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产资源与社会经济的发展 小矿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意义和作用

作者&投稿:袁狗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人类需要的自然资源中70%,重工业原料中90%都来自于矿产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与之有关的是原材料工业和采掘业,构成了工业的基础,是推动国民经济各部门发展的重要保证。人类历史的发展和生产力的进步与矿物原材料的利用关系密切,正因为此,历史学家就以此划分人类社会的历史阶段:石器时代,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随人类文明的提高,对矿产资源的依赖程度不断提高。据统计人均国民产值1000~4000美元,对矿产品需求的增长最快。全球1962年矿业原矿总产值2350亿美元,1970年4300亿美元,1982年9890亿美元,1989年达11250亿美元,25年中增长5倍。矿产品国际贸易也在迅速增长,1963年为400亿美元,1987年为4423亿美元,增长11倍。

1981~1994年,大多矿产增加不少探明储量,特别是黄金(表6.10、6.11、6.12)。

矿产资源地理分布不均,绝大多数矿产资源60%以上产量都集中于5个以内国家。近年随着主要发达国家从工业社会时代逐渐向信息社会时代过渡,矿业发展速度逐渐变缓,不少矿产品需求疲软,生产能力过剩,有些矿种过剩生产能力高达15%以上,如钢铁高出30.5%,铝16%,铜23%,水泥19%,硫、磷、钾矿产过剩40%;发达国家为其环保和经济回报率等原因,逐渐将其矿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而矿产品深加工和高附加值的产品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选冶技术的改进,进一步提高了矿产资源的利用率,金属的回收利用比例越来越高,1993年世界钢产量的30%,铅产量的23.3%,精炼铜的30%,精炼铝的40.5%来自于废旧金属的回收,工业发达国家更高一些。

世界矿产品消费自70年代以来,增长速度部分放慢,部分加快,硫磷钾等农用矿产消耗量减少,铁铜铅锌低速增长,铝、镍中速增长,而锆、钛、高岭土、金刚石等快速增长,矿产品应用新领域的开拓也越来越广(表6.13、6.14)。矿产品价格在低价位徘徊,1993年以后有所回升,1992年世界矿产品贸易额6169.7亿美元,其中燃料矿产3260.7亿美元,1980~1991年金属矿产品贸易增长了30%,非金属矿产品贸易额增长速度更快,80年代前就增加1倍以上。据统计,世界矿物原料产值结构中,能源矿产占75.64%,金属矿产值占12.11%,非金属矿产占12.25%。值得注意的是,原材料的消费开始了从较传统的金属向特种金属、合金、陶瓷塑料等方面转变。

表6.10 世界主要矿产资源储量基础①的变化

说明:①某些矿产的储量基础未列入;②可回收的金属体积;③商业品级,Cr2O3;④中国及其他一些国家未包括在内;⑤西方国家;⑥中国未包括在内;⑦估计价值;⑧工业标准;⑨相当于Na2CO3

(据世界金属和矿物年报,1995;美国地质调查局年报,1998)

表6.11 世界主要矿产品的产量

说明:①精矿;②纯硼砂;③天然碱+合成碳酸钠,除中国外;④包括叶蜡石;⑤除中国外。

(据世界金属统计年报,1995)

表6.12 中国探明矿产储量潜在价值在世界上的位次

(据朱训,1999)

表6.13 世界上几种金属的消耗情况(年增长率,%)

(据世界金属统计年报,1994)

农用矿物中硫、磷、钾产量在80年代随化肥需求量的增长而增长,特别是在东亚、拉美。90年代以来,需求量有所下降,如硫1993年产量6877.5万t,与80年代中期持平;磷1993年产量仅与70年代中期持平,为1×108t左右;钾1992年产量甚至低于1975年水平,仅2390.5×104t。这几种矿产品的贸易也有同样发展趋势,其资源保障程度都比较高。

表6.14 1992年一些矿产品的人均消耗量

说明:①1990年消耗量;②1991年,K2O量;③P2O5量;④1989年。

值得注意的是,非传统农用资源的开发利用已引起各国重视,有30余种矿物岩石在牲畜和家禽饲料添加剂、肥料、土壤疏松剂和水载物质、液态肥料载体、土壤改良剂等不同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铁与铁合金金属,70年代世界钢铁产量持续上升,80年代以来呈下降趋势,1985年较之1979年产量下降4.65%,多数发达国家单位国民总产值钢消耗量下降40%~50%,近几年全球年平均钢产量74596×104t,而1993年为72530×104t,呈波动下降,但合金钢变化不大,不锈钢年递增2%~3%。中国铁矿石产量1993年已达2×108t,居世界首位,占世界铁矿石总产量的20%以上。全世界再生钢产量达3.2×108~3.4×108t,占当年产量的40%。较之70年代末,80年代多数铁合金元素产销量也处于停滞或下降状态,Mn下降10.37%,W下降3.34%,Mo下降5.1%,V下降14.56%,而稀土上升52.56%,铬上升2.4%,镍上升14.9%,钴上升21.2%。

