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李琪

作者&投稿:寸索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 文言文:李琪,字台秀.父縠

李琪,字台秀.他的父亲叫李縠。

李琪十三岁时,所做的词赋诗颂,大为王铎赞赏,但也疑心是有人替他写的。一天,王铎召李鄃到公署喝酒,暗地派人以《汉祖得三杰赋》的题目到李家测试他,李琪执笔立刻写成。

赋的结尾说:“得士则昌盛,不贤则无人共事。龙头之友很尊贵,鼎足之臣须倚重,项氏的败亡是很自然的,连一个范增都不能使用。”

王铎看后很惊异,说:“这孩子是会成大器的,将来一定在文坛称雄。” 昭宗时,李溪父子因文学而知名。

李琪十八岁时,带着一篇赋去拜访李溪。李溪读完后很惊奇,忙不迭地倒穿着鞋子出门迎接,拿出《调哑钟》、《捧日》等赋,对李琪说:“我曾经忧虑近来文人的辞赋,都是在几句之后还不见主题。

您入句就见主题,对偶典雅华丽,啊,真可畏呀!”李琪因此更加知名,考上了进士。天复初年,应考博学宏词科,在第四等,授任武功县尉,又任转任巡官,升任左拾遗、殿中侍御史。

自从李琪当了谏官,凡是时政有不当之处,必定会写奏章评论,文章秀丽,看的人都会忘却疲倦。 李琪的哥哥李王廷,也是进士,才华横溢,兄弟齐名,特别被梁太祖赏识,任李王廷为崇政学士。

李琪自左补阙入宫为翰林学士,历任户部侍郎、翰林承旨。梁太祖往西抗击..州、岐下,往北攻打泽州、潞州,又出兵到燕、赵等地,四面出击,没有安宁的时间,然而李琪以学士身份随军住在军营中,专门掌管文书,下笔起草旨意,受到的优待不比一般。

这时,李琪的名声传播于海内。李琪看重承诺,怜惜人才奖赏好人,家中门下都很和谐。

贞明、龙德年间,历任兵部、礼部、吏部侍郎,受命与冯锡嘉、张充、郄殷象共同撰写《梁太祖实录》三十卷,调任御史中丞,升任尚书左丞、中书门下平章事。这时李琪和萧顷同为宰相,萧顷性格谨慎细致,李琪倜傥自负,不拘小节,中书的上奏答复,多按他的意志行事,萧顷便专门寻找他的毛病。

遇上李琪授官吏职位,本应是试摄的官职名称,李琪改“摄”为“守”,被萧顷上奏告状,梁帝大怒,准备把他流放到荒远之地,得到赵岩等人的救援,免去宰相职务,任太子少保。 唐庄宗进入汴京,早就听说李琪的名声,多次想委以重任。

同光初年,历任太常卿、吏部尚书。三年秋,发大水,国库空虚,庄宗下诏要官员们上书陈述治国的策略。

李琪因而上书说: “我听说王者统治万民,深居九重宫殿之中,所忧虑的是百姓穷苦却不知道,天下困难却救不了,下情不能上达,群臣不敢说话。现在陛下因为水涝灾害,军粮缺乏,焦虑而责备自己,十分内疚,避开正殿来承担责任,访求有识之士的指点,这样还有什么要求得不到,有什么建议不是好的呢,只要改正施行,足以选择其中的优良的。

“我听古人说:谷子是人赖以生存的东西;土地是谷子所生长的地方;人是君王所治理的。有了谷子,国力就增强,稳定了土地,人民就能吃饭,查清了人口就能使徭役平均,知道这三样,是治国的急务。

轩辕黄帝以前的事不能详细记述。自从尧堵洪水,禹做司空,那时辨别九等土地,收十分之一的税,当时一千三百多万民户,垦地约九百二十万顷,是最太平的盛世。

到商汤革命时,重新制定田制,每私田十亩,种公田一亩,水田旱地相同,也是什一税的意思。到了周朝,立井田法,大约方圆百里的国家,四封之内一万井田,出车百乘,战马四百匹。

