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的老人去世能被称之为“喜丧”? 老人去世都称之为喜丧,怎样才算喜丧?

作者&投稿:圣薛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年龄比较大、子孙满堂的老人,并且还是无疾而终的才能被称为是“喜丧”,无论是谁都难逃死亡的束缚,随着年龄越来越大,死亡也就越来越近,这是我们无法避免的,也是我们每个人都要面对的,很多人都经历过失去亲人的痛苦,以前就总听到“喜丧”这个词,但是不能太理解其中的意思,直到后来才知道“喜丧”的真正含义。

失去亲人是一件让人非常难过的事情,很多人因为失去亲人而失声痛哭、悲伤不已,但如果是“喜丧”是不能哭的,因为这是一件好事,老人生前就子孙满堂,享尽了福气,而且还是高寿,虽然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影响人们寿命的因素也越来多了,高寿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一件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所以说高寿本来就是一种福气,更何况还有子孙的陪伴,更是让人羡慕不已。

而且还能够安详地离开这个世界,很多人在离世之前都饱受疾病的困扰,每天都觉得痛苦不已,直到身体彻底承受不了这种痛苦为止,所以说能够不忍受任何痛苦地离开,其实也是一种幸福,所以这样的老人去世才被称之为“喜丧”,其实我觉得这只是安慰人们的一种说辞而已,逝者已逝,但是活着的人还要继续活着,不能一直生活在痛苦之中,用“喜丧”这种说法可以给人一种心理安慰,让人觉得没有那么难过,也能更快地从失去亲人的痛苦中走出。

我个人觉得也是如此,无论我们怎样伤心、怎样难过,最终都要面对现实,失去的亲人是回不来的,我们应该把对他们的想念放在心里,并且带着这份思念更好地去生活,这也是对逝者最好地缅怀。



能被称为喜丧的条件在很多地方都是不一样的,有的地方有严格的风俗习惯,有的地方则没有太多的限制。其实按道理来说,家族中有老人去世的话都是一件悲痛的事情,很多老人的晚辈也都是哭的非常伤心的。但是我们的丧葬文化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很多地区只要满足了一些基本的条件,老人去世后家人不仅不会特别的悲痛,还会称之为喜丧。

第一种情况就是老人去世的时候年龄非常的大,这时就算是高寿老人了,去世的时候也是可以称为喜丧的。俗话说人活七十古来稀,在古代的时候很多七十多岁的老人死亡的时候就被称为喜丧了。但随着现在人们生活水平和医疗水平的提高,很多地方超过八十岁甚至九十岁的老人在去世的时候才算得上是喜丧。如果老人去世的时候是一百多岁,那就算得上是大喜事了。

第二种情况就是老人在去世的时候家庭和睦、儿孙满堂,这样的老人在去世的时候也是非常开心的,也算得上是喜丧。其实现在很多的老人都是孤苦伶仃的生活着,尤其是很多农村地区这种情况更是严重。所以当一位老人去世之前能和很多的晚辈在一起,被晚辈们细心的照料着,那这位老人无疑是非常幸福的。所以当老人去世的时候,也是属于喜丧的。

第三种情况就是老人去世的时候没有什么病痛,无疾而终、自然死亡的老人也算得上是喜丧。虽然说现在医疗技术进步的很明显,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很多老人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都是被病痛折磨的很难受的。而那些去世之前身体没有什么病变也没有什么异常的老人,在死亡的时候也是非常安详的话,也算得上是喜丧。



年龄较大的老人也没有很多疾病较为长寿的人去世被称为喜丧,喜丧也是意味着不想让家人太过难受是一种幸福的象征。

福寿双全、德高望重的老人去世了叫喜丧,一般家人不会太悲伤,还会大摆宴席。

因为有一些老人家,他比较长寿,在世间能够存活这么多年,也算是一件喜事。

不是所有的老人去世都能称之为“喜丧”,怎样才算“喜丧”?~

在儒家文化中,所说的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耳顺,六十知天命,七十古稀,这些对应的岁数称呼在中国的文化中都是有特别的意义的,七十古稀之年了,那往后呢,八十在古代已经很罕见了,是属于高寿人群,也就是其实其人生的圆满了,所以这个岁数的人去世了,举办的葬礼就是叫做“喜丧”。