80年代以来有色金属中除铝、镁、钛等轻金属外,多数产销近于停滞或下降。铜1995年世界总储量3.1×108t,储量基础大,近年精炼铜年均产量1080×104t左右,回收废铜420×104t,年均消费量超过1000×104t,预计今后10年铜需求量的年增长率1.5%~1.9%。铅和锌的消费和产量都有逐年下降趋势,铅年均产量541×104t,消费506×104t,锌年产平均680×104t,消费量670×104t,铅锌资源保证程度较高,铅1.5×108t探明储量,锌1.4×108t探明储量,可以满足40~50年的需求,铅在环保方面遇到了严重挑战。Ti、Sn、Sb产销基本平衡,平均年产量分别是381×104t,19×104t和48608t,锑年产40%是由中国生产,资源保证程度较高。世界贵金属年产量持续增长,政府和个人储备欲望较高,高新技术的需求殷切,年平均用量增长7%。世界黄金资源总量75000t,15%~20%为伴生,已采出112000t,其中15%已损耗,余下95000t,官方储备36000t,私人持有59000t,近年来黄金勘探和开采是矿业界投资热点,年均产量已达2049t,价格不稳,波动较大。贵金属的地理分布不均,南非、独联体、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巴西等国储量和开采量都相对较为集中(表6.15)。中国是亚洲黄金需求量最大的国家,1992年需求量350t,比1991年增长47%,其次是印度293t,美国132t,日本104t,沙特阿拉伯151t,中国台湾160t,马来西亚99t。世界银储量仅28×104t,年均产量8000t左右,仅能满足需求的58%~68%,由于电子工业、影像业的快速发展,已连续多年供不应求,资源保证程度也不高。铂族元素资源总量约为10×104t,探明储量5.6×104t,年产量约258t,西方国家消费年均约115t,市场供应和资源保证程度都较高。

表6.15 世界金的产量 单位:t

(据世界金属统计年报,1995)

稀散元素虽用量少但是高新技术领域必不可少的原材料,被广泛用于电子工业、军事工业、航天工业、化学工业、冶金工业等。据日本后滕左吉教授预测21世纪初,世界对稀散金属元素的需求将成倍、成十倍、甚至某些元素成百倍的增长。稀土(REE)产量65755t年增长率5.7%,消费量以近10%的速度增长,特别是单一稀土,用途前景广阔,稀土储量达1×108t,80%分布在中国,其次是美国、印度、独联体,资源保证程度较高。

非金属及建材原料,不少人都把非金属产值超过金属矿业产值作为一个国家工业成熟的标志。70~80年代世界经济萧条时期,虽金属矿业受较大冲击,但非金属产值所受影响很小,价格波动不大,稳中有升,而且非金属矿物应用的深度和广度也有较大发展。非金属材料对传统金属材料领域起到替代品的作用,并且能够提高产品技术性能,硅代替钢,代替锗,陶瓷代替钢材;橡胶、造纸、油漆、塑料亦需大量填料和新型建材等。非金属原材料的重要特点是深加工产生高附加值。如膨润土酸化成有机膨润土,价值由28.6~30.5美元/t升值为2400~2600美元/t,未磨的重晶石块矿加工成用物重晶石粉价格由40美元/t上升为2560美元/t。

金刚石因澳大利亚找矿的突破而产量大增,80年代前五年产量翻了一番,达8960万克拉,以后仍以6%的年均增长率上升,近30年价格稳步上升,世界金刚石销售总额64.14亿美元。至1994年世界金刚石保有储量9.8亿克拉,宝石级与准宝石级3亿克拉,资源保证程度不高。

