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设公司想持续扩张,该如何设计股权架构?

作者&投稿:前泪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创业公司如何设计股权架构?

故惟明君贤将,能以上智为间者,必成大功。

创业过程中,商业模式、产品、执行力、股权设计等因素是必不可少的。而创业团队的股权设计,其影响力不可小觑,良好的股权设计,可助创业团队走的更加长远

从股份的控制权上来讲,创业团队需要有一个领导,也被称为是核心的控制人,一般主要通过股东会实现对公司的控制。

上图中,有控制权、分红权2类设计。公司与拥有不同类型资源的人进行合作,控制权与分红权比例的分配原则需要各位创业者掌握。初创企业,特别是人不多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把握控制权,保持股权不分散。股权不分散也更有助于后期融资。根据公司法中有关有限责任公司的规定“股东会会议由股东按照出资比例行使表决权,公司章程另有规定的除外”。即有限责任公司可以同股不同权,简单点理解,就是大股东有必要掌握股份的控制权,但可以把利润多分点出去给其它伙伴。根据上图,大股东可以拥有75%的控制权,但是分红权可以少占一些,以平衡其它各类人员。

从公司的日常运营管理上来讲,则需要有一个灵魂人物,这位领导需要有强大的号召力和决策力,即各位合伙人在“心理”上都接受的领导人。

除内部创始人外,一家公司的利益相关者涉及五类,内部员工、外部投资者、外部消费者、行业竞争者、外部服务商。因此除了考虑内部相关者的利益,还要考虑外部相关者的利益,争做一个动态的平衡。

针对初创业型公司股权设计的落角点在于各类协议,如融资协议,一致行动人协议,员工激励协议,公司章程,投资协议等。如下图所示的几种协议中部分具体条款内容。

1、公司类型架构设计。

基于公司业务模式,公司级架构该应如何设立,更有助于企业扩张呢?是建立总部,成立分公司?还是成立子公司呢?还是分子公司并存呢?还是成立有限合伙企业呢?基于人性的不同,不同价值观、不同的目的、不同的情况,各位创业者,或者在扩张中的企业,到底该如何选择组织呢?我们举如下例子。

上图上不仅展示了公司成立的类型,还从组织管理的角度进行了设计,有总部、分公司、子公司、未来还会有有限合伙的形式。我们在设计公司架构的时候,不仅仅只是从法律上进行考虑,企业是需要盈利的,还要从管理学、从财务、从整体上进行设计。常老师提醒大家,管理除了兼顾风险考虑外,一定要注重灵活性,少了灵活性,管理就成死的了,我们还何谈何盈利呢?

2、公司股权架构设计。

可基于2人股权结构、3人股权结构、多人股权结构进行讲解,其中多人股权结构基于人才型、资源型、业绩导向型、众筹型、分子公司型。如下图:

3、股权比例设计。在公司治理的基础上,我们基于股东会、董事会、经理会三个层面,每个层上都有获取控制权的工具。

4、股权退出。针对不同类型的人,股权退出的条款设计。如下图。

5、公司估值与融资。公司估值的方法,融资的财务处理办法。

作者:北青博雅(北京)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常雪松,北京大学毕业,在股权设计、企业文化、人力资源体系等方面有较强的理论与实践经验。企业在日常管理中,严谨与灵活是并重的。关于股权设计,本人认为需先学习管理学基础,如战略、营销、人力资源、财务基础知识后,而后再研习法律。既要注重股东控制权,同时要注重员工激励本身。



专注专业卓越

何为股权架构

1.什么样的人适合作合伙人

今天讲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家都讲合伙人,但其实法律的合伙人和法律上的股东是有差别的。合伙人在法律上针对的是合伙企业,包括有限合伙企业和普通有限合伙企业,股东相对应的是公司,所以合伙人和股东在法律上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这里讲的合伙人是一种俗称,不是法律意义上的合伙人,实际上是有限公司里的股东。但因为现在创业火热,大家有点约定俗成,所以我们今天要讲的就是《中国合伙人》里的合伙人。

