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阿尔卑斯山的隧道有哪些? 请教穿越阿尔卑斯山脉线路

作者&投稿:郦娇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由于瑞士铁路线上隧道所占的百分比较其他任何国家都要大,瑞士理所当然地获得了最多关于开挖隧道的经验。但是第一次打通阿尔卑斯山的隧道却是位于法国和意大利之间的12.2公里长的仙尼斯峰铁路隧道(Mont Cenis Railway Tunnel),隧道施工花了14年(1857–1871年)。在19世纪60年代以前,修建的隧道都用人工凿孔和黑火药爆破方法施工,在此期间首次应用风动凿岩机代替人工凿孔。

2、长达14.99公里的高特哈特隧道(Gotthard Tunnel)使意大利与中欧第一次连接起来,该隧道的起点紧靠着格申恩火车站的南端。从1872年6月开始到1881年八年时间里,隧道的施工者们没日没夜地辛劳工作,他们大多来自意大利的北部,与他们日夜为伴的就是他们的劳动工具———空气压缩钻机和爆破用的炸药,这个隧道从开工到开通整整花了十年的时间。
为了开挖隧道,人类付出的代价是非常巨大的。在高特哈特,每年都有大约25人死于工程事故,并且每年还有数百人受伤。即使有些工人外表上看起来并没有受伤,但实际上他们可能已经患上了某种疾病,因为他们经年累月地呼吸着开钻岩石产生的粉尘、炸药爆破产生的硝烟以及隧道里不新鲜的空气。

3、辛普朗隧道(Simplon Railway Tunnel)位于瑞士伯尔尼至意大利米兰的铁路线上,在瑞士布里格和意大利伊塞尔间穿越阿尔卑斯山脉的铁路隧道。从意大利伊塞莱到瑞士布里格。十三世纪起,已是北欧与南欧的重要贸易通道,1905年建成隧道,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被毁,1921年修复。山口海拔2,009米,隧道开凿在海拔700米处。长19.8公里,为世界最长隧道之一。
辛普朗铁路隧道包括Ⅰ号和Ⅱ号两座平行单线隧道。Ⅰ号隧道于1898年开工,1906年建成;Ⅱ号隧道于1912年开工,1921建成。两座隧道长度均为19.8公里,中心相距17米。Ⅰ号隧道海拔705米,最大埋深为2135米,隧道内线路坡度自北往南为+2.0‰、±0.0‰、-7.0‰,并设有会让站。
Ⅰ号隧道穿过的地层为片麻岩、石灰岩、片岩、石膏等。Ⅰ号隧道用下导坑法开挖,并在隧道修建史上首次采用平行导坑。坑道运输采用风动机车牵引。隧道施工时曾发生岩爆事故,造成人员伤亡。隧道内存在着巨大膨胀性地层压力,涌水曾达每分钟约60吨,热泉和岩层温度高达Ⅰ6℃左右,增加了隧道施工的困难。为了克服这些困难,Ⅰ号隧道在施工中,采用喷洒冷水降温,并利用平行导坑出碴、进料、通风、降温、排水和疏干地层等。
Ⅱ号隧道是利用Ⅰ号隧道施工时的平行导坑扩建而成的。施工中遭遇极大的困难,在北段当导坑掘进至7500米处,地下气温已高达53°C,只得喷洒冷水使岩层冷却。在南段岩层松软或破碎的地段,导坑因承受巨大的岩层压力而压毁了最大的木支撑,钢梁也被压弯,以致曾多次停工而延长了工期。
通过这两座隧道的列车已改用电力机车牵引。
辛普朗隧道(Simplon Tunnel)是两座从山体一端开挖的隧道,它们是瑞士阿尔卑斯山当时已建成的第二大隧道。它们中的一座建于1898年至1909年间,另外一座于1921年投入使用。隧道施工人员是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下工作的,从辛普朗隧道北部入口进去8公里的范围内,隧道里的温度是52.8摄氏度,当用风扇降温已经无济于事的时候,工程师们只好采取往岩石上喷冰水的方法降温。为了满足火车检修的需要,使其检修起来更为方便灵活,这两座隧道都在中部增大了开挖面,在隧道中部形成一个大堂,并在大堂里设置了各钢轨间的转线轨道。直到1960年前后,在基地设置了遥控站,这个位于隧道里的特殊房间才24小时都有人管理。

