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春节时,被判了死刑的囚犯能够回家过年吗? 刑犯在服刑期间能否申请回家过年

作者&投稿:爰瑗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国古代死囚在行刑之前,一些比较宽容的帝王,或者一些想要表现出宽容以收揽民心的帝王,会进行一项活动,叫“录囚”。录囚是在行刑前进行的针对死囚的一系列抚慰性质的行为。例如,梁武帝曾经进行过“录囚”,他在当时京城关押的一批死囚行刑前,亲自前往探视这些囚犯,而且还亲自与他们交谈,询问他们家中人丁几口,有无老父老母需要照管,家中经济情况如何,等等。

除了安抚,在这种“录囚”的亲民举动中,如果遇见冤假错案,还会为死囚昭雪。即便死罪难免,对那些家庭确实困难的死囚,皇帝也一般都会向他们当面保证,让他们无需担忧自己死后家人的生存情况,让他们能够安心赴死。同样,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也有过很多次“录囚”的行为。

唐朝贞观七年时,在当时的江南地区(当时的江南在现在湖南一带,现在的江浙一带在当时叫江东)有一批死囚被押往京师。《新唐书》中记载:“贞观七年,江南西道与黔中道,有囚一千廿二,其中作奸犯科,盖悉之以死者三百九,由两道刺史着人押赴京师问斩。”在这1002个囚犯中,死囚多达390人,这些人从江南北上到达长安候斩。

在当时的唐朝刑法中,只有皇帝和太上皇有权大赦死囚,《新唐书-刑法志》载:“上(指皇帝)录囚可使免死。”然而太宗之前,尚无先例,甚至没有唐朝皇帝有过录囚记录。如果行刑前不录囚,那么这些死囚将会在行刑前的一天,剃掉头发,换上干净衣服,吃上一顿带肉的饭菜,但是只能吃狗肉,牛肉和猪肉这些是不能吃的,还能喝上一壶酒。在行刑前的两个时辰,所有死囚必须写遗书,《刑法志》中对这个时间点的解释是,只有这时候这些死囚才会“面之生死,心体通透”,也才能够真正悔过。从而在死前两个时辰内,内心得到解救。

然而贞观七年,唐太宗的这次录囚,却有些空前绝后。因为唐太宗不但亲自前往看望死囚,还和死囚做出了一个约定,放他们回家过年,和家人团聚,但是年后必须回来领死。《资治通鉴》载:“帝亲录囚,见应死者,闵之,纵使归家,期以来秋赴死。”接着,这批死囚就被全部放回了家过年,和家人团圆。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在约定好的时间,390名死囚全部回来领死,太宗见他们诚心诚意如此,就全部赦免了他们的死罪。

这批死囚被赦免后,太宗也不是再也不管,他名义上昭告天下自己的宽容和功绩,暗地里一直派人监视这些被释放的死囚长达数年。《新唐书》载:“太宗纵之而使之还,敕人督之数年而不期,使无再犯,乃消其案,为自由民。”可见,李世民还是担心他们会扰乱社会,所以在确定他们真正向善以后,才放心地消掉了他们的案底。从这个角度看,李世民的确是一位了不起的帝王。他通过纵囚,既给了这些必死之人重生的机会,又示以天下他的宽容仁慈之心,同时又暗地确保社会秩序不再被扰乱,可谓一举三得了。



大家都知道唐太宗放400名死囚回家过年的典故,但是在唐太宗之前300多年,就发生过放死囚回家过年的先例。这件事发生在西晋官员曹摅身上。

曹摅,西晋官员,字颜远,谯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曹摅年少时就很孝顺,聪明好学,善于写文章。太尉王衍很器重他,让他做临淄令。

县里有一位寡妇,非常尽心地侍养婆婆。婆婆觉得她还年轻,就劝说她改嫁,寡妇坚守贞节绝不改变。婆婆很怜悯她,就偷偷自杀了。亲戚们向官府告状说寡妇谋杀了婆婆,县官严刑拷打审问,寡妇承受不住痛苦,循被迫承认杀人。狱吏正要判决时,正好曹摅到任。曹摅了解到寡妇的冤变屈,仔细辨析探究,最后查知全部实情,当时百姓都称赞曹摅明察善彪断。

官府的监狱里关押着死囚犯,年终的时候,曹摅前去巡查,很可怜他们,说:“卿等不幸致此非所,如何?新岁人情所重,岂不欲暂见家邪?”那些死囚们都哭泣着说:“若得暂归,死无恨也。”曹摅于是打开狱门放他们出去,并规定了回归的时间。监狱的官吏据理力争,都说不能这样做。曹摅说:“此虽小人,义不见负,自为诸君任之。”到了规定的期限,所有囚犯都回到监狱,全县都为之叹服,称曹摅为圣君。

