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酒的品质好坏有哪些因素决定? 葡萄酒品质好坏由什么决定

作者&投稿:梁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水和糖是葡萄的最主要成分,这是葡萄能在酵母作用下发酵成葡萄酒的物质基础。酒精是葡萄果实中的糖发酵后的产物。在目前的发酵工艺下,约17克左右的糖,会使每1升的葡萄汁发酵后升高1%的酒精含量。因此,葡萄果实中糖的成份多少,是制约发酵后葡萄酒的酒精度的要素。
  
    葡萄中酸的含量,对葡萄酒的影响也很大。在葡萄酒中,酸除了平衡口感外,还具有抗氧化,保持葡萄酒鲜美的作用。在味觉感受方面,适度的酸会使葡萄酒甜而不腻,并在口感上平衡酒精,甜度,葡萄的水果风味,从而增加味觉的舒适性。
  
    单宁和色素对红葡萄酒的特色和风味作用也是显著的。单宁是很好的抗氧化物质。同时,它的涩味和收敛感又造就了葡萄酒丰富的厚重品质。适度而优秀的单宁给人的感受是美妙的。
  
    葡萄酒的颜色来源于葡萄中的色素。葡萄的色素则决定着红葡萄酒的颜色气质。
  
    芳香物质是造就葡萄酒风味的物质之一,芳香物质越多,葡萄酒的风味就浓厚。
  
    尽管单宁、色素和芳香物质在整个葡萄的物质构成中所占比例非常的小。但它们对葡萄酒的特色和风味有着非常显著的贡献。
  
    单宁、芳香物质和色素更多地存在于葡萄皮中,因此,有时人们会认为葡萄皮的厚薄会影响葡萄酒的颜色和风味。而真实的情况是葡萄皮中含有这三种风味物的缘故。
  
    其实,影响葡萄酒品质的因素除酿造技术外,葡萄果中的五大要素物质的含量及构成比例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说葡萄果中的糖、酸、单宁、芳香物质和色素是判断酿酒葡萄品质的指标性物质。如果上帝现在对国内的葡萄酒消费者抛出一个问题:什么是好的进口葡萄酒?相信有一群人准会晃着满满一杯酒答道:拉菲最好,因为不求最好,但求最贵;而另一群人则惶惶推断:一分钱一分货,肯定是贵的好;但那些真正懂酒的人则会意味深长地回答:好酒,就是我喜欢的酒。那在这个复杂的进口葡萄酒国度里,两瓶相差10的葡萄酒到底有何区别? 一:品质稳定性
差10倍的葡萄酒,以欧洲产酒国当地5、6欧元和50、60欧元的酒为例,后者的品质稳定性更好。在5、6欧元的酒中肯定有不错的,毋庸置疑,但你很难保证随手拿起的那一瓶就不会“踩到地雷”,而50、60欧元的酒品质相对稳定,风险概率较低。 二:风格差异
价格便宜的酒我只能用四个字——“简单易饮”来形容,它们就像一个天真的孩子,没有那么复杂,对产区、年份、酒庄和葡萄特性的表达模糊不清。而50、60欧元的酒更像一个老道的政客,复杂,且复合,更有特质,在上述特点及酿造工艺,甚至是当地人文环境方面的表达均比较充分。 三:葡萄
对于价格较低的葡萄酒而言,葡萄也没什么稀奇,只要不是有大毛病的葡萄,均可拿来酿酒。而价格高于其10倍的葡萄酒就不那么“厚道”了。多数情况下,它对葡萄的品质,以及葡萄树的年龄要求更高,甚至是非理想年份的葡萄不用,非经过数十年岁月积淀的葡萄树不摘。那些动辄成百上千美元一瓶的佳酿,常常仿佛当年的贵妃,非要吃远在千里之外的荔枝,非人手、一粒一粒采摘的上好葡萄不取。 四:工艺环节
价格高的酒在每个环节都很讲究,比如葡萄的种植、选择和发酵过程,以及投入的人工监控成本和是否进入橡木桶陈酿等。便宜的酒通常是不经橡木桶陈年的。 五:产量
5、6欧元的葡萄酒多数是量产酒,使用机械化操作相对较多;而50、60欧元的酒产量相对较低,多数会投入更多人的智慧和辛劳,如更细致地人工分拣葡萄、后期的品尝和调配等。50、60欧或以上的葡萄酒,多数出身名门,一般会有一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渊源,即便是最新冒出来的酒厂,也多得到过知名品酒师的青睐和赞扬。 七:陈年
便宜的酒不需要陈年,而50、60欧元的酒基本都有陈年潜质。 八:期望值
对于5、6欧的酒,饮用者一般不会要求很高,但对于50、60欧元的酒,除了要求酒体更复杂,能品出年份、地方特点和酒庄特色外,还会盼望能带来更多品鉴上的享受,甚至是感动。 九:功能
5、6欧元的酒可用于平时每餐的搭配,轻轻松松地和家人一起分享,即便买到不好的也不会觉得心痛。但对于高于它10倍价格的酒而言,讲究也多起来,多会在特殊的日子和场合与挚爱亲朋、专业酒友们分享。 十:投资价值
5、6欧元的酒没有什么收藏和投资价值,而50、60欧元或以上的酒中则存在一部分具有升值潜力的佳酿。
从以上我们可以总结出价格相差10倍的两瓶葡萄酒,肯定是贵的就更好喝吗?这倒不一定。与其用“好”和“不好”来判断,不如以“适合”和“不适合”来描述更贴切。只要是适合你的酒,无论它是5、6欧,还是相差10倍的50、60欧,反正能令你感到无比愉悦和惊喜的酒就是好酒。