4、圣哥达公路隧道(Sait Gotthard Highway Tunnel)是世界上最长的汽车专用隧道。穿过苏黎世东南阿尔卑斯山脉圣哥达峰,是瑞士国有公路系统中连接南北干线的重要环节,长16.32千米,建于1970年5月~1980年9月。隧道通过花岗岩、片麻岩和片岩等地层,也遇到其他不良岩层,最坏地段为风化的砂砾和滑石。施工时,在隧道一侧30米处开挖平行导坑,每隔250米设一横向联络通道与隧道联通,以便于通风、排水和出碴,加快施工速度,以后还可用于修建第二线隧道。隧道衬砌为10米宽的马蹄形断面,顶部分隔成进风道和排风道,一旦发生火灾,横向通风可分区段隔断而不影响其他通风区。隧道中每隔800米加宽一段断面,为出故障汽车提供避车道;设两座竖井和两座斜井作通风井。隧道内车速限制在80千米/小时以内,交通量1800辆/小时。隧道两端设有计算机控制站,通过电视录像机和传感器提供数据,以监视和控制车流,并对空气清洁度变化、失火及照明亮度也能及时察觉和报警。
该隧道是瑞士国有公路系统中连接南北干线的重要环节,通车后,北面从巴塞尔经联邦德国通往法国;南面从洛迦诺经意大利与南斯拉夫相连,成为欧洲的大动脉之一。
数百年来,穿过瑞士南部阿尔卑斯山脉圣哥达的山口一直是北欧和意大利之间的一条重要通道。这个山口早在古罗马时代就为人们所知晓,但直到14世纪才被频繁使用。现在,有一条长长的、蜿蜒而上的公路穿过群山通到隧道的入口处。
1882年开通的一条铁路隧道穿过山脉,使行程更为方便。但是圣哥达公路隧道直到1980年才开通。目前它是世界上最长的公路隧道,长度为16千米。圣哥达山口每年冬季因下雪而关闭,所以这条隧道的建造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新隧道穿过山体部分长达870米,平均每小时有1500多辆汽车穿过隧道。
在建造第一条圣河达公路隧道时,这项工程被认为是一项杰出的技术成就。但是在建造过程中有,有将近200人丧生,其中包括主管工程师。

5、位于坎德施泰格和戈彭施泰因之间,伯尔尼的斯匹耶兹通往布里格铁路线上的列奇堡隧道(Lotschberg Tunnel),是世界十大著名铁路隧道之一,位于瑞士南部,辛普朗隧道的西北,为瑞士伯尔尼至意大利米兰铁路干线穿过伯尔尼阿尔卑斯山的隧道。于1903年开工,建造历时十年,1913年建成。隧道全长14.6公里,海拔2690米。当时雇佣了大约4000名工人,这些工人大多数来自意大利,他们住在隧道两端的巨大的工棚里。1908年2月的一个夜晚,山南端的一个工棚在当晚的雪崩中被大雪埋葬了,这次灾难导致了12人丧生。但是更为糟糕的事情却发生在隧道里面,工程师们都非常自信地认为,隧道和正在他们开挖的山谷的地面之间至少有183米的距离,他们认为这样钻下去肯定会钻到岩石,而不会钻到其他的东西。但是,在1908年7月24日的一次引爆中,大量的冰状碎片和水涌出并灌进了钻坑,导致1554米长的隧道都被水淹没了。在这次事故中,有25名工人丧生。
事故发生之后,施工人员进行了为期数个月的试验性开挖和讨论,最终大家达成共识:已经没有可供选择的余地了,只有一个办法行得通,那就是修建一堵10米厚的墙来隔开受到影响的部分隧道以及那些被水淹没的机械设备。之后再转变开挖隧道的方向,向东掘进隧道。最后,分别从两端掘进的两支开挖队伍于1911年在山体中间胜利会师,隧道挖通了。该隧道于1913年开通运营。列奇堡隧道是欧洲最为壮观的交通要道之一。

