在号叫……它笑那些乌云,它因为欢乐而号叫!
⑾……狂风吼叫……雷声轰响……
⑿一堆堆乌云,像青色的火焰,在无底的大海上燃烧。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这些闪电的影子,活像一条条火蛇,在大海里蜿蜒游动,一晃就消失了。
⒀——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
⒁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闪电中间,高傲地飞翔;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
⒂——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1、文中划 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2、文中写海燕“愤怒”而又“欢乐”,这是否矛盾?(2分)
3、文中“抱、甩、摔”动词生动地表现了什么?(2分)
4、“这个敏感的精灵;——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它深信,乌云是遮不住太阳的,——是的,遮不住的!”这句话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具有怎样深刻的寓意?(4分)
5、体会最后一段句子的含义。(2分)
6、文中海燕、暴风雨各象征了什么?(2分)
7、面对暴风雨,勇敢的海燕在叫喊:——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那么面对生活中的“暴风雨”你是怎样做的,请用一组排比句来表述。(3分)
(三)(12)
蛇高高地爬到山里去,躺在潮湿的山谷里,盘成一图,望着大海。
太阳高高地在天空中照耀着,群山向天空中喷出热气,波浪在下面冲击石头……
忽然,在蛇所呆着的那个山谷里,天空中坠下一只胸膛受伤,羽毛上染着 血迹的鹰……
它短促地叫一声,坠在地上,怀着无可奈何的愤怒,胸膛撞在坚硬的石头上……
蛇吓了一跳,敏捷地爬开去,但是马上看出,这鸟的生命只能维持两三分钟了……
它爬到那受伤的鸟跟前,轻声说:“你要死了吗?”
“是的,我要死了!”鹰深深地叹了口气,回答说:“我美好地生活过了!……我懂得什么是幸福!……我英勇地战斗了!我见过天!你是不会那么近地看到天的!唉,你这可怜虫!”
“那有什么了不起!我在这里很好,又温暖,又滋润。”而且它想:飞也好,爬也好,结果还是一样,大家都要埋入黄土,都要化为灰尘……
但是那勇敢的鹰忽然抖擞精神,微微挺起身来,向山谷里看了一眼。
阴暗的山谷气闷不堪,散发出腐臭的气味。
鹰施出全身的精力喊叫起来……“啊,要是能够再飞到天上去一次,那可多么好啊!我要把敌人紧紧压在胸膛的伤口上……啊,战斗多么幸福啊!……”
1.甲文中的景物描写和乙文中的景物描写所起的作用有同有异。相同的是设置背景、渲染气氛和象征社会现实;不同的是:甲文烘托海燕的英雄形象,乙文映衬鹰的思想境界。
2.甲、乙两文在塑造形象、表现主题时都用了象征和对比的写作手法。
3.甲、乙两文在塑造海燕和鹰的形象的过程中,流露出来的感情基调有所不同。甲文豪壮激越,乙文悲壮。
4.甲、乙两文在塑造两个艺术形象时,主要描写了海燕的行动和鹰 的语言。两文在描写中运用了引用、反复、对偶、对比、拟人和比喻等修辞方法。
5.鹰说:“我见过天!”这句话所流露的思想感情可用甲文中描写海燕的高傲
和欢乐两个词语来进行表述。
(四)父亲的冰糖葫芦(14分)
1992年春节前夕,因为有许多事情要处理,一直到腊月三十我才坐上了回家的列车。车窗外大雪纷纷扬扬,漫山遍野银装素裹,我很激动——一半缘于美丽的雪,一半缘于已经一年多没有见到的父母。
下了火车又换乘汽车,在乡政府门前停下来时已经是下午5点了,家在6里外的农村,我只能步行回家了。下了车,街上人很少,不远处有一个人正推着自行车卖冰糖葫芦,插在草杆子上的冰糖葫芦依然红得耀眼,卖糖葫芦的人身上落满雪花,被许多小孩围在中间。糖葫芦卖得很快,他有点应接不暇,有的小孩趁机抓了糖葫芦就跑,他也不敢撵。我想起小侄女叶子,该3岁了,很爱吃糖葫芦,于是我走上前去。
但突然之间,我被自己的发现惊呆了,父亲?那卖糖葫芦的长者竟是父亲!我呆了半晌,才喊了一声:“爸”。父亲回过头来,发现是我,满脸的笑容将原本沧桑的脸挤得更皱,眉上脸上的雪花簌簌消融成水。我的嗓子仿佛被什么东西堵住,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没想到久别的父亲竟这样与我见了面。
一会儿功夫,糖葫芦就卖完了,我们一起回家,我想驮父亲,但父亲执意要带我,他说:“你坐那么长时间的车,太累了。”就这样,我们父子俩在漫天风雪中回到了家。
家里到处堆着山楂,我问母亲:“下这么大雪,父亲怎么还去卖糖葫芦?”两年前的一场车祸使父亲原本强健的身体变得衰弱,更何况,年龄不饶人。
母亲说:“你爸是去接你,顺便卖卖糖葫芦,也不知你到底哪一天回来,已经连续好几天了。”
我的鼻子一酸,转身进屋去和叶子玩。
大年初一那天早上5点多钟,我正在酣睡,被母亲推醒;原来父亲已经在做糖葫芦。母亲让我去帮忙。
我到厨房时,父亲已经将糖葫芦做好了。放在案板上凉着。我说:“大年初一为啥还去卖冰糖葫芦?”
