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的五个层次(共情是最高级的人际关系技能)

作者&投稿:赧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出品丨张德芬空间

《乘风破浪的姐姐》播出到现在,最让我惊喜的就是阿朵了。

她有一种闯荡江湖,见多了人情世故的坚韧,而这种坚韧又源于她的柔软。

她能够敏感地感受到别人的情绪。

当袁咏琳焦虑着会被淘汰而大哭,她也不禁掉下眼泪:

“我特别理解她这种努力不被人看见的感受。”

她也能透过伪装,发现对方脆弱柔软的部分,恰如其分地呵护着对方成长。

当初拽拽的宁静无法快速进入节目状态,不愿换队服,不喜欢跳舞。

面对难搞的宁静,阿朵似乎早已洞察她强势背后的不安,一组队就提出“我们就是想保护静姐”。

在阿朵无条件的宠爱下,宁静难得的卸下防备,呈现出她最柔软的一面,“如果我们没有晋级,不管是任何一个人走,我跟她们一起走。”

这样有力量的知心姐姐,谁不想拥有?

其实,阿朵所做的就是共情,一种理解他人,并能恰当作出回应的能力。

罗杰斯说, 共情是理解另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的经历,就好像你是那个人一般,并且让你所共情的人知道你理解了他。

01

共情的四个层次

共情可以分为四个层次。

1.第一层次的共情:共情认知层面。

还记得《妈妈是超人》中,胡可伤心落泪。

那段时间,她常常拍完戏连夜赶回家,睡不够还得送孩子上课。

沙溢不是不心疼胡可,而是想着解决问题,表示是胡可自己把自己搞得很辛苦。

紧接着,胡可却说: “这件事情本身一点不辛苦,最辛苦的是你的态度。”

为什么呢?

胡可需要的却并非问题解决方面的建议,而是情感层面的理解和支持。

沙溢的表达反而侧面否定了胡可在平衡工作和家庭上的努力。

这就是生活中常见的第一层次的共情:共情认知层面,忽视情感层面。

这样的沟通往往让我们越沟通,越孤独。

2.第二层次的共情:包含认知层面和情感层面。

心理咨询师李松蔚分享过一个经历。

在一次他和另一位老师合作的家庭咨询中,一个孩子大发脾气开始扔东西。

孩子的父母忍不住制止,他也忍不住帮忙。

处在情绪风暴中,我们往往容易被迅速卷入,深深体验到对方的情绪,和对方一同感到崩溃无力,看不到希望。

此时,在接纳对方的情绪基础上,去发现那些认知层面的信息,往往能帮助对方在无望中看到光亮。

就像是这次咨询,另一位老师却示意他们静观其变。

当孩子的情绪越来越失控,高举玻璃杯要往地上砸。

过了一会,却仍旧没有声响,原来孩子轻轻放下玻璃杯,一一捡起地上的东西放回原处。

孩子是从哪里获得力量走出失控状态的?

其实,在情感层面,他大发脾气,疯狂砸东西。

可是,在客观的事实层面,他砸的却全是摔不坏的东西。

这位老师敏锐看见孩子失控情绪背后自我控制的能力,通过允许的方式接纳对方此时的情绪状态,又通过眼神等非语言方式向对方传达信任。

因为咨询师的共情,看见了孩子自我控制的力量,孩子得以在无望中找回力量感。

认知+情感两方面的共情,往往能够为彼此拼凑出一幅更为完整的图案,提供一些全新的角度。

3.第三层次的共情:认知+情感+指导。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里有一个精神病人深信自己是朵蘑菇,不吃不喝,待在房间角落一动不动。

心理医生没有强迫他吃喝,也没有试图改变他的认知,说“你其实是个人”。

而是撑着伞,蹲在病人旁边。

病人好奇:“你是谁?”

医生说:“我也是蘑菇”。

过了一会儿,医生站起来走动,病人问:“蘑菇怎么能走来走去?”

医生说:“蘑菇当然能走来走去。”

病人想想有道理,也开始走动。

又过了一会儿,医生拿出汉堡吃。

病人又问:“蘑菇怎么能吃东西?”