6、在瑞士南部伯尔尼阿尔卑斯山,辛普朗隧道的西北。从坎德施泰格到戈彭施泰因,筑有铁路列奇堡隧道(Lotschberg Tunne,海拔2690米,长14.6公里,建于1903-1913年),通达伯尔尼和意大利的米兰。穿越瑞士阿尔卑斯山脉的勒奇山隧道(Loetschberg tunnel)于当地时间15日隆重开通,成为全球最长的陆上隧道,并令欧洲中部穿越阿尔卑斯山的交通迈向新纪元。
勒奇山铁路隧道(Loetschberg Tunnel)总长34公里,目的是使来自欧盟的载重卡车在瑞士境内能用火车运送,从而减轻瑞士高速公路的交通压力。隧道将打通阿尔卑斯山,使德国与意大利之间的旅行时间缩短一个小时。 勒奇山隧道于1994年从瑞士首都伯尔尼以南56公里处开凿,计划从山的南北两头分别修建,最后在隧道的正中央汇合。2005年4月28日,南北两段隧道几乎是完美的“相遇”了。北段隧道的钻孔中心点与南部隧道的钻孔中心点的水平偏离仅为13厘米,而两点的垂直误差不超过2.5厘米。2007年6月15日,穿越阿尔卑斯山的勒奇山隧道正式投入使用,这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长的一条陆上隧道。
以前,从德国到意大利需要3个小时以上。隧道开通后,旅途时间缩短至不到2小时。有了这条隧道,滑雪爱好者可以更快捷地到达瑞士滑雪胜地。这条隧道的 铁轨加铺了橡胶,因此可以适配来自德国、法国和意大利的高速列车,货运列车过隧道时最高时速可达160公里,客运列车最高时速更可达250公里。

7、位于瑞士中部阿尔卑斯山区的戈特哈德铁路隧道(The Gotthard Railway Tunnel)也可以叫圣哥达基线隧道、哥达基线隧道,2010-10-15全线贯通,这条全长57公里的隧道是目前全世界最长的铁路隧道。
戈特哈德隧道造价近98亿瑞士法郎(1美元约合0.95瑞士法郎),是目前在建的连接德国、瑞士与意大利的高速铁路的一个重要工程。2017年该铁路通车后,从瑞士苏黎世到意大利米兰将仅需2小时40分钟,较目前缩短1小时。
届时,每天将有至少300次列车通过戈特哈德隧道,客运列车平均时速将达250公里,货运列车时速可达160公里。
由于戈特哈德隧道对贯穿欧洲大陆南北交通具有重要作用,正在卢森堡举行会议的欧盟27国交通部长当天通过视频见证了其贯通的整个过程,并感谢“瑞士人民为修建这条隧道作出的巨大贡献”.
戈特哈德隧道工程自1999年起正式展开,工程分5段同步进行,节约了施工时间。戈特哈德隧道总长超过此前世界最长铁路隧道、全长约54公里的日本青函铁路隧道,瑞士媒体骄傲地称其为“世纪隧道”.
圣哥达基线隧道(2016-17年竣工)和切纳利基线隧道(Ceneri Base Tunnel,2019年竣工)将连成一条超现代化的平轨铁路线,其最高点海拔仅为550米。这比起目前最高点为海拔1150米的穿山路线要低得多。
穿越瑞士的路线将变得更加平坦,长度也缩短40公里,旅行速度会更快。行驶在平轨上的货运列车可以加挂更多车厢,总重可以达到如今的两倍-即由2000吨增至4000吨,其行驶速度也能提高一倍。
这两条隧道与勒奇山基线隧道(2007年竣工)是阿尔卑斯铁路新干线的关键性组成部分。阿尔卑斯铁路新干线是世界最大的基建项目之一,它包括对两条穿越瑞士的南北向铁路线的扩建。其总造价预计将达到180-200亿瑞士法朗左右(其中圣哥达造价为97.4亿瑞士法朗)。隧道正式开通后,紧急停车站会为乘客提供逃生或疏散地。乘客不必穿越铁轨或使用电梯,他们可以直接登乘疏散列车。
一旦发生事故,受阻隧道内的烟雾会被吸出,新鲜空气则通过侧隧道和相连通道注入紧急停车站。轻微提高的气压会阻止烟雾通过逃生通道进入未受影响的隧道。如果列车停在紧急停车站前,则乘客可以利用相连通道逃至另一条铁路隧道里。专家称,从数据来看,高速列车旅行是最安全的交通手段。由两条隧道构成的圣哥达基线隧道意味着没有列车相撞的风险,同时还有高度复杂的技术措施以确保安全。

