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的数学小故事有哪些 小学一年级数学故事有哪些?

作者&投稿:袁庞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小松鼠要过冬了
  冬天到了,小松鼠要准备过冬的粮食了。
  有一天小松鼠背着一个大袋子,来到森林里,对松树爷爷说:请吧你的松果送给我,好吗?松树爷爷很大方,说:你想要多少摘多少。小松鼠很高兴,它一边摘一边唱歌,不一会袋子装满了。松树爷爷问: 你摘了多少个?小松鼠说:哎呀, 我忘了!松树爷爷笑着说“我长了16 个松果,现在还有9个,你能算出摘了多少个,就让你背走。”小松树急了,不会算,怎么办呢?要是松树爷爷不让它背走,那冬天吃什么呢?我来帮它好了。
  数学课上,老师讲过:知道总数,求部分数,就是从总数里去掉知道的一个部分数,就得另一部分数,用减法计算。我很快就算出来了,小松鼠摘了16-9=7(个)。
2、小朋友们你们可知道数学天才高斯小时候的故事吗?高斯在小学二年级时,有一次老师教完加法后想休息一下,所以便出了一道题目要求学生算算看,题目是:1+2+3+4………+96+97+98+99+100=?本以为学生们必然会安静好一阵子,正要找借口出去时,却被高斯叫住了!原来呀,高斯已经算出来了,小朋友你可知道他是怎么算的吗?高斯告诉大家他是如何算出的:将1加至100与100加至1;排成两排想加,也就是说:1+2+3+4+…………+96+97+98+99+100+100+99+98+97+96+…………+4+3+2+1=101+101+101+…………+101+101+101+101共有一百个101,但算式重复两次,所以把10100除以2便得到答案等于5050。从此以后高斯小学的学习过程早已经超过了其他的同学,也因此奠定了他以后的数学基础,更让他成为——数学天才。
3、鸡兔同笼你听说过“鸡兔同笼”的问题吗?这个问题,是我国古代著名趣题之一。大约在1500年前,《孙子算经》就记载了这个有趣的问题。书中是这样叙述的:“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这四句话的意思是:有若干只鸡兔同在一个笼子里,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求笼中各有几只鸡和兔?你会解答这个问题吗?你想知道《孙子算经》中是如何解答这个问题的吗?解答思路是这样的:假如砍去每只鸡、每只兔一半的脚,则每只鸡就变成了“独角鸡”,每只兔就变成了“双脚兔”。这样,(1)鸡和兔的脚的总数就由94只变成了47只;(2)如果笼子里有一只兔子,则脚的总数就比头的总数多1。因此,脚的总只数47与总头数35的差,就是兔子的只数,即47-35=12(只)。显然,鸡的只数就是35-12=23(只)了。这一思路新颖而奇特,其“砍足法”也令古今中外数学家赞叹不已。这种思维方法叫化归法。化归法就是在解决问题时,先不对问题采取直接的分析,而是将题中的条件或问题进行变形,使之转化,直到最终把它归成某个已经解决的问题。
4、唐僧师徒摘桃子
一天,唐僧命徒弟悟空、八戒、沙僧三人去花果山摘些桃子。不长时间,徒弟三人摘完桃子高高兴兴回来。师父唐僧问:你们每人各摘回多少个桃子?
八戒憨笑着说:师父,我来考考你。我们每人摘的一样多,我筐里的桃子不到100个,如果3个3个地数,数到最后还剩1个。你算算,我们每人摘了多少个?
沙僧神秘地说:师父,我也来考考你。我筐里的桃子,如果4个4个地数,数到最后还剩1个。你算算,我们每人摘了多少个?
悟空笑眯眯地说:师父,我也来考考你。我筐里的桃子,如果5个5个地数,数到最后还剩1个。你算算,我们每人摘多少个?
是多少呢?

小松鼠要过冬了
冬天到了,小松鼠要准备过冬的粮食了。
有一天小松鼠背着一个大袋子,来到森林里,对松树爷爷说:请吧你的松果送给我,好吗?松树爷爷很大方,说:你想要多少摘多少。小松鼠很高兴,它一边摘一边唱歌,不一会袋子装满了。松树爷爷问: 你摘了多少个?小松鼠说:哎呀, 我忘了!松树爷爷笑着说“我长了16 个松果,现在还有9个,你能算出摘了多少个,就让你背走。”小松树急了,不会算,怎么办呢?要是松树爷爷不让它背走,那冬天吃什么呢?我来帮它好了。
数学课上,老师讲过:知道总数,求部分数,就是从总数里去掉知道的一个部分数,就得另一部分数,用减法计算。我很快就算出来了,小松鼠摘了16-9=7(个)。

