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压药的降压药知识 中医为什么没有医疗器械

作者&投稿:错和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 高血压为什么要服药?
一般来说,高血压属于慢性病,大部分患者需要长期药物治疗,有效控制血压到目标水平(一般来说要求血压低于140/90mmHg),这样不仅可以减少心脑血管事件,如防止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和肾病的发生及进展,同时可以有效降低死亡风险。
2. 常见降压药有哪些?不同情况的选药原则
近40年来随着医药科技的进步,新的降压药不断问世,而且都经过了大型临床试验的科学评估。在我国常用的一线降压药主要有利尿药(如常见的氢氯噻嗪和速尿)、β受体阻滞剂(如“倍他乐克”)、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如“卡托普利”)、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ARB)(如“迪之雅” “代文” )、钙拮抗剂(CCB,如“施慧达”“络活喜”)等五大类。
顾名思义,降压药的共同作用就是降低血压,但不同类别降压药因降压机制不同而各有其侧重点,这些侧重点正是医生为不同病情患者选择不同降压药的依据。
1) 噻嗪类利尿剂(如氢氯噻嗪)降低收缩压的作用优于舒张压,更适于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患者或有心衰表现的患者,应用中要注意避免血钾过低,同时如果您有高尿酸血症或痛风的情况,请务必告知您的医生,避免使用这类药物。
2) β受体阻滞剂适用于高血压伴心绞痛、心肌梗死、心衰、快速心律失常、青光眼和怀孕的患者,但如果您有哮喘或周围血管病则不要使用该类药物。同时该类药物还会影响糖脂代谢,可增加糖尿病发病风险。
3) ACEI 、ARB类药物(如“迪之雅”)更适于有胰岛素抵抗、糖尿病、左心功能不全、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的患者,同时, ACEI、ARB有利于防止肾病进展,但不可用于孕妇。
4) 剂型长效CCB(如“拜新同”)有较好的防止脑卒中、血管性痴呆和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对糖脂及电解质代谢无影响。
5) 分子长效CCB(如“施慧达”、“络活喜”)除剂型长效CCB优点外,此类药品降压时并不增加心率,可平稳控制24小时血压,有效纠正异常血压节律,降低心血管风险。
6) α受体阻滞剂(前边没提到,但也较为常用)适于有前列腺增生或脂质代谢紊乱的老年患者。
3. 关于单药治疗和小剂量原则
当高血压不严重时,可以用一种药物小剂量开始治疗,这样不仅可以了解病人对某种药物的疗效和耐受性的反应,又可以将不良反应降到最低。如小剂量疗效不佳,则可加大剂量或换药(对于老年患者尤其要缓慢降压),如果血压还是无法控制,就要考虑多种药物联合治疗了。
4. 为什么要几种降压药联合应用?
对于大多数高血压患者来说,如果上述的单一药物治疗依旧无法控制血压,而药物剂量增加常伴随不良反应加重(如ACEI引起的咳嗽),患者往往难以忍受,这时依据不同类别降压药的降压机制上的协同作用,可以使得降压效果增大而不增加或较小增加不良反应,我们一般选择小剂量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抗高血压药物联合应用以使得血压达标。联合用药已是控制血压的主流观念和方法了,所以您不必过于担心是不是多种药物会产生更多的不良反应。但是切记:联合用药而不是同一种类的降压药重复用药,因为一来疗效不佳,二来不良反应风险增加。
5. 固定的复方制剂也是联合用药么?常见的复方降压药有哪些?
另一种很常见的联合用药形式,那就是固定复方制的降压药,虽我们不能调整其中不同组分药物的剂量,但是患者使用方便。
6. 哪些是长效降压药?为什么要使用长效降压药?
一般来说,长效降压药分为分子长效和剂型长效两种,分子长效药物主要是由于药品本身半衰期长,可以更好的平稳控制影响而不受饮食的影响,比如我们常见的施慧达(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络活喜(苯磺酸氨氯地平片)。 而处方上或药盒上注明“缓释”或“控释”的降压药都是剂型长效药物,比如我们常见的迪之雅(坎地沙坦酯片)、拜新同(硝苯地平控释片)、G6凝聚素、波依定(非洛地平缓释片)、佩尔(盐酸尼卡地平缓释胶囊)等等。一般来说,长效降压药要比普通制剂贵一些,那么为什么要使用它们呢?因为医生们在临床实践中发现每天24小时把血压稳定于目标范围内,可以有效防止从夜间较低血压到清晨血压突然升高而致猝死、卒中或心脏病发作,而且可以减少高血压引起的器官损害,同时每天一次的用药频率还可以避免患者忘记服药的事情发生,使得血压达到有效、平稳、长期控制的要求。