沉默了半晌,父亲说:“过年哩,娃娃都有压岁钱,大年初一吃的东西好卖!”
“为挣几个钱连年都不过啦!”我心疼父亲。
父亲无语,自顾自将冷却的冰糖葫芦收入纸箱,拿了插葫芦的草杆子,往自行车上扎。
母亲让我陪父亲一块去,我正要穿大衣同去,父亲却说:“你不用去啦!一会儿就完。”说完,用一根粗绳将腰中的棉袄一捆,推着车出了门。
父亲走后,我和母亲闲聊,又问母亲:“大年初一也去卖糖葫芦,不值!”
母亲说:“孩子,你爸还不是为了你!”
“为了我?”我很惊讶。
“年前你来信说,年后想和梅子结婚,你爸寻思着,你工作才两年,梅子刚工作,你们没有钱,梅子那么娇贵的女娃子,不嫌你当教师的清贫,可我和你爸过意不去,我们想攒点钱,给梅子买个项链,买个戒指,城里兴这个。哎,俗话说:人过40不学艺,你爸做了一辈子厨师,60多岁的人,又要学做糖葫芦,可真难为他啦,刚开始不会做,要么把糖烧焦,要么做得太软,糖葫芦粘在一起了。一次你爸去卖糖葫芦,做得太软,拿在手里糖往下掉,两手都是糖,粘得连钱都没法给人找……”
不等母亲说完,我就推车出了门。
果然在乡政府门前找到了被许多小孩围住的父亲。正忙着卖糖葫芦的父亲抬头看见我时脸上有一种极复杂的表情掠过,穷于应付的他对我说:“你来收钱。”
卖完后刚回到家,父亲说:“我再做一些,今天能卖!”说罢又钻进了厨房。
但是第二次卖得并不好,剩下许多。
晚上,侄女叶子喊着要吃糖葫芦,父亲取了一支,小侄女拿着笑了。父亲给了我一只,说:“快吃,多吃几根,今天卖不完,明天就没法卖了——鲜也不鲜了。”看着剩下的那一大堆冰糖葫芦。我发愁了,母亲说:“没事,卖不成咱自己吃,去年一个冬天我和叶子没少吃你爸卖剩的糖葫芦。”我手里拿着一个鲜红晶莹的冰糖葫芦,那鲜红是血的颜色,那晶莹是汗的光泽,咬了一口,又酸又甜,我不禁掉了泪。
过完春节我要离家时,父亲拿出新新旧旧的2000元钱塞到我的手里说:“给梅子买个戒指,买串项链。”拿着钱我心里酸得难受,我实在没有勇气告诉白发的父母,这钱已经没有用了:就在我回家的前两天,梅子因为我没有给她买个订婚戒指就与我吵架,后来又提出了分手。
“都说冰糖葫芦酸,酸里面它裹着甜;都说冰糖葫芦甜,甜里面它透着酸……”每当这首歌响起时,我就想掉泪。
1、在回家的路上,我的心情为什么“非常激动”?(2分)
一半缘于美丽的雪,一半缘于一年多没有见面的父母。
2、第(3)段中,我见到父亲,为什么“惊呆”了?(2分)
没想到在回家的路上竟与阔别一年多的父亲见面,更没想到在这漫天风雪的日子里父亲还在卖冰糖葫芦。
3、第(3)段中,“我的嗓子仿佛被什么东西堵住,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的原因是什么?(2分)被父亲辛勤的劳作所感动。
4、第(4)段中,“我想驮父亲,但父亲执意要带我”表现了父子二人什么样的感情?(2分)父亲爱儿子,儿子爱父亲。
5、父亲为什么要去卖糖葫芦?(2分)想给儿子结婚攒点钱。
6、父亲学做糖葫芦是否容易?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2分)
不容易。“父亲刚开始不会做,要么把糖烧焦,要么做得太软,糖葫芦粘在一起了。”“有一次,做得太软,拿在手里,糖往下掉,两手都是糖,粘得连钱都没法给人找。”
7、“我”手里拿着父亲卖剩的冰糖葫芦,为什么说“那鲜红是血的颜色,那晶莹是汗的光泽”?(2分)冰糖葫芦里凝结着父亲的血汗。

八年级下语文第二单元答案
一、积累运用题
1、略 2、(4)《秋夜》、《影的告别》、《求乞者》、《希望》、《风筝》《死火》《这样的战士》《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
3、(1)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2)春天是孩子的一个梦想,春天是人们的一个希望。
(3)略
二、理解与探究
(一)