在线等方面取得重大成就……这种事情就应该这样的吧……在于他用什么地方可以让我们更加努力更加完善……不能够让我们在彼此心里有你陪在我身边来爱去皮后洗

一年级数学小故事有哪些?~

猴子捞帽一群猴子在井旁玩,一阵风将一只猴子的帽子吹到井里,他招呼来18个小伙伴,从井上方的松上一个接一个去捞帽子,有4只猴子没有上树,就捞着了帽子,问:是几只猴子上树下井接在一起把帽子捞上来的?
“0”与“1”的小故事
在神秘的数学王国里,胖子“0”与瘦子“1”这两个“小有名气”的数字,常常为了谁重要而争执不休。瞧!今天,这两个小冤家狭路相逢,彼此之间又展开了一场舌战。瘦子“1”抢先发言:“哼!胖胖的‘0’,你有什么了不起?就像100,如果没有我这个瘦子‘1’,你这两个胖‘0’有什么用?”胖子“0”不服气了:“你也甭在我面前耍威风,想想看,要是没有我,你上哪找其它数来组成100呢?”“哟!”“1”不甘示弱,“你再神气也不过是表示什么也没有,看!‘1+0’还不等于我本身,你哪点儿派得上用场啦?”“去!‘1×0’结果也还不是我,你‘1’不也同样没用!”“0”针锋相对。“你……”“1”顿了顿,随机应变道,“不管怎么说,你‘0’就是表示什么也没有!”“这就是你见识少了。”“0”不慌不忙地说,“你看,日常生活中,气温0度,难道是没有温度吗?再比如,直尺上没有我作为起点,哪有你‘1’呢?”“再怎么比,你也只能做中间数或尾数,如1037、1307,永远不能领头。”“1”信心十足地说。听了这话,“0”更显得理直气壮地说:“这可说不定了,如0.1,没有我这个‘0’来占位,你可怎么办?”眼看着胖子“0”与瘦子“1”争得脸红耳赤,谁也不让谁,一旁观战的其他数字们都十分着急。这时,“9”灵机一动,上前做了个暂停的手势:“你俩都别争了,瞧你们,‘1’、‘0’有哪个数比我大?”“这……”胖子“0”、瘦子“1”哑口无言。这时,“9”才心平气和地说:“‘1’、‘0’,其实,只要你们站在一块,不就比我大了吗?”“1”、“0”面面相觑,半晌才搔搔头笑了。“这才对嘛!团结的力量才是最重要的!”“9”语重心长地说。
小松鼠要过冬了
冬天到了,小松鼠要准备过冬的粮食了。有一天小松鼠背着一个大袋子,来到森林里,对松树爷爷说:请吧你的松果送给我,好吗?松树爷爷很大方,说:你想要多少摘多少。小松鼠很高兴,它一边摘一边唱歌,不一会袋子装满了。松树爷爷问: 你摘了多少个?小松鼠说:哎呀, 我忘了!松树爷爷笑着说“我长了16 个松果,现在还有9个,你能算出摘了多少个,就让你背走。”小松树急了,不会算,怎么办呢?要是松树爷爷不让它背走,那冬天吃什么呢?我来帮它好了。数学课上,老师讲过:知道总数,求部分数,就是从总数里去掉知道的一个部分数,就得另一部分数,用减法计算。我很快就算出来了,小松鼠摘了16-9=7(个)。
阿凡提的故事
这天,阿凡提骑着他那心爱的小毛驴从外面回来,远远就看见家门口站着一高一矮两个人。
“阿凡提回来了!”高个子和矮个子都迫不及待地迎上去,请阿凡提为他们算算五个铜币该怎么分。阿凡提笑着说:“啊,两位先生,我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情,怎么为你们算呢?”这两人说了一阵子,阿凡提把事情弄清楚了。原来这两人今天合伙做饭吃,高个子拿出了200克大米,矮个子拿出了300克大米。饭做好后,两人正准备吃,忽然来了一个过路人,这个过路人向他们提出了把煮的饭让三个人吃的请求。结果三人一起把饭吃完。过路人临走时,向高个子和矮个子道谢,还留下了5个铜币作饭钱。可5个铜币两人怎么分呢?矮个子说,他出了300克大米,就拿3个铜币,高个子出了200克大米,就拿两个铜币。可高个子说,这5个铜币是过路人给他俩的,应该平分,每人拿两个半铜币。两个人算过来算过去,都不知怎样算才对。
阿凡提告诉高个子和矮个子说:“好办。依我看,应当这样分。”阿凡提说出了他的分法:高个子得1个铜币,矮个子得4个铜币。两人听了非常吃惊,后来在阿凡提讲了这样分法的道理后,他们都很信服,高高兴兴地走了。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阿凡提为什么要这样分吗?原来是这样的:
因为5个铜币是一个人的饭钱,吃饭的是三个人,所以三个人的饭钱应为15个铜币。这顿饭共用500克大米,那么100克大米的价钱应为3个铜币。高个子出了200克大米,按钱算是6个铜币,他一起吃饭的,应扣饭钱5个铜币,所以他只应得1个铜币。矮个子出了300克大米,按钱算是9个铜币,他也一起吃饭的,也应扣饭钱5个铜币,所以他应得4个铜币。