境内兵车万乘,马四万匹,按田法衡量,也是什一税。所以在成、康时期,和尧、舜时代比,户口增加二十多万,不是有别的法术,是因为三代以前,都是量入为出,根据农业收入来设立军队,虽然碰上水灾旱灾,也有度过荒年的储备。

“到秦、汉时,对工商业课重税,对关口市场征收很急迫,加倍建造船车,人口已经减少,古代制度仍然在施行,这时的户口还有一千二百多万,耕地也有八百万顷。至于三国并起,两晋之后,农民比军人还少,战马比耕牛还多,供应军人必然要从农粮中夺来,喂养战马必然要占掉牛吃的草,于是天下户口只有二百四十多万。

到隋文帝时,与两汉时差不多兴隆,隋炀帝时,又失去了三分之一的民户。 “我唐太宗文皇帝,看到四方刚刚平定,百姓没有丰足,便访问群臣,要他们各自陈述见解,只有魏征劝文皇力行王道,于是减轻税收,不耽误农时,引进贤良人才,使忠诚正直的人喜悦,天下的粮价,每斗价值两钱。

从贞观到开元,将近有一千九百万户,五千三百万人,开垦土地一千四百万顷,比尧、舜时代又有增加。所以说救人疾苦,病根是收敛过重;办理军粮,要使农民得到实惠。

孔子说:‘百姓富足了,君王哪有不富足的呢?’我这些话,是魏征用来劝谏文皇的话,请陛下留心。如果因为六军缺粮,不能减轻徭役,两税之外,还必须加重聚敛,也不要专门折纳,一切用本色缴纳,也不要以纽配为名,只应正耗加税,这样还可以使百姓高兴,不至于流亡在外。

况且现在要东征,瘦弱的牛也要用上,数州之地,运粮走动几千里,有了这种差使,必然妨碍春天播种,今天秋天如没有粮草,又拿什么供应军队? “我想汉文帝时,希望有人务农,便招募能贡纳粮食的人,可以授给爵位和赎免罪行,景帝也照这样办。后汉安帝时,因水灾旱灾减产。

2. 文言文:李琪,字台秀.父縠

李琪,字台秀.他的父亲叫李縠。

李琪十三岁时,所做的词赋诗颂,大为王铎赞赏,但也疑心是有人替他写的。一天,王铎召李鄃到公署喝酒,暗地派人以《汉祖得三杰赋》的题目到李家测试他,李琪执笔立刻写成。

赋的结尾说:“得士则昌盛,不贤则无人共事。龙头之友很尊贵,鼎足之臣须倚重,项氏的败亡是很自然的,连一个范增都不能使用。”

王铎看后很惊异,说:“这孩子是会成大器的,将来一定在文坛称雄。” 昭宗时,李溪父子因文学而知名。

李琪十八岁时,带着一篇赋去拜访李溪。李溪读完后很惊奇,忙不迭地倒穿着鞋子出门迎接,拿出《调哑钟》、《捧日》等赋,对李琪说:“我曾经忧虑近来文人的辞赋,都是在几句之后还不见主题。

您入句就见主题,对偶典雅华丽,啊,真可畏呀!”李琪因此更加知名,考上了进士。天复初年,应考博学宏词科,在第四等,授任武功县尉,又任转任巡官,升任左拾遗、殿中侍御史。

自从李琪当了谏官,凡是时政有不当之处,必定会写奏章评论,文章秀丽,看的人都会忘却疲倦。 李琪的哥哥李王廷,也是进士,才华横溢,兄弟齐名,特别被梁太祖赏识,任李王廷为崇政学士。

李琪自左补阙入宫为翰林学士,历任户部侍郎、翰林承旨。梁太祖往西抗击..州、岐下,往北攻打泽州、潞州,又出兵到燕、赵等地,四面出击,没有安宁的时间,然而李琪以学士身份随军住在军营中,专门掌管文书,下笔起草旨意,受到的优待不比一般。