有阿尔卑斯山隧道吗~

4月28日,在一阵巨大的爆破声中,瑞士耗费巨资修建的庞大“世纪工程”之一的勒奇山隧道(Loetschberg)全部打通。该隧道穿越阿尔卑斯山,沟通南北欧,是阿尔卑斯地区最长的铁路隧道,也是目前世界上第三长陆上隧道。
  近乎完美的计算
  勒奇山铁路隧道总长34公里,目的是使来自欧盟的载重卡车在瑞士境内能用火车运送,从而减轻瑞士高速公路的交通压力。隧道将打通阿尔卑斯山,使德国与意大利之间的旅行时间缩短一个小时。
  勒奇山隧道于1994年从瑞士首都伯尔尼以南56公里处开凿,计划从山的南北两头分别修建,最后在隧道的正中央汇合。2005年4月28日,南北两段隧道几乎是完美的“相遇”了:北段隧道的钻孔中心点与南部隧道的钻孔中心点的水平偏离仅为13厘米,而两点的垂直误差不超过2.5厘米。
  勒奇山隧道预计在2007年正式通车,届时将使货运列车和客运列车达到每小时160公里和240公里的速度。
  众人举杯齐欢庆
  在装饰着红蓝彩灯的隧道内,一位工程师吹了三遍阿尔卑斯号角,为爆破预警。随即一声巨响,最后一段岩石层被炸穿,隧道终于全部打通了。有将近1000位来宾共同观看了这激动人心的一刻。
  人们用号角吹响了优美的山地乐曲,工人们带着安全帽,兴高采烈地挥舞着瑞士国旗。大家分享着香醇的美酒,共同庆祝隧道打通。瑞士运输部长莫里茨·洛伊恩贝格尔说:“伴随着这次突破,我们已经将阿尔卑斯山全部打通。我们仍会不懈努力,继续前进。”
  “世纪工程”由来已久
  瑞士地理位置独特,正好位于欧盟南北部之间。自1980年以来,南北欧之间繁忙的交通令瑞士境内的运输量提高了十几倍,大型载重卡车、旅游观光客车等造成的隧道堵塞更令瑞士不堪重负。为了减轻交通压力、保护阿尔卑斯山及其周围环境,瑞士决定修建从南到北贯穿全境的铁路大动脉,称为“NEAT”工程。
  该工程十分浩大,从20世纪末就已开工,包括开凿一系列大大小小的穿山隧道。而其中有两大隧道:圣哥达(Gotthard)和勒奇山两地分别开凿长约57和34公里的隧道。预计全部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上最长的铁路隧道。
  

几条穿越阿尔卑斯山的隧道详细介绍:

1、由于瑞士铁路线上隧道所占的百分比较其他任何国家都要大,瑞士理所当然地获得了最多关于开挖隧道的经验。但是第一次打通阿尔卑斯山的隧道却是位于法国和意大利之间的12.2公里长的仙尼斯峰铁路隧道(Mont Cenis Railway Tunnel),隧道施工花了14年(1857–1871年)。在19世纪60年代以前,修建的隧道都用人工凿孔和黑火药爆破方法施工,在此期间首次应用风动凿岩机代替人工凿孔。

2、长达14.99公里的高特哈特隧道(Gotthard Tunnel)使意大利与中欧第一次连接起来,该隧道的起点紧靠着格申恩火车站的南端。从1872年6月开始到1881年八年时间里,隧道的施工者们没日没夜地辛劳工作,他们大多来自意大利的北部,与他们日夜为伴的就是他们的劳动工具———空气压缩钻机和爆破用的炸药,这个隧道从开工到开通整整花了十年的时间。
为了开挖隧道,人类付出的代价是非常巨大的。在高特哈特,每年都有大约25人死于工程事故,并且每年还有数百人受伤。即使有些工人外表上看起来并没有受伤,但实际上他们可能已经患上了某种疾病,因为他们经年累月地呼吸着开钻岩石产生的粉尘、炸药爆破产生的硝烟以及隧道里不新鲜的空气。