第一步:慢慢品尝
您曾慢慢品尝过巧克力松露吗?浓稠的巧克力酱慢慢地融化在舌尖上,香味一点一点地铺开,逐渐占满整个口腔。只有这样细尝慢咽,才能唤醒你的每一个味蕾,品尝葡萄酒亦然。葡萄酒的细微之处是需要时间去慢慢体味的,而我们的味蕾也同样需要时间来慢慢熟悉葡萄酒中蕴含的各种风味。
第二步:边看边闻边品尝
看、闻和品3个环节是葡萄酒品尝中缺一不可的。在入口品尝之前,看和闻让我们对葡萄酒有了第一印象。如果要盲品一款室温下的里奥哈白葡萄酒(Rioja,其酒体似红葡萄酒),则很有可能被认为是一款红酒;若只让品尝一款酒而不许闻酒香,那人能感觉到的只是该酒的酒体和结构。因此,想要全面了解一款葡萄酒,边看、边闻、边品尝是必不可少的3个环节。
第三步:把风味形象化
形象化葡萄酒风味是指将葡萄酒体验完整地以图像的形式在脑海里呈现,并指导品酒过程。比如,当品尝年轻的基安帝葡萄酒(Chianti)时,品尝到该酒充满玫瑰香、红樱桃香、丁香和陶罐的气息,且红樱桃香比玫瑰香更浓郁,这时,可以在脑海里创造一个盛着玫瑰和红樱桃花的陶罐形象。当再次品尝这种风格的葡萄酒时,自然而然就知道该酒的产地和风格了。
第四步:识别风味并继续探索
识别一种味道是很简单的事,但要同时识别出多种味道来就不是那么容易了。人的味蕾是有惰性的,为了抑制这种惰性,一旦识别出一种风味后,得需要继续发掘其他的味道。只有乘胜追击,继续探索,您的味蕾才能越来越敏感,越来越精准。
第五步:注意结构和酒体葡萄酒的香味一般包括果香和醇香两种,而果香的浓淡与葡萄酒的结构相关。结构复杂的葡萄酒一般果味更浓郁。酒体也会影响到我们对葡萄酒的体验。比如,维欧尼白葡萄酒(Viognier)让人在舌头中部产生一种特有的油腻感,这就是酒体带来的奇妙体验。人们往往还能通过舌头摩擦上颚的方式来分辨其他一些葡萄酒特征,如矿物质和单宁。这些物质能通过不同方式来刺激你的味蕾,带给您不一样的感受。
第六步:建立葡萄酒记忆库
记住一款酒的主要特征有助于你建立一个完整的葡萄酒记忆库,反过来,这个记忆库又将帮助你识别酒款。比如,年轻的西班牙歌海娜葡萄酒都会带有宝石红葡萄果味,如果你储存在记忆库中,那么在盲品中就能轻易识别出这样的歌海娜葡萄酒。为了尽可能多地记住酒款并能留下深刻的印象,记品酒笔记是个不错的选择,尤其是在品鉴会上。这些记忆也能有助于你选择合适的葡萄酒搭配美食。
品酒并非想象中那么神秘,只要了解自身情况,同时掌握一些基本技巧,也能轻松品酒,并能尽享其中的乐趣。依据以上6个小技巧,一步步地将你的味蕾开启,一步步地形成自己的风格,也许这个过程也能让您享受到品酒个中的乐趣。深入了解佳酿首先,要了解商标标签的内容。葡萄酒作为一种酒,按国家有关规定,必须在酒瓶标识上注明:产品的名称、配料表、净含量、纯汁含量、酒精度、糖度、厂名、厂址、生产日期、保质期、产品标准代号等内容,如有标注不全或不标注出厂日期、厂名、厂址的则是伪劣产品。
其次,要观察葡萄酒的颜色。如果酒体清亮透明,没有沉淀和浑浊则是好酒;反之就说明酒的质量有问题,不要随便购买。
另外,要从自己的爱好来选择葡萄酒的酒型。葡萄酒按其含糖量有甜型、半甜型、干型、半干型之分,按色泽有红、白、桃红之区别。高档白葡萄酒一般为微黄带绿、澄清透明、有光泽,果香、酒香浓郁宜人,酒度一般在12度左右。
有经验的人都知道,饮葡萄酒时,“白酒宜冷冻,红酒宜室温”
以白葡萄酒为例,一般轻质的白葡葡和香槟,最佳的享用温度是7~10摄氏度;优质陈年白葡萄酒是10~12摄氏度;贵族霉甜白葡萄酒则以13~15摄氏度为佳。
因为葡萄酒的味道和香气都要在适当的温度中才能较好地挥发,在酒精挥发过程中令人产生最舒适的感觉。如果酒温太高,苦涩、过酸等味道便会跑出来;如果酒温太低,应有的香气和美味又不能有效挥发。
若是不甜的白葡萄酒,其适宜饮用温度为7-8℃。甜的白葡萄酒适宜饮用温度为5~10℃。白葡萄酒,适合搭配海鲜、鱼类、家禽类等烹调方式较为清淡的食物。



