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考研经验分享?

作者&投稿:务待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东北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考研经验分享

我报考的是东北大学的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初试总分400,复试分数89,总成绩排名第3。

一、择校问题

关于择校问题,我从研究生官网、知乎,微博等很多地方搜集了很多院校信息,研究方向、专业课、报录比等,最后的目标基本上就锁定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和东北大学之中。

大部分学校的专业课考的都是管理学或者运筹学,但是东北大学的专业课可以三选一,其中有一门是数据库。因为我大学学过数据库,觉得不是特别难,编程也很简单,这是我选东北大学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二、初试经验

英语

1.单词

单词的视频讲解,如果前期时间充裕的话可以听一听。一开始我也买了朱伟老师的《恋词》,还听了配套的视频,听的过程中做了细致的笔记,但是后来我完全没再看过,记住的东西也少之又少,可能是因为单词书太厚了吧~

后来我又听一位学姐的推荐,买了一本新东方的《畅读英文报刊3000词》,也没有坚持背完整本书,背单词效率太低,也不知道该如何反复,效果也不好。单词太重要了,依我这么多年考英语的经验,什么都可以不做,但一定要背单词!!!单词是底层架构,很多人都说去年的阅读难,还是因为单词不认识,导致文章不理解什么意思,所以单词真的太太太重要了。

2.长难句

语法长难句的视频课我也听了,听的是田静老师的,讲的很基础很细致,不过对我帮助不大,其实做题只要能看懂句子就可以了,不用纠结于结构。如果连从句都不知道的人,还是有必要听听的,还有看长句子就头疼的人,确实阅读中大部分都是长难句。

3.阅读

阅读一定要认真对待,一个题就两分了。上半年我只做了两件事:背单词和精翻。我买的是阅读的精翻,一篇阅读翻译下来真的很费时间,我主要是整理生词,练习翻译的感觉,脑子里想文章的释义肯定不如写下来效果好。两篇阅读整理完,两个小时就过去了,20年的阅读,工程量巨大,但我感觉确实有提升。

后来还听了唐迟老师的阅读课视频,学习了阅读的一些技巧,推荐。阅读差不多做了三遍,精翻一遍,分题型一遍,最后成套的做,有的年份可能做了不止三遍,真的是做每一遍的感觉都不一样。

去年的阅读确实有难度,可能是心有点浮躁,我在读第一遍文章的时候完全没读懂,深呼吸调整了一下状态,开始从头再读,其实单词差不多都认识,就是状态不对,最后四篇文章只有两三个题目不是很确定,对答案好像就是错了两个或三个。

从来没想过我发挥最好的时候是在考场上,平常的练习中错三个是我的最好成绩。所以呀,不坚持到最后你永远不知道会有什么惊喜。

4.新题型

新题型一共有三种类型,排序,七选五,小标题。小标题最简单,排序最难,去年考的是七选五。我也听了视频,但是感觉用处不是很大。新题型的文章是最长最难的,所以不要妄图把它完全看懂,做真题的过程中也不要细致去扣,只需要认真看挖空地方的上下文就行。

我的思路是先看每一个选项,把每一个选项的关键词、核心词圈出来,反应不过来就把汉语写上,然后开始做题,确定一个选项后,就在选项上就画斜线排除,减轻做其他题目时选择的负担。新题型的分值也是两分,所以做真题时一定要好好练习,找适合自己的方式。

5.完形填空

完形填空我没有做过多的准备,只是做真题,把真题中选项的单词全部搞懂,确实性价比比较低。在真正考试的时候,离考试结束只剩15分钟了,我才开始做完形填空,当时都快慌死了,它其实是整章英语试卷中最简单的部分,通读一遍文章,几乎可以选出大部分答案,也是有技巧的,我看的是刘晓艳老师的课。

6.作文

作文,我看的是刘晓艳老师的视频课,应该是11月份看的,大概做了十几页的笔记,主要是一些句型,最后要根据学习的句型写出适合自己的模板。

后来练习的时候,每一个作文题我都是用的自己整理的模板,再结合具体的题目,大作文,小作文都是这样,考试的时候作文也是这么写的,节省了我不少时间和脑细胞。

还是看自己的选择,我有一个同学背的是王江涛老师的作文范文,考得也很不错。考研后期需要背的东西太多,我是真的没有脑子再去背作文了,所以选择背句型,灵活性也强一点。如果不想背的内容太多,还是很强烈推荐的。

去年的作文题目第一立意并不是传统文化,我当时在考场上,一看到图中的小孩穿着戏曲的衣服,就将立意定为了传统文化,写的异常顺畅,因为中午我刚刚看了相关的内容,脑子里还有残存的记忆。等考完一打开手机发现怎么和大家不一样,当时特别慌。后来一个老师给我们吃了定心丸,作文没有跑题这一说,所以不要害怕抓不住立意。