3、辛普朗隧道(Simplon Railway Tunnel)位于瑞士伯尔尼至意大利米兰的铁路线上,在瑞士布里格和意大利伊塞尔间穿越阿尔卑斯山脉的铁路隧道。从意大利伊塞莱到瑞士布里格。十三世纪起,已是北欧与南欧的重要贸易通道,1905年建成隧道,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被毁,1921年修复。山口海拔2,009米,隧道开凿在海拔700米处。长19.8公里,为世界最长隧道之一。
辛普朗铁路隧道包括Ⅰ号和Ⅱ号两座平行单线隧道。Ⅰ号隧道于1898年开工,1906年建成;Ⅱ号隧道于1912年开工,1921建成。两座隧道长度均为19.8公里,中心相距17米。Ⅰ号隧道海拔705米,最大埋深为2135米,隧道内线路坡度自北往南为+2.0‰、±0.0‰、-7.0‰,并设有会让站。
Ⅰ号隧道穿过的地层为片麻岩、石灰岩、片岩、石膏等。Ⅰ号隧道用下导坑法开挖,并在隧道修建史上首次采用平行导坑。坑道运输采用风动机车牵引。隧道施工时曾发生岩爆事故,造成人员伤亡。隧道内存在着巨大膨胀性地层压力,涌水曾达每分钟约60吨,热泉和岩层温度高达Ⅰ6℃左右,增加了隧道施工的困难。为了克服这些困难,Ⅰ号隧道在施工中,采用喷洒冷水降温,并利用平行导坑出碴、进料、通风、降温、排水和疏干地层等。
Ⅱ号隧道是利用Ⅰ号隧道施工时的平行导坑扩建而成的。施工中遭遇极大的困难,在北段当导坑掘进至7500米处,地下气温已高达53°C,只得喷洒冷水使岩层冷却。在南段岩层松软或破碎的地段,导坑因承受巨大的岩层压力而压毁了最大的木支撑,钢梁也被压弯,以致曾多次停工而延长了工期。
通过这两座隧道的列车已改用电力机车牵引。
辛普朗隧道(Simplon Tunnel)是两座从山体一端开挖的隧道,它们是瑞士阿尔卑斯山当时已建成的第二大隧道。它们中的一座建于1898年至1909年间,另外一座于1921年投入使用。隧道施工人员是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下工作的,从辛普朗隧道北部入口进去8公里的范围内,隧道里的温度是52.8摄氏度,当用风扇降温已经无济于事的时候,工程师们只好采取往岩石上喷冰水的方法降温。为了满足火车检修的需要,使其检修起来更为方便灵活,这两座隧道都在中部增大了开挖面,在隧道中部形成一个大堂,并在大堂里设置了各钢轨间的转线轨道。直到1960年前后,在基地设置了遥控站,这个位于隧道里的特殊房间才24小时都有人管理。

