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体地质及岩石学特征 岩体地质及岩石学特征

作者&投稿:温卓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一)措交玛复式岩体

北起甘孜县南,沿沙鲁里山脉展布,南止理塘县境内。岩体呈巨大的岩基,NNW 向延伸,长约100余公里,最宽为31km,总面积大于1800km2。岩体北段南西侧见流纹斑岩及英安斑岩贯入,推测与北面的加多错岩体为同一岩体。

岩体侵入于赠科复向斜北东翼的不拉柯-如地柯背斜的轴部,展布方向受NW 向及SN向区域总体构造控制,NW 向及SN 向构造衔接部分组成向北东凸出的弧形弯转。断层严格地控制岩体形态和延伸方向,岩体长轴的延伸和展布与围岩中发育的一系列断裂构造形迹大致平行,后期受NW 向断层的切割。

岩体侵入于上三叠统图姆沟组、喇嘛垭组中,被古近纪砂砾岩不整合覆盖。

20世纪70年代,前人在该岩体岩石中获得黑云母K-Ar年龄为136~187Ma,1983年获得黑云母K-Ar法测定年龄为220.1Ma,1988年获得黑云母Ar-Ar法测定年龄为247.2Ma,1993年获得黑云母K-Ar法测定年龄为209Ma以及Rb-Sr法测定年龄为206Ma,2003年四川省地质调查院获得Ar-Ar法测定年龄为191.16M(a二四九岩体)、193.42M(a 通宵岩体)。据此,本书暂定措交马岩体成岩时代为191.16~220.lMa,主体属晚三叠世,可能跨早侏罗世。

该岩体主体岩性为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少量石英闪长岩。除正长花岗岩外,其余岩石以含角闪石,并多见闪长质包体为主要特征。

整个岩体外接触变质带宽数百至千余米,最宽可达4km 以上,由内到外可分为3个变质带:①绿帘石、黑云母带:宽0.2~1.5km,与岩体界线清楚,同化作用不明显;②堇青石、红柱石角岩带:距岩体0.2~1km。该带较为常见;③斑点板岩带:距岩体1~2km,宽0.5~1km。

岩体南段内接触带,沿EW 向节理中有含黑钨矿石英脉贯入。

1.角闪石英闪长岩

主要分布于恰鲁相冲一带,规模小,以不规则椭圆状岩枝形式出现,在颇昂佐避一带与花岗闪长岩为突变接触,在花岗闪长岩中有大小不等的石英闪长岩包体。石英闪长岩具半自形粒状结构,嵌晶包含结构及连斑-柱粒状结构,矿物粒度为1~4.5mm,成分主要由斜长石(46%~70%)、钾长石(1%~5%)、石英(0~15%)、普通角闪石(15%~34%)及黑云母(2%~10%)等组成,副矿物为磷灰石、锆石、榍石、磁铁矿等。岩石中斜长石呈半自形-自形板状,为中长石(An=44)(,+)2 V=78°~85°,具绢云母化,个别斜长石中心部分为拉长石、边缘为更长石;钾长石和石英呈他形粒状,钾长石为微斜长石,常见其沿斜长石解理或双晶面贯入交代而形成反条纹构造。

2.花岗闪长岩

(1)中细粒角闪黑云花岗闪长岩

主要分布于勇杰、查那松等地,侵入体规模较大。岩体与围岩呈侵入接触,其接触面呈港湾状;内接触带有13~25cm的冷凝边,向岩体中心,矿物粒度变粗。在外接触带,围岩明显角岩化,热接触变质的岩石有石榴子石黑云母角岩、角岩化绢云母板岩等,角岩中出现有石榴子石及雏晶黑云母鳞片。其与中细粒角闪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为渐变接触。中粒(角闪)黑云花岗闪长岩中,岩性相对较复杂,含早期侵入岩包体,包体多为不规则状,大小不等,一般小于25cm,包体类型有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石英闪长岩及闪长质包体,多数包体与寄主岩为渐变过渡,有的为突变接触。

中细粒黑云花岗闪长岩具细粒花岗结构、局部见似斑状结构,块状构造。斑晶为斜长石,局部富集部位可达25%±,An=20~25。岩石主要由石英(20%~27%)、环带中长石(52%±,An35~40)、正长石(15%±,可见格子双晶,条纹结构和文象结构,局部发生绢云母化)、黑云母(3%~6%)及普通角闪石(1%~7%)等组成,副矿物有锆石、磷灰石等。