一.品酒前准备工作及注意事项 1、观察酒的标签
酒标就是一瓶酒的档案,我们可以通过它了解酒的故事;而且酒标的设计同时也能够体现出酒的风格特色(取决于酿酒者的喜好)。一般国家相关部门都会对酒的标签所要标明的内容做了详细的规定;基本上越是好的酒越会多的在标签上标注关于酒的说明,但并非唯一准则。 酒标一般会标注以下内容:
商标   葡萄品种(所占比例)  生产地区   酿造年份   分装年份   葡萄酒名称   酒精度   酒瓶容量   酒的特性   特别设计 酿造厂名称和地址    分装厂名称和地址    
注:对于一些专业的品鉴活动不允许相关人员在品尝活动结束之前了解酒标上的任何内容。
红酒和葡萄酒的区别楼上的解释过了。
葡萄酒的品鉴是比较复杂的。不是用甜与不甜来区分的。。 一.品酒前准备工作及注意事项 1、观察酒的标签
酒标就是一瓶酒的档案,我们可以通过它了解酒的故事;而且酒标的设计同时也能够体现出酒的风格特色(取决于酿酒者的喜好)。一般国家相关部门都会对酒的标签所要标明的内容做了详细的规定;基本上越是好的酒越会多的在标签上标注关于酒的说明,但并非唯一准则。 酒标一般会标注以下内容:商标   葡萄品种(所占比例)  生产地区   酿造年份   分装年份   葡萄酒名称   酒精度   酒瓶容量   酒的特性   特别设计 酿造厂名称和地址    分装厂名称和地址    注:对于一些专业的品鉴活动不允许相关人员在品尝活动结束之前了解酒标上的任何内容。 2、酒的呼吸
品尝前通常要将葡萄酒转换至另一容器,作用除了将酒与酒瓶中所产生的沉淀物分离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让酒进行“呼吸”。因为一瓶经过长期贮存的葡萄酒在饮用前,为了更好的将它的特色发挥出来,让它与空气接触是必不可少的一道程序;就象长期处于黑暗中的人初见阳光是有个适应过程一样。
一般葡萄酒的呼吸时间根据酒的特征从0.5到2小时不等。
另外,像新鲜的葡萄酒一般则无需做转换容器,但在饮用前打开瓶口让其呼吸一段时间仍必不可少。 3、侍酒温度
葡萄酒根据产品特征的不同,他们的最佳饮用温度也有所区别。为了让葡萄酒充分展示其特色,给品尝者带来最大程度的乐趣;在侍酒时要注意酒的温度。 以下是各种酒大致的适宜温度:
丰厚的红葡萄酒(长时间贮藏)     15-20摄氏度 清单的红葡萄酒(新鲜饮用)       12摄氏度左右  干白葡萄酒和桃红葡萄酒           10-12摄氏度 甜白葡萄酒、甜玫瑰红葡萄酒
香槟以及其它起泡酒                5摄氏度左右这个时候一个专用的冰桶和温度计会派上用场。 4、品酒的次序
在品酒过程中我们往往不可能只品尝到一支葡萄酒,通常会有不同品种特征的酒需要依次品尝;所以为了最小限度的避免酒之间味道的掩盖,品尝的次序也非常重要。
一般的程序是先白酒后红酒、先陈年的酒后新鲜的酒,总体是遵循口味先轻后重、先细致后强烈的原则。 5、酒杯的准备
要欣赏葡萄酒的芳香和迷人魅力,合适的酒杯不可或缺。酒杯的除了用于盛酒之外最重要的作用是向你展示它迷人的躯体和颜色,同时还要使酒得到最佳的呼吸和聚拢香气。所以一只好的酒杯应该:无色透明、均匀且薄、高脚、容量大而杯口相对较小。
通常选用的酒杯有:波尔多酒杯、花球杯、巴黎高脚杯、布艮地杯和阿尔萨斯酒杯等。 二.葡萄酒的品尝
品试葡萄酒需要用到三种感觉:视觉、嗅觉和味觉。 1、视觉
评价一款葡萄酒的第一步就是简单的注视它,从倒酒时就已经开始;在侍好酒以后,品尝者应该手持杯脚以45度角、合适的距离下进行观察;而后在摇动酒杯观察酒液在杯壁上流动(酒柱)的状态。理想环境是在良好的光线下,对着白色平面进行观察。 通过观察酒的清澈度、色泽和强烈程度已经可以初步的体现出酒的特质。 2、嗅觉
嗅觉的运用在品尝中非常重要,它对香气的捕捉分析比味觉还要多。
在酒倒入杯中静止下来以后就可以进行初次闻香,然后是摇杯再次闻香(结合视觉)。 好的品尝者在进行了视觉和嗅觉对酒的认识以后,基本上已经可以确定了酒的特征质量。 3、味觉
为了证实视觉和嗅觉、也为了得到全面的感觉,我们还需要用舌头和口腔来体味葡萄酒。 品尝时要喝入适量的酒,最好布满整个口腔,用舌头对酒进行充分的搅动来体味酒的结构和香气;中间通过鼻子的吸气可使酒的特征更加明显。
最后将酒吐出或喝下,再体味一下后味的长短。从酒入口腔到喝下这个过程大概需要10-12秒左右。 口腔里的动作
葡萄酒喝入口中后,舌头以缓慢的动作搅动,让葡萄酒液充分的与舌头、上颚、下颚、脸颊内侧以及舌根的位置接触。
葡萄酒经过舌头咀嚼后,吞下一、两小口,然后吸入一些空气到口中,使葡萄酒的芳香度更加强烈。(吸气时,口的形状类似发英文字母“F”,吸力和缓,不可过猛,以免呛到喉咙。) 当葡萄酒在口腔内的各个味觉感应区发生作用,此时应专注地去体会并且记录葡萄酒的结构(酒精、酸、单宁等)以及真实的味道。  葡萄酒在口中的留置时间