1、滋润美艳(优美);冰冷、坚硬、灿烂、如粉如沙,独立不羁,昂昂向上,孤独寂寞(壮美)
2、雪的不屈精神
3、对美好理想的炽热追求。反抗冷酷的现实社会的斗争品格。
4、比喻、孩童的欢乐。
5、献身和坚强不屈精神。
6、江南的雪透露出盎然的生机,蕴育着生命;雪尽管坚定了人们的信念: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但毕竟还不是生机盎然的春天,所以说这“青春的消息”是“隐约的”。
7、对美好理想的炽热追求,对冷酷现实社会的反抗斗争品格。
8、写法:《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塑雪罗汉仅仅是一笔带过,而作者在《雪》中却对塑雪罗汉的过程进行了生动的描写
目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塑雪罗汉主要是为了反衬雪地捕鸟的乐趣,而《雪》中写塑雪罗汉则是通过塑雪罗汉的一种缺憾美来为下面“朔方的雪花”的出场作铺垫。
9、独钓寒江雪 青海长云暗雪山 更喜岷山千里雪 遥知不是雪
(二)
1、比喻、拟人,勾勒出海燕矫健高傲、锐不可当的雄姿和藐视一切反动势力的精神风貌。
2、略 3、猖狂的气焰
4、比喻、拟人、反复,写出了海燕对革命前途的高度预见性和敏锐的洞察力,表达了坚定不移的必胜信念。
5、表达了自信豪迈的战斗情怀和高昂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6、象征了席卷一切的革命力量。 7、略
(三)
1、象征社会现实;英雄形象 2、象征 对比 3、豪壮激越 悲壮
4、行动 语言 拟人 比喻 5、高傲 欢乐
(四)
1、一半缘于美丽的雪,一半缘于一年多没有见面的父母。
2、没想到在回家的路上竟与阔别一年多的父亲见面,更没想到在这漫天风雪的日子里父亲还在卖冰糖葫芦。
3、被父亲辛勤的劳作所感动。
4、父亲爱儿子,儿子爱父亲。
5、想给儿子结婚攒点钱。
6、不容易。“父亲刚开始不会做,要么把糖烧焦,要么做得太软,糖葫芦粘在一起了。”“有一次,做得太软,拿在手里,糖往下掉,两手都是糖,粘得连钱都没法给人找。”
7、冰糖葫芦里凝结着父亲的血汗。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求答案)~

1,B,2,C,3,D,4,A,5,【1】如同,【2】把即使改为不管,【3】,浮躁心态,【4】追逐改为追捧

第二单元测试题
(满分120分 时间100分钟)
一、 语言积累与运用:(22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4分)
旸谷 璀璨 驰骋 天穹
2、给出下列选项中字形有错误的一项( )(3分)
A:伫立 胆怯 掠起 彻夜不寐
B:皓月 真谛 炫耀 良莠不齐
C:妖娆 慰籍 稽首 人迹罕至
D:污秽 馈赠 荆棘 颔首低眉
3、下列解释词语有误的一项是 (    ) (3分)
A.(屈原)时而伫立睥睨,目中含有怒火。
睥睨:眼睛斜着看,形容高傲的样子。
B.彻夜不眠让我形容憔悴。
形容:面容,脸色。  
C.我要向你稽首
稽首:古代的一种跪拜礼。
D.它飞舞着,像个精灵。
  精灵:鬼怪。
4、根据下面提供的语境,用反问句续写一句话:(3分)
用人单位的招聘人员说:“必须要有工作经验。”
你作为刚毕业的大学生,借用诸葛亮出山这一典故,反驳道:“ 。”
5、杨柳堆烟,阳春三月,景色清新宜人。春作为四季之首,是洋溢着诗情画意的季节,关于春的成语和诗句俯拾即是,请你分别写出3个关于春的成语和诗句。(3分)


6、判断正误(3分)
(1)鲁迅在《雪》中生动细致地描绘了江南雪景与北方的雪景,并在对比中体现了作者称赞的是在孤单的境遇下独自抗争的北方的雪。( )
(2)高尔基用充满激情的笔调为我们描绘了海燕勇敢的形象,为无产阶级唱出一曲充满战斗激情的颂歌。( )