4、圣哥达公路隧道(Sait Gotthard Highway Tunnel)是世界上最长的汽车专用隧道。穿过苏黎世东南阿尔卑斯山脉圣哥达峰,是瑞士国有公路系统中连接南北干线的重要环节,长16.32千米,建于1970年5月~1980年9月。隧道通过花岗岩、片麻岩和片岩等地层,也遇到其他不良岩层,最坏地段为风化的砂砾和滑石。施工时,在隧道一侧30米处开挖平行导坑,每隔250米设一横向联络通道与隧道联通,以便于通风、排水和出碴,加快施工速度,以后还可用于修建第二线隧道。隧道衬砌为10米宽的马蹄形断面,顶部分隔成进风道和排风道,一旦发生火灾,横向通风可分区段隔断而不影响其他通风区。隧道中每隔800米加宽一段断面,为出故障汽车提供避车道;设两座竖井和两座斜井作通风井。隧道内车速限制在80千米/小时以内,交通量1800辆/小时。隧道两端设有计算机控制站,通过电视录像机和传感器提供数据,以监视和控制车流,并对空气清洁度变化、失火及照明亮度也能及时察觉和报警。
该隧道是瑞士国有公路系统中连接南北干线的重要环节,通车后,北面从巴塞尔经联邦德国通往法国;南面从洛迦诺经意大利与南斯拉夫相连,成为欧洲的大动脉之一。
数百年来,穿过瑞士南部阿尔卑斯山脉圣哥达的山口一直是北欧和意大利之间的一条重要通道。这个山口早在古罗马时代就为人们所知晓,但直到14世纪才被频繁使用。现在,有一条长长的、蜿蜒而上的公路穿过群山通到隧道的入口处。
1882年开通的一条铁路隧道穿过山脉,使行程更为方便。但是圣哥达公路隧道直到1980年才开通。目前它是世界上最长的公路隧道,长度为16千米。圣哥达山口每年冬季因下雪而关闭,所以这条隧道的建造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新隧道穿过山体部分长达870米,平均每小时有1500多辆汽车穿过隧道。
在建造第一条圣河达公路隧道时,这项工程被认为是一项杰出的技术成就。但是在建造过程中有,有将近200人丧生,其中包括主管工程师。

5、位于坎德施泰格和戈彭施泰因之间,伯尔尼的斯匹耶兹通往布里格铁路线上的列奇堡隧道(Lotschberg Tunnel),是世界十大著名铁路隧道之一,位于瑞士南部,辛普朗隧道的西北,为瑞士伯尔尼至意大利米兰铁路干线穿过伯尔尼阿尔卑斯山的隧道。于1903年开工,建造历时十年,1913年建成。隧道全长14.6公里,海拔2690米。当时雇佣了大约4000名工人,这些工人大多数来自意大利,他们住在隧道两端的巨大的工棚里。1908年2月的一个夜晚,山南端的一个工棚在当晚的雪崩中被大雪埋葬了,这次灾难导致了12人丧生。但是更为糟糕的事情却发生在隧道里面,工程师们都非常自信地认为,隧道和正在他们开挖的山谷的地面之间至少有183米的距离,他们认为这样钻下去肯定会钻到岩石,而不会钻到其他的东西。但是,在1908年7月24日的一次引爆中,大量的冰状碎片和水涌出并灌进了钻坑,导致1554米长的隧道都被水淹没了。在这次事故中,有25名工人丧生。
事故发生之后,施工人员进行了为期数个月的试验性开挖和讨论,最终大家达成共识:已经没有可供选择的余地了,只有一个办法行得通,那就是修建一堵10米厚的墙来隔开受到影响的部分隧道以及那些被水淹没的机械设备。之后再转变开挖隧道的方向,向东掘进隧道。最后,分别从两端掘进的两支开挖队伍于1911年在山体中间胜利会师,隧道挖通了。该隧道于1913年开通运营。列奇堡隧道是欧洲最为壮观的交通要道之一。

6、在瑞士南部伯尔尼阿尔卑斯山,辛普朗隧道的西北。从坎德施泰格到戈彭施泰因,筑有铁路列奇堡隧道(Lotschberg Tunne,海拔2690米,长14.6公里,建于1903-1913年),通达伯尔尼和意大利的米兰。穿越瑞士阿尔卑斯山脉的勒奇山隧道(Loetschberg tunnel)于当地时间15日隆重开通,成为全球最长的陆上隧道,并令欧洲中部穿越阿尔卑斯山的交通迈向新纪元。
勒奇山铁路隧道(Loetschberg Tunnel)总长34公里,目的是使来自欧盟的载重卡车在瑞士境内能用火车运送,从而减轻瑞士高速公路的交通压力。隧道将打通阿尔卑斯山,使德国与意大利之间的旅行时间缩短一个小时。 勒奇山隧道于1994年从瑞士首都伯尔尼以南56公里处开凿,计划从山的南北两头分别修建,最后在隧道的正中央汇合。2005年4月28日,南北两段隧道几乎是完美的“相遇”了。北段隧道的钻孔中心点与南部隧道的钻孔中心点的水平偏离仅为13厘米,而两点的垂直误差不超过2.5厘米。2007年6月15日,穿越阿尔卑斯山的勒奇山隧道正式投入使用,这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长的一条陆上隧道。
以前,从德国到意大利需要3个小时以上。隧道开通后,旅途时间缩短至不到2小时。有了这条隧道,滑雪爱好者可以更快捷地到达瑞士滑雪胜地。这条隧道的 铁轨加铺了橡胶,因此可以适配来自德国、法国和意大利的高速列车,货运列车过隧道时最高时速可达160公里,客运列车最高时速更可达250公里。