(2)中粗粒含角闪黑云花岗闪长岩

主要分布于二四九、冒火山一带,由5个侵入体构成。与中细粒角闪黑云花岗闪长岩为渐变过渡,其中含大量闪长质包体,包体的形态各异,大小不等,大者可达几百米,小者可为几厘米,大量的包体具有定向性;包体与寄主岩接触关系也较复杂,有渐变的,也有突变的。石英闪长岩(包体)中有明显受熔蚀交代现象的大颗石英和长石“外成斑晶”,在显微照片中,石英斑晶的外围有一圈角闪石和其他的矿物。

中粗粒黑云母花岗闪长岩为包体的寄主岩,具中粗粒结构、局部具二长结构,块状构造。岩石由石英(25%~35%)、中长石(42%~50%,具环带结构,An=39~41,(一)2 V=82°~87°)、正长石(10%~15%,为微斜长石和微纹长石,(一)2 V=72°~74°)、普通角闪石(1%~3%)、黑云母(5%±)等组成,另外有少量的副矿物磷灰石、锆石(0.2%~0.3%)及褐帘石(0.3%~0.5%)等。

3.二长花岗岩

二长花岗岩含较多闪长质包体,含少量角闪石。岩石成分与中粗粒含角闪黑云二长花岗岩相似。

(1)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

主要分布于二四九岩体的北面,由两个侵入体构成。岩石中矿物粒度细,黑云母含量少,由边部向内,黑云母含量增多、矿物粒度增大;局部含有少量的电气石,不含包体。与围岩侵入接触面呈港湾状,产状外倾,内接触带有冷凝边(宽5~25cm不等),围岩具明显角岩化(为二云母角岩)。见少量的细晶岩脉贯入,脉宽0~12cm,可见长度达2m,脉壁平直,NW向延伸。

(2)中细粒角闪黑云二长花岗岩

主要分布于冒合山、二四九、勇杰、恰鲁相冲及聂达一带,分布广,规模大。含少量的闪长质包体,直径4~15cm,形态多为圆形、椭圆形及不规则状,成分为角闪闪长岩和角闪二长闪长岩;靠近花岗闪长岩一侧包体数量增多、变大,且包体形态越复杂,与寄主岩间多无截然的界线,极少量为突变界线。

(3)中粗粒含角闪黑云二长花岗岩

主要分布于查脚玛、西热纳、聂达等地,规模较大。与中粗粒黑云母花岗闪长岩、中细粒角闪二长花岗岩和中细粒黑云母花岗闪长岩均为渐变过渡接触;与正长花岗岩为突变接触,在正长花岗岩一侧,具有宽8~20cm的冷凝边,粒度向中心变粗。该岩石类型最大特点为:闪长质包体数量较多,个体较大,形态为不规则状和港湾状,大小不等,大者可达一米余,小者几厘米。成分以角闪二长花岗岩为主,另有少量的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及闪长岩、石英闪长岩等。

中粗粒角闪黑云二长花岗岩为主体岩石,具中粗粒结构,块状构造。岩石成分主要由石英(25%~35%)、斜长石(26%~35%,An=35~40,一般具清楚的环带构造,均为正环带或韵律环带,韵律环带构造反映了岩石酸性程度的变化过程)、正长石(30%~40%,少数含钠长石条带,表面分布许多泥质尘点)、普通角闪石(< 2%)及黑云母(4%~5%,基本未蚀变),等组成。另外有少量的磷灰石、锆石、褐帘石等副矿物。

4.正长花岗岩

(1)细粒黑云正长花岗岩

主要分布于色阿曲、西热纳一带,岩体数量多,规模小。与中粗粒角闪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为突变接触,界线呈港湾状,多出露于较高部位,为晚期产物,局部正长石减少而为二长花岗岩。该岩石类型最大特点是:宏观上呈红色块体。

岩石具细粒花岗结构、似斑状结构,块状构造。岩石由斑晶和基质两部分组成:斑晶径为5~10mm之间,主要由正长微纹长石(10%±)、少量的石英(3%±),其正长石斑晶呈板条状,石英斑晶呈不规则状;基质矿物粒度为0.5~1.5mm间,成分主要为石英(22%±)、更长石(17%±,可见环带结构,An=15~25)、正长微纹长石(45%±)、黑云母(2%±,略有蚀变)等组成。

