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养成教育应注意的几点 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的几点做法

作者&投稿:机唐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一、注重树立孩子的自信心
自信心对孩子来说非常重要,有了自信心,孩子的自发性和独立性才能得到发展。怎么去让孩子生长自信心呢?家长对孩子的态度应该是鼓励的、肯定的。不要总是说孩子这不对,那不好。这些贬义的用语对孩子自信心的树立都是不利的。孩子做事情,即使做不好,也要肯定孩子做事的良好愿望。我在美国参观一家幼儿园时,见到2岁多的孩子喝果汁,孩子自己拿着果汁盒往杯子里倒。盒没拿稳,果汁倒洒了,老师没有马上取而代之,仍然让孩子自己倒,可见他们对孩子具有很大的耐心和容忍度。实际上,孩子把果汁倒洒时,自己也看见了,大人这时能体谅他,给孩子机会去重复操作,孩子自然进步,自信心也一步一步建立起来。
二、抱着尊重和体谅的心情去对待孩子
尊重就是把孩子看作是一个独立的人,并不是总受大人支配的对象。给予孩子足够的尊重,就要满足孩子对独立的需求。当孩子做事情出差错或者不够完满的时候,大人能接纳他,体谅他。比如孩子倒水倒不好,会打翻,或者动作很慢,这时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充分地体谅孩子。如果我们不体谅孩子,看孩子做得不好,不如意,就上手替代,孩子就会觉得自己不行,渐渐失去信心。
蒙特梭利说,大人一定要抱着“谦卑”的态度去对待儿童。这个“谦卑”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大人要试图去了解孩子。不了解孩子的需要,不了解孩子的能力就是对儿童的态度不谦卑。
而如何去了解孩子呢?例如,给孩子游戏、活动的机会,抱着我不了解孩子的诚恳态度去观察孩子。在活动中,发现孩子的需求和能力,从而对孩子的独立性发展,社会交往发展等都有了清楚的认识,相反,大人不谦卑的态度则是固守成见,自以为对孩子的情况都懂,“我早知道孩子是这样”,“果不出我所料”,“我早就有先见之明”……这样就把孩子活动的兴趣、独立发展的意愿打击没了。孩子每一天都是在发展变化的,明天的能力和今天的能力就不一样,所以我们要抱着谦卑的态度去认识孩子,了解孩子。
三、给孩子独立做事的机会
孩子愿意模仿大人,大人要给孩子独立做事的机会。孩子做事慢,时间观念差,我们就要耐心,给他足够的时间。孩子是愿意做事的,有时听见成人老说 “磨磨蹭蹭”,实际上这是因为孩子工作和成人工作的目的不一样。大人工作的目的是为了取得结果,因此会尽快地完成工作。孩子工作的目的则是为了享受过程,积累这些新的经验。所以孩子做事会比较慢,成人觉得孩子磨蹭,其实他是在体验这个过程。要给孩子提供足够的时间、空间、材料和耐心,让孩子有独立做事的机会。只有通过孩子独立做事,孩子才能成长。
四、常和孩子一起工作或游戏
家长每天要分配一些时间和孩子一起玩耍。在和孩子一起工作或玩耍时,要用文明礼貌的语言和孩子多交谈,使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用语习惯。通过与孩子一起玩耍、游戏,能了解到孩子的性格、脾气以及能力的成长。而孩子也能感受到父母对他的关注和爱。这对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与孩子的快乐成长都是很重要的。
五、在生活中尽量给孩子提供成功的机会
当大人引导孩子学做一件新的事情时,要以清晰的步骤和放慢的动作向孩子展示每件事情的正确做法,并相应为孩子提供他易于使用的物品,这样孩子便会模仿操作。每次让孩子练习操作的步骤不宜超过3条,这样,孩子能够记住,并体验成功的喜悦,增进自信,激发自发性。
六、和孩子建立弹性的亲子关系
成人要追随孩子的发展成长。孩子逐渐走向独立,大人对孩子就不必事事帮他。不要过于罗嗦,要看到孩子的能力和成长,有时孩子不愿听到家长的念叨,觉得家长老一套,不愿跟家长多谈,就是因为家庭中的亲子关系缺乏弹性。
有弹性的亲子关系是,家长了解孩子能力的发展,对孩子能做的事情能放手让孩子去做,只是在孩子确实需要帮助的时候才去帮助他。这样大人和孩子双方都能在一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工作、生活。
七、让孩子从小过有规律的生活
给孩子提供的环境应该是有秩序的,而不是凌乱的环境。要给孩子订立一些家庭中生活的规则。比如吃饭应该到哪里去,喝水到哪里去,大小便如何进行,玩儿到哪个区域。哪个房间是游戏的房间,哪些东西是可以动,哪些东西是不能动的等等。这样孩子的生活就有了可遵循的规律,同时也养成了孩子的秩序感和纪律性。
八、给孩子创造与同龄儿童接触的机会
独生子女在家庭中接触的都是大人,他需要和同龄孩子接触、游戏。在庭院中,在休闲时、在游乐场中,我们都要让孩子去接触与他年龄相近的孩子,发展社交能力,知道如何与他人相交往,避免在一个封闭的家庭环境中,失去交往的机会与乐趣。