根据喝入口中葡萄酒的量与质而定。专家们建议,葡萄酒留置口中的时间约15—20秒钟。如果葡萄酒含在口中的时间过久,那么葡萄酒会逐渐被唾液稀释。  大致程序:
侍酒(注意观察)-观察并闻香-摇杯、观察并再次闻香-入口品尝-回味-写品尝纪录 评分大致标准及注意事项:
品酒评分几个通用标准,包括10分制、20分制和100分制。这里介绍100分制的评分大致情况,100分的分布情况是: 外观20分-(色泽和透亮度各10分);
香气30分-(香气浓郁度和质量各占15分、通过嗅觉和唇觉来感受判断); 滋味40分-(组成部分包括酒的糖度、酸度、酒体和后味等); 品种典型性特征-10分(混酿的酒同样适用)。
打分结果用于对比判定酒样的档次: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和低劣等。 三.品尝过程中词汇的运用 颜色
白葡萄酒:淡黄色、禾杆黄、绿禾杆黄、黄色、暗黄色、琥珀黄、金黄色、铅色、棕色(越老的酒颜色会越深)
红葡萄酒:鲜红、宝石红色、红色、深红、暗红、紫红、瓦红、砖红、棕红、棕色、黑红(越老的酒颜色会越浅) 酒体透亮度
澄清、明亮、清澈、晶莹、透明、无光泽、昏暗、混浊、有沉淀(悬浮物)、失光 香气
葡萄酒中的香气来源有三个:葡萄果实、发酵和陈酿,目前在葡萄酒中已经发现了超过500种香味物质,通用的做法是将它们分为八大类。 水果香味:樱桃、覆盆子、草莓、青苹果、菠萝... 鲜花香味:玫瑰、蔷薇、丁香、百合... 植物(矿物)味:青草、蘑菇、花岗岩、奶油... 焙烤味:烤面包、烤咖啡豆、饼干、烟草... 动物味:野味、狐味、生肉... 化学味:硫磺、铁锈味、氧化味... 辛烈味:胡椒、姜... 树木味:香草、松树、橡木...
根据香气的来源与形成又可分为三大类
一类香气(果香或品种香):主要属于花香、果香、植物和矿物气味 二类香气(酒香或发酵香):主要属于化学气味
三类香气(醇香或陈酿香):主要有动物香气、香脂气味、焙烤气味(主要是丹宁变化或溶 解橡木成分形成的气味和香料气味等 味觉及均衡性
由于每款酒都会因品种和酿造方法的区别,从而造成酒中残糖、酸度、苦涩感、醇、香气等各影响品质的因素融合后有不同的感觉。
用于形容酒体的词汇有:成熟、圆润、柔和、怡悦、均衡、刺痛、气泡、丰满、厚重、轻盈、细致、年轻、寡淡、瘦弱、破败、苦涩、空洞、生
以上形容词汇仅供参考和借鉴之用,实际品尝过程中只要方法正确用心体会;你就会沉浸于葡萄酒的魅力之中,并得到最大的身心享受。看标示,区别原汁葡萄酒和半汁葡萄酒。原汁含量100%的葡萄酒是不可能也绝对不可以添加白砂糖或山梨酸钾等成份的,应该说全汁葡萄酒任何东西都不能添加。全汁葡萄酒如果添加了白砂糖,它的酒精度就会提高;更不能添加山梨酸钾,因为山梨酸钾是防腐剂,它是化学物质,添加到全汁葡萄酒内就会破坏葡萄酒成份,进而影响到葡萄酒的酒质。如果一种红葡萄酒标明含有葡萄全汁、白砂糖、山梨酸钾,那应该无疑就是半汁葡萄酒。  
看外观。应选购外观澄亮透明,有光泽,其颜色与酒的名称相符,色泽自然、悦目;香气平衡、协调、融为一体,香气幽雅,令人愉快;口感舒畅愉悦、柔和,酒体丰满完整,余味绵长的葡萄酒。而不要去购买混浊无光,颜色与酒名不符,没有自然感,色泽艳丽,有明显的人工色素感;有突出暴烈的水果香(外加香精),酒精味突出,有其他异味;有异味,异香突出,酒体单薄,没有后味的葡萄酒。  
鉴别真假葡萄酒,还有一招就是在葡萄酒中加盐酸和氢氧化钠,优质的葡萄酒遇酸颜色变深,而加入碱后颜色恢复原状。劣质的葡萄酒加入酸、碱都不会变色。市民家中如果没有酸、碱,也可以用白醋和食用碱代替。    
专家建议,消费者在选购葡萄酒时,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  一是从标签标注的内容判断。  
葡萄酒的标签标注内容应该齐全、准确,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产品名称。根据产品的定义,名称应该为"葡萄酒"。  
2、酒精度。葡萄酒的酒精度不应低于7%(V/V)。  
3、执行标准。我国葡萄酒标准是GB/T15037。  
二是从内在质量判断。  
葡萄酒的质量包括卫生、理化和感官三个部分,其中最能全面、有效地反映葡萄酒质量高低的指标是感官指标。葡萄酒的感官指标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体现:  
1、外观。葡萄酒的外观大多数应该是澄清透明,有光泽,其颜色与酒的名称相符。  
2、香气。葡萄酒是一种发酵产品,它的香气应该有葡萄的果香、发酵的酒香、陈酿的醇香,而且这些香气应该平衡、协调、幽雅、令人愉快。  
3、口感。葡萄酒的口感应该是舒畅愉悦,各种香味细腻、柔和,余味绵长。



