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浓志高的历史 清朝历史上的齐志高

作者&投稿:余屈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距今九百五十多年前的北宋皇佑年间(1052年),中国历史上发生了一次惊天动地的事件——西南边疆的壮族首领侬智高为反抗宋廷的压迫,在广西毅然发动起义,并以雷霆万钧之势,不到一个月就攻陷邕州(今南宁),随即建立了大南国——古城南宁。
侬智高,世居广源州(今广西靖西,田东一带),其父为当地壮族首领,因不堪交趾国(今越南北部)的欺压、掠夺,又得不到对交趾一味迁就的宋廷的保护,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出兵反抗交趾,后被擒杀害。
侬智高成年后,继其父为广源首领,为摆脱为之深恶痛绝的交趾的控制,曾累次上书宋廷,并献上巨额的黄金和贡物,要求归附。(据《宋史·广源州蛮传》)但当时庸懦的赵祯统治集团,却因怕冒犯交趾,竟然拒绝了侬智高要求内属的真诚请示。因此,在多次请附未果、忍无可忍的情况下,侬智高发动了这次其迅猛程度与声势均为宋廷始料不及的大起义。

聚众举义
侬智高自小聪敏过人,他饱读诗书,成为广源州惟一中举的读书人。
侬智高得到了广东的进士黄师宓等人的鼎力相助,为这次举事作了充分的准备。他一方面探明了邕州军防的虚实,一面又麻痹对方,甚至故意示弱,诳语:“本洞饥,部族离散。”(《宋朝记实》)致使邕州知府陈珙信以为真,以为侬智高微弱,不是宋廷敌手,因而毫无戒备。
一日,侬智高暗中派人故意放火烧了自家的村寨,对众人说:“乡亲们!我们平生积聚的财产,现已被天火烧光了,无以为生,办法都想尽啦!只有一个出路:那就是聚集队伍,举行起义,去奋力打下邕州城,再进一步攻占广州,自己称王!”(见《宋史记事本末》)
侬智高的计策十分成功。在各族群众的拥护下,宋仁宗皇佑四年(1052年)农历(下同)四月初六,侬智高在安德州(今靖西境)组成了五千人的大军宣告起义。
义军浩浩荡荡,下德保,过田阳,沿右江东下,次日即抵达邕州管辖下的横山寨(一称横江寨,今田东县境),首战大捷——一举攻该寨,杀死了寨主张日新、邕州都巡检高士安及钦横州同巡检吴香,义军纪律严明,所到之处皆打开仓库,赈济饥民,甚得人心。

建“南天国”
时值初夏雨豪,江水上涨,战船倍速。侬智高率义军沿江而下,很快就抵达邕城西郊的心圩,与守候在那里的永宁郡(今南宁邕宁区)太守吴某父子三人所率之守军交战。起义军将宋军团团包围,使其水断粮绝,又得不到援兵,因此很快遭败绩,吴父子皆死战中。
起义军马不停蹄,乘胜进击邕州,知州陈珙万分惊慌,忙命令通判王乾佑、权都监李肃守大门,武官守朝天门,并急派司户参军孔旦飞报附近各州及下游沿江郡县,请求兵援。马平(今柳江县)的宋士尧首先开到,与侬军交锋,不敌,宋本人在马上被砍下头颅。
五月初一,张立的宾州(今宾阳县)援军到邕,陈珙大喜,在城上设宴犒军。可笑的是,酒未过三巡,在席上听到城破的消息,众皆大惊失色——知州陈珙、张立、乾佑及节度使推官陈辅尧当场束手就擒被杀,守军千多名亦同时被歼。
侬智高的起义军举事不到一个月,就攻取了岭南重镇邕州,迅捷地奠定了举义的基础,说明侬智高的起义符合了岭南边疆各族人民的要求,并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拥戴。
侬智高夺取邕州后,马上着手建立了“大南国”,他完全采用了中国官制,自己黄袍加身,称为“仁惠皇帝”、改年号为“启历”,封其母为皇太后,十四岁的长子为太子,黄师宓以下,皆称中国官名。他还下令打开监牢,大赦境囚。
侬智高心高气傲,他设想的所谓“大南国”的疆域不仅仅局限于广西。因此,在邕只停留了短短8天——五月初九,侬智高便高擎着“大南国”的大旗,以“仁惠皇帝”的架势,按既定方针进行东征与北伐了。