第1辑 兴趣引导我们走向成功
一百多年前出了一位震惊世界的神童,他就是卡尔·威特。威特七八岁时,已经能够自由地运用德语、法语、拉丁语等6国语言;9岁考入了莱比锡大学;未满14岁就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也许有人以为小威特的生活除了坐在书桌前面,其他什么也不干。但威特父却说:“威特坐在书桌前的时间比任何一个少年都少,他把大量的时间尽情地花费在他感兴趣的玩耍和运动上。”只有感兴趣,学习才会有乐趣,才会持久,因为天才最好的老师是兴趣。
沉醉于书的小女孩
科学界的“小公主”
神童维纳的童年
兴趣是成功的基石
抓住机会,培养兴趣
最好的钥匙
一个流浪歌手的遗嘱
品味成功的乐趣
塑料的“源头”
“鬼迷心窍”的法布尔
看棒球学数学

第2辑 珍惜学习的机会
巴尔扎克的成就是少年时的皮鞭和责难造就的;安徒生的童年没有童话,只有痛苦和孤诎;莎士比亚的戏剧天分是在当剧场杂务工时形成的。这些大师本来都应该与书本无缘,但他们都努力创造学习的机会,也非常珍惜这些机会,因为他们失去过。如果你有很好的学习机会,请珍惜它,因为很多伟人为了拥有这些机会付出了很多;如果你可能失去学习的机会,请不要放弃,因为很多人为了创造学习的机会也付出了很多。
成功就在“一张纸”
两个人的天堂
我的知识都是捡来的
铁窗下的黄金岁月
知识改变了修鞋匠的命运
一心要读书的少年
责难和皮鞭造就的大师
一生坎坷的莎士比亚
只要能学习
隔篱偷学
奴仆的杰作

第3辑 生命不息,学习不止
小学毕业,不是意味着你掌握了小学的知识,而是意味着你还有中学的知识没有掌握;中学毕业,不只意味你完成了中学的学习,还意味着你准备学习大学的知识;大学也不是学习的终结,你还有工作的知识需要掌握。
鲁迅临终前还在看书,冰心九十多岁还在学习。学海无涯,学习应该是一辈子的事。
童第周
岳飞学箭
才气就是坚持不懈
10年记载“No”的日记
艺术没有止境
好学不倦的富兰克林
最后一次考试
获得知识的绝妙之法
活的“百科全书”
保持生活和学习的热情
该学的东西太多了

第4辑 决不浪费每一分钟
为后世留下诸多锦绣文章的宋代文学家欧阳修认定:“余平生所做文章,多在三上:马上、枕上、厕上。”也就是说,欧阳修是在利用睡觉、上厕所和骑马走路的时间来读书写作的。三国时著名学者董遇读书的方法是“三余”:“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晴之余。”即要充分利用寒冬、深夜和雨天,别人歇手之时发奋苦学。越是成就大的人,越是珍惜零碎的时间,因为用“分”来计算时间的人,比用“时”来计算时间的人,时间多59倍。
决不浪费每一分钟
和时间赛跑的人
努力发光
珍惜“零碎时间”
今日事今日毕
为目标作努力不是浪费时间
5分钟5分钟地去练习
成功需要多长时间
一天投资一点儿
三多三上