其实在现在的社会中,因为医疗水平古代是没有能够比较的,所以“喜丧”的事情并不少见,一些农村,家里老人去世的话,村里人都会用“喜丧”来安慰其家人,就是说老人这个年纪走了其实已经享完人间的福气了,走的时候没有受罪,很安详,并不算丧事,是“喜丧”。

所以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来,并不是什么丧事都可以被称为“喜丧”的,首先要满足岁数的要求,而且在生的时候都是享福的老人,最后还有就是寿寝正终,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自然死亡、无疾而终,老死的,这样的才算得是是“喜丧”。也就是说逝者必须福、寿兼备,即全福、全寿、全终,人生完满了。虽说人们在办理“喜丧”的时候,一些看似“喜庆”的仪式会让人们不习惯,但是这种所谓的“喜庆”之中却深藏着家人的悲伤,以及对逝者尊重和悼念。

“喜丧”的说法还要源于庄子,根据的记载,当时庄子的老婆死了,惠子当时过来吊唁,却看见庄子在哪里敲着瓦,唱着歌。就怒问他,难道你死了妻子就不伤心难过,还在这里唱歌作乐。庄子却说出了人的出生和死亡就是生命的循环,天道的循环,四季的更替,而且人去世的时候是安稳的,沉睡于天地之间,这是天道的安排,我们不应该是为其伤心哭泣的。

  我国民间,历来有“红白喜事”之说。“红喜”当然是指男女大婚之喜!有时,也包括古时的秀才,举人,状元得中之喜。如果发了意外之财,也是可以“弄喜”的。还有“添丁进口”,也就是生孩子之喜。
  


  生生不息,是为中华民族之喜!这是我说的。但事物都是辩证的,也是无情的。既有生之喜,必有死之哀。死是人生的必然,但死时的年龄大小,差别甚大,令人唏嘘不已!婴幼儿谓之“夭折”,中青年称为“英年早逝”,要是老人,就是“寿终正寝”了!在旧中国,平均寿命很低,只有50多岁。但现在,平均寿命已经超过80岁了!


  大家都知道,过去说“人生七十古来稀”。所以,在过去,如果是活到70岁以上去世,而且是善终,就可以称之为是“白喜事”了。可见,中国的传统文化精细,复杂,分类明确,感情充沛之一斑。这也表现了中国人的宽广胸怀和“大爱”观。用今天的话说,也就是对生死认识明确,充满了“正能量”!死,本是一件坏事,但如果你看淡了,看透了,就是平常事了,某种情况下,比如年龄比较大了,就变成喜事了!


  还说今天。中国之大,民风民俗各地大有不同。题目说,多大年龄去世,可以算白喜事呢?这是要“约定俗成”的,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硬性的规定。当然,标准是越来越高了,七十岁好像不行,有点不够标准了。那就改吗!改到多少?我看也要根据各地的不同的平均寿命来定为好。你那里的平均寿命是多少?在此基础上,再提高十岁以上,这样去世的老人,才应该是白喜事!


  比如,你那里的平均寿命是70岁,那就80岁为标准。比如北京,上海平均寿命已经到了80多岁了,那就得90岁为标准。这样称之为白喜事才能是“实至名归”。
  其实,现在百岁老人很常见。人们都期望自己的命能活得更长久,这大约也是太平盛世的创造力和爆发力太强大的缘故。

不是所有老人去世都叫做喜丧,哪样的算“喜丧”?
答:全寿 不难理解,就是字面上的意思,所谓的“喜丧”就是说老人家在世的时候年龄越大等到去世的时候越是“喜丧”。一般来说70岁以上就可以称为“喜丧”了,在过去的时候,70岁以上的人没有现如今的多,过去的人解决温饱都会是个问题,现在的人注重养生什么的,70岁...