挥师东进
经短期休整后的起义大军,士气十分高涨,一举开抵横州(今横县),知州张序等吓得弃了城,逃之夭夭。十二日,大军攻陷贵州(今贵港市),知州李琚亦闻风而逃。两日后,义军又进抵浔州(今桂平市),知州急调本州各镇兵丁和请调容州(今容县),上林等地兵员来救援。可是,由于久无战事,平日又疏于演练,守军作战能力很差,犹如飞蛾扑火,尸弃遍野。
攻破浔州后,五月十六日,起义部队又开抵龚州(今平南县),知州惧怕,弃城逃遁。十七日,势如破竹的大军又相继攻陷了藤州(今藤县)、梧州——该两州的知州李植、江某同样弃城逃命了。
声势越来越大的起义军,又神速地从梧州突入广东境内后,一样呈现摧枯拉朽之势——未经激战,便兵临封州(今广东封川县),知州曹觐早有防备,事先就募集了五百人的敢死队守卫,但仍无济于事,最后城破被擒。
侬智高军士气大增,继续挥师东指康州(今广东德庆县),知州赵师旦到任才一天,他还算有几分豪气,敢将侬智高派去劝降的人杀死,领兵三百顽抗。五月十八日,终于城陷阵亡。次日,大军攻陷瑞州(今广东高要县),三日后进逼三水,后为避台风,途中滞留了数天。
五月二十六,起义大军浩浩荡荡地开抵南海重镇广州——侬智高率师东征,短短的十多天便攻下两广的横、贵、浔、龚、藤、梧、封、康、瑞九州,直达千里以外的广州。正是义旗一举,四方响应,起义大军也从举事时的五千人增至近三万之众。

兵临羊城
羊城毕竟是南海大邑,城固兵众——侬智高在广州着实打了一场艰苦的攻坚战。
起义军把广州城水泄不通地团团围困。开始,攻势十分凌厉——运用了多种攻城的方法。但时值夏天台风季节:高高架起的云梯被狂风吹折;改用火攻,又被暴雨浇灭,想掘地道又未果——幸有雨水饮用,守军不至缺水,军心得以安定。因此,从五月二十六至七月十九日,侬军整整围攻五十七天,依然攻不下广城。由于旷日持久,令起义军疲惫不堪。
侬智高的起义大军如火如荼,只月余便破邕州,围广州,席卷岭南大地。紧急军情传至汴京开封,震惊了宋廷,被吓坏了的仁宗赵祯急忙于六月初二起用“前卫御史”杨畋等率师讨伐加上,四处的援军纷纷开到——在这种极为不利的局面下,起义军不得不撤围而去。
这次起义,本按三个步骤:即先拔邕州,继取广州,然后再北伐湘(湖南)荆(湖北)。现虽受挫于广州,但其军力未损。因此,侬智高仍然决定挥师北上。

连毙两员名将
侬军开始北伐时,依然势如破竹,锐不可当,他们首先攻陷了清远,在开抵英州时,在那里守备的杨畋因怕被围攻,竟然采用了坚壁清野的办法——弃地烧粮。起义军绕过该城,继续向北进军韶州。这时宋军早有防备,侬智高吸取了死围广州的教训,不再屯兵城下,转战湟州(今广东连县),直指桂中、桂北。那里的守军溃不成军,闻风披靡。广西贺州很快被破,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起义军在那里取得极其辉煌的战绩:接连击毙了两个著名宋将——广南东路钤辖张忠及广南东西路钤辖蒋偕这两个高级将领(据《太平治迹种类》)。
宋朝廷极为惊恐,仁宋赵祯孤注一掷——任命了枢密院(宋朝最高军事机关)副史狄青为征南节度使,统领二十万大军(包括一支骠勇的西夏吐蕃骑兵),从京都日夜兼程南下镇压起义。宋军的先锋即赫赫有名的杨家将传人杨文广(《宋史·杨文广传》)。
九月十二日,侬军在龙岫洞歼灭了桂、宜、柳三州巡检李贵的队伍,随后进击昭州(今平乐县),九月十八日破城,知州逃离。

重创杨文广
按原计划,起义军是要在向湘荆进军后,便打算以主动的地位与宋朝廷议和的,然而,侬智高清醒地认识到,面对着比起义部队强大近十倍的敌军,他们是根本无法与之抗衡的。因此,在占领全州后,和黄师宓等人进行密议后,毅然作出回师邕州的重要决定。班师南下时,侬军兵锋仍然很锐,一路攻破桂州(今桂林市)、柳州,又派部队去攻打宜州。
正在此时,狄青的先头部队开到了,先锋杨文广率兵在桂州附近与起义军正面相遇,战斗十分激烈,结果宋军受创,杨文广被困得脱。
侬智高班师抵邕州时,兵力仍盛,知州宋克隆闻风弃城逃了。
重据邕州后,智高清醒地认识到:与宋廷已无妥协余地,但当前自身力量不足,正准备返回广源,聚合三十六洞壮族等少数民族土酋,巩固好后方,然后再兴师北上。他在邕时,曾题下一联曰:
帝业未成人已老;王封申锡国同休。
上联表达了他无奈的感叹,下联则点明了他的部属和大南国休戚与共的关系。