第5辑 学习是不断积累的过程
电视剧《大长今》里的长今刚开始学习料理时,她的师傅韩尚并没有按照常规方式一开始就教她料理的技巧,而是让她努力去掌握所有饮食素材的基本知识,当长今失去味觉后,韩尚宫让长今根据对饮食素材的基本理解,来搭配食材,用想象来做出美味的食物。由于从小就有了深厚的积累,长今神奇地做到了这一点。学习其实和做菜一样,早期基础的积累可能枯燥艰难,但基础的深度和厚度往往能决定你知识堡垒的高度。
……
第6辑 问号成就的辉煌
第7辑 方法,令学习事半功倍
第8辑 专心致志做好一件事
第9辑 学习需要敏锐的观察力
第10辑 想象力让你飞提更高
文摘
兴趣是成功的基石
他从来不去想今天少做了多少生意,然而,他的生意却出人意料的好,盖过了所有比他更聪明活络、更迫切赚钱的人。
有这样一个面包师,从小就对面包有着无比浓厚的兴趣,闻到面包的香气就如醉如痴。
长大后,他如愿以偿地成了一名面包师。他做面包时,有三个条件缺一不可:要有绝对精良的面粉、黄油;要有一尘不染、闪光晶亮的器皿;要有称心宜人的音乐伴奏,否则他就酝酿不出情绪,没有创作灵感。
他完全把面包当做艺术品,哪怕只有一勺黄油不新鲜,他也要大发雷霆,认为那简直是难以容忍的亵渎。哪一天要是没做面包,他就会满心愧疚——馋嘴的孩子和挑剔的姑娘只能去啃那些粗制滥造的面包了。
他从来不去想今天少做了多少生意,然而,他的生意却出人意料的好,盖过了所有比他更聪明活络、更迫切需要赚钱的人。
智慧悟语
不少人觉得学习乏味、枯燥,那是因为他们对学习没有兴趣,所以他们的成绩也不可能拔尖。想提高学习成绩,就必须先培养自己对学习的兴趣。只有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时刻严格要求自己,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得到其中的精髓,最后才能登上成功的宝座。
抓住机会,培养兴趣
让孩子充分认识到知识的魅力,孩子自然会被它吸引,主动遨游于知识的殿堂。
大家都知道伟大的富兰克林,但是谁都不会想到他在幼年的时候也不喜欢学习。他有时候拿起书来想看,但是只要外面有伙伴叫他去玩或者街道上发生了什么事情,他就会把书一扔,第一个飞快地跑出去看。
他家里虽然经济条件不是很好,但是父母还是为孩子买了好多有意思的书籍,并把这些书籍放在很显眼的地方。
有一天,小富兰克林跑了进来,对他母亲说:“妈妈,你能告诉我埃及金字塔是怎么一回事吗?我的一个伙伴在考我。”
他母亲就给他讲解起来:“这个埃及金字塔其实就是埃及法老的坟墓,但是它的样子很是奇特……”
他母亲把关于金字塔的各种知识都仔仔细细地告诉了他。
小富兰克林听得很入神,心里想:“哇,原来世界上还有这么有趣的东西啊!我怎么以前不知道呢?”
他对母亲说:“妈妈,你真是太厉害了,怎么什么都知道啊?我希望以后变得像你这么聪明,有着这么渊博的知识。”
“孩子,妈妈不是什么都知道,妈妈知道这些也都是从书上看来的。其实书上的知识很丰富,而且很多都是很有意思的,只要你去看,去发掘,就能变得和妈妈一样懂得这么多,甚至比妈妈懂得还要多。”
“是吗?妈妈。”小富兰克林更加不解了。
“当然了,妈妈没有去过埃及,本来根本就不知道这个事情,是书籍给了我知识。孩子,刚才你说你希望成为像我这样的人,那么你就要从现在开始多多地看书,汲取里面的精华,把它变为自己的东西,这样你就~定会比妈妈厉害。”母亲继续引导他。
“好的,妈妈,我知道了。以后我一定要好好地看书,把这些知识都学到我的脑子里去。”小富兰克林高兴地回答。
从此,小富兰克林对书籍有了兴趣,经常拿来书籍翻阅,津津有味地学习里面的内容。他母亲看到这些,心里很是安慰,但是小富兰克林还是有点儿缺乏自制力,有时会被别的事情分散注意力。
所以他母亲经常在他看书的时候对他说:“孩子,你现在在看书,不要去管别的事情,你看完了才能和小伙伴们玩,好吗?”
“好的,妈妈。我喜欢看书。”小富兰克林大声地回应着。
然后母亲就会把他的玩具放到别的屋子里去,同时把房间的窗户关好,尽量不让别的事情来影响孩子的学习。
就这样,小富兰克林能够很好地控制自己了。他不会再因外界而受影响,所以才有了后来的成就。
智慧悟语
我们要知道学习的兴趣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我们后天悉心的培养和呵护。只要我们充分认识到知识的魅力,自然就会被知识吸引,那样我们就会满怀信心地邀游于知识的海洋。

小学一年级数学小故事三篇
答:小学一年级数学小故事篇一 有一天,“0~9”这几个可爱的数字娃娃想比一比谁,谁最小。数字娃娃“9”跳出来得意地说:“我!”还指着“0”说::“尤其是你,没头没脑,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你最小!”数字娃娃“0”的脸涨得通红,伤心的哭了起来。这时,数字娃娃“1”一把拉过“0”说:...

