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和把握认知发展的实质?

作者&投稿:正怜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一)
皮亚杰的基本观点
(1)
发生认知论:发生认识论研究人的认识发展,主要解决人的智慧是运用何种机制,经历什么过程,怎样从低级水平过渡到高级水平的问题
(2)
建构主义的发展观:皮亚杰关于儿童如何获得新知识的观点,通常被称之为认知建构主义,他认为,人们通常是在自身经验的基础上建构自已的知识,人们需要亲身探索和经历事物的机会
(3)
认知发展:认知的本质是适应,即儿童的认知是在已有图式的基础上,通过同化,顺应和平衡,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
(二)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一)
心理发展阶段的含义:皮亚杰提出的“阶段”具有四个特征
连续性和阶段性;结构性;次序不变性;交叉性
(二)
认知发展的具体阶段:
(1)
感知运算阶段(0-2岁):这一阶段的儿童仅靠感知动作来适应外部环境,并构筑感知运动图式
(2)
前运算阶段(2-7岁):由于语言的出现与发展,使儿童逐渐用表象符号来代替外界事物,开始出现表象或形象图式
(3)
具体运算阶段(7-11):此时的儿童从表象性思维中摆脱出来,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了抽象概念,因而能够进行逻辑推理,但运算仍然离不开具体事物的去持
(4)
形式运算阶段(11岁后):儿童逐渐从依赖于具体内容的抽象思维中摆脱出来,而逐渐进行脱离具体内容的抽象思维的认知发展阶段
(三)
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在教育上的意义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对教育教学实践有很大的影响
(1)
将同化与顺应结合达到平衡,可以帮助学生发展已有的图式,并创立新的图式
(2)
考虑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可以帮助老师识别出学生是否达到掌握某学习内容所必须具备的认知水平,从而设置适合学生现有发展水平的目标
(3)
皮亚杰的理论强调认知发展的累积性,即新的认知结构总是在建立在原有的结构之上的,这就要求教学应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上,学生才能将新知识与旧知识整合起来
二,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
(一)
维果茨基理论的基本观点
(1)
文化历史发展理论:认为人的高级心理机能是在人的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并借助语言实现的
(2)
两种工具的理论:人有两种工具,一种是物质工具,一种是精神工具,人因使用精神工具,从而使人类的心理发生质的变化,上升到高级阶段
(3)
两种心理机能:维果茨基认为,必须区分两种心理机能,一是靠生物进化获得的低级心理机能,一种是文化历史发展的结果—高级心理机能
(一)
心理发展的本质:心理发展是指一个人的心理在环境与教育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心理机能的转化过程
(4)
认知发展的三种重要观点
a)
内化:内化是指从社会环境中吸收所观察到的知识,从而为个体所利用
b)
最近发展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所以强调教学不能只适应发展的现有水平,而应适应“最近发展区”从而走在发展的前面,最终跨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新的发展水平
c)
支架式教学:教学支架就是在儿童解决超过他们当前知识水平的问题时,老师给予的支持和指导
(二)
维果茨基理论在教育上的意义
(1)
儿童通过外部的对话加以内化来学习
(2)
提出的最近发展区概念对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
(3)
语言和思维密切而复杂地联系在一起

~

如何理解和把握认知发展的实质?
答:建构主义的发展观:皮亚杰关于儿童如何获得新知识的观点,通常被称之为认知建构主义,他认为,人们通常是在自身经验的基础上建构自已的知识,人们需要亲身探索和经历事物的机会 (3)认知发展:认知的本质是适应,即儿童的认知是在已有图式的基础上,通过同化,顺应和平衡,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 (二)皮亚...

谈谈如何理解认识的本质与过程,对您的学习有何启发?
答:认识的本质和过程就是通过表面现象来认识事物的本质是什么?对我的学习的启发,就是了解事物之间相互的联系,透过现象看本质。

什么是实质
答:一、实质是事物内在的本质特征。它是事物的基本性质、特点和规律,决定事物的本质和发展方向。实质通常不易被直接观察到,需要通过分析和研究事物的内在结构和运行机制来揭示。二、实质与表面现象不同。表面现象通常是事物的外在表现,容易被人直接感知和了解,但往往只是事物的冰山一角。实质则需要人们透过...

什么是认知?
答:认知活动与个体的年龄,文化程度,知识结构,以及所处的 社会 文化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因此人的认知功能有发展性的特点。 5.认知的先占性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的认识活动或认知过程经常会发生“先入为主”的现象,这就是认知的先占性。 6.认知的整合性 由于认知活动不仅有感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活动的参与,而且有...

叙述抗体形成的一般规律.掌握此规律有何实际意义
答:(二)实践发理解社本质 实践使物质世界化自界与类社历史前提使自界与类社统起现实基础 实践发理解社本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重要组部实践类社基础社各种社总称社实践性主要体现三面:实践社关系形基础;实践形社基本领域;实践构社发展力总全部社本质实践 第二节 事物普遍联系与发展 、联系发展普遍性性 联系发展物质世界...

科尔伯格认知发展阶段和皮亚杰认知理论有何异同?
答:1、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认为,人的认识发展,不仅表现在知识的增长上,更表现在认知结构的完善和发展上。图式的发展水平是人的认识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既是认识发展的产物,又是认识发展的基础和条件。2、科尔伯格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科尔伯格当时采用的道德两难(moraldilemma)问题情境,是要儿童们...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和维果斯基心理发展理论的异同
答: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言语和思维都具有自我中心的性质;维果斯基认为,言语的最初功能是与他人交流沟通,与他人建立联系,所以言语是社会性而不是自我为中心。3、语言与思维/认知的关系 皮亚杰认为,个体发展的方向是从个体化到社会化的,个体思维的社会化是发展的标志;维果斯基认为,社会性事物内化于个体思维...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对实际工作有何意义
答:遵循儿童认知发展顺序设计课程 皮亚杰认知发展论对学校课程设置有两点重要的启示:其一,学校课程教材的难度必须符合学生心智发展的水平;其二,在确定某年级的课程难度时,宜先设计实验,从学生实际的思维过程中,观察分析各单元的编排是否适宜。同理,对于现在普遍存在的教育上的“剧场效应”,家长们也应该...

认识的辩证运动过程是怎样的?掌握这一过程有何重要意义?
答:也不是直线式的前进,而是螺旋式的曲折上升运动。这个运动,从形式上看,表现为认识和实践的反复循环;从内容上看,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正是认识运动中实践和认识的这种循环往复和无限发展,体现了认识的本质和一般发展规律。

谈一谈小学 、中学的学生认知过程有何不同?
答:(2)持久性明显发展 (3)精确性提高 (4)概括性更强 2.高中生记忆活动的发展特点 (1)从记忆目的看,有意记忆占主导地位 (2)从记忆方法看,理解记忆(意义记忆)为主要识记方法 (3)从记忆水平看,抽象记忆占优势 3.高中生想象活动的特点 (1)高中生有意想象迅速发展 (2)高中生想象的创造性水平逐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