(3)《浪之歌》中,海浪的形象是一个博爱者的形象,从中可以看到诗人自己的形象,诗人是世间种种美好事物的守护者。( )
(4)《雨之歌》是一篇典型的记叙文,文中记叙了发生在雨天里的一个动人的故事。( )
7、《雷电颂》选自《屈原》第    幕第    场,请你写出《屈原》这一历史剧中的人物     、     、     (不少于3个)(2分)
二、 文言文阅读:(10分)
国初,有乔山人者善弹琴。精于指法,尝得异人传授。每于断林荒荆间,一再鼓之,凄禽寒鹘①,相和悲鸣。后游郢楚②,于旅中独奏洞庭之曲。邻媪③闻之,咨嗟惋叹。既阕④,曰:“吾抱此半生,不谓遇知音于此地。”款扉⑤扣之。媪曰:“吾夫存日,以弹絮为业。今客鼓此,酷类其声耳。”
①鹘(gǔ):一种凶猛的鸟。 ②郢楚:即楚郢,古地名,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都城。 ③媪(ǎo):老妇人。 ④阕:止息,终了。 ⑤款扉:款,敲;扉,门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善 : 尝:
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4分)
(1)吾抱此半生,不谓遇知音于此地
(2)今客鼓此,酷类其声耳
3、本文的寓意是什么?(2分)
三、课内阅读:(15分)
 乌云越来越暗,越来越低,向海面直压下来,而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雷声轰响。波浪在愤怒的飞沫中呼叫,跟狂争鸣。看吧,狂风紧紧   (A、抓 B、抱 C、拥)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    (A、摔 B、甩 C、抛)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   (A、摔 B、扔 C、砸)成尘雾和碎末。
海燕叫喊着,飞翔着,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云,翅膀掠起波浪的飞沫。
看吧,它飞舞着,像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它在大笑,它双在号叫……它笑那些乌云,它因为欢乐而号叫!
这个敏感的精灵——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狂风吼叫……雷声轰响……
1、把正确词语的序号填在横线上。(3分)
2、面对凶暴的乌云,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这表现了波浪的什么精神?(3分)                                    
3、文中把海燕比作黑色的闪电,意在突出海燕的(  )(2分)
A、勇敢高傲   B、热情乐观   C、敏感聪慧  D、敏捷矫健
4、“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揭示了无产阶级革命者的(  )(2分)
A、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B、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C、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 D、高度的预见性和敏锐的洞察力
5、上段文字主要运用的表达方式是                   。(2分)
6、请用一句话概括选文的内容。(3分)

四、 课外现代文阅读(23分)
(一)阅读文章,回答问题:(12分)
大唐柳色
  ⑴渭城在哪儿?唐代的柳色是否还那么清新?