求给一年级小朋友讲的数学小故事,如:古人数数的方法
答:5、 数学家雅谷伯努利的小故事 瑞士数学家雅谷伯努利,生前对螺线(被誉为生命之线)有研究,他死之后,墓碑上 就刻着一条对数螺线,同时碑文上还写着:“我虽然改变了,但却和原来一样”。这是一句既刻划螺线性质又象征他对数学热爱的双关语。6、 刘徽(生于公元250年左右),是中国数学史上一个...

一年级的数学小故事30字
答:1、猴子捞帽:一群猴子在井旁玩,一阵风将一只猴子的帽子吹到井里,他招呼来18个小伙伴,从井上方的松上一个接一个去捞帽子,有4只猴子没有上树,就捞着了帽子,问:是几只猴子上树下井接在一起把帽子捞上来的?2、一元钱哪里去了:三人住旅店,每人每天的价格是十元,每人付了十元钱,总...

小学一年级数学故事(三篇)
答:【篇一】小学一年级数学故事 传说古希腊的国王,想制一顶与泰尔的王冠一模一样的纯金王冠,便召见一位高明的首饰匠,向他说明了旨意,并如数让他称走了黄金。过了一段时间之后,首饰匠如期将王冠交来,外表金碧辉煌,确实与泰尔的王冠完全相同,重量也恰如取走的黄金。国王按照自己原先的许诺,给了首饰...

小学一年级的数学小故事有哪些
答:1、小松鼠要过冬了 冬天到了,小松鼠要准备过冬的粮食了。有一天小松鼠背着一个大袋子,来到森林里,对松树爷爷说:请吧你的松果送给我,好吗?松树爷爷很大方,说:你想要多少摘多少。小松鼠很高兴,它一边摘一边唱歌,不一会袋子装满了。松树爷爷问: 你摘了多少个?小松鼠说:哎呀, 我忘了!...

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故事有什么
答: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故事有什么  我来答 1个回答 #热议# 柿子脱涩方法有哪些?冠秀敏4H 2018-02-05 · TA获得超过117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34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36.6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展开全部 1、蜗牛何时爬上井?一只蜗牛不小心掉进了一口枯井里。它趴在井底哭了起来。

小学一年级趣味数学故事【三篇】分享
答:【 #一年级# 导语】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同时,更应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高于生活,体会到数学可以带动社会的发展,带动生活质量的提高,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学好数学。以下是 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一】 瘸腿狐狸卖西瓜赔了本,没钱买吃的,饿得肚子咕咕叫,走路直打晃。 老牛走过来,问...

小学一年级数学故事(五篇)
答:+101+101+101+101共有一百个101相加,但算式重复了两次,所以把10100除以2便得到答案等于5050。 小学一年级数学故事篇二 在神秘的数学王国里,胖子“0”与瘦子“1”这两个“小有名气”的数字,常常为了谁重要而争执不休。瞧!今天,这两个小冤家狭路相逢,彼此之间又展开了一场舌战。 瘦子“1”抢先发言:“哼!胖胖...

趣味奥数之小学一年级数学故事【三篇】
答:小山鹰问:“鸡妈妈,你的木房子不是好好的嘛,你还愁什么?”鸡妈妈说:“三角形的屋顶是比较牢靠,可是我们不能总呆在房子里面呀!坏狐狸说我们一出来,他就要来抓鸡宝宝。”百灵鸟说:“我有个好主意,咱们帮鸡妈妈在房子外面围一圈木栅栏,再装一个木栅栏门进出,这不就可以防备坏狐狸了吗!

数学一年级演讲小故事大全
答:『壹』 一年级数学小故事20字 1、数学小故事——找零钱 一家手杖店来了一个顾客,买了30元一根的手杖.他拿出一张50元的票子,要求找钱. 店里正巧没有零钱,店主到邻居处把50元的票子换成零钱,给了顾客20元的找头. 顾客刚走,邻居慌慌张张地奔来,说这张50元的票子是假的.店主不得已向邻居赔偿了50元.随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