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孙悟空的年龄,书中为何自相矛盾? 西游记中孙悟空为什么是342岁?这个数字有什么含义?

作者&投稿:旁方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孙悟空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那么孙悟空作为一个石头,年龄怎么计算呢?在书中,关于孙悟空的年龄歧视是有两段不同的记载,第一个是孙悟空大闹地府的时候,在地府中的生死簿上,显示孙悟空的年龄是三百四十而岁,但是在书中的第一回,却显示孙悟空的年龄已经是三五百岁了。《西游记》的作者,居然能写出两种不同的年龄,这不是自相矛盾吗,其实仔细读来并不是的。

一、书中第一回写孙悟空的年龄是三五百岁。

在《西游记》第一回中,描写孙悟空出生,成为水帘洞洞主,是这么描写孙悟空的年龄的:

美猴土享乐大真,何期有三五百载。

简简单单的一句话,但是已经写出了三五百载,也就是三五百年的意思。那么包括孙悟空在内的所有居住在水帘洞里的猴子,都已经三五百年了,也就是说他们已经都是三五百岁的年纪了。但是要知道,虽然孙悟空是石猴,年龄可以无限延长,但是别的可都是普通的猴子,他们为何能活这么久呢?我们不难得出一个结论,水帘洞有延年益寿的功效。

二、孙悟空拜师菩提老祖,才有了名字。

孙悟空在水帘洞的时候还没有名字,我们暂且叫它石猴。石猴准备去找菩提老祖拜师学艺,于是菩提老祖给孙悟空起了一个名字:

祖师道:“乃广、大、智、慧、真、如、性、海、颖、悟、圆、觉十二字排到你,正当‘悟’字。与你起个法名叫做‘孙悟空’好么?”猴王笑道好!好!好!自今就叫做孙悟空也。

而猴子在地府看都生死簿的死后,生死簿上是这么写的:

另有个簿子,悟空亲自检阅,直到那魂字一千三百五十号上,方注着孙悟空名字,乃天产石猴,该寿三百四十二岁,善终。悟空道:“我也不记寿数几何,且只消了名字便罢!取笔过来!”

由此可见,生死簿上是孙悟空的名字。

三、两个年龄的计算时间不同。

石猴的年龄有三五百载,孙悟空的年龄有三百四十二岁,加起来就有七八百岁,所以孙悟空才说自己也弄不清自己是多少岁了。



因为书中编撰的作者不是一个时期的,他们对悟空年龄的看法也不一样所以会自相矛盾。

因为孙悟空这个角色本就是作者虚构的,所以没有严谨的去编排他的年龄。

书中并没有自相矛盾,这只不过是一部小说,并不是真实的故事,小说里可能细节没那么全面,有些错误也是难免的。

因为孙悟空还没有在菩提老祖拜师学艺之前,他只是花果山水帘洞的一只野猴子,当时书里说灵猴他有了350岁,但在后来的生死簿上写着342岁,说明了给孙悟空赐名的时候,他已经活了350岁,但还能再活342岁。