医生说:“蘑菇当然能吃东西。”

病人想想有道理,也开始吃。

几周后,病人仍旧深信自己是蘑菇,却能够正常生活了。

生活中,许多指导之所以无效,是因为缺少前面的共情认知和情感的部分。

就比如之前被怼上热搜的综艺《你怎么这么好看》中,一位34岁的女博士在节目中谈到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封闭。

她的话语被频频打断,被不断贴上标签“单身大龄”、“没有口红”、“没有化过妆”、“没有高跟鞋”。

没有认知和情感共情而形成的指导,往往不是对方的需求,而是指导者试图改造对方,源于让对方认同自己的需要。

反观同类综艺《粉雄救兵》中,嘉宾说自己喜欢宽松衣服。

他们并不强迫嘉宾更有“女人味”,穿上紧身衣或是礼服,而是指导嘉宾如何用宽松衣服搭配出时尚感。

真正的指导便是这样,我努力走进你的世界,想要了解“你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我提出建议,如你所是,而非为我所愿。

4.第四层次的共情:认知+情感+指导+资源。

在袁咏琳想要让位时,阿朵的一段话让人印象深刻:

“当队长与年龄没有关系。”

“我就是来支持你的,我觉得你可以。”

“我可以看到你身上的才华,你一定能成为一个好的队长。”

“这是你的功课,老天爷放在你面前的功课,你迟早要面对。”

当看见和理解也无法阻止袁咏玲不断自我怀疑,她用几句话就帮袁咏琳梳理出身边的资源。

认知和情感层面的共情能帮助我们走进他人的世界,来引导彼此的沟通。

而指导和发现资源的共情能帮助我们扩展自己的世界,看到以前无法看到的东西,发现新的方向和自我蜕变的可能性。

02

如何培养共情能力?

共情,是建立和维持关系最重要的一种能力。

它既能帮助我们理解彼此,也能让我们灵活地解决冲突。

那么,都知道共情是种好能力,许多人却做不到,为什么?

其实,缺乏共情能力的背后,往往藏着一个怕受伤的孩子。

共情能力有一个前提,就是我们首先要了解自己的情绪,调动自己的感受才能去理解别人的世界。

有的人缺乏共情能力,是因为他们先隔离了自己的情绪。

他们可能看似冷漠,没什么情绪;可能看似冷静理智,总是想着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或许是因为他们曾在情绪风暴中迷失,感到自己无法应对情绪,认为情绪都是阻碍问题解决的障碍,因此避免自己情绪化。

其次,共情是一种对彼此的关怀,而不是情绪感染。

什么意思呢?

如果你跟一个抑郁的人一起待上十分钟,你很快也会体验到抑郁的情绪。

这样的情绪感染让我们不自觉地体验到对方难以承受的痛苦。

为了避免类似的痛苦,有的人选择关闭心门,对他人漠不关心。

但我们使用共情,其实是为了减轻他人痛苦,也为了让自己更好的生活。

换言之, 情绪感染并不等于共情。

如何做到共情关怀,而不是被情绪感染呢?

重要的是 建立边界。

伊能静始终无法忘怀苦命的童年,恋爱时向秦昊哭诉,秦昊听后,却告诉她:“有病得治!”

他选择屏蔽伊能静如同黑洞般的痛苦,却并未完全回避,而是在冷静后共情对方的认知:

“你现在只有两种可能,第一个跟你一样有病的,觉得你好可怜,你们两个就在这开始演不完的悲情剧;

第二个,想当你医生的,告诉你人生应该要怎么样。

你只会遇到这两种人。”

情绪感染容易模糊人与人之间的边界,让我们不断消耗自己。

而共情关怀意味着你时刻记得,你和他还是不同的;你只是理解了那个人,而不是成为了他。

你可以选择用什么方式共情对方,同时照顾自己。

在这个世界,每个人都有一份属于自己的孤独,如同一座孤岛。

当我们具有共情的能力,感知到别人的感受,体验到别人的世界,用共情将人与人相连,让孤岛不再孤独。

这一瞬间的触动,其实是非常珍贵的东西,因为那证明你醒着、你活着。

如同心理学家科胡特曾说:

“共情,就是生命的气息。”



~

共情的五个层次(共情是最高级的人际关系技能)
答:共情的五个层次(共情是最高级的人际关系技能)  我来答 1个回答 #热议# 作为女性,你生活中有感受到“不安全感”的时刻吗?呆萌小怪兽17 2022-07-17 · TA获得超过2241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79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05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出品丨张德芬...