这时,李琪的名声传播于海内。李琪看重承诺,怜惜人才奖赏好人,家中门下都很和谐。

贞明、龙德年间,历任兵部、礼部、吏部侍郎,受命与冯锡嘉、张充、郄殷象共同撰写《梁太祖实录》三十卷,调任御史中丞,升任尚书左丞、中书门下平章事。这时李琪和萧顷同为宰相,萧顷性格谨慎细致,李琪倜傥自负,不拘小节,中书的上奏答复,多按他的意志行事,萧顷便专门寻找他的毛病。

遇上李琪授官吏职位,本应是试摄的官职名称,李琪改“摄”为“守”,被萧顷上奏告状,梁帝大怒,准备把他流放到荒远之地,得到赵岩等人的救援,免去宰相职务,任太子少保。 唐庄宗进入汴京,早就听说李琪的名声,多次想委以重任。

同光初年,历任太常卿、吏部尚书。三年秋,发大水,国库空虚,庄宗下诏要官员们上书陈述治国的策略。

李琪因而上书说: “我听说王者统治万民,深居九重宫殿之中,所忧虑的是百姓穷苦却不知道,天下困难却救不了,下情不能上达,群臣不敢说话。现在陛下因为水涝灾害,军粮缺乏,焦虑而责备自己,十分内疚,避开正殿来承担责任,访求有识之士的指点,这样还有什么要求得不到,有什么建议不是好的呢,只要改正施行,足以选择其中的优良的。

“我听古人说:谷子是人赖以生存的东西;土地是谷子所生长的地方;人是君王所治理的。有了谷子,国力就增强,稳定了土地,人民就能吃饭,查清了人口就能使徭役平均,知道这三样,是治国的急务。

轩辕黄帝以前的事不能详细记述。自从尧堵洪水,禹做司空,那时辨别九等土地,收十分之一的税,当时一千三百多万民户,垦地约九百二十万顷,是最太平的盛世。

到商汤革命时,重新制定田制,每私田十亩,种公田一亩,水田旱地相同,也是什一税的意思。到了周朝,立井田法,大约方圆百里的国家,四封之内一万井田,出车百乘,战马四百匹。

境内兵车万乘,马四万匹,按田法衡量,也是什一税。所以在成、康时期,和尧、舜时代比,户口增加二十多万,不是有别的法术,是因为三代以前,都是量入为出,根据农业收入来设立军队,虽然碰上水灾旱灾,也有度过荒年的储备。

“到秦、汉时,对工商业课重税,对关口市场征收很急迫,加倍建造船车,人口已经减少,古代制度仍然在施行,这时的户口还有一千二百多万,耕地也有八百万顷。至于三国并起,两晋之后,农民比军人还少,战马比耕牛还多,供应军人必然要从农粮中夺来,喂养战马必然要占掉牛吃的草,于是天下户口只有二百四十多万。

到隋文帝时,与两汉时差不多兴隆,隋炀帝时,又失去了三分之一的民户。 “我唐太宗文皇帝,看到四方刚刚平定,百姓没有丰足,便访问群臣,要他们各自陈述见解,只有魏征劝文皇力行王道,于是减轻税收,不耽误农时,引进贤良人才,使忠诚正直的人喜悦,天下的粮价,每斗价值两钱。

从贞观到开元,将近有一千九百万户,五千三百万人,开垦土地一千四百万顷,比尧、舜时代又有增加。所以说救人疾苦,病根是收敛过重;办理军粮,要使农民得到实惠。

孔子说:‘百姓富足了,君王哪有不富足的呢?’我这些话,是魏征用来劝谏文皇的话,请陛下留心。如果因为六军缺粮,不能减轻徭役,两税之外,还必须加重聚敛,也不要专门折纳,一切用本色缴纳,也不要以纽配为名,只应正耗加税,这样还可以使百姓高兴,不至于流亡在外。

况且现在要东征,瘦弱的牛也要用上,数州之地,运粮走动几千里,有了这种差使,必然妨碍春天播种,今天秋天如没有粮草,又拿什么供应军队? “我想汉文帝时,希望有人务农,便招募能贡纳粮食的人,可以授给爵位和赎免罪行,景帝也照这样办。后汉安帝时,因水灾旱灾减产。