(2)中细粒黑云母正长花岗岩

主要分布于新龙县阿色曲一带,规模大。与中粗粒角闪黑云二长花岗岩为突变接触。岩石呈浅红黄色,原生节理发育,岩石中有少量的闪长质包体(包体直径小于10cm,含量在局部可达10%,形态多为椭圆状,其与寄主岩间界线有些模糊)。在岩石中见有少量围岩捕虏体,呈棱角状,大小在5~25cm,成分为长英质角岩,捕虏体的出现说明岩石剥蚀程度较浅,且为被动侵位的一个标志。该类岩石与细粒正长花岗岩接触关系为渐变过渡。

岩石具中细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矿物含量为:石英25%±、中长石15%~20%、微斜长石50%~57%、黑云母2%~4%。岩石中的中长石(An=28)一般具环带结构,环带中心略绢云母化;少数微斜长石分布有细小的钠长石条纹;黑云母多数较新鲜,基本未蚀变,仅有少数具绿泥石化;另外有少量的副矿物磷灰石、锆石,含量甚微。

(二)冬措复式岩体

分布于理塘县毛垭坝至稻城县拉孜区及海子山一带。

岩体侵入上三叠统曲嘎寺组、图姆沟组和喇嘛垭组中。前人在该岩体中获得黑云母K-Ar年龄集中于195~216Ma、全岩Rb-Sr年龄208Ma、锆石U-Pb年龄201Ma;四川省地质调查院(2004)又在理塘老林口一带采用激光探针等离子质谱(LA-ICP-M s)测定锆石U-Pb年龄,获得理塘老林口粗中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年龄为226.4±5.3Ma,理塘二十九道班暗色石英闪长岩年龄为210.7±6.5Ma,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年龄为225.7±4.2Ma。上述多方法测定年龄均显示,岩体成岩时代主要为晚三叠世。

岩体呈向南凸出的巨大弧形岩基,其凸面呈波状弯曲,边缘较平滑,凹面极不规则。南北长约140km,宽度变化大,平均宽30km,面积约4200km2。冒火山一带接触面倾向西,倾角10°~20°,岩体北端和南端被流纹斑岩环绕,与围岩产状一致。

该复式岩体由南而北由如下主要岩体组成:夏青花岗闪长岩体、希扎曲花岗闪长岩体、冬措黑云二长花岗岩体、达登纳似斑状黑云正长花岗岩体,现将各岩体特征简述如下。

1.夏青、希扎曲花岗闪长岩体

分布于稻城夏青山一带,呈NW 向延伸,位于冬措黑云二长花岗岩体南缘,总面积约26km2。希扎曲岩体沿理塘县希扎曲呈NW W 向延伸,出露于冬措黑云二长花岗岩体的北缘,面积约25km2。围绕它的黑云二长花岗岩在接触带形成一个细粒边缘带,表明二长花岗岩成岩较晚。

岩石呈灰白色,以中-细粒花岗结构为主,次为中粗粒花岗结构,似斑状结构较少见,块状构造。矿物粒度多为0.47~1mm;由微纹长石(10%~20%)、斜长石(33%~41%)、石英(29%~49%)、黑云母(7%~9%)等组成。具斑状结构者,斑晶由自形正长微纹长石组成,斑晶大小约10~18mm,含量约1%~3%,但斑晶晶面并不平整,呈凸凹不平状,边缘极不规则,明显受基质矿物质制约,卡氏双晶普遍,多见包裹体。造岩矿物斜长石呈板条状,环带构造发育,一般为正环带构造,局部出现韵律环带(自边缘向中心成分变高,平均An=38~42),属中长石类型。岩石副矿物属磷灰石-锆石型。同时含稀有稀土矿物、沥青铀矿、钍石、铀钍石、褐帘石等,硫化矿物种类也较多。

2.冬措黑云二长花岗岩体

分布于理塘-稻城两县接壤地带,是冬措岩体主要组成部分,呈NW—SE向展布,其长约100km,面积1550km2

岩体接触面外倾,一般倾角中等,局部倾角达70°,由岩石粒度差异显示的相带特征明显。

中心相为中-粗粒似斑状黑云二长花岗岩,在局部地带有中粒似斑状黑云正长花岗岩分布,它的主要特点是含有少量白云母(1%±)。

过渡相主要为中-细粒似斑状黑云二长花岗岩,为岩体的主体,它与中心相及边缘相呈渐变过渡。

边缘相为细粒黑云二长花岗岩,该带宽100~5000m不等,一般在岩体南侧较发育,而且南侧边缘局部地段发育有5~8m的骤冷边——花岗斑岩,基质具微晶结构。

自边缘相→过渡相→中心相,主要造岩矿物较有规律的变化:中长石26%~43%,26%~39%,28%~34%;微斜长石24%~38%,29%~38%,38%~42%;角闪石1%~3%,1%,0;石英25%~34%,28%~30%,29%~32%;白云母仅出现于中心相。