共情的五个层次是什么?
答:五个层次如下:一、毫无共情反应,即完全忽视当事人的感受和行为。二、片面而不准确的共情反应,即理解当事人的经验及行为而完全忽略其感受。三、基本的共情反应,理解当事人的经验、行为及感受,但忽略其感受程度。四、较高的共情反应,理解当事人的经验、行为及感受,并把握其隐藏于内心的感受和意义...

你觉得好的共情是什么样的?共情有几个层次?
答:共情是人际交往中的一种重要能力,它能够促进我们与他人建立深层次的联系。在心理咨询领域,共情尤其被视为建立咨询关系的基石。以下是共情的几个层次:第一层次:倾听。真正的共情始于倾听,这意味着我们要放下自己的偏见,全神贯注地聆听对方的话语,感受对方的情绪,而不急于做出判断。这样做可以帮助对方...

共情,是一个人最高级的善良
答:懂得共情的人,从来不会嘲讽别人,而是能学着换位思考,多替他人着想,理解他人的无奈,感恩自己的幸运。不以世俗的标准,来评价一个人的成功,也不以自我的经验,去定义一个人的幸福。真正的共情,不是假意的奉承和虚伪的迎合,而是相处起来舒适自然,让人感到如沐春风的温暖。共情是最高级的善良,...

你觉得好的共情是什么样的?共情有几个层次?
答:共情这个概念,最初是人本主义创始人罗杰斯提出的,是指体验别人内心世界的能力。包含三个方面的含义,咨询师借助求助者的言行,深入对方内心去体验他的情感、思维;咨询师借助于知识和经验,把握求助者的体验与他的经历和人格之间的联系,更好地理解问题的实质;咨询师运用咨询技巧,把自己的共情传达给对方...

舒辅| 最高级的善良,是学会共情
答:由于每个人各个脑区的活跃程度不同,共情能力的程度也不一样,有些人的共情能力特别强,有些人就特别弱。 (图片来源于网络) 按照共情能力的高低不同,可以分为0级到6级,等级越高,共情能力越强。 一般来说,共情水平在人群中的分布是中间多,两头少,正常人大多处在3到5级,处于这些等级的人,日常生活中能够与他人...

最高级的爱是学会共情
答:感受,即表达观察或理解到他人的情 感、思维 理解 ,即对他人的语言或行为的理解 回应 ,即用语言回应让他人感到被理 解,被支持 这三个部分是层层递进的 表达感受是基础,也是最重要的部分 「5个练习共情的方法」·有反应地倾听(重复对方说过的内容)·用你自己的话重述一遍内容(尝试把你听到的 内...

爱的五种能力与三个层次
答:句型五:使用“可以”代替命令。句型六:说出“我希望”不说“你应该”能够很好述情的人,对方很容易理解你,很容易知道如何做你就高兴,如何做你是不希望的,就会感觉你很好相处,你就成了一个容易爱的人。共情 善解人意的能力其实就可以理解为共情的能力。就是可以经常理解到对方的内心感受。让爱人...

共情的最高境界是:一同感受+一同感受到了
答:在亲子关系的构建中,第一眼的共鸣是建立纽带的起点,它如同沙漠中的绿洲,点亮了亲子间的沟通桥梁。共情,是家庭和谐的基石,它构筑了一生幸福的基石。当家长能理解孩子的喜怒哀乐,与之共享生活的点滴,那便是共情的真谛。真正的共情,超越了言语,是心灵的交融,是情感的同步。共情的最高境界,莫过于...

共情能力高的人是怎样的人?
答:总得来说,一件事过度了都不好,会放大很多情绪,有时候会觉得累吧。高共情能力者从某方面看是情商高、懂得察言观色、善解人意、包容性极强、有很强的责任感和正义感。但从另外一个角度看,高共情者也是极度敏感、很容易变成讨好型人格、容易过度付出,太在乎别人看法,容易丢失自己,是更容易为人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