轻质建材、新型水泥、陶瓷等领域,对非金属材料的应用都有较大进展,建筑砂石和石材是用量极大的非金属材料。

中国的矿产资源总量较大,占世界第2位,但人均很低,仅为世界的80位,为世界人均58%,矿业总产值占世界前3位。中国矿产资源有如下特点:品种齐全、配套程度高;探明矿产储量总量丰富;单位国土面积矿产资源丰度高;有20余种优势矿产资源在全球占重要地位。各矿种虽贫富都有,但大宗矿产品贫矿较多,我国矿产资源形势喜忧参半,资源勘查工作成效显著,而且资源潜力较大,但老矿山多,接替探明后备资源不足,同时开发利用中由于技术落后,设备陈旧、资源利用率不高(表6.16、6.17)。

表6.16 1996年中国主要矿产品产量在世界上的地位

(据朱训,1999)

表6.17 中国主要非金属矿产储量与产量(1990)



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是怎样的关系~

1.资源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经济活动是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以满足物质和文化需要的活动它以自然资源为物质基础和劳动对象能源和土地、水、森林、矿产等资源是人类立足生存之本和发展进步的源泉。经济的发展是资源满足人们需求的体现资源承载能力是决定经济发展水平的基本要素。随着经济增长人口持续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类对资源的需求消耗一直呈上升的趋势。由于大部分资源的有限性和不可再生性如果继续沿袭高消耗的发展模式资源的可采储量将不断减少资源的持续供给能力下降将严重危及到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持续。
2.环境为经济发展提供空间支持。
环境是各种生物存在和发展的空间是资源的载体环境接受来自经济体生产加工过程和人类生活的废弃物并将其净化处理是资源承载能力和经济生产能力以及人类生活的重要保障。当经济增长过快使得环境所接受的废弃物的种类和数量超过其自净能力后环境质量将急剧降低影响到资源的存量水平和质量水平导致资源破坏、环境污染乃至生态系统的恶性循环使生产效率、人类健康以及未来发展机会蒙受损失反过来阻碍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3.经济发展是资源环境和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尽管在经济和资源环境的关系中我们更多地看到经济体对资源的索取和对环境的排放但同时经济体又以其物质再生产功能为资源环境的持续发展和完善提供物质和资金支持。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才能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到资源开发中去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培育可再生资源和寻找开发非再生资源提高资源的可开采量也只有当经济不断发展才能够不断提高环保投资和环境改造技术水平提高环境承载力。
可见资源环境与经济处于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统一整体之中只有当资源环境和经济系统之间和谐一致协调发展才能建立一种良性循环实现整个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能否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取决于经济体对资源的开发保护和对污染的控制与经济体对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污染之间的角力这两种影响的综合作用决定了今后经济持续发展所能够依赖的资源环境基础。

我国小矿的发展是我国资源条件和经济社会特点所决定的,在现阶段对我国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矿业繁荣等方面都有十分重要意义和作用。
2.2.1 使我国小型、零散的矿产资源得到有效的开发利用
我国矿产资源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大、中型矿床少,而小型矿床和零星、分散的矿点、矿化点较多。据2004年不完全统计,全国共有矿产地28785个,其中小型矿床及以下规模的矿产地(包括小型矿床、矿点、矿化点)占75.08%;若仅以小型矿床以上矿产地统计,则小型矿床也占总矿产地的54.61%(表2.6)。此外,在大矿山周边还有一批零星小矿体。这些小型、分散的矿产资源为我国小矿企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基础,虽然在小矿企业中存在一批大矿小开的企业,但大部分小矿企业是以小型矿床规模以下的矿产资源,或未进行过地质勘查工作的小或零星矿产地为开发目标,这与小矿数量在总矿山企业数占多数的趋势是一致的。同时,也正由于小矿企业的存在和发展才使得这些规模小、形态复杂、变化大、分布分散,既不适于大、中型矿山企业开发,也无法进行机械化开采的小矿资源,得以被充分开发利用,这本身就是节约利用我国矿产资源的一种表现,而且有相当部分小矿企业在开采过程中还十分珍惜资源,特别是价值高的矿产。小矿的发展使我国矿产资源的特点和资源效益得以充分发挥。
表2.6 全国矿产地统计表