中粒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呈灰白-浅肉红色,似斑状结构,块状构造。斑晶由微斜条纹长石组成,呈自形宽板状,一般为8×15~8×20(mm)大小,少数可达40×25(mm),含量一般为5%~7%,少数可达10%。微纹长石斑晶2 V=-62°,三斜度∆=0.45;斜长石An=36。基质为中粒半自形粒状结构及二长结构,矿物粒度为2~5mm,由微纹长石(23%~42%)、斜长石(26%~43%)、石英(25%~40%)、黑云母(3%~6%)等组成,在冬措黑云二长花岗岩体中偶尔可见少量白云母(1%±)。

斜长石常呈自形板状晶体,环带构造发育,为正环带构造,最多见有5个环带,其成分自由心向边缘An为41→37→30→27→17。微纹长石多成不规则板状,分布于斜长石、黑云母及角闪石粒间,与斜长石接触地方常形成蠕英结构,少数包含斜长石板条或嵌入斜长石中,三斜度S∆=0.4~0.95。石英多呈集合体状分布在上述矿物空隙间,成不规则状。微纹长石斑晶多为自形板状。

副矿物除主要含磷灰石、锆石外,尚含钍石、铀钍矿、褐帘石、榍石、钛铁矿等,副矿物达20余种,硫化矿物普遍。在冬措黑云二长花岗岩体局部地段钍石含量达0.206g/10kg,并见有黑钨矿和白钨矿。

(三)奔达、改巴岩体

位于本花岗岩带北部的石渠县境内,出露于玉树-邓柯断裂之南,呈小岩株状,出露面积约5km2。岩体呈带状、长透镜状,延伸方向与区域构造线一致,呈NW—SE 方向分布。围岩为上三叠统“喇嘛哑组”砂板岩,且岩体边界与围岩劈理(片理)及内接触带片麻理、暗色闪长包体最大扁平面产状一致。前人获同位素年龄值为208M(a 石英闪长岩、K-Ar法),四川省地质调查院(2004)在与其相邻的石渠多粘英云闪长岩中获得218.8±2.8M(a 锆石U-Pb激光探针剥蚀法),确定其成岩时代为晚三叠世,归入印支晚期。

岩体岩性复杂,由闪长岩、石英闪长岩、英云闪长岩、二长花岗岩组成。此类岩体以规模小、变形强、岩性组合复杂、常见暗色闪长岩包体为主要特征。

1.石英闪长岩类

细中-中粒黑云角闪(或角闪黑云)石英闪长岩:岩石具细中-中粒半自形柱粒状结构,块状构造。由角闪石(6%~20%)、黑云母(3%~8%)、斜长石(63%~77%)、石英(5%~17%)等组成,较均匀分布,粒径0.5~5mm,以2~5mm为主。其中:角闪石呈黑色半自形长柱状,黑云母呈黑色半自形鳞片状,斜长石为中长石(An=45~40)呈灰白色半自形-他形板粒状,石英呈无色他形粒状。

细粒含斑黑云角闪石英闪长岩:岩石具含斑结构,基质为细粒半自形柱粒状结构,块状构造。斑晶含量2%,成分为斜长石,自形板状,粒径2.1~2.7mm,呈单斑产出,零星分布。基质由角闪石(16%)、黑云母(12%)、斜长石(57%)、石英(13%)等组成,较均匀分布,粒径0.1~1.5mm,。其中:角闪石呈黑色半自形长柱状,黑云母呈黑色半自形鳞片状,斜长石为中长石(An=42)呈灰白色半自形-他形板粒状,石英呈无色他形粒状。

2.英云闪长岩类

细-中细粒(片麻状)角闪黑云英云闪长岩:岩石具细-中细粒花岗结构,块状、片麻状构造。由角闪石(2%~8%)、黑云母(6%~12%)、斜长石(64%~70%)、钾长石(2%~4%)、石英(20%~30%)等组成,较均匀分布,粒径0.5~4mm,以0.5~2mm为主。其中,角闪石褐绿-绿色自形-半自形柱状、柱粒状;黑云母呈褐色自形片状;斜长石为更-中长石(An=29~33),为灰白色半自形板粒状;钾长石为微纹长石,呈半自形-他形板状;石英无色,呈他形粒状。