7、位于瑞士中部阿尔卑斯山区的戈特哈德铁路隧道(The Gotthard Railway Tunnel)也可以叫圣哥达基线隧道、哥达基线隧道,2010-10-15全线贯通,这条全长57公里的隧道是目前全世界最长的铁路隧道。
戈特哈德隧道造价近98亿瑞士法郎(1美元约合0.95瑞士法郎),是目前在建的连接德国、瑞士与意大利的高速铁路的一个重要工程。2017年该铁路通车后,从瑞士苏黎世到意大利米兰将仅需2小时40分钟,较目前缩短1小时。
届时,每天将有至少300次列车通过戈特哈德隧道,客运列车平均时速将达250公里,货运列车时速可达160公里。
由于戈特哈德隧道对贯穿欧洲大陆南北交通具有重要作用,正在卢森堡举行会议的欧盟27国交通部长当天通过视频见证了其贯通的整个过程,并感谢“瑞士人民为修建这条隧道作出的巨大贡献”.
戈特哈德隧道工程自1999年起正式展开,工程分5段同步进行,节约了施工时间。戈特哈德隧道总长超过此前世界最长铁路隧道、全长约54公里的日本青函铁路隧道,瑞士媒体骄傲地称其为“世纪隧道”.
圣哥达基线隧道(2016-17年竣工)和切纳利基线隧道(Ceneri Base Tunnel,2019年竣工)将连成一条超现代化的平轨铁路线,其最高点海拔仅为550米。这比起目前最高点为海拔1150米的穿山路线要低得多。
穿越瑞士的路线将变得更加平坦,长度也缩短40公里,旅行速度会更快。行驶在平轨上的货运列车可以加挂更多车厢,总重可以达到如今的两倍-即由2000吨增至4000吨,其行驶速度也能提高一倍。
这两条隧道与勒奇山基线隧道(2007年竣工)是阿尔卑斯铁路新干线的关键性组成部分。阿尔卑斯铁路新干线是世界最大的基建项目之一,它包括对两条穿越瑞士的南北向铁路线的扩建。其总造价预计将达到180-200亿瑞士法朗左右(其中圣哥达造价为97.4亿瑞士法朗)。隧道正式开通后,紧急停车站会为乘客提供逃生或疏散地。乘客不必穿越铁轨或使用电梯,他们可以直接登乘疏散列车。
一旦发生事故,受阻隧道内的烟雾会被吸出,新鲜空气则通过侧隧道和相连通道注入紧急停车站。轻微提高的气压会阻止烟雾通过逃生通道进入未受影响的隧道。如果列车停在紧急停车站前,则乘客可以利用相连通道逃至另一条铁路隧道里。专家称,从数据来看,高速列车旅行是最安全的交通手段。由两条隧道构成的圣哥达基线隧道意味着没有列车相撞的风险,同时还有高度复杂的技术措施以确保安全。

穿越阿尔卑斯山的隧道有哪些?
答:辛普朗隧道(Simplon Tunnel)是两座从山体一端开挖的隧道,它们是瑞士阿尔卑斯山当时已建成的第二大隧道。它们中的一座建于1898年至1909年间,另外一座于1921年投入使用。隧道施工人员是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下工作的,从辛普朗隧道北部入口进去8公里的范围内,隧道里的温度是52.8摄氏度,当用风扇降温已经无济于事的时候,工程...