7. 降压药有哪些不良反应,我们应该如何看待?
不良反应就是我们一般意义上说的“副作用”。俗话说“是药三分毒”,降压药在控制血压的同时,也会产生一些可能对我们身体不利的作用。比如利尿药氢氯噻嗪会导致血钾降低、尿酸升高;ACEI类药物(如卡托普利)可能会引起咳嗽、血管性水肿;钙拮抗剂也可能会引起头痛、水肿、面色潮红等。那么患者该怎么看待这些不良反应呢?一来不要被说明书上的不良反应条目吓坏了而不敢吃药进而耽误了病情,二来对出现的不良反应不要置之不理,记下自己感受,必要时或复诊时告知您的医生,请医生从专业的角度帮您调整治疗方案。总的来说,我们常用的降压药都是经过长期多中心的临床实践考验的,安全性还是比较高的。
8. 降压药什么时候服用最好?
一般来说,我们每天的血压水平是规律波动的:24 h有两个血压高峰时间,即上午6~10时,下午4~8时(所谓的“勺型曲线”)。那么在这两个高峰前半小时服药,降压作用就会比较好。但也有一些特殊情况,比如有些患者凌晨血压升高,那么就需要在睡前加服药一次。但话又说回来了,大部分人夜间入睡时血压比白天下降20%左右,故睡前服用降压药,容易导致血压大幅度下降,造成心、脑、肾等的器官供血不足,所以是否睡前用药一定要在血压监测的基础上咨询您的医生。
9. 降压药需要调整剂量或换药么?
我们的血压会收到诸如饮食起居、工作环境、人际交往等各个方面因素的影响,比如工作忙碌、情绪激动、气候变冷,甚至有时候食用较多的动物脂肪也会加促使血压升高。既然血压变化,药物自然要调整,但这并不是说要随时随意调整,一般的“老病人”都在长期的用药过程中,同时在医生的指导下摸索出了适合自己的一套调整的策略,但对于“新病人”或者出现病情变化较大的情况下,还是要及时就医,请您的医生给您重新制定方案。但切记不可随意停药,尤其是有些患者在取得较好的降压疗效后,就开始麻痹大意,既不经常监测血压,也常常漏服降压药;更有甚者在规律用药后停药数天发现血压依旧正常,就主观的认为自己 “痊愈”了,实际上这只是降压药在体内尚未代谢完而产生的“后续效应”而已,一旦降压作用消失,血压则又会飙升,故千万不可随意停药。
降压药换药的问题也是大家经常议论的焦点。总的来说,降压药虽然种类繁多,但一般您的医生会根据不同种类降压药的特性和自己的临床经验为您选择最优的个体优化治疗方案。但有些患者担心长期服用降压药会像抗生素一样会产生“抗药性”,时间久了就开始忧心忡忡,其实完全不必这么想,高血压本身就是一个长期治疗的过程,只要是在医生指导下的用药,还是相对安全的。至于是否更换降压药,一般取决于该药物的疗效、患者对于不良反应的耐受情况、病情的变化、药品能否买到等几个因素。如果这几点都没有问题,就不必随意换药。
10. 哪些常见的药物会升高血压?
一般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的升高血压的药物有:甘草、口服避孕药、类固醇激素、非甾体抗炎药(如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可卡因、安非他明、促红细胞生成素和环孢菌素等。如果您将要或正在服用这些药物,一定要告诉您的医生,以便他能够即使调整您的降压方案。
11. 怀孕的准妈妈们不宜使用哪些降压药?
一般孕妇不宜使用的降压药一是ACEI类和ARB类降压药(如卡托普利和缬沙坦等),因其可能引起胎儿生长迟缓、羊水过少、新生儿肾衰、胎儿畸形等情况;二是利尿剂,因其可进一步减少血容量,使胎儿缺氧加重。
12.忌用牛奶服 降压药。
因为牛奶 中有丰富的酪胺,当人体内一种 分解酪胺的酶被降压药抑制时, 酪胺就会大量蓄积,引起血压骤 升,心律紊乱,严重者会引起血 压持续性升高。
另外,牛奶分子 的颗粒十分细腻,与降压药同 服,分子颗粒很易包裹在药物分 子表面,影响药效。
降压药的使用原则
服用降压药切忌急于求成,降压不能过快,应循序渐进,平稳降压。
降压药宜选用分子长效药物,平稳控制血压上午与下午的两个高峰,并且分子长效药物依从性好,可以覆盖偶尔漏服。
选用药物应因人而异,对症下药。
首次治疗应从单药开始,阶梯加药。严重高血压例外。
联合用药优于大剂量单药治疗效果。
熟练掌握并坚持使用几个药物,新药、贵药、进口药未必是最好的。
不能骤然停药或突然停掉某一药物。
用药量须按规定剂量用足。
选用不影响情绪和思绪的药。
大多数病人的药物治疗须持之以恒地继续下去,除非有必要改变治疗方案。



