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挽狂澜的朱祁钰,轻易被人拿下是因为哪些原因?

作者&投稿:郭仪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朱祁钰最终黯然下课,是一件不太让人理解的事。为什么这么说呢?

朱祁钰是力挽狂澜的国家统帅、民族英雄,他带领明朝军队,抵抗住了瓦剌军的强力冲击,保住了北京城。照理说,这样的君王,在朝野上下,名气是很大的,威望是很高的。有巨大的威望,必然有深厚的群众基础。但他为什么却竟然轻易就下课了呢?

还有,朱祁钰前后当了八年皇帝。在皇帝寿命普遍较短的古代,当了八年,时间已经不短了。既然有这么长的时间,照理说,朱祁钰的皇位应该很稳固的了。可是为什么,朱祁钰却轻易就被人夺位呢?

(朱祁钰剧照)

我认为,朱祁钰之所以走到那一步,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其一,朱祁钰没有神化自己。

古代的皇帝,想要坐稳皇位,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做法,就是要神化自己,确立自己牢不可破的地位。也就是,要让人觉得,自己当皇帝,不是哪些人把自己扶起来的,而是理所当然的。

神化自己的办法很多,有的是根据“祖先崇拜”的原理,强调自己祖先的重要性。强调了自己祖先的重要性,也就强调了自己的重要性。比如汉宣帝上台后,尽管朝廷中是霍光专政,尽管他的爷爷刘据是个叛党。但是他依然通过强调祖父汉武帝的方式,来证明自己继位的正确性。嘉靖皇帝上台后,也要特别肯定自己父亲兴献王的地位来肯定自己。

有一些则是通过“君权神授”的方式,说明自己当皇帝的正确性。比如宋真宗与辽国打了败仗后,他就通过寻找“祥瑞”及封禅的方式,来神化自己。因为只有“圣人”在世,才会出现祥瑞。而否定一个帝王,也可以采用这样的方式。比如霍光认为刘贺不该当皇帝,就讲到了刘贺当皇帝后,出现了各种各样怪异的天象。

可是,朱祁钰当了皇帝后,从来没做过这些宣传。就算他打败了瓦剌军,他也没有强调自己有多重要,别人怎么会迷信他呢。

(于谦剧照)


其二,朱祁钰没有给自己树威。

帝王要坐稳皇位,除了神化自己外,还要给自己树威。也就是说,要树立自己的绝对权威。

为什么上台后的皇帝,都要打击那些帮他获取江山的功臣?就是因为他们要树立自己的威权。只有自己的威权上去了,才能让大臣们敬畏。

就咱们说到的上面几个皇帝,也都是这样的。汉宣帝在霍光去世后,就打击了霍光的家族。嘉靖皇帝也打击了杨廷和,给自己树威。宋真宗也打击了帮他打胜澶州之战稳定了江山的寇准。

就是朱祁钰的继任者朱祁镇,在坐稳江山后,也立刻就打击了石亨和徐有贞、曹吉祥等人,把这些帮过他的人拿下。

这些皇帝,想传递的信息是,我的皇位绝对不是某个大臣给的!

但是朱祁钰上台后,他并没有这样做。虽然于谦并没有专权。但是,于谦在朝廷中却是神一样的存在,大家都只知道于谦,都认为北京保卫战,是在于谦的带领下打下来的,朱祁钰只不过是一个挂名皇帝而已。

可以说,朱祁钰的心,还是不够狠。他要是够狠,把于谦等功臣拿下去,朱祁钰就树了威,就可以坐稳江山了。

(朱祁镇剧照)

其三,朱祁钰没有建设团队。

朱祁钰上台后,他并没有通过人事安排,组建自己的团队。他最信任的人也就是于谦。但是,于谦其实并不算朱祁钰的人。因为于谦是一个比较独立的士人,他并没有倒向朱祁镇,也没有倒向朱祁钰,他只是想保留自己独立的品格。

作为古代皇帝,什么样的人才叫做自己的团队。必然是那些一心维护自己,拥戴自己的人。甚至这样的人还不一定干好事,干坏事其实更能成为皇帝团队最坚强的基石。

石亨其实是最应该成为朱祁钰团队的人。事实上,在朱祁钰病重的时候,他把石亨叫进去。照理说,在那时候把石亨叫进去,自然对石亨是非常器重的。但是,石亨出来后,得到的信息是朱祁钰病入膏肓了,因此立刻去拥戴朱祁镇搞“夺门之变”。可见,朱祁钰有多么失败。

其四,朱祁钰没有稳固皇储。

朱祁钰把朱见深拿下,让自己的儿子当太子,这也无可厚非。但是,在自己的儿子朱见济夭折,而自己身体又不好的情况下,他就必须及时想办法,找到接班人。只有这样,他的皇位才能稳固。

“夺门之变”之所以发生,就是因为朱祁钰身染重病,又没有继承人。因此才给了石亨等人投机的机会。否则的话,这样的事情也不可能发生。



朱祁钰常年身患重病,身体状况不好。他废了朱祁镇的儿子,立自己儿子为太子失去人心。

主要原因就是因为朱祁钰上位的时候说好了打败瓦剌人就把皇位归还给朱祁镇一脉。但是朱祁钰并没有册立朱祁镇的儿子为太子。而是册立了自己的儿子。然后自己的儿子又早夭了。于谦已经提前知道了朱祁镇要复辟,但是因为朱祁钰膝下无子,所以并没有阻止。以上是朱祁钰轻易被人拿下的原因。

首先,当时朱祁钰已经病重了,朝廷的权力没有紧紧掌握在他的手中,其次,他的母亲孙太后支持他的哥哥朱祁镇,所以最后被人轻易拿下。

因为朱祁钰没有忧患意识,所以一直都没有培养自己的心腹势力,导致轻易被取而代之。

~

明代宗朱祁钰是明朝最悲催的皇帝,为何这样说?
答:谁知明英宗一去不复返,直接被瓦剌敌军掳走。明朝上下得知这个消息甚是惊恐,而当时的太子也才两岁,难以担当大任。为了防止朝堂以及民间陷入更加混乱的局面,于谦等大臣只能上书恳请朱祁钰登基。于谦等人也考虑到此举可能会引来某些人的反对,于是便率先对孙太后禀明此事。孙太后同样担心明朝会因“无...

