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痛、胸痛、腹痛、胃痛、胁肋痛,介绍一个中成药

作者&投稿:休鸣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大凡世间百病都要先分虚实,疼痛也不例外。虚会痛,实也会痛,虚就是不荣,实就是不通。所有的疼痛在中医看来无非就这两种情况。


不荣,荣是个通假字,通营,什么东西可以为身体提供营养?当然是气血津液。《素问》里面曾提到,“脉涩则血虚,血虚则痛。”像肚子里面没有东西,它会饿的咕咕叫一样,身体局部缺乏气血津液的濡养,它也会以疼痛的方式来发出信号,提示你耗得太厉害了,该补补了。


不通是有邪气堵在了经脉管道里,比如,风寒;比如,痰湿。再就是有气堵在了身体里,或者有瘀血堵在了身体里。古人啊早就有过这方面的总结,叫“痛则不通,通则不痛”,不通的要用些精兵强将去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去把它打通。


哪一味药能担此重任呢?


这样的中药其实有很多,比如,元胡,比如,白芷。这两味药加在一起就是现在的元胡止痛片。


很多人以为元胡止痛片只能治痛经,其实不止,像头痛、胸痛、腹痛、胃痛、胁痛、肋痛等等都可以用。所以你看不光西医有止痛片,中医也有,只不过,中医说止痛不是简简单单的帮你把痛止住,而是去疏通气血。



元胡止痛片:元胡、白芷


功效:治疗气滞血瘀导致的头痛、胸痛、腹痛、胃痛、胁痛、肋痛,以及女性痛经。


禁忌:气虚、阴虚火旺的人慎服,孕妇忌服。


先来说说元胡,元胡在万千中药里号称“止痛之最”,就是说元胡这味药,别的本事可能比不过,但若说到止痛,那绝对是首屈一指。



元胡既能行气止痛,又能活血止痛。历代典籍都有记载,比如:


《本草正义》说它“能治内外上下气血不宣之病,通滞散结,主一切肝胃胸腹诸痛。”


《本草求真》说,“元胡无论是血是气,积而不散者,服此力能通达,所以理一身上下诸痛。”


《本草纲目》对它的评价更高,说元胡“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故专治一身上下诸痛,用之中的,妙不可言。”


关于元胡止痛,《本草纲目》里还记载了三则医案:


说明代有个王妃,先是吃了些荞麦面,接着又因为底下伺候的人做事不当,大发雷霆,面食一时下不去,堵在胃脘处,疼痛难忍。宫中御医用了催吐之药,泻下之药,结果是一吃下去,所有的汤药立马吐出来。不得已把李时珍请了过来。李时珍诊完脉,再看那妃子蜷缩在榻上,面色苍白,眉头紧皱,立马想到《雷公炮炙论》里的一句话,心痛欲死,速觅元胡。就是说胃脘痛,痛得很厉害,赶紧去找元胡。有了元胡,就不用怕了。


果然,就这一味元胡打成粉,一吃下去,大便一通畅,痛就止住了。


为什么能有这么好的效果?


这妃子的胃脘痛啊其实就是吃了压气饭。一边吃饭一边生气,真的很伤身体。本身气机就已经乱作一团了,饭再压下去,那不就彻底堵塞了么?所以中医常说,吃饭不生气,生气不吃饭。


元胡行气的作用是比较厉害的,你别看它个头不大,但是它气锐力猛,它就像什么,像榔头一样,在气机乱作一团的时候,元胡一榔头劈下去,把纠缠在一起的气机打散,让该升的升,该降的降。气机理顺了,吃下肚的东西就能顺着肠道往下走,最后排出体外,局部滞塞解除,痛自然就止住了。


又有一位老人,什么毛病呢?腹泻,如果只是单纯的腹泻,你就去止泻就好了,但是这位老人家腹泻的同时又腹痛难忍,方圆十里的大夫都治不好,家里人已经在为他准备后事了,李时珍去了以后,用元胡打成粉,再用米汤为老人服下,不一会儿,痛就减轻了一大半,之后稍作调理,这老人家很快便痊愈了。



又有一人,浑身上下哪儿都痛,大夫瞧过以后,有说是因为受了风的,有说是因为体内有湿气的,实际上这人的疼痛是因为气滞血瘀,最后也是用元胡给治好的。


其次,元胡还能活血止痛。


比如,痛经。女性痛经大多和瘀血有关。再有就是跌打损伤导致的胸部疼痛。跌打损伤看上去是皮肤表面受伤了,其实是表里俱伤,就是说里面的经络血脉啊也跟着受伤了,要不它怎么会有瘀青呢,这就是血液瘀在局部了。瘀血导致的疼痛是刺痛感,像针扎一样,痛的位置不会前后左右移动。碰到这种情况,就用一味元胡打成粉,一吃下去就能起到止痛的作用。


说完了元胡,再来说说白芷。白芷是臣药,中医用药讲究君臣佐使,臣药起到一个辅助、辅佐的作用。白芷尤其擅长治头面痛,《本草纲目》里说,白芷可“治鼻渊、鼻衄、齿痛、眉棱骨痛。”中医也常用它作引经药,来把药性引到头面去。


元胡止痛片在服用的时候最好用姜枣茶送服,前者奋勇退敌,后者供应粮草,止痛效果又好,又不容易反复。



~

头痛、胸痛、腹痛、胃痛、胁肋痛,介绍一个中成药
答:很多人以为元胡止痛片只能治痛经,其实不止,像头痛、胸痛、腹痛、胃痛、胁痛、肋痛等等都可以用。所以你看不光西医有止痛片,中医也有,只不过,中医说止痛不是简简单单的帮你把痛止住,而是去疏通气血。元胡止痛片:元胡、白芷 功效:治疗气滞血瘀导致的头痛、胸痛、腹痛、胃痛、胁痛、肋痛,以及女性...

