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故事

作者&投稿:集毛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唐玄宗开元十三年(725年),年轻的李白从四川出峡,在安陆(今湖北安陆)住了十年。在这段时间内结识了隐居在襄阳鹿门山的孟浩然。孟浩然也是著名诗人,年龄比李白大,这时在诗坛上已享有盛名,李白对他很敬仰。诗中称孟浩然为“故人”,足见结交已久,是老朋友了,彼此感情深厚。
黄鹤楼的原址在现今武汉市武昌区的江边,历来是游览胜地,许多诗人在楼上留下了诗句。广陵就是扬州,是唐代最繁华的都市,一直被称为“扬一益二”(当时的都市繁华,是扬州第一,成都第二)。江南地区的财富,通过运河,由扬州转运洛阳,再送到长安。这里工商业都很发达。题目中的“之”字,做动词用,是“去”的意思。
这时历史上称作“开元盛世”的年代,国力强盛,人情慷慨,所以在离别之时,虽然怅惘,却不悲伤。
诗的开头,说出了这个离别的事实。武汉在西,扬州在东,从武汉去扬州,顺江东下,自然是向西北告别了黄鹤楼。这样的句子,真是信手拈来,毫不雕琢。第二句接得很好。他向哪里去呢?去扬州。妙在“烟花三月”,这不仅是指出了离别的季节,重要的是表达了当时的心情。烟花,指春天笼罩在蒙蒙雾气中的绮丽景物。江南的春天,风光明媚,一直为文人们所歌颂,梁代的丘迟在《与陈伯之书》里有这样动人的描写:“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树生花,群莺乱飞”。孟浩然一路上所遇到的,也将是这样的景象。而扬州呢?又是花团锦簇,绣户珠帘的名都,这是他所要去的地方。试想,以江南三月烟花的时候,去扬州十里烟花的地方,一路上能不心旷神怡吗?别认为这两句诗在表面上只写了送别的人物、地点、时间和去向,而透过字面,却深刻表达了内心的情绪。
楼头话别之后,孟浩然就登舟启程了。只见孤舟扬帆,破浪前进。行人渐远,而送行的人依然伫立江边。孤帆渐渐地消失于白云碧水之间了,这时只有一江汹涌的波浪,奔向碧空尽处,仿佛是去追赶行人。李白很巧妙地表达了这种送别后的感情,像用电影的特写镜头照住帆影,逐渐前移。到水天交接处,帆影没有了,于是长江浩浩荡荡流向天外。这时候,观众和送行者会一样把感情寄托在流水之中,而整个画幅的苍茫空阔的感觉,自然又要袭上心头。这样写景见情,寓情于景,做到了情景交融的地步,使人读了以后,产生无穷的余韵。
古典诗歌,绝大多数的篇章不外乎写景抒情。这二者在写作时虽很难截然分开,但只有高手才能融合得很巧妙。景色是自然界的客观存在,如果要想在诗歌中给以生命,使它具有长远的效果,那么在吸取这一景色时,不仅必须准确地表达,而且还要溶进强烈的感情,从而在鲜明的形象中,看出描写的深度。李白在这首诗里,把送别的依依之情,以描写自然景色来表达,就是这种方法的很好范例。

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好评谢谢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故事~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故事全文及诗人
答:公元730年阳春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便托人带信,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相会。这天,他们在江夏的黄鹤楼愉快地重逢,各诉思念之情 。几天后,孟浩然乘船东下,李白亲自送到江边。船开走了,李白伫立江岸,望着那孤帆渐渐远去 ,惆怅之情油然而生,便挥就了这首《黄鹤...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
答:这一切在李白脑海里萦绕,于是他就提起笔来写下了《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写了大诗人李白送好友孟浩然去广陵的情景,表现了深厚的友情和唐代诗人特有的豁达胸襟和浪漫情怀 展开 天之人天天 | 发布于2009-11-24 举报| 评论 13 13 诗篇名。唐代李白作。黄鹤楼,在今湖北武汉。广陵...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赏析 这首诗是李白初居安陆时所作.出川未久,刚刚结束江南吴越之游的李白,这时结识了长他十二岁的孟浩然,两人一见如故,在送孟浩然东下扬州时,李白挥笔写下了这首传涌千古的杰作.形势动、意境阔大是此诗最突出...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词的背景故事与赏析
答: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一生好游,当他来到襄阳时,听说前辈诗人孟浩然隐居于此,非常高兴。他很钦佩孟浩然那种潇洒清远、冷漠仕途的品格,所以一到襄阳,他就登门拜访。孟浩然也很赏识李白的才能,就热情地招待了他,还留他住了十多天。共同的气质、共同的境遇,使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公元730年,在...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故事
答:在船边,他见到了他的好友,不禁感叹:"此时一去,何时才能再相见啊!"孟浩然和李白告别后,挥挥手便上船了.接着船开了,李白登上黄鹤楼观望,只见船的影子渐渐远去,消失在天际边了,再也看不见了.李白才带着离别的忧愁的情感挥袖而去,在临走前还望了一下江边,叹了一口气,才回家....

怎样把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编成一个小故事?
答:在船边,他见到了他的好友,不禁感叹:"此时一去,何时才能再相见啊!"孟浩然和李白告别后,挥挥手便上船了.接着船开了,李白登上黄鹤楼观望,只见船的影子渐渐远去,消失在天际边了,再也看不见了.李白才带着离别的忧愁的情感挥袖而去,在临走前还望了一下江边,叹了一口气,才回家....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编成故事
答: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作文暮春三月,长江边烟雾迷蒙,繁花似锦,年轻的李白正在黄鹤楼上为大诗人孟浩然饯行。 黄鹤楼俯临长江,飞檐凌空。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江上景色,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 终于,李白举起了酒杯说:“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自从我结识了您,就...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故事
答:唐玄宗开元十三年(725年),年轻的李白从四川出峡,在安陆(今湖北安陆)住了十年。在这段时间内结识了隐居在襄阳鹿门山的孟浩然。孟浩然也是著名诗人,年龄比李白大,这时在诗坛上已享有盛名,李白对他很敬仰。诗中称孟浩然为“故人”,足见结交已久,是老朋友了,彼此感情深厚。黄鹤楼的原址在现今...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写作背景
答:《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李白出蜀壮游期间的作品。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李白东游归来,至湖北安陆,年已二十七岁。他在安陆住了有十年之久,不过很多时候都是以诗酒会友,在外游历,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酒隐安陆,蹉跎十年”。也就是寓居安陆期间,李白结识了长他十二岁的孟浩然。孟浩然对...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诗意写成故事200字
答:受了唐玄宗的赠金,辞别了权力,重入山水,东游南下,于黄鹤楼得遇前辈诗人孟浩然。两人虽然年龄有差距,但报国无门的感慨相同,怀才不遇的愤懑相似,一见倾心相见恨晚,结成了忘年之谊。满目春色里,两人盘桓了十几日之后,孟浩然要去广陵(今天的江苏扬州)办事。黄鹤楼下,孟浩然登船南下,李白目送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