喜丧什么意思
答:喜丧的释义:指高寿的人去世的丧事。出自《清稗类钞》,“人家之有丧,哀事也,方追悼之不暇,何有于喜。而俗有所谓喜丧者,则以死者之福寿兼备为可喜也。”意思是:家里有人去世了,而死者是德高望重,福寿双全者,家族兴旺。年纪在80岁以上,这样的死者葬礼可谓喜丧。“喜丧”造句:喜丧是该...

什么是喜丧?
答:其实不止是在四川,在其他许多地方也有此类习俗,客人们还会特意向主人家要一个“寿碗”回去给自己的孩子用,以此来让孩子们“沾沾老人的福气”。很多朋友应该也都看过冯小刚导演的那一部《大腕》,在影片里面,应那位外国导演的要求,葛优为其安排了一出“喜丧”的“闹剧”。《大腕》为何称之为“闹剧...

老父去世87周岁,是寿终正寝吗?是喜丧吗?
答:去世时年龄已经87岁,属于寿终正寝,也算是喜丧。家里有人去世了,而死者是德高望重,福寿双全者,家族兴旺;年纪在八九十岁,这样的死者葬礼可谓喜丧。儿孙们就不会那么悲伤。会停灵三至五日大摆宴席,招待亲朋好友。亡人满八九十岁,甚至突破百岁大关,最低也须超过“古稀”(七十岁)之年。年纪越大...

喜丧指老人多大岁数走了七期是什么意思?
答:喜丧指老人多大岁数走了,七期是什么意思?“喜丧”,“人家之有丧,哀事也,方追悼之不暇,何有于喜。而俗有所谓喜丧者,则以死者之福寿兼备为可喜也。”。意思就是说,家里有人去世了,而死者是德高望重,福寿双全者,家族兴旺;年纪在80岁以上,这样的死者葬礼可谓喜丧。儿孙们就不会那么悲伤...

为什么农村有些人去世后叫喜丧?
答:一般长寿的老人去世后叫喜丧,通常都是指八十岁以上。在农村人,老人寿命长说明他是一个有福气的人,去世后也是按照喜事来办丧的。

奶奶九十多岁了,去世是丧事还是喜事1
答:2. 在许多地方,喜丧的举行并不像传统丧事那样充满悲伤。例如,有的地方会在喜丧当天请来戏班,唱戏庆祝,使得外界误以为是在举办喜事而非丧事。这种现象被称为“白事红办”。3. 华北某地的网友曾分享过他们的家乡习俗,当地人会为九十二岁去世的老人举办“福寿全归”的丧事,因为这样的年龄被认为是一种...

不是所有的老人去世后都叫喜丧,怎样才能称为喜丧?
答:如今有一些老人,家中仅有好多个儿女,尽管有一些儿女早已结婚,但没生下小孩子,那麼这类老人的去世也不可以称作喜丧。过去的医疗技术相对落后,并且生活标准不太好,大部分老人只有活到五六十岁,能活过七八十岁的或是很少的。因此喜丧实际上针对年龄也是有限定的,喜丧年龄务必在古稀之年以上。因为如今...

什么是“喜丧”?在现在的家村办“喜丧”有什么讲究吗?
答:一般指儿孙满堂,有儿有女,八十以上为喜丧。办喜丧还有一个风俗,事主家要准备很多吃饭的碗筷,汤勺给去扒干饭人拿,拿回去留给儿孙吃饭用,意思是用这碗吃饭也可长寿百岁了!

多大年龄?什么情况下才算喜丧?喜丧的由来是什么?
答:俗话说,人有生老病死。家里的老人总会有离开的那一天,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一个说法,就是“喜丧”。很多人都不理解,丧事还能“喜”吗?其实,传统意义上讲,凡是上无父母,下有四世同堂,90岁以上正常死亡的老人都可以称为是“喜丧”。“喜丧”一定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