细中-中粒(片麻状)含角闪或角闪黑云英云闪长岩:岩石具细中-中粒花岗结构,块状、片麻状构造。由角闪石(0~5%)、黑云母(8%~30%)、斜长石(55%~68%)、钾长石(少~4%)石英(15%~25%)等组成,较均匀分布,粒径1~5mm,以5~2mm为主。其中,角闪石褐绿色自形长柱状;黑云母呈褐色自形片状;斜长石为中长石(An=31),灰白色,呈半自形板粒状;钾长石为微纹长石,呈半自形-他形板状;石英无色,他形粒状。

细粒含斑-斑状黑云角闪英云闪长岩:岩石具含斑-斑状结构,基质为细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斑晶含量2%~6%,成分为角闪石(2%~3%)、斜长石(1%~4%),其中角闪石为褐绿色呈自形长柱状,粒径1.65~3.4mm,零星杂乱分布;斜长石灰白色呈半自形板状,粒径1.7~5.5mm,零星杂乱分布。基质由角闪石(4%~8%)、黑云母(3%~6%)、斜长石(53%~65%)、钾长石(2%~4%)、石英(19%~27%)等组成,较均匀分布,粒径0.1~3mm,以0.1~2mm为主。其中:角闪石褐-褐绿色自形长柱状;黑云母褐色自形片状;斜长石为中长石(An=31~37),灰白色半自形板粒状;钾长石为微纹长石,半自形-他形板状;石英无色他形粒状。

细粒片麻状含石榴石角闪黑云英云闪长岩:出露于登过岩体内。岩石具细粒花岗结构,片麻状、块状构造。由石榴子石(1%)、角闪石+黑云母(25%)、斜长石(53%)、石英(20%)等组成,较均匀分布,粒径0.2~2.5mm,以0.2~2mm为主。其中,角闪石为褐绿色,自形长柱状;黑云母为褐色,自形片状;斜长石为灰白色,半自形板粒状;石英为无色他形粒状。

3.斜长花岗岩类

细-中细粒(片麻状)(含)角闪黑云斜长花岗岩类:具细-中细粒花岗结构,块状、片麻状构造。由角闪石(0~9%)、黑云母(1%~11%)、斜长石(49%~71%)、钾长石(0~5%)、石英(18%~47%)等组成,较均匀分布,粒径0.2~4.25mm,以0.2~2mm为主。其中,角闪石褐-褐绿色自形长柱状;黑云母呈褐色-绿褐色自形片状;斜长石属更-中长石(An=27~35),灰白色,半自形板粒状;钾长石为微纹长石,半自形-他形板状;石英为无色他形粒状。

中粒角闪黑云斜长花岗岩:岩石具中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由角闪石(3%)、黑云母(5%)、斜长石(62%)、钾长石(6%)、石英(24%)等组成,较均匀分布,粒径0.2~3.5mm,以3.5~2mm为主。其中,角闪石为褐绿色,自形长柱状;黑云母为褐色,自形片状;斜长石属更长石(An=25),灰白色,半自形板粒状;钾长石为微纹长石,半自形-他形板状;石英无色他形粒状。

4.花岗闪长岩类

细-中细粒(片麻状)含角闪黑云花岗闪长岩:岩石具细-中细粒花岗结构,块状、片麻状构造。由角闪石(0~6%)、黑云母(3%~6%)、斜长石(42%~60%)、钾长石(7%~15%)石英(25%~40%)等组成,较均匀分布,粒径0.2~2.8mm,以1~2mm为主。其中,角闪石为褐绿色,自形长柱状;黑云母为褐色,自形片状;斜长石属中-更长石(An=25~37),灰白色,半自形板粒状;钾长石为微纹长石,半自形-他形板状;石英无色他形粒状。

细中粒(片麻状)含角闪黑云花岗闪长岩:岩石具细中粒花岗结构,块状、片麻状构造。由角闪石(2%~5%)、黑云母(8%)、斜长石(49%~52%)、钾长石(6%~8%)石英(30%~32%)等组成,较均匀分布,粒径0.2~2.8mm,以1~2mm为主。其中,角闪石为褐绿色,自形长柱状;黑云母为褐色,自形片状;斜长石属中-更长石(An=25~37),灰白色,半自形板粒状;钾长石为微纹长石,半自形-他形板状;石英无色,他形粒状。