与狄青决战
侬智高班师邕城的一段时间内,兵力仍然很强大,宋军未敢来战。在举义后的南征北战中,起义军所向披靡,从而滋长了骄傲松懈的情绪。对宋朝廷大军的整体动向无从探察,埋下了失败的种子。
狄青于皇佑五年(1053年)正月,率领主力抵达向有“一夫当关,万人莫开”天险——昆仑关附近的宾州。这位足智多谋的大宋名将,故意放出“宋军只储有五日十日口粮”的假讯。侬智高闻之,竟信以为真,毫不戒备,加上时值元宵,阴风细雨,致使狄青精选的近四万官兵,成功地偷渡昆仑险关,并于正月十八日,突然精兵天降,直面侬军,在距邕只有二十里的归仁铺摆开战场(据《宋史·狄青传》)。
在这极为严峻的情势下——侬智高只好仓促应战。这时他知道:这是举兵近十个月以来首次遇到的强敌,归仁铺一仗非同小可,它关系到大南国的生死存亡!
在广袤的原野上,对峙着的两军排开阵势:起义军以骁士执标举盾居于前,羸弱的在后,都穿着绛红色战服,俨然一团熊熊燃烧的烈火;而宋军则已步兵列前,西夏征来的骑兵殿后,两军刚交锋时,起义军旗开得胜,先斩了宋的大将孙节:“偏将孙节,祝贵陈于前,石全斌为左翼,刘几为右翼。狄公暨挂帅,余靖处中军,李定殿其后……孙节恃勇出,与之争地形。公疾呼节曰:此岂争地利处耶?节不听,兵小,死焉。狄素奇之,失声惊呼……”(宋龙图阁学士滕甫《孙威敏征南录》)宋军一度被迫退却。
可是,战局很快发生剧变。由于宋大将贾逵乘机率兵从山后抢占了高地,把侬军的阵势冲开,一分为二。这时,狄青趁势急麾骑步军一齐进击侬军,打死起义军五千多人,并生擒黄师宓、侬智忠(智高之弟)等侬将一百五十七名,彻底击溃了起义军。侬军失败的原因之一,是侬军错误地布防在地势开阔的归仁铺,较利于敌方的骑兵而不利于自己的步兵作战。

起义意义非凡
侬智高败回邕城,狄青军则乘胜追击至城北,于现南宁人民公园处扎下大本营,直逼大南国城下。侬智高突陷于寡不敌众的处境,不得已于宋皇佑五年(1053年)正月十八日——亦即是在举义后不满10个月时,一把火烧了营房,弃离帝都邕州,遁回广源,后到了大理国(今云南大理自治州境),两年后死在那里(见《宋史记事本末》)。
壮族领袖人物侬智高的反对宋朝廷的起义,无疑是一场反对内外统治集团的压迫剥削的完全正义的战争,并得到沿途各族人民群众的拥护:至今还流传在桂、滇、贵等地的许许多多歌颂侬智高反宋朝廷的诗歌、民间故事等,就是明证。
虽然,起义以失败而告终,但狠狠地教训了宋朝赵祯统治集团,在平侬后,更改了对广源等边疆地区的民族政策,并新设了土州,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民族矛盾。但另一方面,宋朝廷对交趾国(今越南北部)新兴统治者的庸懦苟安的方针,依然故我。以至令交趾国侵略中国的野心愈来愈大,终于在19年后的1071年,酿成了交趾国大举进犯广西,并屠城邕州,残暴地杀害了成千上万邕城百姓之罕见的历史惨案。
摘自《南宁日报》2005.6.17

