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派别的佛教,服装上有何差异? 中国佛教有哪些派别?是根据什么来划分的?

作者&投稿:挚苛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大陆北传佛教主要服装是唐朝时候的装扮,一般以黄色,灰色,棕色为主,缠脚等.一般分两种装束,便装和袈裟装.

藏传佛教属于北传,装扮类似南传,以一块黄色袈裟裹身,不同在于穿长裤,有腰带,正式场合佩戴黄色的高帽

南传佛教,赤脚,黄色裹布,为统一装束,根据等级不同,划分为淡黄,深黄,橘色等,女的一般穿白色的衣服和裤子,头批白色青纱

最简单的区别方式就是,北传佛教着装繁复,较为华丽,有些袈裟上镶有宝石及金线,,南传佛教较为朴素,只有一块袈裟,袈裟之外僧人赤身裸体,并无任何可装钱物的储藏空间

有啊,但是你问是什么派别呢。
汉传的佛教确实是灰色黄色为主,藏传则看派别有不同花色的帽子,但是衣服是红色的多点,如宗喀巴大师的格鲁派被称为黄教也是因为其戴着黄帽子。
而噶举派噶当派则有黑帽子,如此等等,但是现在西藏第一个大教派还是黄帽派。
南传上座部佛教则是黄色,与电视上所见的傣族部落和尚是差不多的,不过我还没见过真实的呢。
日本则与汉传类似。

大陆佛教虽然有派别之分,但是还是一家,服装上没有差异,遵循的是佛制.但藏传佛教不是佛教.当然还有南传佛教之分.在大陆很少.

南北朝时期的佛教学派与隋唐时期的佛教宗派有什么不同~

南北朝时期的佛教学派主要是继承和传承印度佛教宗派,无论大乘小乘,成识三论等等,都是印度(广义)地区已经存在的宗派,隋唐以前的历代法师和译师主要的任务仍是佛教法意的中国汉化,也就是说主要做的是文化交流工作。
隋唐时期的佛教宗派是随着中国文化发展的变迁而体现出中国古典精神与印度精神的结合性,比如对很多经典的大规模新译,就是文化矛盾与调和的必然结果,对前期的见解需要重新解读。在这之后,出现了汉化佛教的本土宗派,比如天台宗、华严宗、禅宗等。不是说他们这些新起的宗派没有印度思想的依据,而是说他们形成的环境、所持的理解概念、所实践的修行理论,实际上有浓厚的中国文化的影响。天台、华严、禅宗的盛行,皆与中国传统文化及习性有关,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

佛教宗派总述  目前的佛教,有三个主要的派别,分别是部派佛教(又称南传佛教,小乘佛教),大乘佛教(又称北传佛教,汉传佛教),以及藏传佛教(又称金刚乘,密乘)。这三个大的派别之下,又分成众多的各种宗派。 原始佛教  从佛陀创立佛教开始,到佛灭度后一百年这段时间,佛教思想和组织基本保持佛陀在世时的原始面貌,故称原始佛教。 上座部与大众部  佛灭度后一百年,因对待戒律的态度不同,佛教分裂成严格持戒的上座部与主张戒律可以变通的大众部。这是佛教的第一次分裂,又称根本分裂。根本分裂之后的几百年,上座部与大众部又各自分裂形成二十(一说十八)个更小的派别,被称为枝末分裂,因此这一时期被称为部派佛教时期。小乘与大乘  大乘佛教大约是公元1世纪左右从大众部发展出来的,其教理有较大的发展。大乘佛教认为自己的教法是广度众生的大舟,而以往的其它所有佛教宗派只能满足于自我解脱,因此称自己这一派为「大乘」,而所有上座部与大众部教派都被他们称为「小乘」。「小乘」在这里有轻视贬低之意,上座部与大众部本身也不接受这样的称呼,因此在佛教界一般称之为部派佛教。 大乘佛教也向北传播到了汉地,成为「汉传佛教」的主要组成部份。 显教与密教  大乘佛教发展到后期,吸收了印度传统的婆罗门教的一些理论和方法,发展出密],也称金刚乘。这一派认为其它教法都是都是如来的「方便」说法,而本派的教法是如来所宣的「真实密意」,不可轻易示人,需秘密传授,因此称本派为「密教」,称所有其它宗派为「显教」。 难行道与易行道  汉传佛教中的净土宗认为,在所有的修行法门里,净土法门可以籍有阿弥陀佛的宏大愿力,临终时蒙弥陀接引,往生极乐世界,在那里继续修行直到成佛,是最简单,最顺利,最稳妥的方法,因此称本宗为易行道,称所有其它宗派为难行道。 当然这是净土宗的一家之言,另外净土宗也认为自己只是大乘佛教的一个派别。 南传与北传  上座部后来向南方传播到斯里兰卡、东南亚以及中国云南等地,被称为「南传佛教」,其经典多为巴利语所写。   大众部、大乘佛教和密教后来主要向北方传播,形成北传佛教,其经典多为梵文。 汉传与藏传  北传佛教的大众部、大乘佛教和密教一部份经中亚(古西域)传播到汉地,共同组成「汉传佛教」。 另外密教经尼泊尔传到西藏,与当地的苯教相互影响,发展称为「藏传佛教」。名称与区别  有些时候,「小乘佛教」、「部派佛教」、「南传佛教」、「上座部佛教」、「原始佛教」会被等同混用,不加区分。「大乘佛教」、「北传佛教」、「汉传佛教」也常常被等同混用。「金刚乘」、「密乘」、「密宗」、「藏传佛教」也是如此。虽然实际上他们之间是有区别的,不完全是一回事。 第一次分裂(根本分裂)  佛教的第一次分裂,大约发生于释迦牟尼佛灭度后一百多年的印度。当时的比丘们就是否应该严格遵守佛陀制定的戒律发生了激烈的辩论,一派认为应当无条件严守戒律,另一派认为在一些无关大局的细节上,可以权衡变通。经过辩论,双方在十件事上不能达成妥协(即“十事非法”),比如出家人是否可以接受金钱的布施,是否可以存贮化缘得来的食盐,是否可以饮用未经搅拌去脂的牛乳等。由此,佛教僧团分裂成主张严格持戒的上座部和主张可以变通的大众部。这是佛教的第一次分裂,又称为“根本分裂”。 枝末分裂  在第一次分裂后,又经过数百年的发展,上座部与大众部内部又进一步分出了更多的派别。

