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之形若土狗文言文怎么翻译

作者&投稿:职旭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 轮扁斫轮 古文翻译

【原文】

世之所贵道者,书也。书不过语,语有贵也。语之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随。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而世因贵言传书。世虽贵之,我犹不足贵也,为其贵非其贵也。故视而可见者,形与色也;听而可闻者,名与声也。悲夫!世人以形色名声为足以得彼之情。夫形色名声,果不足以得彼之情,则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而世岂识之哉!

桓公读书于堂上,轮扁斫轮于堂下,释椎凿而上,问桓公曰:“敢问:“公之所读者,何言邪?”公曰:“圣人之言也。”曰:“圣人在乎?”公曰:“已死矣。”曰:“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已夫!”桓公曰:“寡人读书,轮人安得议乎!有说则可,无说则死!”轮扁曰:“臣也以臣之事观之。斫轮,徐则甘而不固,疾则苦而不入,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乎其间。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斫轮。古之人与其不可传也死矣,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已夫!”

【译文】

世人所贵重的道,载见于书籍,书籍不过是语言,语言自有它可贵之处。语言所可贵的是(在于它表现出的)意义,意义自有它指向之处。意义的指向之处是不可以用言语传达的,而世人因为注重语言而(记载下来)传之于书。世人虽然贵重书籍,我还是觉得不足贵重,因为这是贵重(那)并不(值得)贵重的。本来,可以看得见的是形状和色彩;可以听得见的是名称和声音。可悲呀!世人以为从形状、色彩、名称、声音就足以获得那大道的实际情形。可是形状、色彩、名称、声音实在是不足以表达那大道的实际情形的。知道(大道)的不说,说的又不知道(大道),那世人又岂能认识它呢!

齐桓公在堂上读书,轮扁在堂下砍削(木材)制作车轮,(轮扁)放下椎凿的工具走上堂来,问齐桓公说:“请问,公所读的是什么书呀?”桓公说:“是(记载)圣人之言(的书)。”又问:“圣人还在吗?”桓公说:“已经死去了。”轮扁说:“那么您所读的书不过是圣人留下的糟粕罢了。”桓公说:“我读书,做轮子的匠人怎么能议论?说出道理就可以放过你,没有道理可说就要处死。”轮扁说:“我是从我做的事情看出来的。砍削(木材)制作轮子,(榫头)做得过于宽缓,就会松动而不牢固,做得太紧了,又会滞涩而难以进入。(我做得)不宽不紧,得心应手,口里说不出来,但其中自有度数分寸在。我不能明白地告诉我的儿子,我儿子也不能从我这里得到(做轮子的经验和方法),所以我已七十岁了,还在(独自)做车轮。古代人和他们所不能言传的东西都(一起)死去了,那么您读的书不过就是古人留下的糟粕罢了!”

提示;轮扁斫轮而不能说出斫轮的道理,这不是“言不尽意”吗?

2. 文言文 “若”的用法 “是”的用法

文言文 “若”的用法⑴如果,假如。

例:①今若断斯织也,则捐失成功。②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

③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允等之慢,以彰其咎。④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

⑤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⑥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⑦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

⑧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⑨若有宿根,须取无茎叶时采。

⑩若有所教,仆固愿闻也。⑵像,好像。

例:①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②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③细若蚊足。④仿佛若有光。

⑤视其中,则干若败絮。⑥貌若甚戚者。

⑦唐雌对曰:“否,非若是也。”⑧意色扬扬,若自矜诩。

⑨形若土狗。⑩呆若木鸡。

(11)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12)若无罪而就死地。(13)若是其甚与?(14)其若是,孰有御之。

⑶你(的),你们(的)。例:①若所市于人者。

②若毒之乎?③更若役,何富贵也。④若为佣耕,何富贵。

⑤若翁廉。(若你们)⑥若何为生我家?⑦若入前为寿。

⑧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若属:你们这些。)