侬智高是一个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侬智高是属中国,还是属越南?是英雄,还是盗贼?学术界很有争议。观点的对立,恰好反映了历史观和历史文本表述的差异。
认为侬智高是属越南者,其逻辑是,侬智高是广源人,广源州是现在越南境内的广渊县,所以,侬智高是属越南的。其逻辑推理清晰明了。但是,历史问题不能单凭逻辑推理来解决,而是要充分考虑到历史事实。谭其骧曾批评这种不顾历史事实的治学态度:“今天这种反历史观点的论述历史方法在某些领域仍然在流行。例如在讲到有关疆域和民族的历史事件时就是如此。凡是在今天中国疆域以内的地方,都要说成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中原王朝的一部分。反之,凡是今天邻国的地方,历史上尽管曾经设置过郡县几百年上千年,也不许提,硬要把当时内地与边区的关系说成是国际关系。”
侬智高是民族英雄,还是反历史进步的盗贼?认为侬智高是反历史进步的盗贼者,更多是从封建王朝的统一立场出发:侬智高举兵反宋,便是反封建进步,反“大一统”。
今天,我们在叙述中国历史时,强调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但是,往往由于过于强调“统一”而忽略了对“多民族”的表述,尤其是南方少数民族基本上被完全的纳入了“统一”的叙述范围,而未受应有的表述关注。于是,当把侬智高表述为民族英雄时,便面临了诸多的争议和挑战。藏族的松赞干布,蒙古族的成吉思汗,满族的努尔哈赤等,把他们表述为中华民族英雄,之所以无可非议,原因是他们都维护“统一”。而壮族的侬智高的历史地位则颇受争议。
其实,我们应该质疑的不是侬智高,而是主流的历史文本表述。现行主流的历史文本表述过于强调“大一统”,而历史发展的“多民族”性则往往容易被忽略。
如何平衡历史文本中“统一”与“多民族”的表述?关键是在于,应该充分肯定在多民族互动发展中少数民族的本土经验对统一国家发展的积极作用。这样,侬智高也就不应当受到太多的争议,而应从历史事实出发,对其进行公正客观的评价。作为一名壮族首领,侬智高领导壮族和其他民族人民反抗交趾掠夺骚扰,力图维护国家的领土完整和劳动人民的利益,在促进民族融合方面也起了积极作用。因此,侬智高不仅是一名杰出的壮族首领,而且也是一名中华民族英雄。
参考资料:http://boofei.bokee.com/1636164.html

一、家世

侬智高(1025—1055年),(1)北宋时期广源州人。 广源州“在邕州(州治在今广西南宁)西南,郁江之源”,(2)是邕州所属四十四个羁縻州之一,隶左江道。(3)该州物产富庶,尤以金矿为最,其“地产金一两,直一缣。”(4) 自从宋初交趾(今越南)自立为国后,“广源虽号邕管西羁縻州,其实服役于交趾。”(5)如1039年夏,广源州一次就被迫“献”给交趾一块重达一百一十二两的生金。(6)“交趾赋敛无厌,(广源)州人苦之。” (7)原来,韦、黄、周、侬四大姓称雄于广源州,在相互争夺中,侬姓占了上风。宋初,侬氏家族与宋政权交往密切。 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广源州的侬民富威望日高,被宋朝封为检校司空、御史大夫、上柱国。(8)至侬智高之父辈, 其势力在兼并斗争中进一步壮大。侬智高的父亲侬全福(又作“侬存福”、“依存勗”)原为傥犹州(今广西扶绥)知州。为了扩充地盘,他曾杀掉弟弟侬存禄、妻弟侬当道,并占有他们管辖的万涯州(又作“万崖州”,今广西大新县境) 和武勒州(今广西扶绥)。(9)大概是广源州实力较为雄厚的缘故,有云傥犹、万涯、武勒州“皆属广源州”。(10)另一方面,为了取得宋朝的信任和支持,侬全福还自动归附宋朝。宋仁宗天圣七年(1029年),宋朝授侬全福邕州卫职,但“转运使章戚罢遣之,不受其地。存福乃与其子智高东掠笼州(今广西扶绥),有之。”(11)侬全福发挥自己的号召能力,利用当地的优越条件,“招诱中国及诸洞民,其徒甚众,”藉以开发金矿资源,并“由是富强”。此前,“田州(今广西田阳)酋长请往袭之,知邕州者恐其生事,禁不许。”(12)侬全福势力日长,自称“昭圣皇帝”,立其妻为“明德皇后”,封其子为“南衙王”,改其州为“长生国”(一曰“长其国”),缮甲治兵,坚城自守,拒绝向交趾奉土称臣。(13)于是“交趾恶之,遣兵袭虏之。”(14)为了搭救被抓去当人质的侬全福等人,“智高不得已,岁输金货甚多。”(15)但交趾统治者竟刀下无情,太宗李德政(越史作“李佛玛”)下诏曰:“朕有天下,率土皆臣,诸藩奉贡。傥犹存福妄自尊大,建国僭号,骚扰边氓。朕龚行天讨,师广源,俘存福等五人,尽平其地,遂皆斩之于都市。”(16)时在1039年,即交趾李太宗乾符有道元年。