3. 文言文阅读,节选自新五代史.李琪传

【李琪传】出自《白话二十四史》【译文】李琪,字台秀,河西敦煌人。

他的哥哥叫李王廷,唐朝末年考中进士及第,被任命为监察御史。刚好遇上母亲逝世,家里无法安葬,只好通过乞讨然后安葬了母亲。

王廷饥饿地睡在简陋的房屋中,听说这事的人都很同情可怜他。服丧三年期满,回京被任命为御史。

荆南成..征召他当掌书记。吴国的军队围攻杜洪,梁太祖派遣成..和马殷等人去援救杜洪。

成..用大船装截了几万士兵,李王廷对成..谋划说“:现在一只船能装载戴铠甲的士兵一千人,干粮的重量又是它的一倍,遇到紧急情况难以移动,如果被敌人束缚住了,那么武陵、武安一定会成为您的祸患。不如派有战斗力的军队驻扎在巴陵,关闭城门不与敌人交战,等吴军粮食吃完,围困就可以解除了。”

成..不听从他的建议,果然失败,被淹死了。赵匡凝镇守襄阳,又征召他当掌书记。

太祖打败匡凝后,得到李王廷,高兴地说:“这才是真书记。”太祖即位后,任命他当考功员外郎、知制诰。

李王廷猜测太祖不想首先任用过去的官吏,坚决推辞不接受任命,出京去当曹州刺史。曹州的事情一向艰巨复杂,难以治理,以前的十几个刺史都因为犯罪而罢免,王廷到任后,以治理得好而闻名。

升任兵部郎中、崇政院直学士。许州冯行袭得病后,行袭有亲兵二千人,都是过去蔡州的士兵,太祖害怕他们叛变。

行袭的为人严厉残酷,他的从事魏峻严辞劝说,行袭很不高兴,诬告他贪污关进监狱,想杀死他。朝廷就派遣李王廷代替冯行袭当留后。

李王廷到许州后,居住在客店时,安慰这里将领官吏,冯行袭病得很厉害,想让人代替他接受诏令,李王廷说:“面对东面穿上朝服就是礼。”就来到卧室会见行袭,告诉他太祖说的话,行袭感动得流下了眼泪,解下官印交给了李王廷。

李王廷又为魏峻申理冤案,立即把他放了出来,回去向太祖汇报,太祖高兴地说:“李王廷果然办好了我的事。”刚好这年闹饥荒,盗匪抢劫汴州、宋州之间,曹州最厉害,太祖又派遣李王廷去治理曹州。

李王廷到了那里就抓获盗贼,抓到了大校张彦珂、李王廷的外甥李郊等人,还有亲兵上百人,全部杀掉了他们。太祖下诏任命他为左谏议大夫。

太祖巡视河北,到了内黄,问李王廷说:“为什么叫内黄?”李王廷说:“河南有外黄、下黄,所以这个地方就叫内黄。”太祖说:“外黄、下黄在什么地方?”李王廷说:“秦朝时设有外黄都尉,现在在雍丘;下黄被北齐废除,现在在陈留。”

太祖一生不喜欢读书的儒生,听了李王廷的话非常高兴。友王圭当皇帝后,升任他为右散骑常侍、侍讲。

袁象先讨伐盗贼时,李王廷被乱兵杀死。李琪年青时考中进士,博学宏辞,多次升迁为殿中侍御史,和他的哥哥李王廷都因为文章写得好而名扬一时。

唐朝灭亡后,梁太祖任命他为翰林学士。梁朝的军队四处讨伐征战,每次颁布的诏书,都是李琪所写的,下笔一写太祖就感到满意。

末帝时期,做御史中丞、尚书左丞,升任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和萧顷一起当宰相。萧顷性格谨慎胆小,思考问题很严密,李琪为人洒脱自负不肯屈于人下,行为不拘小节,两个人的意见经常不一致。