5.二长花岗岩类

细粒(片麻状)含石榴黑云二长花岗岩:岩石具细粒花岗结构,块状、片麻状构造。由石榴子石(1%)、黑云母(3%)、斜长石(32%)、钾长石(31%)石英(33%)等组成,较均匀分布,粒径0.2~4.8mm,以0.2~2mm为主。其中,石榴子石自形粒状;黑云母为褐色,自形片状;斜长石属中长石(An=32),灰白色,半自形板粒状;钾长石为微纹长石,半自形-他形板状;石英无色他形粒状。

中粒(片麻状)黑云二长花岗岩:岩石具粗中粒花岗结构,块状、片麻状构造。由黑云母(2%)、斜长石(31%)、钾长石(33%)石英(34%)等组成,较均匀分布,粒径0.3~6.15mm,以2~5mm为主。其中,黑云母为褐色,自形片状;斜长石为灰白色,半自形板粒状;钾长石为微纹长石,半自形-他形板状;石英无色他形粒状。

中粒含二云二长花岗岩:岩石具中粒花岗结构,块状、片麻状构造。由黑云母(1%~2%)、白云母(1%~2%)、斜长石(32%~34%)、钾长石(32%~35%)石英(25%~34%)等组成,较均匀分布,粒径0.2~5mm,以2~3mm为主。其中,黑云母为褐色,自形片状;白云母为银白色,自形片状;斜长石为灰白色,半自形板粒状;钾长石为微纹长石,半自形-他形板状;石英无色他形粒状。



野外地质及岩石学特征~

岩石的描述应包括地质年代、地质名称、风化程度、颜色、主要矿物、结构、构造和岩石质量指标RQD。对沉积岩应着重描述沉积物的颗粒大小、形状、胶结物成分和胶结程度;对岩浆岩和变质岩应着重描述矿物结晶大小和结晶程度。
根据岩石质量指标RQD,可分为好的(RQD>90)、较好的(RQD=75-90)、较差的(RQD=50-75)、差的(RQD=25-50)和极差的(RQD<25)。
H.1.2
岩体的描述应包括结构面、结构体、岩层厚度和结构类型,并宜符合下列规定:
1 结构面的描述包括类型、性质、产状、组合形式、发育程度、延展情况、闭合程度、粗糙程度、充填情况和充填物性质以及充水性质等。
2
结构体的描述包括类型、形状、大小和结构体在围岩中的受力情况等;
3
岩层厚度分类应按表H.1.2执行。
岩石厚度分类表
表H.1.2
层厚分类
单层厚度h(m)
层厚分类
单层厚度h(m)
巨厚层


h>1.0
1.0≥h>0.5
中厚层


0.5≥h>0.1
h≤0.1
H.1.3
除按颗粒级配或塑性指数定名外,土的综合定名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对特殊成因和年代的土类应结合其成因和年代特征定名;
2 对特殊性土,应结合颗粒级配、塑性指数定名;
3 对混合土,应冠以主要含有的土类定名;
5
当土层厚度大于0.5m时,宜单独分层。
H.1.4
土的鉴定应在现场描述的基础上,结合室内试验的开土记录和试验结果综合确定.土的描述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碎石土应描述颗粒级配、颗粒形状、颗粒排列、母岩成分、风化程度、充填物的性质和充填程度、密实度等;
2 砂土应描述颜色、矿物组成、颗粒级配、颗粒形状、粘粒含量、湿度、密实度等;
3 粉土应描述颜色、包含物、湿度、密实度、摇震反应、光泽反应、干强度、韧性等;
4 粘性土应描述颜色、状态、包含物、光泽反应、摇震反应、干强度、韧性、土层结构等;