建议低盐饮食,低脂肪饮食.一定要要禁烟 ,酒,避免情绪激动.在当地医生指导下选择降压药“周叁善之锲而不舍之路”

中医医疗是什么意思~

我们平时治病基本是采取两种医疗方式:西医、中医。
从传统意义上讲,我们中国的国医就是中医,当然因为西医的盛行,再加上疗效立竿见影,中医越来越式微,大多数人选择西医,夸张点说有些新生代可能从没进过中医院的门。但是中医也有他的优势,你像《本草纲目》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医学著作之一,人类最早也是通过中医来治病的,只是随着科学的发达西医越来越盛行,比如手术中医也是能做的,古时候流传下来的名医动手术治病的事例也不少见。就是现在中医的按摩也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所以中医治疗也是很好的解决手段,尤其对于慢性病的治疗方面,西医很难除根,中医就有可能除根的。

1.中医在国家局目录里有相关的器械。
2.中医没有办法科学证明。特别是某种中医包括器械适应面太小。不利于学科发展。
3.现在为止,由于没有足够的科学证明(即证明某种药物或者器械的大面积疗效,如达到80%的适应症),目前尚没有一种中药进入美国市场(被美国FDA批准),我们知道美国FDA是全世界管理最严格的药品管理机构。
4.中医的发展缺乏系统的方法,而由于wenge等因素,技术高明的中医专家或者老大夫都已经过世,新的老大夫如中医院、中医研究机构的医生包括主任医师级别的水平都不高,中医面临的处境相当尴尬。迫切需要有耐心并有深厚研究功力的人员来重新研究发展中医学科。

六大常用降压药有何优缺点_百度拇指医生
答:回答:病情分析: 您好,目前我们临床认可的一线口服降压药物为五种。 指导意见: 1、利尿剂:优点:起效快,缺点:容易离子紊乱,耐药。 2、β受体阻滞剂:优点:心血管保护。缺点:降压效果一般,负性心率,哮喘禁用。 3、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优点:作用持久,对心血管保护。缺点:干咳、高钾血症。 4...

降压药的降压药知识
答:一般来说,长效降压药分为分子长效和剂型长效两种,分子长效药物主要是由于药品本身半衰期长,可以更好的平稳控制影响而不受饮食的影响,比如我们常见的施慧达(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络活喜(苯磺酸氨氯地平片)。 而处方上或药盒上注明“缓释”或“控释”的降压药都是剂型长效药物,比如我们常见的迪之雅(坎地沙坦酯片)...