三国演义中的赵云的年龄是否自相矛盾啊~

关于赵云的年龄问题一直以来都很有争论,我今天以“演义”中的一些资料加以分析,并且引用了一些别的网友观点,在此表示感谢。如有不当的地方,请各位指出。
本文的分析重点就是:演义中赵云的年龄问题;或者说,赵云在演义中的生卒年问题。
为方便下文分析,现特将演义中几个关键章回所对应的纪元年份列出,同时再列出一些相关人物在演义中的生卒年份及卒年年纪:
第07回-----东汉年号不详-----纪元191年 (赵云亮相)
第41回-----东汉建安13年-----纪元208年 (长板救主)
第52回-----东汉建安14年-----纪元209年 (赵云拒婚)
第71回-----东汉建安23年-----纪元218年 (汉水大捷)
第84回-----蜀汉章武2年----- 纪元222年 (彝陵救主)
第87回-----蜀汉建兴3年----- 纪元225年 (诸葛南征)
第88回-----蜀汉建兴3年----- 纪元225年 (诸葛南征)
第89回-----蜀汉建兴3年----- 纪元225年 (诸葛南征)
第90回-----蜀汉建兴3年----- 纪元225年 (诸葛南征)
第91回-----蜀汉建兴5年----- 纪元227年 (老将赵云)
第92回-----蜀汉建兴5年----- 纪元227年 (云杀五猛)
第97回-----蜀汉建兴7年----- 纪元229年 (赵云病故)
刘备:161-223,终年63岁
关羽:162-219,终年58岁
黄忠:148-222,终年75岁,建安14年关黄对刀时已62岁
(注:这些都是根据演义中的叙述推算出来的,与信史记载可能存在差距。但因本文所依据的完全是演义资料,因此信史资料不计。)
许多朋友认为赵云年纪比刘备大,他们的依据是:92回中有“忆昔常山赵子龙,年登七十建奇功” 的文字,而且后来邓芝也有“将军寿已七旬,英勇如昨” 的言语。既然赵云在225年都至少70岁了,那么他的生年应该不迟于158年。
这个观点是有很大问题的,现在来分析:
不错,原文的确有“年登七十” 、“寿已七旬”的字样。但这是否足以支持“赵云至迟生于158年” 的判定呢?
我以为是有问题的。
我们可以这样来分析:我们先假定赵云确实至迟生于158年,并且为简便起见我们干脆判定赵云的准确生年就是158年。依据这个假定条件,则赵云在那几个关键章回的年纪情况如下:
第07回------ 191年 (赵云亮相)------ 赵云34岁
第41回------ 208年 (长板救主)------ 赵云51岁
第52回------ 209年 (赵云拒婚)------ 赵云52岁
第71回------ 218年 (汉水大捷)------ 赵云61岁
第73回------ 219年 (羽论吾弟)------ 赵云62岁
第84回------ 222年 (彝陵救主)------ 赵云65岁
第87-90回-- 225年 (诸葛南征)------ 赵云68岁
第91回------ 227年 (老将赵云)------ 赵云70岁
第92回------ 227年 (云杀五猛)------ 赵云70岁
第97回------ 229年 (赵云病故)------ 赵云72岁
很显然,基于“赵云生于158年”这个假定条件,许多方面都于理难合,比如:
1、古代小说里何曾有过34岁的“少年” ?
2、50岁对于大多数古人来说都接近迟暮之年了。赵云数度单骑出入万马军阵,斩将摩旗,连番死战,并最终保护幼主全身而退毫发无损,如果这种超乎人类青壮时期体能极限的传奇事迹真的是赵云在51岁的时候创造的,文中却对赵云的年纪与表现的极度反差不予任何评论,实在于理难合。
3、在赵范眼中,52岁的赵云是堂堂仪表,根本看不出任何迟暮衰颓,而完全是一派青壮气象,否则他也不会欲将自己正当妙龄、倾城绝色的寡嫂嫁于赵云;而49岁的刘备呢?从其对自己的评价 ---- 吾年已半百,鬓发斑白 ---- 来看,显然已隐隐有迟暮之色。这与赵云雄壮而充满活力的外貌特征差别非常巨大,大到无法用个体衰老程度不同来解释!别忘记:刘备也是戎马倥惚半世的人物,长年骑马作战、逃生,没有一副强壮的体魄(尤其是腿、腰部力量) ,是不可能的。就算赵云的遗传基因再抗衰老,也不该比长年马上行军的刘备年轻那么多。又是一处于理难合。
4、按照演义,关黄对刀发生在建安14年,即纪元209年,当时黄忠约为62岁(演义中说黄忠年近六旬,实际上已经过了,因此这其实也是一个小错误,只是非常轻微而已)。 “62岁”(按推算)或“年近六旬”(书中原文)的黄忠已经被呼作“老将”,而汉水大捷中同样年逾六旬的赵云,文中却为何未称之为“老将” 呢?难道又是子龙强力抗衰老的遗传基因在起作用,使得61岁的子龙看上去只有40出头?实在于理难合呀!
5、第73回中,当费诗呈报关羽汉中王封五虎时,关羽有言曰:“子龙久随吾兄,即吾弟也。” 按照通常的理解,关羽应较赵云年长。然而73回所对应的纪年是219年,于是我们发现,58岁的关羽居然比62岁的赵云年长并称之为“弟”,岂非怪事?又一处于理难合!
6、第84回中赵云孤军救主于彝陵时,往来冲杀如入无人之境,遇江东重将朱然一枪即挑落马下,令陆逊火急收军。如果赵云逞此神威之时已然是65岁高龄了,书中缘何之字不提?难道又是抗老基因?
7、第87到第90回中,赵云和魏延被诸葛拜为大将,领军南征。如果此时赵云真的已是68岁高龄,书中缘何无一语提及?这四回书中,赵云被委以重任不下3次,被提及之处不下20次,却无一语提及其68岁高龄的问题!看官想想,有哪部古代小说曾如此“忽视” 一位暮年名将的年纪问题?
8、更要命的是:在第87回中当赵云、魏延对诸葛不予重用而抱怨时,诸葛有这么一句话:“吾非不用汝二人,但恐以中年涉险,为蛮人所算,失其锐气耳。”好一个“中年涉险” !看官可曾听说过68岁的“中年” ?而且就算子龙特别耐老,68岁时看上去还象50出头的人,可诸葛却不会不知子龙的真实年龄啊,他怎么可能将一位年近七旬的老将视作“中年”呢?最离奇的是:诸葛称赵云为“中年” 后仅隔两年,赵云一猛子变成了年登七旬的古稀老人!看来这赵云不仅有强力抗老基因,而且在68岁时还突然拥有了快速衰老的基因,以致于能在两年内从一个中年人一家伙衰老十几年!
由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如果我们接受“赵云生于158年” 的假定条件,就根本无法解释如此多的不合逻辑、不合常理之处。因此原假定条件无法成立!
那么赵云的生年究竟是何年呢?
纵观演义全文,赵云生于168-170应该是一个合理的猜测。
基于这个假设条件,赵云出场时为22-24岁,虽然用“少年” 来形容略嫌牵强,但还是基本说得过去的。
赵云长板救主、桂阳拒婚时分别为39-41和40-42岁,正值壮年精猛,情节和人物表现方面完全合理。
赵云汉水大捷时是49-51岁,也无不合理之处。
赵云生于168-170,而关羽生于162年,因此关羽视之为“吾弟” 完全合理。
诸葛南征时赵云为56-58岁。如果按60岁才能被称作“老将” 的习惯,56-58岁的赵云被诸葛称作“中年” ,也不算离谱。当然,具体到这个环节上,如果赵云生于175年左右会显得更合理可信一些。但是由于后文赵云为先锋破西凉五猛时已完全是一个老将的形像,因此175年出生的猜测遭到否定,因为按照常理52岁尚难称老将 (张辽、徐晃55岁左右时出马也没被呼做老将,只是让人隐约感到有些英雄迟暮罢了)。
赵云生于168-170年这个假定条件,与前面所有的情节都吻合得很好或较好;唯一发生矛盾的就是92回里那个“年登七十” 和“寿已七旬” 。但是如果我们将这两段话理解成“子龙已老” 的意思,那么这个矛盾就不是那么严重。至少,“赵云生于168-170” 这个假定条件所带来的矛盾,比“赵云生于158” 这个假定条件所带来的矛盾要轻微许多。因此该假设的合理性比之“赵云生于158”的假设具有明显优势。演义中应以赵云生于168-170年为宜。