侬智高之母阿侬为武勒州人,后转至傥犹州,被侬全福娶为妻。当交趾举兵捕捉侬全福时,阿侬与年仅十四岁的侬智高逸走幸生。

二、积聚力量与附宋被拒

侬智高“能属文,尝举进士,不第。”(17)仕途不顺利与亲人被杀的怨恨集于一身。1041年(交趾李太宗乾符有道三年),侬智高母子出据傥犹州建立“大历国”。交趾统治者不容侬氏家族的后代东山再起,出兵讨伐,侬智高力不匹敌,被擒,并传至交趾京师。李德政见其父被诛,并未能征服侬氏势力,便把他释放回籍,又授以广源州知州衔,划雷、火、戚、婆四洞及思琅州(又作“思浪州”,今广西龙州金龙以西的越南境)归其管理。两年后又给他赐都印,拜为“太保”。(18)但是,侬智高没有臣服交趾,反因屡受凌辱而“内怨交趾”,并在被释后四年占据安德州(今广西靖西县安德公社),建立“南天国”,改年“景瑞”(一说国号“南天大理国”,年号“天瑞”或“启历”)。(19)

宋仁宗庆历八年(1048年),侬智高逐渐占领、控制了右江地区田州一路的少数民族地区。(20)同年,他以勿恶洞(今广西靖西东南)为根据地,开始同交趾决裂。交趾命太尉郭盛溢前往征讨,兵败而还。(21)打退郭盛溢的军事进攻之后,侬智高于宋仁宗皇佑元年九月乙巳(1049年10月 4日)首次试兵广南西路重镇邕州,宋仁宗赵祯诏江南、福建等路以备。是年十二月甲子(1050年1月1日)还派高怀政督捕进入邕州的侬智高部众。(22)

次年二月丙戍(1050年 3月24日)广南西路钤辖司请于邕州罗徊峒(今广西龙州西北)置一寨,作为阻扼侬智高的屏障,得到宋廷批准。(23)不久,交趾又发兵攻打侬智高,侬智高寡不敌众,率部遁伏山林。当广南西路转运上报这一情况时,宋朝采取防范措施,“诏本路严备之”。(24)

同年,广西转运使肖固命邕州指挥使亓赟前往“刺候”侬智高的情况。(25)亓赟“欲邀奇功”,背地里自开兵衅,为侬智高所擒。亓赟深恐自己会在侬智高刀下丧命,撒谎道:“我来非战也,朝廷遣我招安汝耳。不期部下人不相知,误相与斗,遂至于此。”(26)侬智高亲自为之释缚,引坐赐酒,席间用试探的口吻询问:“大丈夫何以郁郁久为人奴?方今交趾,经略失驭,边吏养安,孤欲北并衡湘,西荡瓯骆,然后乃策进取,即不能跨有南海,剖符通使,亦与国也。朝廷其许我平?”亓赟见其直言相告,便发表己见:“足下以弹丸之地,崛起逆命,天兵所加,譬犹灶上扫尘;且夫顺天者顺,昧时者蹶,何如卷甲束身,纳土请命,不失封侯之赏,孰与夫首领不保,妻子为戮乎?”听了此番述说,侬智高认为甚有见地,高兴地笑道:“吾固念之,事在公矣!”(27)当即“遣其党数十人随赟至邕州”,奉表请求归属宋朝,但遭拒绝。宋廷还以亓赟战败偷生,妄许侬智高朝贡,为国生事为名,黜为全州(今广西全州)都指挥使。(28)皇佑三年(1051年)二月,侬智高再向宋朝请求内属,宋廷“诏本路(广南西路)转运使、提点刑狱、钤辖司具利害以闻。”(29)侬智高没因此气馁,又“以驯象、金银来献,朝廷以其役属交趾,拒之。”(30)并令广西转运司、钤辖司以本司名义作复;“以广源州本属交趾,若于其国同贡,即许之。”(31)翌年四月,侬智高继续向宋廷“贡方物,求内属”,宋廷还是没有接受。侬智高附宋之心未死,“后复贡金函书以请,知邕州陈珙上闻,亦不报。”(32)此外,侬智高还多次向宋廷求投官职,“以统摄诸部”。(33)第一次,他求补田州刺史,宋廷没有答应;第二次,他又请当一个地位更低的教练使,仍然得不到批准。第三次,他官位不求了,只求北宋政府赐给袍笏官服,作为宋官的象征。宋朝还是没有同意;第四次,他索性只求每当宋朝举行南郊大典时,贡金千两,换取同邕管互市的待遇,宋朝照样没有允许。(34)北宋朝廷这一系列行动,点燃了侬智高起兵反宋的导火线。