“地平类”降压药,降压机制是什么?有什么优缺点?哪些人适用哪些人不适用...
答:②长效地平类降压药降压平稳,血压波动小,同时降压谷/峰比值高,每天只服用一次,病人不会忘记服药,服药的依从性好。③它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有较好的降压疗效,对高钠饮食和同时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双氯芬酸钠)的高血压病人不影响其降压疗效,对嗜酒的高血压病人也有显著的降压效果,可用于合并...

5类降压药的作用机制,适宜人群和10种副作用,高血压患者要知道_百度知 ...
答:1、代表药物:氯沙坦、缬沙坦、厄贝沙坦等。2、作用机制:阻断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型)而发挥降压作用。3、强适应症:不能耐受普利类降压者可选用沙坦类降压药。4、副作用 ●背疼:沙坦类降压药可引起背痛。临床试验结果显示,缬沙坦引起背痛的发生率1.6%、关节痛的发生率1.0%。——不同的沙坦类...

降压药左旋氨氯地平有哪些特点?和氨氯地平相比,有何优势?
答:(1)左旋氨氯地平是降压药物中的手性药物 手性药物是以单一对映体使用,以达到减小剂量、降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和人体对药物代谢、清除负担。1992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要求外消旋体药物必须以光学纯的单一对映体上市应用。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也同样作出了类似规定。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一个手性降压药物...

降压药的分类及其每类的代表药
答:常见药物有肼苯哒嗪、长压啶等即是。硝普钠是最强的血管扩张药,只能静脉滴注,常用于高血压急症或其他引起的左心衰时使用。4 钙拮抗剂降压药 钙拮抗剂类降压药,可以抑制钙离子进入血管平滑肌细胞,从而使外周血管扩张,它还有明显的冠状动脉扩张作用。钙拮抗剂对高血压包括老年单纯性收缩期高血...

常用降压药物分为几大类?
答:(1)利尿剂利尿剂使细胞外液容量减低、心排血量降低,并通过利钠作用使血压下降。降压作用缓和,服药2~3周后作用达高峰,适用于轻、中度高血压,尤其适宜于老年人收缩期高血压及心力衰竭伴高血压的治疗。可单独用,并更适宜与其他类降压药合用。有噻嗪类(双氢克尿噻)、袢利尿剂(速尿)和保钾...

常用降压药分为5类,高血压肾病病人应该知道的服药指南
答:α-阻滞剂,血管的松弛剂 - 多沙唑嗪和普拉唑辛,对于其他药物无效的患者,α-受体阻滞剂能通过阻断交感神经系统,提供额外的降压选择。为肾病患者定制的药物策略 肾病患者在选择降压药时,需优先考虑ACEI和ARB,它们对肾脏有保护作用。如果ACEI或ARB不适用,钙通道阻断剂如非洋地黄类药物也是不错的...

降压药,有哪些副作用,如何避免?在何时吃效果最好?一文读懂
答:长效药:早晨空腹服用,如氨氯地平等,一日一次,控制早晨血压高峰。短效或中效药:根据活动节奏,均衡分配一天剂量,如硝苯地平需每日3次,依那普利每日2次。调整夜间用药:针对夜间血压升高的患者,可提前1-2小时服用或睡前加用中长效药物。遵循医生指导,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服药时间,让降压药在无声无...

降压药怎么选择 究竟怎样选择降压药呢
答:1、噻嗪类:代表药氢氯噻嗪; 2、袢利尿剂:呋塞米、托拉塞米等; 3、醛固酮拮抗剂:也称保钾利尿剂,代表药螺内酯; 4、渗透利尿剂:甘露醇。 钠摄入过多是高血压的一个主要原因,而且体内过多的钠抑制某些降压药的疗效。利尿剂治疗高血压不是为了排尿,而是为了排钠。利尿剂是降压治疗的基础用药,几乎能和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