1.赏识孩子应该发自内心; ­
2.赏识孩子的努力而不是聪明; ­
3.及时赞扬孩子的成就; ­
4.善于发现孩子的努力; ­
5.通过别人赏识孩子; ­
6.在错误中发现孩子的优点; ­
7.重视孩子的每一个问题; ­
8.欣赏孩子的新奇发现和淘气; ­
9.赏识孩子的大胆怀疑和每一个进步; ­
10.在别人面前赞扬孩子; ­
11.要赞扬,更要激励; ­
12.鼓励孩子大胆尝试、严格自律、自己动手、自己解决问题、克服紧张、自我激励、勇敢表达、与人交往; ­
13.激励孩子战胜失败; ­
14.尊重孩子的意愿、游戏、理想、朋友、隐私; ­
15.信任你的孩子; ­
16.给孩子倾诉的机会; ­
17.让孩子自己决定; ­
18.主动向孩子学习; ­
19.主动向孩子道歉。

绝对要让他明确得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但这也要讲究方法,该温柔就要温柔,该打屁股就要打屁股

开展中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需要注意的问题~

教育孩子应该以引导为主,多鼓励、赞美孩子。

教育专家谈养成教育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习惯的教育。
养成教育是抓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最实、最具有操作性的抓手。
经过十年的研究实践,我们赋予了养成教育更多的新内容,特别需要强调是,新的养成教育,因为青少年最美好的时光都是在学习生活中度过,学习不好,做人就没有信心。因此,从学习习惯突破,从而解放孩子的大脑,进而拓展到做人、做事和创造等习惯,才能全面丰收。



养成教育有两个任务:
一是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完善人格;
二是突出培养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成绩,发现和解放孩子的大脑潜能。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养成教育实施原则是:家庭学校互动,遵循成长规律,启发阶段觉悟,引导主动发展。
养成教育操作要求是:低起点严要求,小步子快节奏,多活动求变化,快反馈勤矫正。
让我们来理解什么是习惯?
习惯有哪些特征呢:


一、是后天性。
习惯不是先天的、遗传的,而是人在后天的环境中习得的,是一种条件反射。人们可以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良好习惯,克服不良习惯。

二、是稳固性和可变性。
习惯是一种定型性行为,一般而言,一旦形成就较难改变。但这种稳固性也不是绝对的,只要经过较长时间的强化训练和影响,即使是已经形成的较为牢固的不良习惯,也不是绝对不能改变的。有一个孩子时常生闷气,父亲就对他说:“假如你不希望自己脾气暴躁,就不要培养这种习惯,不要做出任何可能助长怒气的事。”这位父亲首先让孩子设法保持安静,然后让孩子计算自己有多少天没发脾气。从原来的天天生气,到后来两天生一次气,然后三天一次,再后来四天一次……这个孩子爱发脾气的习惯起初只是减弱,后来则渐至消灭。

三、是自动性和下意识性。
习惯是一个行为自动化的方式。所谓自动化,就是稳定的条件反射活动,甚至是下意识的动作。行为习惯形成以后,就不需要专门的思考和意志的努力。
从心理机制上看,习惯是一种需要。如果不这样做,就会感到很别扭。因而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具有自动化的作用,它不需要别人督促、提醒,也不需要自己的意志努力,是一种省时、省力的自然动作。比如清晨喝一杯白开水,如果是在父母的提醒下才去喝,只能算是一种行为,而非习惯;如果想都没想,自动地去喝一杯白开水,一天不喝就感到十分别扭,这样的行为就叫做习惯了。