法国玛格丽红葡萄酿酒有限公司是世界名牌葡萄酿酒知名酒庄,波尔多玛格丽红葡萄酒享誉世界,它口感柔顺细致,风情万种,有“法国葡萄酒皇后”的美称,是世界公认最大的葡萄酒产地。1855年,世界万国博览会在巴黎举行。当时的法国国王拿破仑三世命令波尔多商会将波尔多产区的葡萄酒进行等级评定,这张波尔多葡萄酒等级表流传至今,波尔多五大顶级酒庄也由此闻名世界。时过境迁,许多法国波尔多红酒庄园的风貌已大有改观,庄园主历经了数次变更,酿造方法也与先前有了不同,但这个分级法的原则至今仍被人们遵循,并推广到法国乃至世界。古老的葡萄酒行会对波尔多来说,同样值得一提。这是一个由社会名流和葡萄酒专业人士组成的非盈利性协会,他们身着古色古香的红顶红袍,系着白色披肩,举行庄严盛大的仪式,隆重纪念与葡萄酒相关的节气和活动。行会世代相传,延续至今。      
波尔多是法国最大的AOC葡萄酒产区。同样是波尔多AOC等级的红葡萄酒,在分级上还大有不同,通常是酒标上标称的产区越小,葡萄酒的质量越高,所以酒庄的酒最为名贵。在波尔多纵横十万公顷的葡萄园上,遍布大小酒庄8000多个,出产的葡萄酒各具风格,纵是一街之隔,风味亦截然不同,这也是波尔多红酒令人着迷的原因之一。酒城波尔多有句名言:酒是酿造师的孩子。意思是说,有了优秀的酿造师,才能创造出高质量的酒。波尔多玛格丽红红酒的高贵源于它漫长而细致的酿造方式:葡萄汁在发酵过程中,浸皮的时间控制着红酒清澈动人的颜色及酒中丹宁的含量;发酵完成后,需要将沉于发酵槽底的酒渣抽取出来,这是一段缓慢而耐心的过程;接下来是选出品质最好的酒,同时将不同品种的葡萄酒以完美的比例结合。这样不但可以提升酒的品质,还可以保留下不同  
品种葡萄的风味,而且能结合出更为独特美妙的口味。经过几个月或更长的时间,葡萄酒从橡木桶中装瓶封盖。此时的红葡萄酒依然具有生命力,它们透过软木塞缓缓地呼吸,继续发生着奇妙的变化,渐渐达到成熟。因此,波尔多红酒大多适宜长期保存,上佳的美酒需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时间才能成熟。自从古代英勇无畏的水手把葡萄树枝从尼罗河的山谷和克里特岛带到希腊、西西里和意大利南部,再由此传入法国之后,葡萄的种植和酿酒技术在这块六边形的国土上得到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改良、提升和发扬光大。葡萄酒文化不仅表现了法兰西民族对精致美好生活的追求,也是法国文明和文化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部份.第一步:买葡萄选购葡萄时,可以挑选一些熟透的葡萄,哪怕是一颗颗散落的葡萄也不要紧。这些葡萄一是容易发酵,二是价位相对较低。常见的葡萄、提子、马奶子等,都是可以用来制作葡萄酒的。第二步:洗葡萄由于葡萄表皮很可能残留农药,清洗葡萄的环节就相当重要,最好能够逐颗清洗,再用自来水反复冲洗,同时剔除烂葡萄。一些爱干净的人,喜欢把葡萄去皮后酿酒,这也未尝不可,但是少了一些葡萄皮特有的营养。  
第三步:晾干葡萄把葡萄盛在能漏水的容器当中,等葡萄表面没有水珠就以倒入酒坛了。  
第四步:选择容器酒坛子可以是陶瓷罐子,也可以是玻璃瓶,但不主张用塑料容器,因为塑料很可能会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并产生一些有毒物质,危害人体健康。  
第五步:捏好葡萄放进容器双手洗净后,直接捏葡萄,操作办法是抓起一把葡萄使劲一握,然后放入酒坛中,再把糖放在葡萄上面,葡萄和糖的比例是10∶3,即10斤葡萄放3斤糖(不喜欢吃甜的朋友,可以放2斤糖,但是不能不放糖,因为糖是葡萄发酵的重要因素)。 第六步:加封保存将酒坛子密封,如果是陶瓷罐的话,可以到买黄酒的小店要点酒泥,加水后糊住封口。加封后,酒坛子需放在阴凉处保存,平时不要随意去翻动或打开盖子。   第七步:启封天热时,葡萄发酵时间需要20天至一个月左右,现在这个季节做葡萄酒,发酵时间需要40天左右。启封后,捞出浮在上面的葡萄皮,就可以直接喝葡萄酒了。注意,如果喜欢酒劲足一点,只需延迟启封时间就行了。启封后,每一次舀出葡萄酒后,别忘盖好酒坛的盖子,以免酒味挥发



