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青春成长的理想国——电影《睡在我上铺的兄弟》

作者&投稿:厍松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影片讲诉沪都大学330寝室四个性格迥异的大学生在即将毕业时迎来的一系列成长和选择的故事。对于看过网剧的我来说,电影故事没有太多新意,更没有多少惊喜,在兄弟情的渲染上有着尴尬的热血。影片却还是极尽所能地想要给我们呈现出一个关于青春成长里的理想国,肆意,潇洒,对未来的无所畏惧。

01 轰轰烈烈的兄弟情

影片开头不久便是“学霸禽兽”管超教训富二代学弟黄毛的场景,大快人心。随着剧情的推进,330寝室的好友猴子两次被黄毛那伙人欺负,第一次是在学校的食堂,这时候330寝室的四个人如英雄般霸气出现,剧情如我们所预料,黄毛成了待宰的羔羊。谢训甚至扬言下次要把黄毛的头按在厕所里。猴子成功获救。

第二次,猴子被黄毛他们打得鼻青脸肿,来330寝室求助。管超和谢训二话不说,叫上了整个班的男生轰轰烈烈地冲向黄毛所在的寝室。一时间一场大学寝室间的聚众斗殴如期上演。如谢训所说,这次他把黄毛的头按在了厕所里。在看到这个场景时,我心底的感受却是心酸, 兄弟间的义气相搏难道真的不用顾忌后果,拳头解决问题的方式又是多么的幼稚。影片标榜热血青春,但更多却是狗血与抽风。 意气用事终究要担负后果,兄弟们一同担负处分也是一件光荣且值得的事情。而唯一保持理智没有动手的人,唯一没有被处分的林向宇却成了众矢之的,被学校开除的谢训成了大家心中的英雄,林向宇成了那个疑似背叛者。

影片结尾处,谢训被老吴带人打伤,林向宇路过义无反顾冲去帮忙,兄弟间疑似背叛的隔阂被患难与共的感动和那场突如其来的大雨冲散。两人误会化解时,大学里的男生们浩浩荡荡压阵来相助,这次则是社会人士和大学毕业生之间的斗殴。

聚众的大学生毫发无伤,首先动手的老吴一伙人被送进警察局。 我们以为的法不责众,情感的偏向都导致了影片的理想化,聚众斗殴的结果不可能只是一方被带进警局,也不可能只是管超他们的一句“我们只是保护兄弟”就全身而退。

95分钟的电影,5次打架的场面,一次比一次壮烈, 影片试图用不断的斗殴来深化兄弟间两肋插刀义气相助的情感,简单粗暴,场面的轰轰烈烈却难以撑起情感的轰轰烈烈,反而平添了几丝尴尬。

02 “荒诞”的爱情

爱情,是青春与成长不变的主题。有人说爱情中一个女孩能让一个男孩变得有担当和成熟,而遗憾是这个变好的男生最终却成了别人的新郎。

影片令人惊喜的一点是千年处男管超遇见了自己的爱情。一个巴掌拍来的爱情,杜潇潇和管超一见钟情,二见开房,以秒速开始了他们的爱情。杜潇潇把自己带了十年的护身符送给了管超,当我以为他们的爱情将走向美满时,杜潇潇却说自己要出国移民再不会回来,而管超有自己瘫痪的老母要照顾,现实的条件也不可能支持他出国。爱情里的分歧,管超理想化的欺骗自己只要阻止杜潇潇考托福就能阻止她出国的步伐。他一边小心翼翼送杜潇潇去托福考试,一边又扮成抢劫犯试图抢走杜潇潇的包,却还是被认了出来。

出乎意料的是,两人没有因为终将分离而立即分手,他们用50天完成了恋爱的所有过程,在分离前夕留给彼此最美好的回忆。 没有人能阻止爱情的发生,但是却可以用最美好的方式终结这段没有结果的爱情。这给了观众不少的慰藉,我们对爱情分离的忧伤因为看上去的美好而逐渐淡化。我也可以想象,一生之中,再没有任何一人如杜潇潇一般在管超心中留下如此美好回忆。