7.翻译

翻译的话,我也没有投入特别多的精力。有些点需要注意,建议还是简单听一下视频,我还是听的刘晓艳老师,真的是一个宝藏老师,讲的浅显易懂,人还励志幽默。

翻译是按点给分的,最重要的就是你要把一个长句子,划分成三段或四段,这样你一小段翻译准确了,就可以得到0.5分或1分。去年的翻译真的应了那句话,我看不懂你,你也别想看懂我。有些地方实在看不懂,只能应翻,还是要按部就班的来,总能踩上点。

8.真题

真题的话,买《恋词》赠了一套,不过印刷经常有错误,字体比较小,只能是单纯的当做练习;后来又买了张剑的黄皮书,内容讲解的很细致,文章的翻译,结构分析都有,试卷和真正的考研英语试卷排版一样,可以当做模拟。

关于做题次数,只做一遍肯定是不够的,阅读部分我做了三遍,其他题型大都只做了两遍,作文写到模板应用熟练就可以。因为英语没有必要做模拟题,真题很宝贵,所以一定要认真对待。

数学

数学是重中之重,也是我的命门,从三月份开始,我每天花费大量的时间在数学上,看视频做笔记,然后做题整理。

疫情导致快递停运了,没办法在网上买书,我就先看视频做笔记。因为前期比较松散,我基本上也是半玩半学的状态,整个三月份我只看完了汤家凤老师的高数基础班视频,可能我的习惯也不太好,我要在看完所有的视频后再集中做题,大概六月初做完1800高数的基础部分,并进行二刷,整理不熟悉的知识点和题型。

6月下旬的时候,我状态就有点不太好了,突然不知道该怎么学,原因是我在听完了李永乐老师的线代课以后,做1800上的题完全没思路,加上学校也没有最终确定,进度也比网上慢,就开始焦虑。这种焦虑大概持续了半个月的时间,直到进入七月份才慢慢开始找回状态。七月和八月我看完了高数,线代和概率论所有的的基础和强化课程,1800的高数部分刷了两遍还是三遍记不太清了。

开始的时候,我以为只是听视频做笔记消化知识点完全OK,真的大错特错了,大家还是要买辅导讲义,特别是高数和线代。我在听李永乐老师讲课时没有用配套的讲义,听的云里雾里的,导致做题十分艰难。听课时最好买讲义,确实讲义的内容会很系统细致,还会有题型分类。

到底要跟哪位老师,这其实完全取决你自己适合哪种风格,永远不要盲目跟风,人云亦云!!!我比较了很多老师,最终高数选择跟汤家凤老师,我很喜欢他的风格,踏实细致,网上有的人说汤老师有口音,我完全get不到,完全沉浸在他的讲课内容上了。线代跟的是李永乐老师,概率论余炳森老师。

1800我只做了高数和概率论部分,后来买了660,大概8月份中旬到10月初,我一直在做660,虽然全部都是选填,但是有的题难度可以媲美大题。后来还对做过的题进行总结,看复习全书查漏补缺,为真题做准备。

很气的一点是,我们在大三的上半学期只有一节课,下半学期课很多,一直上到11月初,导致我的计划经常被打乱,所以大家的计划要往前赶。

自己觉得很遗憾的一点是,买了复习全书因为时间紧张没有从头到尾看完,大家有时间一定要看一遍,我觉得很有用,因为总有一些点会是我们没有注意到的,全书全书,肯定很全面,考试就不要存在侥幸心理了。

10月中下旬我就开始了每天一套真题的日子,买的是张宇老师的真题大全解。从8:30做到11:30,严格按照考试时间,中午加上下午的一点时间看完汤老师的真题讲解,整理错题,标记注意题型,写上自己不熟的知识点加深记忆。

留下两套真题模拟,12月多李林老师的六套卷到了开始做模拟卷。后来因为时间紧张,四套卷没有时间做了,看着答案简单过了一下。整个备考过程中,我做题用掉了200多张A4纸,震惊。所以大家一定要做好计划,严格按照计划执行,还是要趁早。

去年考研数学的大纲突然修改,增加了选择填空的比重,分值也由原来的4分提高到5分,所以大家一定要重视选填,注意学习快速解题的技巧。我的失分点绝大部分都是在选填,今年复习的时候一定要重视,大题一般都比较常规,得选填者得天下啊。

考前两天我的心态比较平和,没有做再多的题,只是看错题,看笔记,背公式,一直到上考场前最后一刻。但真正考数学的时候我特别慌,因为数学是我的弱项,有好几个题我都没有做出来。我也是没什么运气,蒙上的题没有一个对的,所以呀,不要相信运气这个东西,只有自己的实力才最可靠。