随后,曹摅被征召出任尚书郎,改任洛阳令,施政仁德贤惠,明断事理,百姓都很感念他。当时天降大雪,夜里宫门丢失了木栅栏,官吏四处检查,没人知道木栅栏的去向。曹摅派人把守卫宫门的士兵抓起来,官吏们都说不可能是他们。曹摅说:“宫掖禁严,非外人所敢盗,必是门士以燎寒耳。”对守门士兵严加审问,果然是他们监守自盗。

齐王司马冏辅佐朝政时,曹摅和左思都担任秘书工作。司马冏曾经很随意地问曹摅:“天子为贼臣所逼,莫有能奋。吾率四海义兵兴复王室,今入辅朝廷,匡振时艰,或有劝吾还国,于卿意如何?”天子被贼臣逼迫,没有谁能奋勇反抗。我率领四海义军复兴王室,如今入朝辅政,匡正振兴艰难时势,也有人劝我回到封国去,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曹摅说:“平定诛灭国贼,恢复皇帝之位,古今臣子没有像您有这么大功劳的。然而大道不兴则不减,万物不盛则不衰,凡事不仅靠人事的努力,也要靠天理。大王不耻下问,我怎敢不讲出全部的想法?希望大王能够居安思危,精心选择官吏,关心国事,摒弃个人私欲,推举贤能,使人尽其才,然后整顿车马,离开京城回到封国,这样就会上下同庆,我们也会感到非常幸运。”

司马冏没有采纳曹摅的建议。不久曹摅改任中书侍郎,长沙王司马乂任命曹摅为骠骑司马。司马乂兵败以后,曹摅被免职。晋惠帝末年,又起用曹摅为襄城太守。当时襄城多次遭受贼寇入侵,曹摅安抚百姓,振兴纲纪,很快平定贼寇,收复襄城。

晋怀帝永嘉二年(308年),高密王司马简镇守襄阳,任命曹摅为征南司马。流寇王迪等人聚众屯兵,侵犯抢掠各地城镇。司马简派遣参军崔旷征讨王迪,命曹摅监督护卫崔旷。崔旷为人邪恶阴险,欺骗曹摅前去作战,约定自己带领军队作为后援,却没有及时到达战场。曹摅率军与王迪部众在郦县(今属河南南阳)苦战,最后兵败而亡。曹摅的同僚官吏以及百姓前往奔丧,在路上痛哭失声,如同参加自己父母的葬礼一样悲痛。



临近春节,回家团圆过年成了每个人都在关注的事,当我们忙碌着抢车票,期盼着回家时,其实还有另外一种人,也在等待着过年,他们跟我们有些不同,他们是待在监狱的死刑犯。

凡是被判死刑,往往都是犯了大罪,释放他们回家过年,难道他们会乖乖的回去吗,就不会跑了吗,其实关于死刑犯能不能回家过年,早在古代就有定论。

唐贞观二年,李世民登基不久,大臣建议李世民效仿前朝,大赦天下,以得民心,不过李世民拒绝了,太宗谓侍臣曰:天下愚人,好犯宪章,凡赦宥之恩,唯及不轨之辈。李世民的意思就是我要是大赦天下,就把一些罪犯放了出去,他们必然就会霍乱人间。

不过4年之后,李世民有了一个大动作,根据《旧唐书·太宗本纪》记载:贞观六年之冬十二月辛未,(太宗)亲录囚徒,归死罪者三百九十人于家,令明年秋末就刑。其后应期毕至,诏悉原之。

这句话意思就是,唐太宗李世民,在12月份,即将过年的时候,放了390人回家过年,并和他们达成约定,过完年就回来,秋后继续问斩,“纵囚”事件,引起了文武百官很大的议论。

不过君无戏言,李世民昭告天下之后,还真放了390人回家,根据《新唐书·刑法志》记载:辛末,帝亲录系囚,见应死者,闵之,纵之归家,期以来秋来就死。仍敕天下死囚,皆纵遣,使至期来诣京师。”“去岁所纵天下死囚凡三百九十人,无人督帅,皆如期自诣朝堂,无一人亡匿者。

390位死囚回家之后,确实在秋后问斩前全部回到了京师报道,没有一个逃亡的人,这件事实在是不可思议,不过从理智上来讲,李世民释放的死刑犯真的过完年甘愿赴死吗?其实冷静下来也知道这不可能。

这390位死囚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起初的罪名虽然是死刑,但都有戴罪立功或者赦免的可能性,也就是说他们并不是什么罪大恶极之人,但要是他们全部逃走了,在抓回来肯定就是死刑了。

那么现代被判死刑的人,可以回家过年吗?其实是可以的,毕竟回家过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不过同样需要精挑细选,一般来讲可以回家的都是满足死刑缓期的囚犯,而且死刑缓期当中有良好表现,转为无期,无期在改判有期。