所以关于合伙人适合的标准,我看了很多案例之后,认为有3个标:

1.第一,要有创业的能力。

2。第二,要有创业的心态。

3.第三,要找到一起吃苦坚持的人。

以上几个标准是大方向上的,涉及到具体的还有以下4个标准:

1.理念要认同,要同舟共济。

2.资源互补、优势互补,取长补短。

3.各自能独当一面,在某方面能撑起来。

4.需要背靠背的信任,相互之间没有什么顾忌,可以相互托付。

2.股权的理解和分类

股权有两种理解:

一种比较通俗,就是10%、70%、90%,这是法律登记上的股权。你占有公司多少法律上的股权,就代表这个公司里有多少比例是属于你的。

§第二种理解叫创业股权。这个不一定完全正确,但可以与大家交流一下。这种股权举个例子,你我他三个人按照721模式合伙,虽然都有出资,占有20%的股权,但是对不起,这个20%,还只是在你名下而已。它是一种企业成长的股权,这20%是你的没错,但不是说你前期投入了,这个公司就必然成长到什么阶段,每一个企业都是一个成长的过程,都有它的成熟期,也就是企业只有在成熟阶段以后,这个20%才真正是你的。

具体法律上的股权分类:

§第一种:实打实的股权,在工商局登记的30%、60%等股权。

§第二种:限制性股权。就是你一开始就出资了或享有了,但可能需要在付出多少年之后,才能达到兑现机制。或者企业发展过程中,你转让、质押和处理等方面都会受到限制,这是限制性股权。

§第三种:期权,就是期待性的权利。主要是针对企业员工,做一个激励核心员工、高管,各种VP的方案。

3.股权架构原则

涉及到股权架构的基本原则,主要有5点。

股权架构原则

一,公平

二,效率

三,控制权

四,利于资本运作

五,避免均等

第一:公平,贡献和股比要有正向相关。所以对于CEO来说,你需要清晰知道每个人每个岗位在各个阶段的不同,对于贡献和股权架构设置也就不能一刀切。

第二:效率,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考量。首先是资源,比如人的资源,产品、技术、运营和PR,甚至是融资;其次是这个架构要便于公司治理,特别是涉及一些重大决策的时候,能够在议事规则下迅速做出比较高效、正确的判断。最后结合第二点,这个股权分配架构需要考虑决策,就是要有一个老大,能让任何事情决策更加高效。

第三:便于创始团队对公司的控制,是控制权。

第四:有利于资本运作。这个主要涉及两个层面:融资和挂牌IPO。

第五:避免均等。很简单,避免55开,或者333之类的,这种结构非常糟糕。

4.股权应该如何分配

很多人来找我们律师的时候,大都会问合伙人份额怎么分。我的回答都是标准的,任何一个事业不可能靠几个合伙人、几个“O”做起来,一定要靠很多伙伴、VP和高管,包含全体兄弟姐妹。

所以基于共同打拼这一点,考虑问题的思路就不再是怎么分,而是分给谁。一般来讲,我们律师都会根据你的行业,给你一个建议,应该拿多少的期权值出来,比如数据统计,现在一般是10%到16%,或者到20%都有,而奇虎360拿出40%,应该说是比较慷慨的,换个直观的说法就是,他们公司现在随便一个高管或者部门主管都是千万级富翁。

还有一个大家比较熟悉的例子是华为,他们说自己是全员持股,不过法律上讲的话只能叫全员激励。华为是用现金价值的方式来激励,而不是实打实将所有的公司员工都作为股东。但这个可以给我们的启示是,在考虑股权这个蛋糕怎么切的时候,首先要照顾的是员工份额,留多少才能持续吸引后续的优秀人才加入?这个是需要提前分出来的,那作为律师来讲,我们建议10%到20%都正常,15%、12%,在资本市场比较认可的是12%,但比较折中的方式有15%。