李琪在宫内结交赵岩、张汉杰等人做内应,因此萧顷的进言常常被阻止。萧顷曾经收集李琪的过失。

李琪私下结交的官吏应当升为试官,李琪将试改为守字,被萧顷告发,末帝知道后非常生气,想驱逐流放他,但赵岩等人替他辩解营救他,仅仅罢免了宰相职务,让他担任了太子少保。唐庄宗灭亡了梁朝,得到李琪,想任命他当宰相,可是原梁朝的大臣多数都嫉妒畏惧他,就任命他做太常卿。

后升任吏部尚书。同光三年(925)秋天,全国发生大水灾,京城内非常缺乏粮食,庄宗用红笔书写御札诏命文武百官献言议论政事。

李琪献上的奏章多达数千言,他的议论漫无边际没什么可取的,可是庄宗只称赞重视他的奏章,于是任命他做国计使。正要任命他当宰相时,庄宗却死了,明宗进入洛阳,众多的大臣都劝说他当皇帝,官府也准备好了仪仗,采用在庄宗棺前即位当皇帝典礼。

霍彦威、孔循等人请求改变国号,停止以土德为上。明宗是个武夫,不知道他们的意思,问为什么要改号,他们回答说:“庄宗被唐封为李姓,属于唐的宗室,继承昭宗而即帝位,所以国家建号为唐。

现在唐朝的命运已经完结,应该更改国号以求从新开始。”明宗很怀疑这种说法,就叫朝中大臣议论这件事,群臣或同意或不同意,不能决定。

李琪议论说“:殿下是唐宗室贤明的人,为三代皇帝杀敌立功,现在起兵攻打京城,用的是解救国难的名义,可是现在想更改皇统就易国号,使原来的皇帝一下子成陌生人,但孤孤单单的庄宗棺材,将放在什么地方呢?”明宗认为正确,置办丧礼并按亲疏关系穿着丧服,然后才即位。任命琪为御史中丞。

自从唐朝末年祸乱之后,朝廷的礼仪被破坏,皇帝也不经常上朝,从而使入阁的制度也逐渐废弛。经常参见的官员每天到正衙的听说皇帝不坐朝就退出,只有大臣奏报事情,每天在便殿见一面,可是侍从内诸司,只是隔日朝拜罢了。

明宗刚即帝位,就诏命大臣,每五天跟随宰相进入内殿朝见皇帝,称之为起居。琪认为这不是唐朝的旧典,请求停止每。

4. 文言文阅读 李寄

李寄

东越国中郡有一座庸岭,山高几十里。岭的西北石缝中有一条大蛇,长七八丈,粗十多围。当地百姓总是害怕它,东冶都尉以及所属的长官,常有被它咬死的。拿牛羊去祭祀它,仍旧得不到福气。有时它给人报梦,有时它下谕告给巫祝传达,要得到十二三岁的童女来吃。郡县长官都为此伤脑筋,然而疾疠灾疫没有停息,大家只好去徵求人家奴婢生的女孩,以及犯罪人家的女儿。把她们养到八月初一,祭祀以后送到蛇洞口,蛇就出来吞食她们。一连好几年这样,经用了九名女孩。

这一年又预先招募寻找女孩,没有得到合适的。将乐县李诞家中,有六女孩,没有男孩。他家小女儿名叫李寄,要去恁募前往,父母亲不同意。李寄说∶「父母亲没有福相,只生下六名女儿,没有一个男孩,虽然有孩却像没有一样。女儿没有缇萦救父母的功劳,既然不能奉养父母,只是枉费家中衣服食物,活著没有什麽好处,还不如早一点死去。卖了我,可以得到一些钱,拿来供养父母亲,怎麽不好呢?」父母亲慈爱女儿,始终不同意她去。李寄自己悄悄走了,父母无法禁止她。

李寄於是请求得到锋利的剑和咬蛇的狗。到八月初一,便往庙中坐著,抱著剑,带著狗。她先拿几石米做的糕点,用蜂蜜麦粉拌好,放在蛇洞口。蛇就爬出洞来,头大如谷囤,眼睛像两尺大的镜子。它闻到糕点的香气,先吞食糕点。李寄就放出咬蛇狗,狗上去撕咬大蛇,李寄绕到后面用剑砍伤大蛇好几处。伤口疼痛厉害,大蛇便从庙中窜出来,爬到庭就死了。李寄走进去看蛇洞,看到九个女孩的头骨,她全都带出来,悲哀地说∶「你们胆小软弱,被蛇吃掉,真是可怜。」於是李寄媛媛地走回家去。