四、是情境性。
习惯是在相同情境下出现的相同反映,因而有情境性。养成了某种习惯的人,一旦到了特定的场合,习惯就会表现出来。比如有的小孩子只在学校爱劳动,在家里就不行了,就是受到情境的制约。
如何认识和理解“养成教育”理论并使它在教育中发挥作用呢?我的建议是:
学习科学的理论知识,全面理解习惯的含义、特征、分类等。很多父母常凭经验办事,对孩子的教育很盲目,是很危险的。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应该随着时代的进步,越来越科学、系统、规范和现代。要达到这一要求,可以多参阅一些与习惯相关的书籍和材料,更全面地了解习惯的含义、特征、分类等,并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以明晰的方式向孩子做一些说明,尽可能让孩子明白习惯是什么、习惯有哪些重要的作用。
多角度启发孩子。孩子都喜欢听故事,把与习惯相关的故事或名人轶事等搜集起来,讲给孩子听(年龄大的孩子可以让其自己阅读),这种生动形象的教育比父母讲一篇大道理要强得多。此外,通过其他的形式如影视剧等也能起到类似的效果。总之,形式越生动活泼,孩子越容易接受教育。
父母要多和孩子交流,讨论各种社会现象。从侧面引导孩子正确认识习惯对人所产生的作用。对孩子的教育不能太死,最好能在潜移默化中使其接受教育,父母最好避免“你一定要……”“你不……就会……”之类的命令、恐吓性的话语,而应以探讨、商量的口吻和孩子说话,将道理揭示给孩子。
多留心孩子的习惯,常和孩子谈心。要多留心孩子的习惯,常常和孩子谈心,最好以朋友对话的形式出现,不要动不动就让孩子觉得父母居高临下、很可怕或者难以接近。父母要在和孩子接触的过程多加留心,看孩子都具有哪些习惯,是什么类型的习惯等等,可以让孩子自己总结都具有哪些好习惯,有没有什么不好的习惯需要改正的。父母也可以检查一下自身的习惯,或者让孩子来分析父母的习惯。
配合学校的教育。父母应当尽力配合学校的教育,了解学校近期的工作重点,如果与孩子的习惯养成相关,应在家中强化孩子的习惯养成意识。
从个体层面看,习惯是个体后天习得的自动化了的动作、反应倾向和行为方式,它是条件反射在个体身上的积淀。从社会群体层面看,习惯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中形成的共同的、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和反应倾向。


附:名家论养成教育
人的全面成长过程中,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必须渗透到各种教育之中去,否则就不可能很好地完成教孩子怎样做人的任务,所以,养成教育应当是每一位教师、每一位家长都应掌握的教育艺术
----徐惟诚(原中宣部常务副部长,中国家庭文化研究会会长)
养成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环节,是改进德育的重要方面。
----陶西平(著名教育专家,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
习惯是人生之基,而基础水平决定人的发展水平。大量事实证明,习惯决定一个人的成败,也可以导致事业的成败,最根本的教育就是养成教育。
----孙云晓(著名教育专家,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