  ⑵每次送别时,总想陪伴着友人走进客含,像唐代诗人那样叫上一壶酒,点上几碟菜,在四周绿色中间"一杯一杯复一杯,二人对酌山花开"。可每次都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总也无法如愿以偿。同唐人相比,我们总是少了一份旷达,一份恬淡,一份缠绵。
  ⑶唐人的神韵,唐人的风范,犹如他们所歌颂的柳色一样,永远那么潇洒,那么清新,那么多情,也永远在唐诗里"依旧烟笼十里堤",让我们这些后来人向往,又让我们无法企及。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又名《渭城曲》)
  ⑷今夜,月色宜人,独坐在客舍里,看黄昏的月光给窗户镶上一道金边,一直伸向山的那一边。我的思绪又一次踏着遍地月光,沿着《渭城曲》所铺设的意境,走上了去阳关的古道。
  ⑸去阳关的道路上,多了驼铃狼烟,多了孤独、寂寞与苍凉。然而,这一切都挡不住唐人哒哒的马蹄。不就是沙漠吗?他们就是为了沙漠而来,为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雄浑而来;为了"瀚海阑干百丈冰"的奇异而来;为了"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自信而来。
  ⑹于是,唐诗中出现了离别,出现了折柳。
  ⑺客含对饮,灞桥折柳,这种习俗不知是否起于唐代,然而却被唐人挥洒得淋漓尽致,情意万千。当他们拉着马缰绳,立柱斜阳下的驿道边,折柳相送依依惜别时,风吹动着他们青色的长衫,飘飘欲飞。
  ⑻唐代国势强盛,读书士子人人奋袂而起,走出书斋,离家别子,仗剑远游,去河朔,去塞上,去长安,以求博取功名利禄,入世之心极重。可一旦他们发现追求必须以人格付出为筹码时,他们却惶惑了,他们沉默了,他们爆发了,最终选择义无反顾地高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长揖而去,拂袖归山;然后再去寻找新的起点。
  ⑼他们重视功名,但更重视人格;人世之心不死,道德之树常青。唐代文人的腰杆同笔杆一样,铁硬。因而,唐诗就显得洒脱,富有个性;而唐代的诗人们漂泊南北,沦落天涯,受够了颠沛流离之苦。
  ⑽别,是经常的;聚,是短暂的。可唐人的感情从没被滚滚红尘所消磨。相反,由于长期漂泊在外,他们更需要友情慰藉。于是,他们更看重友情。倾盖如故,一见倾心,彼此从不因身份、地位与政见的不同而有所改变,也不因生死而隔离。
  ⑾唐人,真是太多情了。在南来北往的路上,送人的,折柳相赠;离去的,接枝挥别。"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然而,柳条一年一青,岁月却慢慢老去,唐人衣袂飘飘,迈着潇洒的步子,一步步走入历史的深处,成为一处可望而不可即的风景。
  ⑿隔着岁月,仿佛隔着一条难以逾越的长河,"野渡无人舟自横",让我们无论如何也渡不过去,无法进入那种境界。
  ⒀ 。  
1.作者在文中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2.第⑷段之前,作者引用王维的诗《渭城曲》有什么作用?(2分)

3.请看第⑺段画线处,按照"飘飘欲飞"的结构形式,仿写一个四字短语,可以是 。(2分)
4.《伟大的力量》和《大唐柳色》都采用设问开头,既有共同的作用,也有不同的妙处。请就这两个方面分别简要回答。(2分)
  (1)相同:
  (2)不同:
5、第⒀段画线处省去了原文结尾。请你拟写一个符合本文风格意蕴的结尾(不超过30个字)。(2分)
6、请你写出带“柳”字的两句诗。(2分)
(二)阅读文章,回答问题(11分)
老水车旁的风景
梁晓声
其实,那水车一点儿都不老。
它是一处旅游地最显眼的标志。旅游地原本是一个村子,两年前,这地方被房地产开发商发现并相中。于是在盖别墅和豪宅的同时,捎带着将这里开发成了旅游景点,使之成了小型的周庄。在双休日或节假日,城里人络绎不绝地驾车来到这里,吃喝玩乐,纵情欢娱。村里人终日里耳濡目染,思想迅速地商业化着。
城里人成群结队地来到的时候,必会看到,在那水车旁有一老妪和一少女。老妪七十有几,少女才十六七岁,都穿着清朝的衣裳。老妪形容枯瘦憔悴;少女面似桃花、目如秋水,顾盼之际,“道是无晴却有晴”。老妪纺线,少女刺绣,成为水车的陪衬,景观中的风景。她们是景区雇来在那儿给观光客们看的,若有观光客与她们照相,或可得些小费。老妪是村里的一位孤寡老人,在村里有一间半祖宅。村子受益于旅游业,有了些公款,每月亦给她50元。少女是从外地流落到这儿的。她的家在哪里,家境如何,身世怎样,没人知道。