中—晚三叠世大陆隆升型花岗岩序列分布于巴塘中咱以北,位处中咱微地块西侧,金沙江混杂岩群东侧,以贝拉岩体为典型,主要岩性为石英正长岩,黄草坪岩体的石英正长岩部分亦被划归该岩石序列,与格拉山-玉龙亚带的果松弄岩体岩石组合可大致对比。
1.贝拉岩体
贝拉岩体位于金沙江结合带西侧,侵入巴塘-德荣一带的金沙江混杂岩群,严格受构造控制。岩体被后期NW和NNW 两组断层所破坏,内部NW和NE两组节理较为发育。
岩体南部东侧之围岩为志留系、泥盆系结晶灰岩岩块,其余地段围岩皆为金沙江蛇绿混杂岩群之结晶灰岩、变质中基性火山岩、片岩等。
岩形体态为一长轴N NW 展布的不规则长条状四边形岩基,长56km,宽8~10km,出露面积约450km2。岩体接触面产状与围岩基本一致。东西两侧围岩倾向东,倾角60°以上,接触面内倾;岩体具块状构造、片麻状构造,西侧接触带附近,长石呈定向排列,其长轴方向与围岩走向一致。
岩体边缘为中细-细粒似片麻状黑云石英二长闪长岩;中心为角闪石英正长岩,由东北、向西南,石英含量增高,角闪石含量减少。石英正长岩具两种结构相带:中心相为中粗粒斑状结构相带,岩体南端,围绕中心相呈蹄形分布的边缘相为中-中细粒结构相带。
石英正长岩中心相的钾钠长石有高岭石化,角闪石具绿帘石化,斜长石具绢云母化;其与石英二长闪长岩接触的边缘相岩石具明显的片麻状构造,石英二长闪长岩十分发育的压碎结构、条带状构造。
在岩体的内接触带最大特点是“混合岩化”普遍发育,内接触带宽5~10m,其岩石类型有:混合岩化角闪石英二长岩、片麻状花岗质混合岩、混合岩化片麻状斜长角闪岩。这些混合岩化现象,可能主要为岩石构造变形所致。
外接触带随围岩性质不同产生不同的接触变质岩及接触交代变质岩类型,计有大理岩化、角岩化、矽卡岩化,形成透辉石榴矽卡岩、透辉石矽卡岩、阳起绿帘石岩、阳起石角岩、透辉绿帘石岩、片理化二云母堇青石角岩等。外接触带宽度约20~50m。
岩体中包体有细晶辉长岩(已蚀变为斜黝帘石-透辉石岩)、辉石角闪正长岩、细-微粒角闪奥长花岗岩。
岩体中见辉绿岩、云斜煌斑岩及细晶花岗岩脉侵入。
该岩体同位素年龄较分散,四川地矿局三区测队(1977)获黑云母K-Ar年龄124.7Ma、194.6Ma,角闪石K-Ar年龄253.9Ma,四川地矿局《四川省区域地质志》编写过程中(1991),对该岩体角闪石英正长岩进行Rb-Sr年龄测定(荷兰Z.W.O,1990),获432.6Ma年龄数据。由于岩体侵位于三叠系,显然其成岩时代应晚于三叠纪,结合玉龙江达果松弄辉石正长岩(211Ma)对比,本书将其成岩时代划归中—晚三叠世。
(1)中粗粒斑状角闪石英正长岩
似斑状结构,块状构造,斑晶呈板状,分布不均,粒度5mm×8mm~25mm×24mm,含量约15%~60%,以微斜长石为主;基质为半自形粒状结构,由条纹长石(45%~50%)、斜长石(15%~20%)、石英(10%~15%)、黑云母(< 3%)组成。微斜长石斑晶2V=-81°、∆=0.925,基质中微斜长石2 V=-79°、∆=0.875;斜长石具环带构造,内环An=40~44,外环An=20~30;角闪石中常见有榍石、磷灰石、锆石、磁铁矿包裹晶。
(2)中-中细粒角闪石英正长岩
似斑状结构,似片麻状构造;斑晶呈长板状,轴向与片麻理一致,含量15%~20%,主要为微斜长石。基质矿物成分与中心相一致。微斜长石2 V=-81°、∆=0.925。
(3)中细-细粒似片麻状黑云石英二长闪长岩
半自形粒状结构,或碎斑结构,普遍具似片麻状构造。矿物组成:微斜长石10%~15%、斜长石40%~45%、石英15%~20%、角闪石15%~20%、黑云母10%~15%;副矿物有:榍石、磷灰石、褐帘石、磁铁矿、锆石。微斜长石2 V=-84°,∆=1.0,多具格子双晶;斜长石An=20~48,环带构造普遍发育,内环An=27~43,外环An=20~23。副矿物锆石特征:色泽几乎均为淡红色、棕黄色,晶体呈柱面发育,正锥面,不发育之聚形晶。岩体西缘由于有混染作用强,锆石晶形变得复杂,颜色为玫瑰色。其含量由中心向边缘有递增趋势,自形程度也由低到高。
2.果松弄岩体
该岩体位于西藏东部江达县南果松弄沟中。岩体呈岩株状侵位于下三叠统普水桥组安山岩中,近SN 向展布,长6km,宽2km,面积约12km2。全岩Rb-Sr等时线同位素年龄值为211Ma,相当于晚三叠世末期,锶初始值(87Sr/86Sr)=0.708。
岩体自北而南岩石结构分带明显,由中粗粒斑状、中粒斑状至中细粒。但矿物成分近似,由微纹长石、斜长石、石英、普通辉石、普通角闪石、黑云母以及磷灰石、榍石、磁铁矿组成。斑晶为微斜长石、普通辉石、黑云母。微斜长石斑晶呈板柱状,具卡氏双晶和环带构造,2 V:=80°,三斜度∆=0.9,属低温微抖长石,钠交代作用明显;普通辉石呈不等粒,嵌长石、黑云母形成筛状结构,常被角闪石交代;黑云母具环带构造,包裹磷灰石。基质以条纹长石为主,呈半自形-他形粒状,少量斜长石。