葡萄酒的主要质量指标大体可分为感官指标和理化指标两大类。感官指标主要指色泽、香气、滋味和典型性方面的要求,理化指标主要指酒精含量(酒精度)、酸度和糖分指标。  
从感官指标来看,首先要求葡萄酒应具有天然的色泽。即原料葡萄的色泽,如红葡萄酒是宝石红,白葡萄酒是浅黄色。葡萄酒本身应清亮透明无浑浊。葡萄酒除应有葡萄的天然果香外还应有浓厚的酯香,不应有外来的气味,更不能有异味。滋味与香气密切相关,香气优良的葡萄酒其滋味醇厚柔润。葡萄酒的滋味主要有酸、甜、涩、浓淡、后味等。  
典型性也称为风格。各种葡萄酒有各自不同的风格。同时因各地区、各厂家的葡萄栽培和酿造工艺的不同,同一品种的酒,其风格特点也可能各不相同。每种葡萄酒均应由自己的典型性,典型性越强越好。我国葡萄酒国家标准对感官指标有明确的规定。  
葡萄酒的理化指标也因酒种不同而有所不同。测定葡萄酒所含的酒精量时,需将酒中的酒精蒸馏出来,再用酒精计测定。一般甜型、加香型葡萄酒酒精度为11.0%~24.0%,其他类型葡萄酒为7.0%~13.0%。葡萄酒中含有发挥酸和不挥发酸,合称总酸。甜型、加香型葡萄酒不挥发酸含量为5.0~8.0/克·升-1,其它类型葡萄酒为5.0~7.5/克·升-1。挥发酸含量均应不超过1.1克·升-1。根据葡萄酒的酸度,可以鉴定其滋味,但如挥发酸增加则说明酒已变质。  葡萄酒的糖分因品种不同而各异,一般为9%~18%,个别也有20%以上的。具体来说,干型葡萄酒的糖分含量不得超过4.0,半干型葡萄酒在4.1%~12%之间,半甜型葡萄酒在12.1%~50%之间。  葡萄酒的主要质量指标为专业性评酒提供了依据,尤其是感官品评,是目前国内外鉴定葡萄酒品质的主要手段。