只有老妪觉得她是个好女孩儿。她们成为“同事”几天以后,老妪曾问过少女住在哪儿,少女说住在一家饭店的危房里,每天五元钱,晚上还得帮着干两个多小时的活。饭店里面有老鼠,她最怕老鼠。“就是每月150元,也花去了我半个月的工资,还得看主人两口子的眼色……”少女说得泪汪汪的。
“闺女,住我家吧。我那儿就我一个人,我也喜欢有你这么个伴儿,不会给你气受。”于是,少女作为老妪所希望的一个伴儿,住到了老妪家里。
少女脸上的笑容多了,老妪脸上的皱纹少了。熟悉她那张老面孔的人,发现她脸上几条最深的褶子变浅了,有要舒展开来的迹象了。她脑后的抓髻也好看了,不像以前那么歪歪扭扭的了。她的指甲不再长而不剪。指甲缝也不再黑黢黢的了。她那身“行头”显然洗得勤了。她的好心情让她的小费也多起来了。
有好心人提醒她:“你让那小人精住你那儿去了?千万防着点儿,万一你那点钱被她偷了,临走连件寿衣都穿不上……”
老妪不爱听那样的话,她爱听少女的话。
少女常对她说:“奶奶,尽量想高兴的事儿,那样您准能活一百多岁。”
经历了许多年孑然一身,形影相吊的孤寡生活以后,忽然有了一个朝夕相处的女伴儿,老妪返老还童了似的。
然而有一天老妪忽然失明,接着咯血了。村里不得不派人把她送到县医院,一诊断是癌症,早扩散了。那么老的人了,也只有回家挨着。
村里的负责人就对少女说:“她都这样了,你搬走吧,爱住哪儿住哪儿去吧。”
少女哭着说:“我不搬走。奶奶对我好,我也要服侍服侍她……”
非亲非故,来历不明,还口口声声“奶奶,奶奶”叫得挺亲,就是不搬走,图什么呢?村里的负责人想到了老妪的一间半祖屋。
于是,在老妪精神状态稍好的某日,村里的负责人带着一男一女来到了老妪家里,他介绍那男的是县公证处的,女的是位律师。他开门见山地对老妪说,她应该在临死前作出决定,将一间半的祖屋留给村里。那屋子是可以改装成门面房的,稍加改装以后,或卖或租,钱数都很可观。老妪说:“行啊!”村里的负责人又说:“那你就在这张纸上按个手印吧!” 老妪不高兴了:“我觉得,我一时死不了。”村里的负责人急了:“所以趁你还明白,才让你按手印嘛!”老妪就不理他们三个男女,把身子一转,背朝他们了……
村里的负责人没主意了,找来另外几个有主意的人商议,他们都认为老妪完全有可能被那个外省的小人精蛊惑了,把一间半祖屋“赠送”给那小妖精了……
于是全村男女老少同仇敌忾起来。没人愿意去照顾那糊涂的老妪了,少女就连她那份儿工作也不能干了……
十几天后,老妪走了。
老妪攒下的钱不够发送自己,少女为她买了一件寿衣……
又过了几天,那少女也消失了,没跟村里任何人告别,也没留下封信……
(选自《散文选刊》2009年第5期。因原文篇幅较长,有删节)
1.文中老妪的肖像描写与下文闰土的肖像描写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之处?这样写对表现人物的状况、揭示人物的心理有什么作用?请举例说明。(3分)
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他只是摇头;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
                       
2.文中有关少女的称呼有两个,先是“小人精”,后为“小妖精”,一字之差,耐人寻味。请联系上下文简析称呼变化的妙处。(2分)
                       
3.少女最后为老妪做了什么事?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2分)
                       
4.从全文看,文章写村里人对老妪接纳少女这一行为的种种反应,有什么用意?请说说你的理解。(2分)
                       
5.下面对标题中“风景”的理解哪一项最恰当? ( )(2分)
A.显示乡村旅游业的独有的韵味。
B.预示现代休闲农业的发展趋势。
C.展现江南农村古朴的风土人情。
D.彰显心灵的纯净和人性的光辉。
五、 写作(50分)
请以“从那一刻开始”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1、文体自选。
2、字数不会少于600字。
3、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22分)