历史上有哪位皇帝能够在国家灭亡之际力挽狂澜?
答:从这点来说,朱祁钰绝对是有功劳的。另一方面,朱祁钰正式登基为帝后,积极开展清算太监王振党羽的行动,这也使得朝局转为清明,笼络了人心。此外,“北京保卫战”虽然是于谦等将领主持的,但不可否认的是于谦等人肯定是得到了朱祁钰的大力支持。从这点来说,朱祁钰也是这场力挽狂澜保卫战的功臣。

朱祁镇夺朱祁钰皇位,这一切得到孙太后的认可,为什么孙太后不帮亲儿子...
答:土木堡之变中朱祁镇被瓦刺俘虏,明王朝处于风雨飘摇之际,稍有不慎就可能亡国,所以当大臣们提议让朱祁钰即位时,孙太后顾全大局,还是点头同意了,但是却有一个条件,就是太子之位必须由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来坐,朱祁钰一开始也是同意的。在孙太后的支持下,朱祁钰重用于谦力挽狂澜打赢了北京保卫战,...

历史上有没有哪位皇帝是在国家就要灭亡之际力挽狂澜的?
答:大明朝的颓势已止,在经过土木堡之变的重创后明朝国力又开始逐渐上升,然而由于后期身体病重,遭遇小人,最后皇位被夺,凄惨死去。但如果没有于谦,没有朱祁钰,没有这君臣二人的惺惺相惜,戮力同心。想必明朝即便不亡也会步宋朝的后尘了吧!那么这样一位皇帝算不算是力挽狂澜呢?

明英宗被俘后,朱见深已是太子,为何于谦却要拥立朱祁钰?
答:明朝也就不用徒增内耗,于谦也就可以把所有的精力放在对付也先这件事。让朱祁钰即位的好处显然远远大于当时的明朝,这也是孙太后同意于谦拥立朱祁钰为帝的原因。倘若没有孙太后的支持,其实于谦一个人几乎不可能做得到。所以,说到于谦在1449年这一年力挽狂澜之事的时候,也应该给孙太后添上一笔。

历史上有没有哪位皇帝是在国家就要灭亡之际力挽狂澜的?
答:历史上做到在国家就要灭亡之际力挽狂澜的,除了明思宗崇祯帝朱由检之外,其实还有另一位皇帝,那就是明代宗景泰帝朱祁钰。明崇祯皇帝在继位之前,因哥哥天启皇帝朱由校不理朝政,只爱鼓捣他的木工活,并且宠信宦官魏忠贤,使朝中大权都握在魏忠贤手中,而魏忠贤排除异己,迫害忠良,制造了许多冤案,一时...

朱祁镇被俘后,于谦为何没有立太子?全是形势所逼
答:于谦在朝中“无人”的情况下,挺身而出,坚持以北京城为倚仗,与瓦剌一决生死,拥立朱祁钰登基,体现了非凡的战略眼光和大明的担当,从来没有考虑过个人的生死安危。在这一点上,于谦的境界超越了无数帝王,足以名留青史。于谦拥立朱祁钰,力挽狂澜拯救了大明在于谦的力主之下,朱祁钰在危亡之际登基为帝,并授予于谦...

明代宗朱祁钰为什么会离奇去世?他是不是被人暗杀的?
答:论能力的话,明代宗朱祁钰比起他的哥哥明英宗朱祁镇来说,要强得多,朱祁镇信任宦官,不懂用人,在占据优势的情况下,在土木堡居然全军覆没,而朱祁钰任用于谦打退了瓦剌人的进攻,并且知人善用,广开言路,打败宦官,提拔了一大批人才,一时之间吏治清明,政局稳定。后来瓦剌觉得明英宗在手中失去作用...

朱祁钰还活着,于谦掌控着兵权,石亨等人夺门之变为何能取得成功?_百度...
答:孙太后在朝中很有威望,很多人都信服孙太后,有了孙太后的支持就有了政治上的优势。当时在北京保卫战时,紧急立朱祁钰为皇太弟的策略就是她同众大臣商议的结果,之后朱祁钰立了自己的儿子为太子,她肯定也是很不满意的,在她这种传统礼教影响一辈子的人眼里,这简直就是赤裸裸的盗取皇位行为。石亨...

明英宗不想杀于谦,大臣说了什么后,明英宗:斩立决?
答:当时在明英宗被抓走以后,京城中无主事之人,很多官员提出放弃京城,南迁南京,还有一部分官员把希望寄托在于谦身上,期待他能提出有用的方法,于谦毅然决定抗战到底,反对南迁,并且扶持朱祁钰上位,稳定人心。瓦剌一看大明另外立了皇帝,他们手里这个王炸股成了垃圾股,最后,就把朱祁镇给放回来了。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