决定葡萄酒品质有哪些因素?~

品种,产地,年份,这是天定的。工艺,这是人定的。反正很多这些是主要的。

水和糖是葡萄的最主要成分,这是葡萄能在酵母作用下发酵成葡萄酒的物质基础。酒精是葡萄果实中的糖发酵后的产物。在目前的发酵工艺下,约17克左右的糖,会使每1升的葡萄汁发酵后升高1%的酒精含量。因此,葡萄果实中糖的成份多少,是制约发酵后葡萄酒的酒精度的要素。葡萄中酸的含量,对葡萄酒的影响也很大。在葡萄酒中,酸除了平衡口感外,还具有抗氧化,保持葡萄酒鲜美的作用。在味觉感受方面,适度的酸会使葡萄酒甜而不腻,并在口感上平衡酒精,甜度,葡萄的水果风味,从而增加味觉的舒适性。单宁和色素对红葡萄酒的特色和风味作用也是显著的。单宁是很好的抗氧化物质。同时,它的涩味和收敛感又造就了葡萄酒丰富的厚重品质。适度而优秀的单宁给人的感受是美妙的。葡萄酒的颜色来源于葡萄中的色素。葡萄的色素则决定着红葡萄酒的颜色气质。芳香物质是造就葡萄酒风味的物质之一,芳香物质越多,葡萄酒的风味就浓厚。尽管单宁、色素和芳香物质在整个葡萄的物质构成中所占比例非常的小。但它们对葡萄酒的特色和风味有着非常显著的贡献。单宁、芳香物质和色素更多地存在于葡萄皮中,因此,有时人们会认为葡萄皮的厚薄会影响葡萄酒的颜色和风味。而真实的情况是葡萄皮中含有这三种风味物的缘故。其实,影响葡萄酒品质的因素除酿造技术外,葡萄果中的五大要素物质的含量及构成比例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说葡萄果中的糖、酸、单宁、芳香物质和色素是判断酿酒葡萄品质的指标性物质。

你了解点点滴滴的红酒吗
答:第一,当时作为原料的葡萄,在收成时雨水不能太多;第二,就是葡萄的酸度要足够,要酸死人不偿命的那种,几乎可以说原料的酸度就决定了它所酿造出来的酒可以储存多长时间;第三,如果是含有抗氧化元素丹宁酸较高的葡萄,亦能帮助红酒存放较久。要有以上条件所酿造出来的红酒,才能有长时间收藏的价值。看来造酒原料真的很...