东越国王听说这件事,来聘娶李寄为王后,任她的父亲为将乐县令,她母亲和姐姐们都得到赏赐。从此东冶不再出现妖异怪物,歌唱李寄斩蛇的歌谣至今还在那里流传。

5. 文言文阅读徐度,字孝节的答案

译文可供参考:

徐度字孝节,安陆人。世代在京师居住。年轻时洒脱自在,不拘泥于小节。长大后,身材魁伟,喜欢喝酒、赌博,经常派小仆役和职业卑贱的人闹事。梁朝始兴内史萧介去到郡上,徐度跟着他,率领士兵,征讨各处山洞,因骁勇闻名。高祖征讨交阝止,用厚礼征召他,徐度于是归顺高祖。

侯景之乱时,高祖攻克平定广州,平定蔡路养,打败李迁仕,计划大多出自徐度之手。徐度又统率士兵,每次打仗都立有战功。回到白茅湾,梁元帝任命他为宁朔将军、合州刺史。侯景被平定后,追录前后的战功,晋升为通直散骑常侍,封为广德县侯,食邑五百户。后又迁任散骑常侍。

高祖镇守朱方时,徐度任信武将军、兰陵太守。高祖派衡阳献王去荆州,徐度率领所部人马跟随前往。江陵陷落,徐度抄小路东归。高祖平定王僧辩时,徐度和侯安都为水军。绍泰元年(555),高祖向东讨伐杜龛,侍奉敬帝驾临京口,由徐度总管宫中警卫,并且主持留守事务。

徐嗣徽、任约等前来进犯,高祖和敬帝回到京都。当时敌人已占据石头城,市廛居民,却都在南去的路上,离朝廷很远,担心被敌人追击,于是派徐度率军镇守于冶城寺,筑垒阻断敌人。敌军全部出动,大举进攻,未能攻克。高祖不久又援救徐度,大败任约等。翌年,徐嗣徽等人带引北齐军渡江,徐度随大军在北郊坛打败敌人。按照功劳授职为信威将军、郢州刺史,兼任吴兴太守。不久迁任镇右将军、领军将军、南徐州沿江诸军事、镇北将军、南徐州刺史,送给他一部鼓吹。

周文育、侯安都等向西讨伐王琳,战败,被王琳囚禁,于是以徐度为前军都督,在南陵镇守。世祖继位,迁任侍中、中抚军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晋爵为公。尚未行礼授职,出任使持节、散骑常侍、镇东将军、吴郡太守。天嘉元年(560),增加食邑一千户。服职期满,任侍中、中军将军。出任使持节,都督会稽、东阳、临海、永嘉、新安、新宁、信安、晋安、建安九郡诸军事,镇东将军,会稽太守。尚未到任,太尉侯调在湘州去世,于是由徐度代替侯调任湘州、沅州、武州、巴州、郢州、桂州诸军事,镇南将军,湘州刺史。服职期满,任侍中、中军大将军,仪同、鼓吹等不变。

世祖驾崩,徐度事先受遗诏,带武装士兵五十人进入皇宫禁地。废帝即位,晋升为司空。华皎占据湘州反叛,带引北周军队下到沌口。和王朝军队对峙,于是晋升徐度为使持节、车骑将军,统率步军,从安成郡经岭路去到湘东,袭击湘州,俘获敌人留在湘州的全部家小而归。光大二年(568),去世,时年六十岁。追任太尉,送给班剑二十人,谥号忠肃。太建四年,诏令配享高祖庙庭。其子徐敬成袭封。



~

...字世美,郑州长丰人也。少好学,尝以赋谒梁相李琪,琪为之称誉,荐...
答:拜中书舍人,权知贡举。 吏部尚书卢文纪与故相崔协有隙。是时,协子颀方举进士,文纪谓延曰:“吾尝誉子于朝,贡举选士,当求实效,无以虚名取人。昔有越人善泅,生子方晬,其母浮之水上。人怪而问之,则曰:‘其父善泅,子必能之。’若是可乎?”延退而笑曰:“卢公之言,为崔协也,...