胸胁痛原来有这么多辨证,教你一招解决
答:中医将胸胁痛细分为了肝郁气滞、瘀血阻络、湿热内蕴和阴血不足四类独特的辨证类型。首先,肝郁气滞引发的胸胁痛,情绪抑郁、肝气郁结是其关键。当情志受挫,肝经络脉气机受阻,症状表现为胁肋胀痛,走窜不定,舌苔薄白,脉弦,治疗则以柴胡疏肝散舒缓肝气。瘀血阻络的胸胁痛源于外邪或跌打损伤,表现为固...

胸胁痛是什么症状
答:你好,胸肋痛有可能是:1、肝郁气滞,可表现为胁肋胀痛,胸闷不舒,善太息,嗳气,每遇情志不畅时加重,舌苔薄白,脉弦。2.瘀血阻络则可见胸肋刺痛,疼痛部位固定,或伴有面色晦暗。舌暗,或有瘀斑,脉涩。3.湿热内蕴表现有胸肋闷痛,可牵及后背,伴有脘腹痞满不舒,厌油腻。舌红,苔黄厚腻,脉...

寒气对人体有什么伤害
答:寒气有凝滞的特点。就像寒冬水会结冰一样,血脉受到寒气的侵袭,也会凝滞不通,引起各种疼痛症状,如头痛、脖子痛、肩背痛、心胸痛、胃痛、胁肋痛、腹痛、腰腿痛等。以疼痛为主症的疾病,大部分都是寒气引起的。寒气引起气血淤滞过久,则形成有形的肿块,表现为各个部位的肿瘤。所以,以肿、痛为特征的...

胸胁痛的辨证施治
答:(一)内治法1.肝郁气滞证候:胁肋胀痛,胸闷不舒,善太息,嗳气,每遇情志不畅时加重,舌苔薄白,脉弦。治则:疏肝解郁。主方:柴胡疏肝散或逍遥散加减。2.瘀血阻络证候:胸肋刺痛,疼痛部位固定,或伴有面色晦暗。舌暗,或有瘀斑,脉涩。治则:活血祛瘀,通络止痛。主方:血府逐瘀汤或复原活血汤...

头痛、牙痛、胃痛…身体自带7个“止痛开关”,哪痛自己按哪
答:点按内关穴可有宁心安神、理气止痛的效果,除了缓解心痛、胸痛、胃痛,还可改善胸闷、心悸、呕吐、呃逆、失眠等。阳陵泉穴:胁肋痛、筋伤疼痛 阳陵泉穴位于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归属于胆经,点按此穴可利胆泻热,可缓解肝郁气滞、肝胆湿热等所致的胁肋疼痛,以及黄疸、口苦等症。此外,阳陵泉...

便宜好用的元胡止痛片,不仅理气、活血、止痛,还能治疗这五种病_百度...
答:首先,对于胃痛患者,元胡止痛片能大显身手。那胀痛难耐,伴随胸胁胀满、嗳气如刺的感觉,往往是肝脾不和、气血瘀滞的产物。元胡止痛片恰如其分地针对这些症状,舒缓疼痛,调和气血。而对于两胁肋痛的困扰,元胡止痛片同样适用。晚间痛势加剧,胸闷饮食减少,这些都是气滞血瘀,经络不通的警示信号。它能帮...

古籍中的极泉简介
答:出《针灸甲乙经》。属手少阴心经。极为顶点、尽头、最高之意,泉即水泉,穴在腋下,为上臂之最高处,局部凹陷且汗出如泉,故名极泉。主治上肢不遂,心痛,心悸,冠心病,心包炎,胸闷,胸膜炎,胸胁痛,胁肋痛,胁肋胀痛,胁满,肋间神经痛,瘰疬,肩臂疼痛,肩臂不举,肩周炎,腋下肿,肘臂厥...

左肋下疼痛是什么病因
答:您好:胸胁痛就中医来讲主要原因就是气滞血瘀.常见于西医学所指的肋间神经痛.很可能与肝胆有关.意见建议:建议去医院做一下系统检查,看看是否肝胆有问题.如果不是,可以找中医大夫开一些疏肝解郁,活血化瘀的方子,应该会有好的效果.生活护理:还有记得少生气,尤其是生闷气,很容易引起气滞进而胁肋疼痛.祝...

中药二勺是什么?
答:腹痛、胸痛、胁肋痛、痛经等,主要用于肝血不足、月经不调、各种疼痛症状。4. 赤芍和白芍的共同点包括:养肝补血、敛肝止血、治痢、止痛。5. 赤芍和白芍在使用时需要注意,它们都反藜芦。总之,赤芍和白芍虽然名称相近,但功效和主治病症有明显差异。在使用时需要根据病情和体质选择合适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