3.政治

前期真的没有必要看政治,也不必焦虑,我是从八月份开始的,每天看一点徐涛老师的强化班视频,在精讲精练上做笔记,这个阶段只是简单的带你入门,根本记不住太多东西。

1000题做了三遍,在纸上写,用铅笔做一遍,最后一遍用签字笔。第一遍大概是9月多做完的,第二遍11月初,第三遍12月初。马原部分比较难,需要理解。毛中特和史纲我就像听故事似的,觉得很有意思,需要记忆的点多。思修也是记忆就可以。

腿姐也是一位宝藏老师,我买了她的冲刺背诵手册,整理的很有条理也很细致,11月上旬听了她的技巧课,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get了很多技巧,还听了她的冲刺班。

徐涛老师是录播,腿姐的课是直播,趣味性更强一点,每次我听腿姐的课都很精神。最后的冲刺卷做了肖四肖八腿四的选择题。

我从12月初就开始背腿姐冲刺背诵手册最后的素材,几乎背完了去年的重点,还是建议早背的,等肖四出来根本来不及,马原的原理部分大同小异,提前背没问题的,而且腿姐的素材整理的特别有条理。

肖四出来以后,我发现有些内容其实是类似的,减轻了我一部分负担,每天就是疯狂的背背背,早上半个小时,晚上一个小时或者更久,肖四基本也全部背过,心里就比较有底。

有零散的时间我会翻冲刺背诵手册前面的部分,记忆零散的知识点。还有我有一个习惯是会把背的东西录成音频,每天睡前,路上,刚睡醒,吃饭的时候,我就会戴上耳机开始听,自己跟着它默背,忘记的地方听一遍会加上印象,用的是喜马拉雅。

腿姐也会用喜马拉雅带背,可以充分利用零散的时间。还有腿姐的公众号会推送每日一题,都是甄选的真题,我是后来才发现的,基本上会在吃饭的时候看5道,特别良心。

去年的题目确实比较简单,肖四基本上都压中了,选择题做的也十分得心应手,大概20分钟就做完了,最后政治考了76分,也不枉费我在书架里一站就是一个多小时了。

4.专业课

东北大学的专业课可以三选一,我选的是运筹学,因为学过这门课程,我觉得也比较简单。

我其实9月份才开始复习专业课,找学姐买了专业课资料开始复习。专业课分为三种题型,需要背的东西也比较多,名词解释和简答都需要背。当时学校图书馆9点就闭馆了,我就每天在教学楼前边的路灯那,背一个多小时的书,还挺舒服的。

因为内容比较抽象,晦涩,我基本上是死记硬背的。不知道背了多少遍,最后的程度几乎达到了滚瓜烂熟,我也是把背的内容录成音频每天听,在去考场的路上还在听。

复习运筹学的时候,我把课本捋了一遍,然后主要是从真题中查漏补缺,还是留两年当模拟。第一遍真题当练习,每天做一套,一遍遍的做,标记不熟悉的题型。因为真题的重复率很高,我给自己定的目标是已经做过的题绝对不允许出错。

专业课也是花费了很多时间,在我想松一口气的时候,考前一周的时候我突然发现,每套卷子里都有两三个复习资料里没有的知识点,不可能是超纲题,于是我开始翻课本,发现大部分是书上的重点。我用了一晚上的时间将遗漏的知识点整理成文档,用不到两天的时间差不多背完。

三、复试

初试考完了就是复试,首先你要关注你自己的分数与院线的差距,因为东北大学是1:1.2进入复试的,如果你的分数离院线很接近的话,其实可以考虑做两手准备。

由于今年疫情原因,我们是线上复试,你先背准备好的自我介绍,然后从20个数字选一个,里面有10道题然后你从里面选3道,一道用英文做答,另外两道用中文做答,给你5分钟准备时间(自己把控这5分钟)。这些题目里面没有英语常规的问你的家乡、你的兴趣爱好。我抽的题目是战略是什么,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和管理与管理学等(具体题目记不太清,但我选的是这三个。)全程15分钟,老师会让你先准备一下,由于线上准备时间你自己把控,说的时间也自己把控,只要不超过15分钟就可以,如果超了老师会提醒你超时了。然后老师会问你一个英文问题,老师人很好,如果你没听清你可以说你的网不好,请老师再说一遍。大概就简单的回答一下就可以,不需要你用很高深的语法和句子结构。因为这考察你的口语能力,会说不要说的太烂就没问题。