孙悟空的年龄之所以是342岁,那是因为这代表着古代的世界运行的一个周期,因为古代的世界运行周期称之为元,而孙悟空的岁数正好对上了这个周期的100倍。这也就意味着孙悟空他的生命,他的人生从此步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虽然说孙悟空他的生死簿上写的,他的年龄只有342岁,但是我们都知道,由于后来孙悟空修炼了一些仙术得道成仙,并且还在生死簿上将自己的名字划掉了,他也从此实现了长生不老。
在西游记中我们都知道,孙悟空是从石头里面蹦出来的一个妖猴,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最开始的时候,他的生命就是永垂不朽的,相反在花果山当了几百年的大王之后,孙悟空见到了身边的这些亲人,一个一个的离自己而去,他内心非常的悲痛,因此在一个通臂猿和的建议之下,孙悟空来到了海外仙山学习长生不老之术,经过数10年的漂泊,孙悟空成功到达了菩提祖师的门洞里面。
在菩提祖师的传授之下,孙悟空学习了七十半变化以及筋斗云等众多本领,这也从此让他可以步入了神仙的行列,遇见他的本领非常的高强,有了这些,等你他之后就去到了东海龙宫里面取得了如意金箍棒,有了如意金箍棒的帮助,孙悟空可谓是如虎添翼,就这样有一次他就来到了阴曹地府之下,在酒精的麻醉之下,孙悟空将生死簿拿来了。他发现生死簿上的自己的寿命只有342年,他一气之下就拿笔把这个名字给擦掉了,这也从此意味着孙悟空实现了长生不老永垂不朽了。
综上所述,孙悟空的年龄其实就是吴承恩的这个作者故意编制的一个岁数。目的是在于说明孙悟空的这个猴子非常的特殊,但是不管怎么说,这都是一个编制出来的小说角色。