除了这些基本的条件之后,主要还是看服刑的表现,在经过一系列的审批之后,才能够回家,回家过年目前在一些地区已经开始实行。



不能,被判了死刑的囚犯是不能离开监狱一步的,除非是事关生死,春节的时候监狱会组织节目,让囚犯在一起热闹,气氛还是很好的。

不能。最多可以让家人送一些饭菜过来给死刑犯送行,规矩就是规矩,不可能因为要过春节了就让死囚犯回家过年,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对于死刑犯,在春节过年期间是不能够回家探亲的吗?~

不能 但是他的家人可以来看看他 毕竟是死刑犯


死刑犯执行枪决后,按照犯人家乡风俗习惯,可以穿寿衣火化吗?
答:我们国家的法律随著时代的发展正在一步步的完善当中,我们所遵守的法律更具有人性化。对死刑的执行方式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伴随著人们对于死刑这种惩罚的恐惧,为了可以使得囚犯在死之前可以更加的体面一点,如今的死刑犯,在面临死刑之时可以选择两种方式,一种就是被我们所熟知的枪决,还有一种就是注射...

李世民放400死囚回家探亲,约定来年秋后问斩,结果怎样?
答:李世民释放死刑犯后,他立即受到了许多赞扬,但如果仔细考虑这件事,确实有许多问题。首先,唐朝对死刑非常谨慎,如果没有极其凶残和不可原谅的滔天罪行,人们就不会被判处死刑,就在李世民释放死刑犯的前一年,李世民亲自下令相关部门对死刑犯重新执行三次死刑,并在首都对死刑犯重复执行五次死刑。作为一个...

死刑犯在被执行死刑的最后一天,有什么“特殊照顾”吗?
答:执行死刑前几天 一般初审法院在接到最高人民法院的死刑执行命令后的7日内,必须执行完毕并层报最高人民法院备案。在执行前3日,执行法院会通知同级检察院,让其派员监督。被告人一审被判死刑回到看守所后,就会被砸上重18斤重的脚镣,同时派至少2名轻刑犯去照顾死刑犯的饮食起居,并24小时严密监视死刑...

被判死刑的犯人会是什么样子?
答:二、还有一些死刑犯,觉得太突然了,吓坏了 有些人犯了法,知道自己被判死刑了,但还是有侥幸心理,希望这一天来得越晚越好。等到家属们过来看望的时候,可能是很突然,也可能是他(她)知道了暗示,就情绪波动很大。坦然面对生死的人,能有几个?面对生死的时候,更多人的感觉是还没有活够啊,就...

清朝囚犯被判死刑后,有什么方法可以免死,但操作起来太血腥?
答:方苞《狱中杂记》里记载,囚犯被判死刑,家属只要花足够钱,可以买通狱吏,找个相像的囚犯代替受死刑。

君王放四百死囚回家探亲,秋后回来问斩,第二年都回来了吗?
答:而组织这场活动的皇帝就是李世民。而当初李世民宣布这场决定的时候,当时跟随着李世民的大臣们,对于这件事情可以说也都是感到很诧异,就像我们刚听到的样子一样,也都表示着自己不赞同的意见,毕竟这是400位要被杀头的犯人不是四个,它并不是一个小数目,万一说把他们放出去以后,到时候他们又不按照...

死刑犯在被执行死刑的时候,为何非常听话
答:死刑犯在被执行死刑的时候,为何非常听话 首先是为了能够降低囚犯自己的心理压力,毕竟面对即将到来的死亡,任何人都是会存在惧怕心理的,站著容易,因为浑身发抖而左右摇晃,导致执行的警察没有办法更好的去瞄准,从而增加犯人的痛苦。其次则是为了在处决完毕之后,让嫌疑犯可以随著身体的惯性自动倒地,不...

一个人被判了死刑,然后他的家人哭晕在法庭上,能改判吗?
答:判决结果与他人无关。一审的话还可以提起上诉,二审还是那个判决的结果的话,那就没得改了。至于他家人,别说哭晕,在法庭上自杀都是与这个结果毫无干系。

马汉庆落网记:杀人恶魔逃亡八年,多地警方联合将他缉拿归案,后来...
答:为了抓住马汉清,警察开始分发囚犯的照片,并加入寻找他们的群众。2004年,据报道,马汉清出现在新疆乌鲁木齐。武汉警方再次出动,最终确认了马汉清的住处。这是一家非常简陋的招待所。当警察逮捕他时,马汉清似乎知道了些什么,并且已经提前逃走了。2004年11月,三亚警方接到举报,一个看起来像马立克韩晴的人...

清朝囚犯被判死刑后,有什么方法可以免死,但操作起来太血腥
答:只不过清朝有一个特殊的“死刑”,虽然犯人被判处死刑,但是有一种方法却可以逃避被斩,只不过这种方法太过于暴力和不人道。在乾隆年间就出现了“宰白鸭”事件,就是那些有钱有势的人家,有人犯了死罪,就花钱找替死鬼去刑场抵命。只是这种“偷天换日”做法确实不人道,而且也很暴力,为了替换罪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