兖州之战,曹操最后取胜的原因是什么?

作者&投稿:汲艳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兖州之战,曹操最后取胜的原因是什么?

吕布在兖州之战中占据了有利的局势,但是,随后东汉末年所要面临的真正危机已经不是人为的战争因素了。

而是自然因素的灾难,在天灾面前,很国与国战争的存在感已经被刷下来了。

人们所面临的天灾并不是洪水,地震等等,而是对于农业影响最大的蝗虫灾害,蝗虫的大量来袭造成了各种各样的农作物损失惨重,再加上古代很多农作物的产量都不算高,土地资源也非常有限。

所以,这也造成了国土上百姓生活地区的大面积的饥荒,由此,当时尽管吕布占据了兖州之战的上风,可在蝗灾面前,再重大的战争也要退让三分,就这样,兖州之战被迫暂停了下来。

既然农作物的产量被蝗虫灾害造成了产量的巨大损失,所以,在古代粮食交易市场上,价格的上涨也是非常大的,于是就出现了一斛粮食就要五十多万的价格,这个价钱放到当代来说,就是一个名牌产品的橱窗价格,虽然就算价格已经上涨的如此之高,可是仍然是有很大一群平民百姓在那里疯抢。

但随后让人感到无比奇怪的是,在兴平年间九月份的时候,吕布却将手下的部队转移到了乘氏县城中,可吕布一到那个县城,却被区区县城驻防的一群官兵打跑了。

之后吕布的军队这里跑那里跑终于到了山阳郡落脚,可吕布的军队东跑西跑,并没有曹操或者其他军队来追杀或者打击,与此同时,曹操又因为吕布的撤兵而回到了鄄城继续进行驻扎兵防,这难道不令人感到匪夷所思吗?

曹操也因为饥荒的猖獗而将刚刚招募好的新军都解散了,因为没有必要的粮食,根本养不起他们,可能连自己也是吃不了兜着走了,那次经过了和吕布的一系列的战争,曹操的兵力也就只剩下一万多一些的了,兵力大伤的曹军已经在实力面前向吕布败下阵来,更别说用自己的军队去追杀吕布了。

但吕布自己也自觉默默地让出了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地域,并且吕布让出的那些地区可是对于他而言,在对曹操的抗击作战中拥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

即便是在饥荒面前缺少粮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可是,这么重要的战略地区,敌方也面临同样的饥荒处境,为何不考虑粮食想办法找来了同时战略地区也保住呢?其实,吕布离开自己重要的战略地区的真正原因不是在于饥荒,也不是在于曹操,而是在于在濮阳之战中有着重要作用的袁绍。

并且在大环境下,吕布也惧怕袁绍的突然攻击。

在一些记录曹操历史事件的古代资料中,尤其是曹操本纪中,有一些为了维护曹操好的形象,就将前文这些部分做了三言两语的随意概括,但如果看陈琳当时写的檄文,就可以从中看出一些猫腻出来。

陈琳的意思放到现在来看,就是说,曹操当初被吕布打得东奔西跑,溃败不堪,但袁绍却帮助你曹操将吕布这一眼中钉给打跑掉了,这一战争并没有对当地的平民百姓带来什么好福利,而是实实在在帮助了曹操。

所以,看了陈琳的叙述后,真的让人们觉得对于曹操而言袁绍的作用无与伦比,虽然古代时期的檄文不免有夸张的表现手法,但是,陈琳这一檄文的核心内容,也就是说袁绍帮助了曹操夺回了自己失去的地盘,这一点是值得让人们肯定的。

但是,很多人就对袁绍在战争中发挥了多大作用感到非常好奇。

首先,曹操和袁绍私下里交情就很好,并且袁绍也非常乐意帮助曹操解决问题,有一次曹操也是被吕布打的非常严重,然后曹操就去向袁绍求助,袁绍随即就援助他五千多的兵力,并且袁绍也在尽可能地帮助曹操,还在东郡落脚,一次来威胁吕布的军队,后来,也经过了一些不同程度的变化选择,最后便让曹操成功取得了自己作战中的有利地位。



~

兖州之战,曹操最后取胜的原因是什么?
答:其实,吕布离开自己重要的战略地区的真正原因不是在于饥荒,也不是在于曹操,而是在于在濮阳之战中有着重要作用的袁绍。 并且在大环境下,吕布也惧怕袁绍的突然攻击。 在一些记录曹操历史事件的古代资料中,尤其是曹操本纪中,有一些为了维护曹操好的形象,就将前文这些部分做了三言两语的随意概括,但如果看陈琳当时写的檄...