【急】文言文翻译
答:王延(公元879—952年),字世美,长丰人。少时喜读儒家之书,尤善词赋。青年时正值残唐五代混战之际,由于时局动荡,战乱频生,未能步人仕途,只好客居浮阳(今河北沧县东南)以待时机。五代朱梁王朝建立后(公元907年),王延随沧州亢帅戴思 远投靠梁朝。后来,他带着自己所写的诗、赋去拜见梁相李琪...

有河西的文言文句子
答:余阙,字廷心,世家河西武威。少丧父,授徒以养母,与吴澄弟子张恒游,文学日进。李琪,字台秀,河西敦煌人也。与其兄珽皆以文章知名。唐亡,事梁太祖为翰林学士。

哪个大神能帮我翻译一下文言文
答:绿色李琪千年树棍朝步履春秋永 明月一池莲花钓渭丝纶日月长 高寿征宏大福优雅鹿裘人生三快乐 文明享受大年逍遥鸠杖天保九如 燕桂谢兰年经半甲上寿期颐庄椿不老 桑弧蓬立志在四方,君子福履洪范的陈述 瑶池春不老,设高兴遇到芳辰百年期颐刚一半 寿域天开祥,举起酒杯有菜子耿九畴福寿已经双全 王树满阶...

文言文 余阙,字延心,少丧父,授徒以养母……
答:余阙,字廷心,先世居河西武威。余阙年少就丧父,以收授门徒来赡养母亲,与吴澄弟子张恒交游,文学造诣日进。元统元年,赐进士及第,授同知泗州事,执政严明,经验阅历丰富的官吏都忌惮他。不久奉诏回京,授翰林文字。因不阿谀权贵而弃官归家。不久因为朝廷修辽、金、宋三史,余阙奉诏再入翰林院为修撰。...

新五代史 李琪传 文言文求解答
答:用积极正确的态度,切实谨慎的方法去升华经典,赋予经典以新的社会价值观和历史观。让经典喜闻乐见,不是说教的姿态,但也不是让人把玩于手,咋舌评论的奇珍异玩,如此经典方可屹立,方可铮其骨而化其形。

大学竞选班干部最短又最好的演讲稿大全(12篇)
答:根据大家的需求,我特意准备了“大学竞选班干部最短又最好的演讲稿”,欢迎阅读,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我叫李琪。今天我竞选的职位是图书委员。 因为我们班的图书委员魏倩倩几乎不开图书柜,许多同学捐献的书...如果他自言自语的话,我会记上他的名字,让他中午没时间讲话,如果那位同学改过,几天中午都不曾讲话,...

懂你优秀作文
答:你说:“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我懂,你的傲骨与愧疚。...黄州的送别宴上,一位害羞的叫李琪的歌女向你求首诗,你吟出一句“东坡五载黄州住,何事无言及李琪”

读林语堂的《苏东坡传》2
答:在此为风格作解释,苏东坡很巧妙地描写了他自己的为文之道,其行止如“行云流水”,他是把修辞作文的秘诀弃之而不顾的。何时行、何时止是无规矩法则可言...李琪上前求他把诗写完。东坡又拿起笔来,将此首七绝的后两句一挥而就: 却似西川杜工部, 海棠虽好不吟诗。 此诗音韵谐和,犹如一粒小宝石,有轻灵自然...

有人看过发哥拍的《秋天的故事》,看过的并喜欢这部电影的请留个言。
答:秋天的童话 (1987)(Autumn's Tale, An)导 演:张婉婷 编 剧:罗启锐 主 演:周润发 钟楚红 黄淑仪 陈百强 上 映:1987年8月1日 地 区:中国香港 颜 色:彩色 时 长:98分钟 类 型:爱情片 故事梗概:美丽而骄纵的年轻姑娘李琪(钟楚红)只身从香港赴纽约攻读大学,并探望先她赴美的男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