续表


2.2.2 满足了经济社会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快速发展,对矿产品需求的压力增大,仅靠大中型矿山企业供给无论是在总量上,还是在矿产品类别上都是难以满足的。
当前我国小矿发展已形成一定的规模,2007年全国非油气矿产资源开发,小矿年总产矿石量已占全国年总产矿石量的45.71%,名副其实地占据了我国非油气矿产品市场的半壁江山。有些矿种大部分矿石是由小矿企业开采供给的,据国土资源部2007年统计资料表明:在煤矿、铁矿、锰矿、铅矿、锌矿、铝土矿、钨矿、锡矿、铜矿、金矿等10种矿产中,小矿占各自全国年产总矿石量的33.23%、36.22%、59.57%、76.20%、52.99%、25.67%、42.63%、23.94%、16.03%、25.26%,其中铁、锰、铅、锌、钨5种矿产年产矿石量占本矿种年产总矿石量1/3以上;锰、铅、锌矿等矿种小矿年产矿石量均占其总量的1/2以上(表2.7)。这对满足市场对矿产品需求,保障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起到巨大、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在矿产品销售收入方面达到全国矿产品销售总收入的35.81%(表2.2)。
表2.7 2007年全国煤等10种主要矿产小矿统计表


续表


2.2.3 促进了我国矿业多种经济类型企业的形成
矿业开发一般投资额较大,特别是大中型矿山建设,而小矿开发相对投资额小,按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及资源特点,小矿的开发能为许多经济实力不强、抗风险能力较弱的不同投资主体提供在矿业领域发挥作用的平台,使矿业市场主体多元化。
随着我国小矿的发展,在矿业产业领域中多种经济类型企业并存的局面已经形成。据国土资源部2007年统计,我国非油气矿山企业经济类型包括:国有、集体、股份合作、联营、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私营、港澳台商投资、外商投资等企业。在这些类型企业中,小矿山企业数都占本类型矿山企业总数一半以上;而工业总产值,除国有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及有限责任公司及港澳台、外资企业外,其他经济类型企业的小矿产值都占本类型企业总产值1/2以上,有的达到90.00%(表2.4)。
2.2.4 对促进地方和农村经济发展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很不平衡,矿业经济的发展对矿产资源较丰富、而经济相对欠发达的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带动作用。许多地方政府在制订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时都把矿业列为支柱产业,而小矿已成为矿业重要组成部分,有的成为主要部分。我们从表2.2可以看出,在全国非油气矿山企业中,小矿不仅在矿山企业数、就业人数、年产矿石量等方面达到或超过大、中型矿山企业之和,而且在工业产值、矿产品销售收入、综合利用产值、利润总额等方面也都达到总量的1/3的水平,由此可见,小矿对当地经济发展的贡献度。有些地方小矿更发育,各项指标大于全国平均值,贡献更加突出,西部地区有的县财政80.00%来自于小矿开发,如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目前40多个矿山企业都是小矿,矿业产值占该县工业产值70.00%,县财政80.00%来自小矿。小矿的开发也必然带动以矿产为原材料的加工业的发展,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如福建、广东一带沿海地区的建材、陶瓷业的迅速发展,主要是伴随着这一带花岗岩、陶瓷原料的小矿山企业发展而发展起来,像这样以小矿企业带动后续加工业及其他相关产业发展而形成的矿业经济圈带在全国还有许多;同时小矿的发展也激活了当地资金、人力等各种资源潜力的发挥,使小矿业的发展对地方经济发展促进作用更加明显。
我国小型矿产地大多分布在广大农村和边远山区,小矿的开发对安排农村劳动力就业找到一条很好也是很主要的出路。据2007年统计,在全国非油气矿山企业就业的总人数中,小矿就业人数就占全国矿山企业就业总人数的62.06%,超过在大、中型矿山企业中就业的人数,而且小矿多为民营企业,他们用工制度灵活、形式多样,从业农民可离土不离乡,在当前很适合于农村人力资源的发挥;小矿的发展使贫困地区农民直接或间接地增加了收入,农民参加小矿开发就业,促进了小矿周边农民观念转变,其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高,围绕矿业而发展相关产业;小矿业主对利润反馈及公共利益的投入等形式,也推动了农村面貌的改变,如贵州都匀市牛角塘铅锌矿小矿业主主动做公益事业,进行教育、交通、绿化等方面投入和一些直接的利益反馈等,加快小矿周边的农民脱贫致富;小矿的发展使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人带动其他群众共同富裕等方面都发挥独特的作用,促进了“三农”政策落实、新农村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安徽铜陵朝山村,是一个1000多人的贫困农村,1992年开始开采小金矿,1993年就有一定规模,到1998年产金达万两,现在全村致富,并建成新农村,成为“全国科教兴村示范村”、“农村生态村”、“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村”,如今这个开发小矿起家的企业已发展成集团公司,全村人都成为股东,在全国像这样的例子很多。
小矿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推动和促进了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充实了农村小康社会和文明建设的经济基础,促进了和谐社会的建设。
2.2.5 促进了商业性矿产勘查和矿业权市场的繁荣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对矿产品需求量迅速增长,小矿开发对缓解这种需求起到重要作用。小矿开发产生的利益驱动以及我国矿产资源特点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小矿在一定时期内将仍将大量存在和发展。但是正由于长期以来小矿的大量发展和高强度开采,使原有长期累积的小矿资源快速大量的消耗,特别是经济较发达的东部地区,小矿的后续发展资源已十分紧缺。同时,由于地质工作体制的变化,小矿业主已不可能再无偿获得矿业权,因此,有能力的矿业主或社会其他投资者在上述背景情况下,开始投资矿产勘查,由于小型矿产地勘查一般具有相对投资少、风险小、见效快的特点,相当部分投资者都是选择投向小型矿床的勘查,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商业性矿产勘查的发展。商业性矿产勘查发展,增加了矿业权交易行为,为矿业权市场的发展繁荣奠定了客观基础。