第二个需要考虑给新的合伙人预留。刚才说了,不是所有团队都能从刚开始的时候就找到齐整合适的创业团队,中间还会有各种各样的联合创始人需要引进。一般我们会根据测算建议你先预留15%,会相对合理一些。

所以扣除了以上预留的两部分,才是创始合伙人的股权份额。

所以我们聚百洲独创股权6+1整体策划系统,让你的股权分配都皆大欢喜。

5.创始人的份额分配

1.从企业刚创立就给它估值,哪怕是通过资本市场去估值。比如一个互联网项目,注册资本是100万,刚开始的估值是500万,去融天使的时候估值1200万,这种情况下你出资30万,就只能占6个点。这是第一个需要考量的因素。

2.第二个因素是要有一个老大,即CEO,对公司有更多担当和责任,特别在前期是为了决策效率。企业的发展与CEO的能力直接挂钩,所以CEO在一个创业项目一定要大股,始终能够控制住这家企业。

3.接下来就需要考虑合伙人了,这个需要多方面综合考量,因为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各有优势,有资金、资源、专利、创意、技术、运营和个人品牌等。而资源的话,包括融资的资源、数据的资源等,在前期会很重要。

每个阶段大家都要科学地评估,有个全面的认识,现在的互联网创业跟以前的创业确实不一样,有很多不确定性,但是在合伙人问题上,在项目规划里,平衡了各种资源、人才和发展阶段之后的科学评估,会比较适合。

4.第四个方面就是要在合伙人股权分配上有一个明显的梯次。在刚才讲过的不要均等的基础上,实现梯次,这种梯次不是CEO60%,剩下的40%,还有三个人,每个人13.33%,这也不行。比如CEO老大、CTO是老二,然后依次各种“O”,按照20、15、10,或者15、12、8、5这种梯次,会在以后方便很多。

5.问:我们项目融资现在已经A轮了,需要吸纳一个联合创始人、一个非常厉害的CTO进来,那该给多少股份合适?

6.答:这样的问题,我一般都会先问这个人进来的具体作用是什么?能不能用钱来解决,接着才会看轮次。在北京,产品还没有就引起CTO,给人15%-20%是正常的;天使轮之后,产品已经有Demo了,那这个CTO可能要在股份上打五折了,原来15%,现在只能是8%、6%,或者5%;在A轮以后,就可能只给3%-5%了;如果到了B轮,可能就只给期权了。所以这就是刚才讲到的,股权都是动态分配的,你要根据你的阶段不断做评估,因为你的融资阶段不一样,企业的估值也是不一样的。

7.建议:CEO给50%-60%都是正常的,但是联合创始人,不管有多少个人,一定不要加起来超过30%,你还需要预留10%-20%的职权期,这算比较科学的股权架构结构安排。

6.股权架构的法律设计

就互联网创业来讲,股东协议应该有这么几个机制:

股权协议包含的机制

股权兑现

股权的动态调整

离婚

继承

犯罪

第一:股权兑现机制,也叫股权成熟机制。比如刚才讲到,我这个项目成熟期是4年左右,我在里面占20%的股权,但是在这过程中我认为太辛苦,无法再坚持下去,无论是迫于生活压力、失去兴趣还是什么原因,反正我不再跟着一起玩了。这个时候出现的问题是:我要走了,但工商局登记里,我的名下还有20%的股权,这如果一直到上市IPO,对于其他人是不公平的。

对于股权兑现机制,它的核心就是:登记在工商局的股权是你的,但一定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按照时间和阶段的发展,你个人对公司的付出来不断评估兑现。

第二个机制是股权的动态调整。比如公司未来是要往云计算、大数据方向发展的,但现在还不会到那个层次,相关的人需要成长,那就可能涉及到我给技术本来是10%,但是现在先给5%,等到你也能达到再给5%,或者你达不到就用这5%来给别人。所以这个是一个动态的可调整的机制。