另一个梗便是陈晓饰演的林向宇和秦岚饰演的保险公司高级主管徐美心的姐弟恋。

徐美心是林向宇心心念念的“丝帕女神“,是林向宇实习时的师傅,比林向宇大上七八岁。两个人的爱情以林向宇的疯狂追逐开始,一张2000年的照片,把两人拉回到曾经某个时空里近在咫尺的大桥上,他们视此为不可错过的缘分,总之两人相爱了。至于相爱的节奏与理由,其不合理性我们暂且视为理想化。两人的相爱不仅仅是姐弟恋,更是师生恋,与陈晓的另一部剧《神雕侠侣》的爱情如出一辙,备受公司上下的争议。

因为流言蜚语,表现优秀的林向宇失去了留职的资格,而徐美心用分手来成全林向宇的前途。林向宇却没有因此留在公司,而是在正式上班的第一天提出辞职,并告诉那群原本对他议论纷纷的同事——自己就是爱徐美心,他可以放弃前途无限的工作却不能没有她。

多么令人感动的话语,我为林向宇的勇气鼓掌,但这样的话语没办法敲击我们的心坎。也许我们会摇摇头说,多么幼稚呀。 年轻的他们可以为了爱情义无反顾,这是多么潇洒肆意的姿态,但又有多少人会真的这样去做呢? 现实的平凡人更多的是赌不起。

03 现实的残酷与对未来的展望

毕竟是毕业,他们要面临人生的又一选择,现实的残酷是他们必将面对的。影片中表现的现实是唯一能让人引起共鸣的地方。

管超实习任务之一便给主编的儿子送饭,送饭的情节搞笑有趣,却不免令人感到心酸。管超好不容易找到的实习,不能失去,只能面面俱到,尽管他极其不乐意送饭这样不可理喻的工作。 家庭的困难让他毫无备选,只能一味接受现实,也只能接受爱情的散场。

林向宇的爱情饱受流言蜚语,我们可以说这是个人私事,其他人有什么权利去评论。但我们知道社会中终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阻止不了其他人对自己的各种评价。而公司评判一个人,同样会从你在公司的人际交往来参考。

影片对现实的演绎用了夸张的手法,让我们如梦初醒。

关于未来,影片结尾,330寝室四个人站在未完工就搁置的大楼里,眺望上海这个繁华都市,发出疑问:十年后我们会怎样?林向宇壮志凌云,不管十年后怎么样,我只在乎十年后的自己怎么看现在的我!

未来怎么样,反正不会是现在的自己。我们如他们一样,也许对未来迷茫,但终究有拨开云雾的一天。

04 结局:留给观众的美好

影片最后,林向宇找回了失落的爱情,谢训也得校长开恩可以重修一年重新毕业。一切都走向明朗和美好,这也是观众所期待的结局。

只是太过美好了,反倒隐隐失去了真实与共鸣。

导演用最美好的故事来演绎毕业生的青春成长,就好像一篇散文,若用了最华丽的辞藻和最美妙的修饰,反倒让人可望而不可及。而朴实的语言,平凡的故事却更能拉近与读者的距离。

我也即将毕业,想要这样的轰轰烈烈,却终究无法做到。很多事,就像打架斗殴不能全身而退一样,做了都需要负上责任,没有那么多人有资本义无反顾。 电影里情怀的美好,我称之为青春成长的理想国。

~

影评:青春成长的理想国——电影《睡在我上铺的兄弟》
答:我也即将毕业,想要这样的轰轰烈烈,却终究无法做到。很多事,就像打架斗殴不能全身而退一样,做了都需要负上责任,没有那么多人有资本义无反顾。 电影里情怀的美好,我称之为青春成长的理想国。

有什么好看的青春励志书?
答:1.《因为痛,所以叫青春》 [韩]金兰都 著 在《因为痛,所以叫青春:写给独自站在人生路口的你》中作者如实地把为人父母的成年人们所不曾来得及去了解的这代年轻人的困苦和不安展现了出来。作者帮助他们诊视这些无法向他人倾诉的苦痛,并告诉他们如何才能从这种苦找到为未来打拼的能量。它像朋友一样静静地倾听你的苦...