历史上有名的官渡之战,袁绍带十万人打曹操,曹操究竟如何以少胜多?_百...
答:历史上有名的官渡之战,袁绍带十万人打曹操,却被曹操打得躲在北方,而曹操胜利的原因有二,一是曹操愿意听从底下人的建议,并且曹操是一个有勇有谋的人,极具政治头脑;二是袁绍内部集团不和谐,分歧多,而且袁绍个人刚愎自用,骄傲自大,不听从手下人的建议。在195年曹操把汉献帝带进许昌城的时候...

用自己的话说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
答:自从董卓开始,各地豪杰占领许多郡县的例子数不胜数,比如当年曹操跟袁绍相比,虽然名气和将领都不如人家,但是他依旧能打赢袁绍,所以弱者要击败强者,并不是上天的原因,而是人谋划的原因。现在曹操有几百万的兵,挟天子令诸侯,我们不能去和他正面决战,而孙权占据着整个江东,到现在已经经历了三代了...

官渡之战的简介及过程
答:参加官渡之战的军队是袁绍军和曹操军,当时袁绍军的兵力大多为11万,但是曹操军的兵力只有2万人,足足比袁绍军的少了4倍多,结局似乎在开战以前就已明了,肯定是袁绍军胜利,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因为曹操善于用人等原因,最后取胜的是曹操军,这场战役也奠定了曹操能统一北方的基础。官渡之战是把中国的...

官渡之战介绍
答:从战略形势来看,曹操能利用对方的矛盾与弱点适时打击敌人,使自己变被动为主动,变防御为进攻。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挫败敌人。 在用人方面,曹操知人善任,善于采纳部下的正确建议。声东击西、诱敌深入、后发制人、偷袭粮库等均是谋士为之献上的妙计,使曹操能化险为夷、转危为安、最终取胜;而袁绍则骄傲轻敌、武断专...

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意思
答:曹操很强大,加上打着汉献帝的旗号,刘备从实力和道义上都不是曹操对手,因此暂时不可以打曹操的主意。孙权在江东统治很稳固,时间也不短。刘备也不可以打孙权的主意。但是刘备与曹操已经势不两立,此时最优的策略是联合孙权,共同对付曹操。荆州地理位置很重要,但是刘表能力不行,因此要找个机会拿下...

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的(简要概括)
答:其北面也受到曹操的压力,东面一直受到孙权在赤壁战胜后强硬要荆州统治权,否则便不肯罢休。后来不久刘备碰到了一个转机,这便是他应益州牧刘璋之请而前往救援。当时刘璋有巴蜀的统治权。因此刘备应邀亲自率军前往救助。但后来反而向刘璋攻击。益州人虽对平庸的刘璋绝望,有不少人去支持刘备,但益州也不是...

用自己的话说说诸葛亮提出的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
答:曹操占有北方黄河流域;孙权占有江东;刘备先占稳益州和荆州,。一旦中原有变,则出兵汉中,联合孙氏北伐,以兴汉室

诸葛亮说的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是'什么意思.
答:先取荆州安家,然后取益州天险,最后凭借这两个地方取中原,统一全国。

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的意思
答:呼应四战之地的荆州;面对北方拥有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诚不可与争锋”的曹操,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的孙权,内修政理,外结孙权,待机而起,以宛洛为主攻方向,以秦川为侧翼呼应,进取天下。这一设想如果完全实现,确实可以做到“霸业可成,汉室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