第三种情况是离婚,股东里有夫妻离婚,因为夫妻离婚涉及到共同财产的分割,就会导致公司相应变动,所以关于离婚可能要有提前的约定,一种是谁创业归谁,你这个项目与配偶无关。

第四种情况是继承,这个一般不会被关注,但是又很常见,比如股东去世之类的,他的继承人就会成为股东,但是如果继承人和这个项目不对路,聊不来,那可能就会影响公司的决策和发展。所以对于继承相关的情况,协议里也应该有一些权益可以清算的条款,这样会比较科学。

第五种情况是犯罪,就是创业项目中的创始人因为各种工作的原因或者个人的原因犯罪,如果这些犯罪可能影响到项目后续的资本运作,或者是因为被关押导致公司决策受限,那也要在股东协议中考虑到。

控股权

1.股权分类

第一种:绝对控制,占股三分之二以上。因为《公司法》规定,公司重大事项,比如涉及修改公司章程、公司合并、分类、解散等,这些重要情况是必须要三分之二以上来同意的,这是叫绝对控制。

第二种:相对控制,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占股50%以上,另一种是有很多股东,我相对占股最多。不过常规情况下第一种方式比较常见,所以很多创业公司创始人的占股往往是51%。

第三种:一票否决权,比如占股34%,虽然没有51%,也没有67%,但有些情况下必须2/3以上通过的话,我占股34%,那其他人占股66%就没用。所以这是一种非常直接、简单粗暴的方法,在表决上拥有绝对话语权。

2.股权具体可以怎么来实现

第一种:代持,比如昨天还有一个项目来咨询,有8个创始人,占股差不多,最大悬殊也就3个点。这种情况下,比较直接的方法就是让某个人,或者CEO代持。但我个人是非常不建议代持的,因为代持有几个问题:给CEO代持或让某个人代持,人什么时候没了都不知道;涉及道德风险。

第二种:表决权委托,比较常见于美国。表决权委托就是你让我给你代持我不干,但表决权可以给你,委托你来帮忙投票。

第三种:AB股,也叫牛卡计划,也可以叫双股权,是舶来品。简单讲就是公司里存在两种股权,但工商意义的性质是一样的,只是表决权不一样。具体来说,我虽然占股30%,实现不了控制,但是我如果要求在表决权上放大,那也能实现对公司的控制。所以总结来说,就是股票所有权和投票权分离,放大自己的表决权。

第四种:持股平台,这个是律师比较推荐的。刚才说到代持不靠谱,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投票权委托有时候可以撤销,并且是随时可以撤销,不是很方便。这个时候我们可能会做一个持股平台来实现控制,就是把一些零散、小额的股权集中起来实现投票权,或者有些人占股30%,可以放一部分进来到持股平台里。持股平台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有限公司,一种是有限合伙。从法律的角度,我们建议还是放在有限合伙企业中,因为治理方便,基本是GP(管理合伙人)说了算,其他人只要负责做就行。

3.公司股权有哪些权利

第一:一票否决权。比如下列事项必须经过创始人、股东谁谁谁的同意,才能通过,这个就是一票否决权,是一种强有力的保有控制权的方式。

第二:董事提名权。类似的可以借鉴阿里巴巴的合伙人制度,比如说董事会一般是奇数,设立的董事会至少是3个人,所以可以约定,创始人可以有权提名一半以上的董事会的董事人选。

第三:董事长的任命权。不仅可以提名董事,还可以提名董事长人选。



不建议自己设计,为了防范风险,避免埋下隐患,建议找专业的机构帮你设计股权架构,类似像法财达那种专做股权的机构都不错,经验比较丰富。

~

新设公司想持续扩张,该如何设计股权架构?
答:3、股权比例设计。在公司治理的基础上,我们基于股东会、董事会、经理会三个层面,每个层上都有获取控制权的工具。4、股权退出。针对不同类型的人,股权退出的条款设计。如下图。5、公司估值与融资。公司估值的方法,融资的财务处理办法。作者:北青博雅(北京)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常雪松,北京大学毕业,在...