关于孙悟空的年龄,书中为何自相矛盾?
答:因为孙悟空还没有在菩提老祖拜师学艺之前,他只是花果山水帘洞的一只野猴子,当时书里说灵猴他有了350岁,但在后来的生死簿上写着342岁,说明了给孙悟空赐名的时候,他已经活了350岁,但还能再活342岁。

怎么破解西游记
答:1 . 吴承恩历史没学好,小说里关于时间有很多自相矛盾与历史错误。第一回中描写到石猴进入水帘洞的时候,看到当中有一石碣,石碣上用楷书镌着“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这十个大字。 按照第十三回中描写孙悟空是在王莽篡汉(公元8年)那一年压在五行山下,而他去消除生死薄的时候已经活了三百四十二岁,之后又在天...

西游记读后感
答:孙要给大家面子,自己的家人自己收,没主的领导(观音)收,领导不管的才自 己收,不然这种出国机会,早就被开掉了.10,大闹天宫前托塔天王用宝物照不住孙悟空,只是太上老君用金刚圈把孙 悟空套住,最后送进丹炉都没死,最后被如来用山压着.取经的时候,孙悟空制服不了妖怪是事实,被宝物暂时困住并不致命,...

请对西游记作一下点评
答:4、诸位可能还没有看过书中有这么一段:佛祖因师徒四人没有经历81难,为求圆满而追加一难。还有在平顶山莲花洞,那两个童儿被孙悟空摆平后,太上老君过来说是这两个童儿是被观音借去的。还有路上的很多妖怪,并不是真想吃唐僧,抓住唐僧后总是找了个借口等孙悟空来救,否则唐僧早进他们的肚子了。

孙悟空出生时是中国什么朝代?
答:孙悟空学艺时具体年龄书中无明确说明,但后来在闹地府时则有具体数字,《西游记》第三回孙悟空翻生死簿时看到“那魂字一千三百五十号上,方注着孙悟空名字,乃天产石猴,该寿三百四十二岁”,也就是说,孙悟空此时已出生342年。此后不久,孙悟空到天宫当了一段时间弼马温,时间长度书中也有叙述。第四回中有两处都有...

自相矛盾的写作背景?
答:自相矛盾是一个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语,最早出自《韩非子·难一》。该成语比喻行事或言语先后不相应、互相抵触。在句中常用作谓语、定语,不能用于两方以上,只能用于单方自我抵触。自相矛盾 韩非 〔先秦〕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

七龙珠大概有几十处的自相矛盾或不合逻辑?
答:破绽2:大约两年前在西都布尔玛家里,大家向娜美克星神龙许愿,请求让孙悟空复活之时,神龙是明确地告诉大家悟空还活着的,当时龟仙人也在场,不可能不知道这个信息,因此他后面“悟空的鬼魂”一说明显前后矛盾。背景3:悟空第一次去神殿见天神的时候,加林仙人明明说过,任何飞行器一接近那个神殿就会自动被...

自相矛盾出自于哪本书
答:书中原文是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莫不陷也。’或谓:‘以子之矛陷之言盾如何?’此人弗能应也。夫不能陷之盾与莫不陷之矛,不能同世三十而立。”大概讲的是有一个楚国人卖矛又卖盾,说其盾牢固得很,...

吴闲云是否过度解读《西游记》?
答:吴闲云是过度解读《西游记》了。逻辑前后有很多自相矛盾的地方。《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现存明刊百回本《西游记》均无作者署名。清代学者吴玉搢等首先提出《西游记》作者是明代吴承恩。全书主要描写了孙悟空出世及大闹天宫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沙僧和白龙马,西行取经,...

成语: 自相矛盾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典故及故事?
答:【例句】 <01>你的论点根本自相矛盾,如何说服他人? <02>写论文最怕观点自相矛盾,无法自圆其说。 <03>恋爱中人心思不定,说话自相矛盾是正常的。 <04>他的个性遇事犹疑不决,说法常前后自相矛盾。 <05>他也许年纪大了,讲话常颠三倒四,自相矛盾。 <06>你方才说他是好人,此刻又说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