矿产资源与社会经济的发展
答:人类需要的自然资源中70%,重工业原料中90%都来自于矿产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与之有关的是原材料工业和采掘业,构成了工业的基础,是推动国民经济各部门发展的重要保证。人类历史的发展和生产力的进步与矿物原材料的利用关系密切,正因为此,历史学家就以此划分人类社会的历史阶段:石器时代,铜器时代和...

矿产勘查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答:通过消耗矿产资源产出的矿产品,是初始的原材料,大多数后续产业链很长,推动后续产业的发展,形成乘数效应,促进当地乃至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GDP的超常增长。经济发展的直接成果,首先是增加就业。特别是矿业本身直接和间接促进社会就业效果明显。只要社会对初级矿产品需求旺盛,一些中小矿山一旦得到可供开发利用的...

小矿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意义和作用
答:我国小矿的发展是我国资源条件和经济社会特点所决定的,在现阶段对我国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矿业繁荣等方面都有十分重要意义和作用。 2.2.1 使我国小型、零散的矿产资源得到有效的开发利用 我国矿产资源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大、中型矿床少,而小型矿床和零星、分散的矿点、矿化点较多。据2004年不完全统计,全国共有矿产...

矿业开发对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与保障能力分析
答:摘要:我省是矿业大省,全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矿产资源的开发对河南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为提高我省矿产资源的支撑与保障能力,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应加大矿产资源的勘查力度,加强矿产资源的开发管理,深化资源整合工作,加大政府调控力度,完善矿产资源开发秩序,依靠科技进步与技术创新,提高资源利用水平和管理水平,...

矿产资源与人类生产生活社会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是不是病句?
答:是病句,生产跟生活联系在一起总感觉挺别扭的,应该改成“矿产资源与人类生活社会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

开发矿产资源要遵循循环经济理念
答: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必然要消耗资源,而开发资源又必然影响环境。当社会经济发展处于低水平时,所消耗的资源与其总量相比可以忽略不计,同时带来的环境影响也都在其自净能力之内,因此人们不会担心资源会枯竭、环境会破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消耗的资源越来越多,环境破坏越来越严重,人们开始醒悟到资源是有限的,无节制的消耗...

小矿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
答:2.2.2.1 支撑社会经济发展 小矿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是历史性的。1982年前,我国小矿数量有限,产量所占比例也比较低。1986年之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小矿数量和产量快速上涨,1995年达到最高峰,而后随着矿业秩序治理整顿的不断深入,小矿山的数量和产量比例呈下降趋势。近10年来,我国大量的小...

开发矿产对社会有什么帮助
答:矿业是指在国民经济中以矿产资源为劳动对象,从事能源、金属、非金属及其他一切矿物资源的勘查、开采、选冶生产活动的产业。矿业在人类近代的经济社会发展中率先从农业中分化出来,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产业,为现代化工业的发展准备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在我国目前的国民经济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矿业的地位和...

发展矿业循环经济 实现矿产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
答:循环经济及其特征表明其是一种先进的经济形态和发展模式,是实现矿产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必由之路。 二、目前我国矿产资源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 矿产资源的开发,一方面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但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也相当严重,长期以来矿业沿用的是大量消耗资源和粗放式经营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重速度、数量,轻效益和...

矿产资源如何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答:资源开发一般来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吸引生产力聚集:开矿投资,交通运输,电力通讯,服务企业等等的发展 提供就业 税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