由于今年考的是这种形式,所以我建议大家准备一下关于管理学的基础知识点的英语以及新祥旭的学姐会告诉你大概的复试情况,对于准备起来很有用。

专业课,东北大学指定复试教材是黄梯云的《管理信息系统》,由于时间短我当时就只看了每个章节的总结。事实证明也只需要看这些,因为复试考的更多的是你的拓展知识。复试整个过程,老师都是带着口罩的,看起来很严肃但是从他们的语气中可以感受倒他们还是很友好的,不会歧视你的本科,比较在乎你个人的能力。所以如果初试发挥不太理想的话复试可以着重提一下你本科学了些啥、有什么收获。同时如果复试的时候老师提的问题你可能没有准备,首先你要谦虚的回答对于这道题你没有充足的准备,但是我可以简单谈谈自己的理解,在谈完你的理解之后你把你准备的东西告诉老师,把主动权转到自己手里,告诉老师你准备了这个,然后老师说不定就会问你准备的这方面的问题。就像当时我完全没有准备战略是什么,我就简单的答了下战略与战术的区别,然后开始引导新基建上。之后老师提问就是关于区块链和新基建。

所以复试一定要好好准备,遇到不会的不要慌,努力把它往你准备的上面靠,化被动为主动,这样复试才会有把握。

四、总结

最后提一点心态,考研真的是一场坚持战,你会发现身边的和你一起考研的越来越少,会有很多次崩溃和质疑自己的瞬间,这个时候请停笔想想你为什么要考研,然后咬咬牙继续坚持下去。坚持下去你就会发现山顶的风景很美,祝愿大家一战成硕!



~

中北大学考研分数线2022
答:2022中北大学机械工程专业的考研最低录取分数线是318分,物流工程与管理专业的考研最低录取分数线是201分,软件工程专业的考研最低录取分数线是319分,信息与通信工程296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315分,艺术365分,思想政治教育362分,物流工程与管理201分 中北大学考研招生录取规则 1、复试结束后,各学院依照...

(考研)北京理工大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管理学院)多少分能考上?
答:北京理工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2013复试分数线374总分,具体如下。

2023年东北财经大学研究生分数线最低为几分?
答: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340分,工程管理178分。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国际商务353分。国际商务外语学院: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365分,英语笔译363分,日语笔译363分。国际商学院:金融347分,应用统计346分。金融学院:金融学346分,金融353分。会计学院:会计学366分,财务管理340分,资产评估346...

北京理工大学的研究生院管理科学与工程怎么样啊,每年的录取分大概是多少...
答:北理的管科算是北理经管学院的王牌专业,师资力量算比较强大(与管院其他专业相比)。去年的分数线是50/75/335,但是今年应该会高很多。很多人毕业以后进了咨询公司,银行,等机构,当然,现在研究生也不一定要找专业对口的工作。另外,北理的管科比较好考,招生很规范,上了线才录,这点比较满意!

河海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考情分析|近5年复试分数线、录取人数、录取最高...
答:2022年录取分数线和成绩分布如下:平均分386.43分,其中专业课109分。要成功入读,考生需达到政治73分、英语76分、数学128分的总分,加上专业课的109分,总计386分。这样的高门槛意味着,尽管竞争激烈,但高分优势明显,值得志在河海的学子全力以赴。</ 对于中国各地区的985、211及双非院校管理科学专业...

东北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考研经验分享?
答:东北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考研经验分享 我报考的是东北大学的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初试总分400,复试分数89,总成绩排名第3。 一、择校问题 关于择校问题,我从研究生官网、知乎,微博等很多地方搜集了很多院校信息,研究方向、专业课、报录比等,最后的目标基本上就锁定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和东北大学之中。 大部分学校的专...

2022年东北大学考研分数线
答:1、(专业学位)材料工程:政治成绩平均分:71.37,外语成绩平均分:68.54,专业课一平均分:100.57,专业课二平均分:123.01。2、应用经济学:政治成绩平均分: 75.35,外语成绩平均分:69.76,专业课一平均分:116.79,专业课二平均分:126.75。3、管理科学与工程:政治成绩平均分: 126.75...

想问下北科大和北工大那个学校的管理科学与工程稍微好点儿,还有考的...
答:中国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排名1201管理科学与工程高等学校与科研院所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所本一级学科中,全国有权授予研究生学位的单位共有113个,参加评估的单位共有34个。其中:具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共有39个,参加评估的有29个;具有一个以上(含一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但不...

管理学专业研究方向报考解析?
答:考管理科学与工程不一定非要上名校,那些有特殊行业背景和学科建树的院校更容易助人成才,比如北邮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天津大学的工业工程、西南交大的项目管理等。毕业生在决策运营方面有优势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的人总显示出有别于常人的大气,因此有人笑称这个学科的学生"适合做老总"。由于所学的数学知识较多,该学科...

北京化工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考研经验分享?
答:接下来,和大家聊一聊我的经验。 一、基本情况 首先,北京化工大学的控制分为学硕和专硕。学硕是控制科学与工程,专硕是控制工程(电子信息)。两者考试的科目完全相同,政治、数学一、英语一、专业课816。学硕的难度较专硕大一点,复试线会比专硕高,就今年来看,学硕复试线是296,专硕复试线是289。(21年复试线比较低,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