世界上第一长的隧道
答:1. 瑞士的圣哥达基线隧道是世界上最长的隧道,全长151.8公里,它穿越了整个阿尔卑斯山脉。2. 这条隧道的建设耗时17年,于2016年6月1日正式开通,并在同年12月11日开始常规运营。3. 圣哥达基线隧道的开通使得重达4000吨的标准货运列车能够轻松穿越阿尔卑斯山。4. 旅客列车现在也能以高达250公里/小时...

世界最长的隧道
答:世界上最长的隧道是瑞士圣哥达基线隧道。圣哥达基线隧道(德语:Gotthard-Basistunnel,简称GBT),又译为哥达基线隧道。是穿越圣哥达山口(Gotthard Pass)的线路(隧道),是欧洲南北轴线上穿越阿尔卑斯山最重要的通道之一,建设用时17年。圣哥达基线隧道长约35英里(约合57公里),穿越瑞士阿尔卑斯山脉底部...

瑞士开通世界最长陆上隧道
答:6月15日,一列火车从瑞士勒奇山隧道位于弗鲁蒂根的北口驶出。当日,这条世界上最长的陆地隧道举行了通车典礼。勒奇山隧道穿越阿尔卑斯山,全长近35公里,由瑞士政府斥资43亿瑞士法郎(约合35亿美元),历时8年建成。隧道将于今年12月9日正式投入运营。 新华社/路透 历时8年耗资3.5亿美元 据美国全国广...

世界最长隧道圣哥达隧道16年建成
答:据悉,世界上最长的穿越瑞士阿尔卑斯山的隧道圣哥达隧道于近日竣工,全长56.3公里,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隧道。自1999年修建圣哥达隧道以来,已经过去了16年。在此期间,2000多名工人参与了隧道的挖掘工作,夜以继日地挖出了3100万吨岩石,成为世界上最长的隧道,长度达56.3公里。花费近103亿美元世界上...

最长的隧道
答:圣哥达基线隧道,又译为哥达基线隧道。是穿越圣哥达山口的线路(隧道),是欧洲南北轴线上穿越阿尔卑斯山最重要的通道之一。建设用时17年,主隧道为两条平行的单线隧道,长约35英里(约合57公里),东线和西线隧道加上其他辅助竖井和连接通道,整套隧道系统总长度达到151.8公里。穿越瑞士阿尔卑斯山脉底部,...

全球最长铁路隧道开通在即
答:圣哥达基线隧道位于瑞士中部阿尔卑斯山区,由东线和西线两条隧道组成,单条隧道长度为57公里,最深处达2300米,历经17年建设而成。隧道全程挖掘出2820万吨土石方,相当于近6座埃及胡夫金字塔。列车在隧道内部的最高时速可达每小时250公里,实现20分钟内穿越阿尔卑斯山。1992年,瑞士举行公投,瑞士人决定兴建一...

世界最长的158公里隧道
答:世界最长的158公里隧道 圣哥达基线隧道又译为哥达基线隧道,是穿越圣哥达山口的隧道,是欧洲南北轴线上穿越阿尔卑斯山最重要的通道之一。圣哥达基线隧道建设用时17年,共耗资120亿瑞士法郎(约合110亿欧元),是世界上最长与最深的隧道(含铁路隧道和公路隧道),该项工程奇迹被视为欧洲团结的象征。圣哥达基线...

勒奇山隧道的隧道简介
答:在瑞士南部伯尔尼阿尔卑斯山,辛普朗隧道的西北。海拔2,690米,长14公里,建于1907-1913年。从坎德施泰格到戈彭施泰因,筑有铁路,通达伯尔尼和意大利的米兰。穿越瑞士阿尔卑斯山脉的勒奇山隧道(Loetschberg tunnel)于当地时间15日隆重开通,成为全球最长的陆上隧道,并令欧洲中部穿越阿尔卑斯山的交通迈向新...

瑞士圣哥达基线隧道详细介绍
答:2016年6月1日,圣哥达基线隧道正式开通,不仅缩短了人们穿越阿尔卑斯山的距离,而且让瑞士乃至欧洲南北间的交通变得更为便利,除了瑞士领导人,德国总理默克尔、法国总统奥朗德、意大利总理伦齐也专门到场。当然,虽然联通的是瑞士的两个小镇,实际上这条隧道却惠及欧洲。旅客列车能够以快达250公里/小时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