国外哪些宗教穿僧衣?
答:穿僧衣不管是国外还是国内,都是佛教僧人穿的,比如泰国南传佛教的僧人,日本僧人,韩国僧人都是穿僧衣的。不同国家,佛教的分支不同,僧衣也有所差别。韩国僧服 与韩服一样,也是交领断衽(V领),胸系大结。汉服则是交领右衽(y领),系带在腋下腰侧。韩国袈裟,与中国差不多,但不用环钩,而是布...

喇嘛穿着为何和别的僧人不一样
答:佛教始于印度,但印度现在已无佛教。佛教目前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中国、韩国、日本和东南亚地区。中国历史上的佛教派别一共有十个,目前仅存七个。单个派别下也有不同的分支。现在在中国能看到的佛教派别有禅宗、净土宗、法华宗等,而禅宗、净土宗、法华宗等派别都有剃度习惯,因此这些派别的信徒可以叫和尚(...

佛家与道家 居土衣服有什么不同
答:你好,乐意为你解答:道冠指道士所戴之冠。多为木制,近世也有塑料制品。按其不同用途,可以分为黄冠、五岳冠、星冠、莲花冠、五老冠等五种。僧服指僧人穿的衣服,僧服的颜色是有严格规定的,不同地区的僧人的衣服也不尽相同 海青是佛教徒共同的正式礼服,可以在参加法会、念佛共修、助念,或是参加...

和尚不同颜色的衣服怎么分等级?
答:佛教讲究众生平等,所以佛教服装是没有等级的。根据佛教的制度,僧衣有大中小三件:一是用五条布缝成的小衣,我国俗称为五衣,是打扫劳作时穿的;一是七条布缝成的中衣,我国俗称七衣,是平时穿的;一是九条乃至二十五条布缝成的大衣,我国俗称祖衣,是礼服,就是那个斜系的大衣,参加活动或见尊长...

佛教的僧侣中,为何多以黄色僧衣为主?
答:在藏传佛教中,红黄两色代表崇高、代表圣洁、代表信仰,是僧人和信众尊崇的颜色。红色和黄色是藏传佛教神圣的僧服之色,藏传佛教僧人以红色僧服为主,黄色用于法衣。一些宫殿、寺庙的神殿、重要的佛堂外墙大多都是红色,以示威严。黄色更是备受尊崇,平常人家的建筑基本上没有使用黄色的,只有寺庙、活佛的...

藏族传统服饰从传统到现在是如何演变的?
答:这一时期服饰艺术的发展停滞不前,只有武士服饰有所发展。西藏武士的铠甲多为钢片甲,用细皮条串结钢片而成,正面镶有铜质加固件,铜件上雕刻有细密的纹饰,具有鲜明的西藏本土特征。 佛教僧侣服饰也有等级区别,上层僧侣生活奢侈,衣着华丽,“下坐重裀,上张伞盖,身衣锦缎”。佛教不同派别不仅在教义上不同,服饰穿着...

藏传佛教四大派,黄教、红教、花教和白教,分别有什么特点?
答:主要有宁玛派、噶当派、萨迦派、噶举派等前期四大派和后期的格鲁派等众多派系。格鲁派兴起后,噶当派则并入格鲁派而不单独存在。藏传佛教的派别差异既不像印度的小乘十八派是由于其遵行的戒律不同而分派,也有异于印度的大乘因其主张的教义不同而分派。其派别差异是因不同师承、不同修持教授、所据不同经典...

道教正一派和全真派从服装穿戴上,怎么区分?
答:道教正一派和全真派在道巾、道袍颜色、道冠上都有所不同,具体如下:1、从道巾上来区分,全真派道士多用混元巾、庄子巾和一字巾,正一派道士多用纯阳巾和网巾。2、从服饰上来区分,两派的着装大同小异,皆大体沿袭古制。但全真派以“青”为主。青为东方甲乙木,泰卦之位,又为青龙生旺之气,是为...

和尚跟道士的最大区别是什么
答:另外,两者所守的戒律有相当大的区别,造成行为上有许多差异,外表上“和尚”落发,最长不得超过一小麦,汉传佛教出家众必须素食,穿僧服,除非其还俗才能脱掉僧服。而“道士”的戒律没有佛教那么严密和众多,外表上留发,有一定的道冠和发髻装束,穿道服,两家服装有的相同,也有的不同。一般相同的服...

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反映在服装上有什么根本不同
答:从罩体束腰到现在的西服就可以看出来。从文化的差异来说,中华文明是含蓄的,最多体现就是在色彩的明暗,而西方文明是把创新放在了外面。中国服饰文化经过历史的演变逐渐形成了“中式服饰文化”,具有鲜明的东方文化的特色;而以地中海文明为基础的西方服饰文化发展至现代亦有了突破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