怎么辨别红酒的好坏
答:当然,真正要能品出酒的好坏,还是得经由不断尝试比较各类的葡萄酒、并吸收相关的资讯,才能精于此道的。同时一个人也会随经验的累积而对同一种酒有不同的看法。\x0d\x0a\x0d\x0a但毕竟品酒是非常私人的经验,一瓶酒的好坏,多多少少也取决于各人的喜好,因此,品酒者对一瓶酒的优劣评价,也常存在着歧见,...

有那位对酒(非常)了解的,尤其是对红酒了解的,请赐教
答:你好!我对红酒只是了解一些,谈不上非常了解。我就说说如何鉴定一只红酒是好是次吧。一说鉴定酒的好坏,可能以为有长篇大论的,其实不然,这次我就说个,如何不喝酒就知道是不是好的红酒的办法,当然啦,这个适用于高档红酒。这个办法就是“挂杯”。那么什么叫挂杯呢?这样,你倒了一杯酒,轻轻地摇...

红酒怎么区分是餐酒还是普通红酒?
答:不同产区酒标标示内容不尽相同,但基本上有产地、葡萄品种、年份装瓶地,分级等要素。有关产地的标示越精确越好。另外,葡萄的年份也相当重要,它不仅代表了一瓶葡萄酒的酒龄,也是品质良莠的依据,不同年份的葡萄成熟度会有差异,而且年份收获的好坏也会影响葡萄酒的品质。至于等级分法,各国各产区也有不...

选葡萄酒的四大误区有哪些
答:一般称这种现象为挂杯,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葡萄酒在沿酒杯下落时,酒液中不同成分的下落速度不一样导致的。不同种类,不同庄园出产的葡萄酒酒体是各有标准的,互相之间根本没有可比性,所以不能单从挂杯情况的好坏来判断葡萄酒品质的优劣。其实我还想加一点,在葡萄酒世界也会有“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怎样从外观辨别红酒好坏
答:2、酒瓶的封盖是否有被打开或破坏的痕迹;未开封的酒,如果瓶塞凸起或瓶口有粘液,说明该酒品质出问题了。3、从酒瓶背面标签上的国际条形码上可以判断是哪国出品,如以3字打头的,是法国产地,以9字打头的,是澳洲产地,以6字打头的,是中国制造,等等。4、部分法国葡萄酒的酒瓶铅封处都印有女人头的...

葡萄酒和红酒有什么区别么?单宁到底指什么?高手指点下,谢谢
答:是葡萄酒的一种,但是国内普遍把葡萄酒成为红酒,这个是习惯叫法。根据国际葡萄与葡萄酒组织的规定(OIV,1996),葡萄酒只能是破碎或未破碎的新鲜葡萄果实或葡萄汁经完全或部分酒精发酵后获得的饮料,其酒度不能低于8.5度。但是,根据气候、土壤条件、葡萄品种和一些葡萄酒产区特殊的质量因素或传统,在一些...

请问看包 装能断定一款葡 萄酒的好 坏吗?
答:其实葡萄酒的包装只是外在,关键还在于其整体的品质和口味,不过像我最喜欢的张裕翡凡凤舞游鲤混酿甜白葡萄酒就不一样啦,酒瓶和酒液的颜值都超级高,而且口味和口感层次感很强,酸酸甜甜的味道搭配浓郁的花果香与蜂蜜的甜美,这才是我的梦中情酒~...

怎样品鉴葡萄酒?
答:5、酒泪:“酒腿”或“酒泪”现象称为马拉高尼效应,由液体的表面张力引发,俗称“挂杯”。酒泪流速慢说明酒精度偏高,但与葡萄酒品质无关。/iknow-pic.cdn.bcebos.com/3c6d55fbb2fb4316dbac3cd42ea4462308f7d3e9"target="_blank"title="点击查看大图"class="ikqb_img_alink">/iknow-pic.cdn...

红酒的主要成分?
答:葡萄酒中最主要的醇类物质自然是酒精。酒精是葡萄酒的主要影响因素,也是葡萄酒风味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一般来说,葡萄酒中酒精含量并不高,大约在8.5%-16%之间,葡萄成熟度、酿造方式等都会影响酒精的含量。除了酒精外,葡萄酒中还含有其余醇类物质,含量最高的便是甘油。甘油是酵母发酵的副产物,有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