1、yáng càn chěng qióng 2、C慰籍应是慰藉 3、D 4、难道人家诸葛亮出山前也带过兵 ?句式正确即可。5、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等。春暖花开 春光明媚 春花秋月 春华秋实 春兰秋菊 春暖花开 春山如笑 春光灿烂 春风和气 春光漏泄 春光明媚等6、(1)√ (2)√ (3)√ (4)×7、五、二、屈原、婵娟、靳尚、郑袖
二、(10分)1、善:善于 尝:曾经 2、(1)我弹琴大半辈子,终于在这里遇见了知音。(2)今天听见你在这里弹琴,太像我老伴弹棉花的声音了。3、对牛弹琴或者知音难觅。
译文:在开国的时候,有个乔山人善于弹琴。他以前得到过很杰出的琴师传授,弹琴的指法很精湛。每当他在山野林间弹琴时,一遍又一遍,连飞鸟和凶猛的鹘都为之悲鸣。一次他游历到楚郢,在旅店弹奏洞庭曲。隔壁的一位老妇人听了琴音,非常感动,不禁感叹惋惜。曲子弹奏完了,乔山人叹息道:“我弹琴大半辈子,终于在这里遇见了知音!”一会有人敲门,老妇人进来说道:“我的老伴活着的时候,是弹棉花的。今天听见你在这里弹琴,太像我老伴弹棉花的声音了。”
三、课内现代文15分1、B A A 2、积极主动的战斗热情和乐观勇敢的革命精神3、A 4、D 5、描写6、写暴风雨逼近之时,海燕搏击风浪,以必胜的信心迎接暴风雨的到来。 
四、课外现代文阅读(23分)(一)1、向往唐人旷达潇洒、恬淡清新的风范神韵;赞美唐人重人格重友情的晶格节操;感叹巩代人无法进入唐人境界。 2、照应文题;承上启下;具体形象地表现了唐人潇洒多情的风范神韵;增添诗意文采:引出下文的想象与抒情。
3、 符合偏正结构,前两个竽为叠词即可给分。第三字"欲"雷同,可不扣分;重复"飘飘"不给分。示例:栩栩如生翩翩似仙摇摇欲坠……
4、 相同:引起阅读兴趣,引出下文。不同:《伟大的力量》提出问题,引发理性思考。《大唐柳色》创设情境,引发感性遐想。5、 答题要求:与原文衔接自然;(酌情给分)示例一:"但是,大唐柳色依然夜夜入梦。″示例二:"送,大概就是现代人的悲哀了。"(此例为原文结尾)6、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最是一年春好处,绝盛烟柳满皇都。
(二)1.①都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表现人物的状况,揭示人物的心理。②通过人物外貌的变化,表现人物生活状况的变化。闰土的生活日益窘困,因而他的脸色已经变作灰黄;老妪生活得到了改善,原先枯瘦憔悴的容貌也变了。③通过人物外貌的变化,表现人物精神状态的变化。活泼可爱的闰土变得像石像一般,表现了他内心的凄苦和麻木;而老妪连皱纹都“有要舒展开来的迹象”,是因为她有了“好心情”,“返老还童了似的”。 2.称呼的变化意味着感情的变化:村里人称少女“小人精”,是他们认为少女住到老妪的家里是为了老妪的钱,认为她精明,表明了村里人对少女的提防和排斥。称她为“小妖精”,是人们认为老妪经她的蛊惑,才将房子“赠送”给她了,流露出的是他们的“同仇敌忾”之情。作者把村里人对少女的敌意融于称呼的变化之中,真是匠心独运。 3.①少女为老妪买了一套寿衣。②回应了上文村里人说的“临走连件寿衣都穿不上”的无端猜测。③少女真正把老妪当作自己的奶奶,尽了孝心,表现了少女的心灵之美。 4.①表明对村里人种种行为的不满和批判。②衬托出老妪和少女的善良和仁爱。③折射出在商业化大潮的影响下,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扭曲。呼吁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理解和关爱,呼唤抛开了金钱和利益的最纯真的感情的回归。 5.D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同步解析与测评第二单元单元测评答案
答:【答案】: 一、1、B 2、C 3、C 4、C 5、寒风推开秋天的门 白雪推开冬天的门 6、示例: “ 雪 ”①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②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雨 ” :①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②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二、(一)7、 ...