养成教育是管一辈子的教育。是教给少年儿童终身受益的东西,它与素质教育紧密相关。
----关鸿羽(著名教育专家,北京普通教育研究所副所长)
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必须求真务实,青少年时期是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是对他们进行道德情操、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
----陆士桢(著名教育专家,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
智育是良好的思维习惯,德育是细小的行为习惯,素质教育更加体现在人的细小的行为上。
----程鸿勋(著名教育专家,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原学研室主任)
父母的行为习惯就是孩子学习的一本教材。
----张梅玲(著名心理学家,中科院心理所研究员)
培养习惯有利于“知行合一”的实现。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养成习惯才能把认知转化实际行动,成为真正的品质;第二,习惯培养的过程,在一定意义上既是道德实践的过程,也是道德再认知的过程。
----徐岫茹(著名心理咨询专家,中国健康教育所研究员)
正如大教育家所说,智育不好是次品,身体不好是废品,德育不好是危险品。而德育必须从小培养,而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培养习惯,无论是道德习惯还是学习习惯。
----孙蒲远(著名教育专家,特级教师)
从正确的认识到正确的行为之间,有一座桥梁,这座桥梁叫“习惯”,教育的本质就是架一座质量堪称优良的桥梁。
----林 格(我国具有影响力的教育专家,原任职于国务院直属机构,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儿童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我们都知道习惯可以影响很多方面。所以家长都想让孩子有个好的学习惯和生活习惯。
但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耐心。
第一,我觉得家长应该允许孩子在一开始的时候进步稍慢一些。比如先学会整理书包,学会自己看完书后放进书架等。从简单的小事做起,家长给予一定的认可和鼓励。
第二,学习效率和自觉性的养成。这是需要一定基础的。首先孩子不能是压烦学习的,也就是要有兴趣。再就是给孩子的任务量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让他有一定的自信,以后就会省力一些。
第三,家长也要有意识地起一定的榜样作用。无论如何在孩子面前也要做出学习的样子,哪怕是你在看一张报纸。身教重于言传吧。
希望我的育儿经验可以帮到你。别急,我们可以慢慢来。有问题我们再探讨。

培养好性格的孩子需要注意什么
答:教育孩子正确表达和处理情绪,如愤怒、悲伤等。这样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适应社会,避免因情绪问题而产生的冲突。培养自尊和自爱教育孩子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学会尊重自己,爱护自己。这样可以增强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培养同理心教育孩子关心他人,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样可以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人际...

论述对小学生进行养成教育教师应注意什么
答:1、建立正面的师生关系:教师应该与学生建立积极、尊重和互信的师生关系,这样的关系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支持和鼓励的环境,有利于小学生成长与发展。2、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和生活习惯的养成,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睡眠、运动等生活习惯,帮助小学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对孩子进行素质教育时家长应须知注意哪些常识
答: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应注意哪些问题 对于1岁以下的宝宝/婴幼儿,最好的早教无外乎1.健康规律的作息2.良好的家庭氛围和亲子互动。 1.健康规律的作息 推荐各位新手父母一个实用程序育儿法:E.A.S.Y-吃(Eat),活动(Activity),睡觉(Sleeping),给自己一点时间(You)。这不是时间表,而是一套常规程序,让一天的生活井井...

孩子养成教育应注意的几点
答:要给孩子提供足够的时间、空间、材料和耐心,让孩子有独立做事的机会。只有通过孩子独立做事,孩子才能成长。四、常和孩子一起工作或游戏 家长每天要分配一些时间和孩子一起玩耍。在和孩子一起工作或玩耍时,要用文明礼貌的语言和孩子多交谈,使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用语习惯。通过与孩子一起玩耍、游戏,能...

在孩子的成长教育中,家长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答:在孩子的成长教育中,家长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 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倾听:家长应该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尊重他们的意见和感受,倾听他们的需求和困扰。有效的沟通可以帮助家长了解孩子的成长需求,并建立亲密的家庭关系。2. 提供积极的激励和支持:家长应该鼓励孩子树立积极的目标和努力追求,给予他们...

在中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方面,教育者应该注意什么
答:大人不应该一方面要求孩子专心学习,另一方面自己又在起劲地玩扑克、看电视、猜拳行令等。这样既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又给孩子的过失留有借口:你都没做好凭什么严格要求我,使习惯培养为空话。总之,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发挥各方面作用,调动各方面的因素,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终会养成。

教育孩子的注意事项(精选5篇)
答:但是要注意:不能没有选择,不要时间过长。看完电视和子女谈论,讨论电视内容。 5、带领子女外出接触社会。带领孩子到公园、风景区、商店、工厂、农村去,或者去访问同学、亲友,进行社会交往,使之开扩眼界,接触社会,认识社会。 5.教育孩子的注意事项 1、以身作则,实现榜样的力量:孩子的模仿性很强,父母的言行举止...

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家长要注意一点,疼孩子归疼孩子,不能总是太要强,不要别人的孩子有什么,自己孩子就得有;别的孩子穿名牌,自己孩子也要穿。这样攀比,会让孩子养成不好的习惯,过于自强,容易让孩子成了贪慕虚荣的人,所以家长应该让孩子脚踏实地,学会勤俭节约,不能过度追求物质富足,多去努力学习知识才行。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