企业怎么做到可持续发展战略
答:1、要把握市场,积极进取,拓展经营,统筹兼顾。全面了解经营运作意义后,要执着于目标,以高明而智慧的手段去把握、占领市场。要靠信誉求生存、求发展,企业的美好未来才会指日可待;未雨绸缪,统筹兼顾,全盘考量,科学预测,做有心人,克服生产中薄弱环节,把不利因素消弥于萌芽状态,完善好一个个链条...

友堂科技有限公司如何实现海外上市并扩张5000家店铺的战略规划?_百度...
答:首先,公司注重资源整合,构建强大的终端分销网络,通过产销协同,实现可持续的盈利模式,创造丰富的财源。其次,采取股权机制,注重精品店铺的密集布局,利用小面积、多数量的店铺网络,提升市场份额和品牌影响力。接着,公司强调服务一体化,将便利的配送与优质的售后服务紧密结合,为消费者提供无缝的购物体验...

想做长线该如何选股?
答:有效长线选股四个原则第一:总股本较小一些十年前的股票为什么还能不断创出历史新高?一个很关键的因素就是股本扩张能力,而只有小盘子才有更大的股本扩张能力,所以盘子的大小是关键,我们选择长线股票的第一个原则就是小盘股。现在市场上仍然有不少小盘股,而且数量不少,我们有足够的选择余地。第二:细分...

长线如何选股
答:最稳妥的办法就是选择处于成长期的行业,而且在可以预见的十年内不会落伍的细分行业。近年来市场针对二线蓝筹板块中水泥、机械个股炒作持续力度很强,受益国家城市化建设预期,使得行业增长性较为确定。三、总股本较小。一些十年前的股票为什么还能不断创出历史新高?一个很关键的因素就是股本扩张能力,...

我准备注册公司,该如何发展?
答:开了公司以后,往大了发展就要看你的管理了,你的人手增加了,分店增加了,你还是自己忙活的话就很累了 分店一家一家的起,多学习管理经验,适当的放手让分店的店长管理 慢慢成熟了,就向设计生产方面发展 说的简单了点,总之还是要积累经验,多学习 ...

如何根据公司的基本属性选择股票?
答:6、公司的业务扩张能力 投资者在选择公司股票时,其业务扩张能力也是一条很重要的标准,一家管理好、成长性强的上市公司,其业务必将是保持强劲的增长态势并且不断扩张,因为这样的上市公司其股票才会有不错的投资价值。不过大多数公司的业务扩张都有一个过程,一旦该公司发展成熟,那么其利润将非常可观,...

怎样的战略框架对企业发展最有利
答:若要改变企业的行为模式,首先必须充分认识到推行这种变革的难度。明茨伯格认为,战略作为计划或模式的两种定义是相互独立的。实践中,计划往往没有实施,而模式却可能在事先并未计划的情况下形成。因此,战略可能是人类行为的结果,而不是设计的结果。因此,定义为“计划”的战略是设计的战略,而定义为“模式”的战略是已...

如何判断一只股票有无股本扩张能力
答:所谓“股本扩张”包括送红股,公积金转增股本,现金配股,未分配利润转增以及对外融资五种方式。送红股和转增股本是上市公司将留存收益或资本公积金转作股本, 发行数额的新股票按比例分配给股东,这样可以使股东的持吸数目增加, 降低投资成本,同时公司资本总额相应增大,实力加强。送红股和转增 股本可以增加...

新股与老股:股本扩张、业绩与企业形象的差异
答:相反,新股轻装上阵,股本扩张成为其首要任务。然而,扩张并非总是积极的,如某企业高管所说,大规模送股可能导致股价和公司形象下滑,这反而成了压力。深发展通过高速成长告诉我们,没有持续的股本扩张,企业难以壮大,比如纺织行业,即使大量配股也可能资金使用不当,缺乏抵御风险的能力。业绩方面,老股常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