三、从广源起兵到邕州建国

正当侬智高求附遇拒,万分觖望之时,他召集部众,语之曰:“今吾既得罪于交趾,中国又不我纳,无所容,止有反耳!”于是频繁活动于左、右江一带,暗中探察宋朝官军的实力,又在邕州寻找充当内应的人,作好起兵反宋的准备。(35)其间他“擅山泽之利,遂招纳亡命。”为了麻痹宋朝的地方官吏,他“数出弊衣易谷食”。传播“峒中饥,部落离散”之言,邕州的官老爷们认为侬智高力量微弱,不足为敌,故不防备。而侬智高却与广州进士黄玮(又作“黄纬”)、黄师宓及其党侬建侯、侬志忠(又作“侬智忠”)等日夜合谋,制定进攻邕州的计划。准备就绪,侬智高即于一天傍晚“焚其巢穴,给其众曰:‘平生积聚,今为天火焚,无以为生,计穷矣。当拔邕州,据广州以自王,否则兵死!”(36)就这样,一场“五岭骚然”、(37)“天子为之旰食”(38)的反宋斗争在宋朝将官不知不觉之中爆发了。

宋仁宗皇佑四年(1052年)四月,侬智高率五千(或云七千)响应者沿着郁江源头之一的右江东下,首先攻下了右江上游的横山寨(今广西田东县平马镇)。为了激发斗志,取得下层群众的支持,侬智高就地劫富济贫,“略其寨人,因其仓库而大赈之。”(39)

横山寨既破,邕州知州陈珙“虑起事而失阁门使也,皆寝不奏,亦不为备。”(40)这为侬军的顺利进军创造了有利条件。是年五月乙巳(1052年 5月31日),侬智高来到邕州城下,陈珙见事不妙,急忙布置防军,命通判王乾佑守来远门,代理都监李肃守大安门,指使武吉守朝天门。此外,广西都监张立还率部队从宾州(今广西宾阳北)来增援。援军一到,陈珙即在城上犒劳军士,正值他们兴高采烈饮酒之时,侬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破城而入。这与侬智高事先在城内安插内应者配合行动有关,故时人云“城中之人为内应”,(41)“城中皆应之”。(42)其时,守卫南门的司户参军孔宗旦“为书召邻兵,欲拒之;”(43)史传被侬军“断其首,尸不仆,犹奔马而还”的传奇人物宋士尧也曾率兵与侬军作战,(44)但终于无法挽救邕州的危局。一场恶战,宋朝官军战死一千多,陈珙等一批重要官员被俘虏。攻占了邕州城,侬智高阅军资库,发现他以前所上金函,便怒不可遏地质问陈珙为何不上呈他请求内属的函件,陈珙狡辩说已经上奏,但宋廷不同意。侬智高即命人搜寻奏草,终未见,于是将陈珙这个“病目”知州推出斩首。占邕州城后,侬智高在此建立“大南国”,自称 “仁慈皇帝”,年号“启历”(一说“端懿”)(45),沿循宋朝制度封官建政,强化其统治权。同时大赦境内。部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兵员顿增至一万多人.

四、兵下郁江

宋朝侬志高起义有关史事~

距今九百五十多年前的北宋皇佑年间(1052年),中国历史上发生了一次惊天动地的事件——西南边疆的壮族首领侬智高为反抗宋廷的压迫,在广西毅然发动起义,并以雷霆万钧之势,不到一个月就攻陷邕州(今南宁),随即建立了大南国——古城南宁。
侬智高,世居广源州(今广西靖西,田东一带),其父为当地壮族首领,因不堪交趾国(今越南北部)的欺压、掠夺,又得不到对交趾一味迁就的宋廷的保护,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出兵反抗交趾,后被擒杀害。
侬智高成年后,继其父为广源首领,为摆脱为之深恶痛绝的交趾的控制,曾累次上书宋廷,并献上巨额的黄金和贡物,要求归附。(据《宋史·广源州蛮传》)但当时庸懦的赵祯统治集团,却因怕冒犯交趾,竟然拒绝了侬智高要求内属的真诚请示。因此,在多次请附未果、忍无可忍的情况下,侬智高发动了这次其迅猛程度与声势均为宋廷始料不及的大起义。