⑨予我千金,吾生若。(若:你们)⑩若素名勇。

⑷此,如此,这样。例:以若所为,求若所欲。

⑸至于。例: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

3. 关于高中文言文18个虚词的解释及例子,还缺5个

1.【而】本义阐析:“而”的意思很抽象,但它本来是个实词,指整个胡须,它的甲骨文就是胡须的形象.后来,“而”字用作虚字,那是属于假借.(1)连词1)表并列,今译为:而且、又.例释: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注:并列关系连词两侧的词语可以调换,调换后语意不发生变化.2)表顺承,今译为:就、才、接着.例释: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3)表递进,译为:并且、而且.例释: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4)表转折,今译为:却、但.例释: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5)表假设,今译为:如果、假使.例释: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6)表因果,今译为:因而、所以.例释:表恶其能而不用也7)表修饰,今译为:着、地.例释: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8)表示目的关系.缦立远视,而望幸焉9)表方位,今译为:以.例释:三代而下,有学而不问10)表示连接的前后两部分是陈述与被陈述的关系.张溥《墓碑记》:“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2)代词1)第二人称,今译为:你(们)、你(们)的.它与“尔”是同源字,在上古之时音近义通.例释: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 《勾践灭吴》.2)近指代词,今译为:此、这样.例释: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而妾亦然.(3)用作动词(有书称之为“比况词”),译为“如、好像、像”.它与“如”是同源字,在上古时读音相近,意义相通.例释:白头而新,倾盖而故,何则?知与不知也《新序》.(4)音节助词,不译.例释: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5)语气词,用在句尾,今译为:啊、吧.例释:若敖氏之鬼,不其馁而.《宣公四年》(6)通“耐”、“能”,今译为:能够、才能.例释:行柔而刚,用弱而强《原道训》(7)与“而”有关的复合虚词.【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未几而摇头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虎丘记》)【而后】才,方才.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既而】不久,一会儿.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墓碑记》)2.【何】本义阐析:“何”在金文中的个独体字,像人扛着戈,是“荷”的本字.后来,“何”字成了“曷”的假借字,便另造“荷”字来表示原义.另:“何”“曷”“盍”三字音同,词义相通.如,大王来何操?”《鸿宴门》;(一)用作疑问代词.1.单独作谓语,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可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2.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可译为“哪里”“什么”.译时,“何”要后置.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3.作定语,可译为“什么”“哪”. 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二)用作疑问副词.1.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么”“怎么”.例释:何敢助妇语.2.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怎么”“多么”“怎么这样”.例释:作计何不量(三)作语助词,相当于“啊”.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四)何:通“呵”,喝问.例释: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谁何:呵问他是谁何.意思是检查盘问.)(《过秦论》)【何如】【奈何】【若何】表示疑问或反问,译为“怎么样”“怎么办”“为什么”.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何以】即“以何”,介宾短语,用于疑问句中作状语,根据“以”的不同用法,分别相当于“拿什么”“凭什么”等.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无何】译为“不久”“没多久”.抚军不忘所自,无何,宰以卓异闻,宰悦,免成役(《促织》)【何乃】译为“怎能”.例释: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何必】译为“不必”,表示反问语气.《孟子•梁惠王上》:“王何必曰得,亦有仁义而已矣.”【何许】译为“何处,什么地方”.《大铁椎传》:“大铁椎,不知何许人.”【何其】译为“多么,怎么这样”,用疑问口气表示程度.欧阳修《伶官传序》:“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3.【乎】(一)用作语气助词.1.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呢”.例释:几寒乎?欲食乎?(《项脊轩志》)2.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例释: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在国乎?3.表测度或商量语气,可译为“吧”.例释: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4.用于感叹句或祈使句,可译为“啊”“呀”等.例释: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5.用在形容词后,含有赞叹意味.例释: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百不与焉!《泰伯》.6.用在句中的停顿处.例释:秦于是乎输粟于晋《僖公十五年》.(二)用作介词,相当于“于”,在文中有不同的翻译.例释: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岳阳楼记》)(乎:于)(三)可作词尾,译为“……的样子”“……地”.例释: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庖丁解牛》).4.【乃】本义阐析:乃字和“汝”、“尔”、“若”、“而”等字同源,都可以充当第二人称代词,属于假借义.(一)用作副词.1.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才”“这才”“就”等.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2.强调某一行为出乎意料或违背常理,可译为“却”“竟(。



~

视之,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意似良翻译
答:看起来外形像蝼蛄(土狗),翅膀如梅花瓣,脑袋方形,腿很长,似乎是只(好蟋蟀)。

求古文翻译"视之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
答:看它的形状就像土狗,带有梅花图案的翅膀,头显得方正,大腿很长。

蒲松龄的《促织》的翻译
答:壁上小虫忽跃落襟袖间,视之,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意似良。喜而收之。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思试之斗以觇之。 译文: 不多时,成名回来了,听了妻子的话,全身好象盖上冰雪一样。怒气冲冲地去找儿子,儿子无影无踪不知到哪里去了。后来在井里找到他的尸体,于是怒气立刻化为悲痛,呼天喊地,悲痛欲...

促织原文及翻译一段一译
答:壁上小虫忽跃落襟袖间,视之,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意似良。喜而收之。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思试之斗以觇之。 第六段翻译: 不多时,成名回来了,听了妻子的话,全身好象盖上冰雪一样。怒气冲冲地去找儿子,儿子无影无踪不知到哪里去了。后来在井里找到他的尸体,于是怒气立刻化为悲痛,呼天喊地,...

促织翻译
答:再仔细看它,形状象土狗子,梅花翅膀,方头长腿,觉得好象还不错。高兴地收养了它,准备献给官府,但是心里还很不踏实,怕不合县官的心意,他想先试着让它斗一下,看它怎么样。 村里一个喜欢多事的少年,养着一只蟋蟀,自已给它取名叫\"蟹壳青\",(他)每日跟其他少年斗(蟋蟀)没有一次不胜的。他想留着它居为奇货来...

儿科文言文
答:1. 两小儿辩日文言文翻译 《两小儿辩日》的文言文及翻译如下: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

视之形若土狗文言文怎么翻译
答:1. 轮扁斫轮 古文翻译 【原文】 世之所贵道者,书也。书不过语,语有贵也。语之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随。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而世因贵言传书。世虽贵之,我犹不足贵也,为其贵非其贵也。故视而可见者,形与色也;听而可闻者,名与声也。悲夫!世人以形色名声为足以得彼之情。夫形色名声,果不...

文言虚词若用法,文言虚词若用法
答:文言翻译ruò (1)<动词>像,好像。①视之,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意似良(《促织》)②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齐桓晋文之事》)③其若是,孰有御之。(《孟子见梁襄王》)④《赤壁之战》:“众士慕仰,~水之归海。”(2)<动词>及;比得上。《邹忌讽齐王纳谏》:“徐公...

《孔子像丧家之犬》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文
答:子贡将实际情况告诉了孔子。孔子欣然笑了,说:“形容我的样子,是细枝末节的小事。然而说我像失去主人的狗,确实是这样啊!确实是这样啊!”二、原文 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东郭门。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其颊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腰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

文言文高考虚词18个有哪些?意思分别怎么翻译?
答:①视之,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意似良(《促织》) (二)用作代词。 1. 表对称,相当于"你""你们";作定语时则译为"你的"。 ①若入前为寿 ,寿毕 ,请以剑舞(《鸿门宴》) 2.表近指,相当于"这""这样""如此"。 ①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齐桓晋文之事》) (三)用作连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