八年级下册语文检测试题第二单元及答案
答:(作答续写句子类题目,我们可以分以下三步:第一步,认真读题,弄清续写要求。比如本题要求根据提供的语境续写。第二步,续写的句子要符合文意,与上下文衔接自然,文意贯通。第三步,检查题意,分析自己续写的句子在思想、修辞、格式等要求上是否都符合了题意。) 8.表明了“我”对大堰河的深厚感情以及对自己亲生父母的...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配套练习册第二单元《短文两篇》答案
答:【答案】: 1、倘使(tǎng);皓月 (hào);妲娥(héng) ;吻谷 (yáng);高悬(xuán);浸入(jìn)2、撮;瞬;寂 3、李尧棠;芾甘;现、当《灭亡》《家》《春》《秋》《雾》《雨》《电》4、婵娟、银勾、玉兔、玉盘、望舒等。5、李白的“...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单元测试题
答:③风景是精神的诠释。即使最落魄的时光里或最偏僻贫困的地方,总也有一二处风景点缀生活,让人可以赏可以慰。 ④在山区扶贫的日子里,生活清苦,没有娱乐活动,电视也会因停电因山高而看不成。每日三餐吃干饭,那饭是早晨用蒸笼蒸熟,而且隔天的饭都在早上蒸好,凉在簸箕内。干了浆的饭硬邦邦的难以咽下。所以,日子过...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达标试题及答案参考
答: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现代诗两首》达标测试 A 卷 一、下列加粗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隘口ài 歌谣yáo B.蹲踞jù 山巅diān C.焚起fén 敕勒川shè D.槐树huái 蝉翼chán yì 荒莽mǎng 二.理解诗歌填空 《长城谣》中较直接写自己虽身居他乡,却心系故国的诗句是而黄河今夜仍然___,流进_...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单元检测(二)答案
答:12.在第四段的开头,作者用了“但是”一词,请你说说作者这样用的用意。(2分)13.作者对江南的雪和北方的雪各有怎样的感情?作者为什么会对朔方的雪情有独钟? (4分)14.本文与我们学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都写了塑雪罗汉,试分析两文的写法有何不同? (2分)15.你在雪地里做过什么游戏...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试卷及答案
答:24.在第六段中,运用了大量的“ABAB”叠词,如“一片一片”,它们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2分) 25.从第八段中可以看出,作者写月光的目的是什么?(2分) 26.本文中的“月”与巴金笔下的“月”有何不同?试写出两点来。(3分) 七、(50分)作文 27.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作文。 每个少年的内心都是一个丰富...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一课一练第二单元作文是什么急!!!马上就要_百度知...
答: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作文题目是《我心目中的春》和《在这个不寻常的春天里》。主题都是一些综合实践活动类的 参考书上本单元的细作主题是“象征”。即血会利用象征的手法写文章。

(人教版)初二下语文第二单元试卷
答:8、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6回答者: 点一下火 - 助理 二级 4-12 15:23我来评论>> 提问者对于答案的评价:虽然今天上午已经考完了。(现在才看到的) 但还是谢谢了。相关内容• 初二下学期语文试卷单元测试卷(人教版附答案){6个单... • 初二上学期语文试卷单元测试卷(人教版附答案){6个...

练闯考八年级语文下册(配人教)第二单元检测题,答案
答: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忙碌 皓月 胆怯 凛冽 翡翠 铁蹄 雷霆 翱翔 2.用恰当的词语替换下列句子中划线的部分 睥睨 拖泥带水 蜿蜒游动 璀璨 3.默写诗句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4.苦难对于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