聚众举义
侬智高自小聪敏过人,他饱读诗书,成为广源州惟一中举的读书人。
侬智高得到了广东的进士黄师宓等人的鼎力相助,为这次举事作了充分的准备。他一方面探明了邕州军防的虚实,一面又麻痹对方,甚至故意示弱,诳语:“本洞饥,部族离散。”(《宋朝记实》)致使邕州知府陈珙信以为真,以为侬智高微弱,不是宋廷敌手,因而毫无戒备。
一日,侬智高暗中派人故意放火烧了自家的村寨,对众人说:“乡亲们!我们平生积聚的财产,现已被天火烧光了,无以为生,办法都想尽啦!只有一个出路:那就是聚集队伍,举行起义,去奋力打下邕州城,再进一步攻占广州,自己称王!”(见《宋史记事本末》)
侬智高的计策十分成功。在各族群众的拥护下,宋仁宗皇佑四年(1052年)农历(下同)四月初六,侬智高在安德州(今靖西境)组成了五千人的大军宣告起义。
义军浩浩荡荡,下德保,过田阳,沿右江东下,次日即抵达邕州管辖下的横山寨(一称横江寨,今田东县境),首战大捷——一举攻该寨,杀死了寨主张日新、邕州都巡检高士安及钦横州同巡检吴香,义军纪律严明,所到之处皆打开仓库,赈济饥民,甚得人心。

建“南天国”
时值初夏雨豪,江水上涨,战船倍速。侬智高率义军沿江而下,很快就抵达邕城西郊的心圩,与守候在那里的永宁郡(今南宁邕宁区)太守吴某父子三人所率之守军交战。起义军将宋军团团包围,使其水断粮绝,又得不到援兵,因此很快遭败绩,吴父子皆死战中。
起义军马不停蹄,乘胜进击邕州,知州陈珙万分惊慌,忙命令通判王乾佑、权都监李肃守大门,武官守朝天门,并急派司户参军孔旦飞报附近各州及下游沿江郡县,请求兵援。马平(今柳江县)的宋士尧首先开到,与侬军交锋,不敌,宋本人在马上被砍下头颅。
五月初一,张立的宾州(今宾阳县)援军到邕,陈珙大喜,在城上设宴犒军。可笑的是,酒未过三巡,在席上听到城破的消息,众皆大惊失色——知州陈珙、张立、乾佑及节度使推官陈辅尧当场束手就擒被杀,守军千多名亦同时被歼。
侬智高的起义军举事不到一个月,就攻取了岭南重镇邕州,迅捷地奠定了举义的基础,说明侬智高的起义符合了岭南边疆各族人民的要求,并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拥戴。
侬智高夺取邕州后,马上着手建立了“大南国”,他完全采用了中国官制,自己黄袍加身,称为“仁惠皇帝”、改年号为“启历”,封其母为皇太后,十四岁的长子为太子,黄师宓以下,皆称中国官名。他还下令打开监牢,大赦境囚。
侬智高心高气傲,他设想的所谓“大南国”的疆域不仅仅局限于广西。因此,在邕只停留了短短8天——五月初九,侬智高便高擎着“大南国”的大旗,以“仁惠皇帝”的架势,按既定方针进行东征与北伐了。

齐志高是电视剧《还珠格格》中的一个人物,是作者为了剧情杜撰出来的一个人物,清朝历史中并没有这个人。

拓展:
电视剧《还珠格格》第一部中,乾隆带着小燕子和紫薇等人微服出巡,走到一个城镇的时候,正好赶上城里一个大户人家举行抛绣球招亲,场面非常热闹,众人觉得好奇便驻足观看。顽皮的小燕子看着楼上扔绣球招亲的姑娘非常漂亮,又看到许多人都在争抢的绣球,一时也技痒难耐,便纵身一跃,抓到绣球,往永琪抛去。永琪一惊,又将绣球拨还给小燕子,两人你来我往好几个回合,永琪心中愤怒,拨绣球时的力气也逐渐增大,眼见绣球被打飞出去,方向也发生了偏移,小燕子没有够到绣球,眼见着绣球直接飞到了在人群中想要乞讨的乞丐少年齐志高。
而齐志高恰好又符合杜若兰父亲所说的招夫婿的所有条件,可是杜若兰的父亲见到齐志高是个乞丐,就想要悔婚。这时,小燕子看不下去了,紧接着乾隆也走了出来,他见齐志高虽然是乞丐,但是面貌清秀,文质彬彬,便问齐志高为什么乞讨,齐志高回答的一番话让乾隆觉得这个年轻人还不错。于是乾隆皇帝给了杜若兰的父亲两锭金子,告诉他不要嫌贫爱富, 你这个女婿以后一定前途无可限量,还叫齐志高继续考科举,乾隆皇帝马上题字,用自己的印章盖上去,悄悄的告诉杜若兰的父亲他的真名姓名,杜若兰的父亲知道他是皇帝,于是马上让他们成亲。杜若兰很开心,因为杜若兰不是个嫌贫爱富的人,当她看到绣球落入齐志高的怀中,露出了开心的笑容,说明她是真心喜欢齐志高的。
资料链接:百度百科