普朗铜矿化斑岩体群
答:(一)岩体地质及岩石学特征 普朗斑岩体群位于云南省中甸县北东格咱乡,距县城36km,与四川省稻城县接壤,由普朗、雪鸡坪、红山等斑岩体组成。岩体侵位于红山复式背斜南段东翼的次级黑水塘-牙树背斜的上三叠统图姆沟组(...

华南内陆燕山早期铝质A 型花岗岩的厘定及成因分析
答:(一)岩体地质及岩石学特征 金鸡岭岩体侵位于雪花顶与砂子岭岩体之间,南北两侧与寒武、震旦纪地层呈侵入接触关系。地表出露面积约390km2,主要岩性为粗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细中粒黑云母正长花岗岩。辉绿岩脉斜切岩体,属晚侏罗世或早白垩世...

侵入岩地质和岩石学特征
答:前人认为流纹斑岩和碱长花岗斑岩岩脉切割了花岗斑岩及石英正长斑岩体,在188-2平峒口可见碱长花岗斑岩侵入到矿化花岗斑岩中,由于受到新近系覆盖的影响其余侵入岩间的接触关系未见。5.2.2 岩石学特征 (1)花岗斑岩(图5....

岩石学特征及形成时代
答:英安斑岩: 也称斜长花岗斑岩或次石英二长斑岩,主要见于火山杂岩体的北部,呈小岩脉、岩墙状产出,数条小脉体出露面积 0.02 km2。岩石中斑晶含量 40%,其中长石25% ,石英 10% ,暗色矿物 5% 。基质矿物主要为微细板...

古近纪铜矿化斑岩(西范坪)群
答:(一)岩体地质及岩石学特征 1.西范坪斑岩体群 西范坪斑岩体群位于盐源县桃子乡与云南省宁蒗县交界处,属扬子陆块西南缘锦屏山陆缘拗陷与玉树-中甸微陆块接合部南侧扬子陆块内侧,北邻甘孜-理塘结合带。斑岩群由大小不等的百余个斑...

火山岩地质和岩石学特征
答:5.1.1 火山岩的地质特征 本区的火山岩地层在整个浪岗-月凤山断陷盆地内广泛发育(图5.1a)。陆相火山岩地层可分为下部的打鼓顶组(J3d)和上部的鹅湖岭组(J3e)。打鼓顶组厚度为425~520m,由两个岩性段组成,下段(J3d1)以浅灰—肉...

格聂岩体
答:(一)岩体地质及岩石矿物特征 格聂岩体位于巴塘东侧格聂山,距义敦南东约30km嘎啦-热柯区格聂-罗错仁、喀隆巴及结绒溪一带。岩体属岩基,侵位于池中-热柯褶皱带西部上三叠统喇嘛垭组,接触面向外陡倾。其平面形态呈菱形...

与成矿有关的岩体特征
答:根据野外和室内的研究结果,总结出与成矿有关的岩体特征,然后通过特征分析,建立其数学模型,进而为区域找矿提供参考。10.1.1 地质学特征 在侵入岩岩石学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野外地质及钻孔岩心观察,总结出区内与成矿有关...

顶天柱岩体群
答:(一)地质及岩石学特征 顶天柱二长岩-正长岩体位于九龙县汤古以北,距县城约20km。岩体呈不规则圆形,侵入上三叠统新都桥组砂、板岩中,地貌上构成顶天柱山峰的主峰。外接触带受热变质现象明显,角岩化普遍,以条带状石英角岩夹板岩较常见,...

三叠纪岩浆岩特征及成因
答:(一)主要地质和岩石学特征 三江特提斯发展到三叠纪,其主体金沙江-哀牢山洋和澜沧江洋已经闭合进入碰撞造山阶段,而甘孜-理塘洋则为俯冲消减至闭合阶段。发生在这些聚合板块边界上的岩浆作用之产物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其共同特点是形成了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