贾樟柯人物介绍
答:2007年3月,凭借执导的剧情片《三峡好人》获得第1届亚洲电影大奖最佳导演奖;接着,参演纪录片《小贾回家》;同年,获达沃斯经济论坛“全球青年领袖”称号;5月,担任第60届戛纳国际电影节短片及电影基石单元评委会主席;6月,凭借影片《三峡好人》获得第28届德班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6月23日,自编自导的剧情短片《我们的...

《有关莉莉周的一切》这部电影让我很迷糊~~~
答:“以太”是青天或上层大气。在宇宙学中,有时又用以太来表示占据天体空间的物质。在我看来是他们对理想国的渴望,是逃避现实的憧憬。这部电影我看过两遍,两遍之间隔了很久,因为不敢看,觉得生活太残酷,大好青年都被糟蹋了。可是第二遍看,就好像可以感受到导演关于成长也并不是全然悲观的,我们经历...

请给我推荐几本好书吧(悬赏100分)
答:3.《挪威的森林》 作者:村上春树 一本风靡全亚洲百分之百的恋爱小说,曾高居日本文学史上的“超级畅销书”。这当然要被算成是村上春树的代表作。许多人认识这位日本人就是从这本书开始。全书以回忆为线索,表达了青少年面对青春期的孤独困惑以及面对成长的无奈、无聊。村上通过年轻人在社会压力下无法摆脱的生存痛苦,...

理想国名言
答:《理想国》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Plato 公元前427-公元前347年)重要的对话体著作之一。一般认为属于柏拉图的中期对话,本书分为十卷。在柏拉图的著作中,不仅篇幅最长,而且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其哲学的各个方面,尤其对他的**哲学,认识论等有详细的讨论。《理想国》又译作《国家篇》、《共和国》...

心理日记——走进学生的心灵()
答:赞美是一道射进学生习灵的阳光,赞美可以激励学生发挥潜能实现他们的理想,可以建立他们的信心,并促进他们成长.有一位心理学家曾经说过:“教师对他们由衷的称赞和欣赏,不仅能大大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更能使其收获自信、胆识、正直、激情、关爱这些更重要的东西,这里需要老师的尊重与信任。”鼓励进步启迪智慧 教师如果对学...

推荐名书!谢谢了
答:《理想国》,作者: [古希腊]柏拉图,柏拉图认为,正义的城邦城理想国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第一,统治者应从有才能的人中挑选出来,可以是男人,也可以是女人。第二,统治者阶层应过公社生活。第三,国王应该是哲学家,或应该让哲学家做国王。《悲惨世界》,作者: [法]雨果,故事的主线围绕主人公获释...

散谈——从《皇帝的新装》到《卖火柴的小女孩》
答:虽然大家看《理想国》时难免都会认同“强权就是正义”这样的话,只不过这也只是证明了人们对于正义本身有着天生的欲求。而就像多数故事中描写的那样,通常得出对于世界种种阴暗见解的人往往是那些比较不幸,遭遇他人带来的挫折的人。从小在和谐而舒适的家庭环境下成长的人对于世事很难有负面刻毒的评价。我们每一个人,在...

《理想国》正义VS不正义—看苏格拉底追踪正义的源头(下)
答:《理想国》第二卷中对于何为正义,苏格拉底采用由大见小的方法,先从城邦的正义去探讨正义的本质究竟是什么,试图从城邦成长的路径追寻正义与不正义是如何成长起来的。在城邦的建立、发展继而壮大的过程中,为了维持城邦的运转,捍卫城邦的利益,保卫城邦的安全,必然需要城邦的守卫者,而一名合格的城邦守卫者,需要的不仅是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