谁知道浓志高的历史
答:距今九百五十多年前的北宋皇佑年间(1052年),中国历史上发生了一次惊天动地的事件——西南边疆的壮族首领侬智高为反抗宋廷的压迫,在广西毅然发动起义,并以雷霆万钧之势,不到一个月就攻陷邕州(今南宁),随即建立了大南国——古城南宁。 侬智高,世居广源州(今广西靖西,田东一带),其父为当地壮族首领,因不堪交趾...

有哪些中国名人的励志故事
答:1、苏秦刺股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

八年级上 历史与社会
答:回答:志高任重 禹为鲧之子,又名文命,字高密。相传生于西羌(今甘肃、宁夏、内蒙南部一带),后随父迁徙于崇(今河南登封附近),尧时被封为夏伯,故又称夏禹或伯。是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建立者,同时也是奴隶社会的创建者。 尧在位的时候,黄河流域发生了很大的水灾,庄稼被淹了,房子被毁了,老...

推动中国历史发展的伟人事迹
答:有一位历史教师高戈吾,发现周恩来聪明、勤奋、爱国、求上进,非常喜欢他,经常借给他一些反映历史上热心变革的政治家,思想家的著作。周恩来先后阅读了陈天华的《猛回头》、《警世钟》和邹容的《革命军》等著作。他还在课外读了《离骚》、《史记》、《汉书》等历史文学者作,他特别赞赏《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

志高音响有多少年历史?
答:志高音响的话,他的一个年代并不是特特别的久远,大概也只有二三十年的这个历史了吧,至高空调的话,它的一个年代会稍微久一点。

志高空调遥控器怎么用?志高空调发展历史如何?
答:一.志高空调遥控器怎么用 1.“功能选择”键上面分别有“自动、制冷、除湿、制热、通风”。我想问问究竟哪个选择才是先是启动,然后当房间已经到了一定温度它自己就恒温,就出风。不再启动了当稳定升高,它自己又会启动。但是选择自动以后温度就不能调了。2.首先要确认你这个空调有没制热功能,看空调机...

《史记故事》读后感
答:中华文明几千年,历史就像一条缓缓流过的长河,那些动人的历史人物和故事,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深深打动着、启发着每一代人。 “尧舜蝉让”、“大禹治水”体现古代首领“以民为天”的思想,任人为贤的宽阔胸襟。 “姜太公钓鱼”、“卧薪尝胆”使我明白了,要想成就大业,必须拥有坚持不懈[注:坚持到底,一点不忪懈...

鲁迅的故事谁知道?
答:绍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特别是众多越中先贤的道德文章,给鲁迅的思想以很大的熏陶和影响。鲁迅少年时代,祖父因科场案下狱,父亲病故,家道从此中落。鲁迅由一个封建士大夫大家庭的长房长孙,变成了一个破落户子弟。家庭所遭受的一系列重大变故,使少年鲁迅饱受人间冷暖,世态炎凉,看到了“世人的真面目”,认识到封建...

有哪些好看的书籍推荐?
答:1、《万历十五年》《万历十五年》是由历史学者黄仁宇所创作的历史学著作。全书最大的亮点是以1587年为起始点,记述了明朝万历皇帝在位的十五年间的人物大事,以明朝万历皇帝、大学士申时行、首辅张居正、清官海瑞、知识分子李贽、抗倭英雄戚继光等历史人物悲惨遭遇传记的刻画描写,来剖析明朝中晚期走向衰落的...

求历史故事 300字 10篇
答:他那时二十多岁,正是志高气昂的时候,他准备以他寒窗苦读十多年学来的东西在社会上打拼出一片新天地。他积极地找工作、面试、他认为他是一个工程师,这门技巧可是很多人没有的,建筑公司抢着要呢!他总嫌人家待遇差,一连找了两年工作,面试了几十家公司,姨妈经常劝他说,找一份好一点的工作就算了,从低层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