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谈谈教师应该如何帮学生调节不良情绪

作者&投稿:貊疫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谈谈教师应该如何帮学生调节不良情绪

教师在指导学生调适不良情绪时, 可采用以下方法:
一、 遗忘调控
有的学生在消极情绪产生后, 老是郁积于心, 耿耿于怀, 放不开,丢不下。 结果, 只能使这种消极情感不断蔓延且日益加重。 因此, 当某种事情引起你的消极情感时, 最好能把这件事尽快地遗忘掉, 不要老去想这件事。 因为你为这件事去悲伤、 难过、 叹息, 已经无助问题的解决, 反而会增加你思想的负担, 使你的身心受到压抑。 应当明智一点, 现实一点, 事情既已发生, 且无可挽回, 就应当果断地丢开它,忘却它。 如果这个场所老是引起你不愉快的回想, 那就应当设法避开这个场所, 以免“触景生情” , 如果眼前存在着一件可以唤起悲伤记忆的物件, 不妨把这个“纪念品” 收藏起来, 以免“触目惊心” , 如此等等。 这样, 就能使自己的思想暂时地离开这些不愉快的事情, 以求得对它的淡漠与遗忘, 从而缓解消极情绪对自己的侵扰, 避免由此所造成的身心损伤。
二、 转移调控
现代情感心理学的研究表明, 在发生情绪反应时, 人们头脑中往 往有一个较强的兴奋灶, 此时如果另外建立一个或几个新的兴奋灶,便可以抵消或冲淡原来的优势兴奋灶。 因此, 当情绪激动起来时, 为了使它不至于立即爆发, 使自己有冷静分析和考虑问题的足够时间和机会, 可以有意识地通过转移话题或做点别的事情的方法来分散自己的注意力。 也可以用一些特殊的方法, 如咬住舌头强迫自己不讲话,数数等来缓解自己的情绪紧张。在余怒未息时, 可以用看电影、 下棋、打球等正当而有意义的活动, 使紧张的情绪松弛下来。
三、 宣泄调控
情绪宣泄有直接和间接两种方式。 直接宣泄即直接针对引 *** 绪的 *** 来表达情绪。 当直接宣泄于己于人都不利时, 可用间接宣泄使情绪得到出路。 正因为这样, 当学生心中有了不平之事并引起情绪激动时, 可以向老师汇报, 或向周围的同学、 亲友等倾诉, 并接受他们的劝慰和批评、 帮助。 这样, 通过情绪的充分表露和从外界得到的反馈信息, 可以调整引起消极情绪的认知过程和改变不合理的观念, 从而求得心理上的平衡。 同样, 当与同学闹了矛盾时, 要勇敢地与对方开诚布公地交换意见, 以解开疙瘩, 消除误会。 万不得已, 在好朋友面前大哭一场, 诉说心中的委屈与痛苦, 心理压力也会减轻一些。
四、 升华调控
升华是改变不为社会所接受的动机、 欲望而使之符合社会规范和时代要求, 它是对消极情绪的一种较高水平的宣泄, 是将情绪激起的能量引导到对人、 对已、 对社会都有利的方向去。 当人遇到不公平之事时, 一味生气、 憋气, 或颓唐绝望, 都是无济于事的; 作出违反法律的报复行为更是下策, 因为这是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 正确的态度是有志气, 争口气, 将挫折变为动力, 做生活中的强者。 所谓“化悲痛为力量” 就是这个意思。
五、 音乐调控
情感心理学家通过研究证实, 音乐能通过物理和心理的两条途径对人发生影响。 音乐的物理作用是通过音响来影响人体的生理功能。音乐通过人的听觉器官和听神经传入人体中, 和机体的某些组织结构发生共鸣作用。 美妙的音乐通过被人体吸收, 使人体的能量被激发起来, 从静态变为动态。 音乐的心理作用在于, 优美的音乐能促使人体分泌一些有益于健康的激素、 酶和乙酰胆碱等物质, 起到调节血液流量和神经细胞兴奋的作用, 另外, 音乐对边缘系统、 脑干网状组织等同情绪的神经机构能发生直接作用。 由于每首乐曲的节奏、 速度、 音调等都不尽相同。 从而可以表现出不同的情绪调控效果。
六、 合理情绪疗法
美国临床心理学家阿尔伯特-艾利斯(Aibert ELLis) 在 20 世纪50 年代创立的“合理情绪疗法” , 能有效地调节中学生的不良情绪。合理情绪疗法认为, 情绪并不是由某一诱发事件本身直接引起的, 而是由经历这一事件的个体对这一事件的解释所引起的。 这一理论称为情绪困扰的 ABC 理论。 ABC 理论认为, 人们的信念体系对事物产生的不合理的、 不现实的信念是导致人们产生心理障碍的原因。 因此人们要消除心理障碍, 就要用合理的、 理性的思维去思考自己的问题。 运用合理情绪疗法进行情绪的自我调节, 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例如有这样一个女同学, 曾经有一段时间, 她为自己长得胖而感到自卑, 总觉得走在有人的地方就觉得浑身上下不舒服, 好像别人的眼光也怪怪的。她逐渐开始逃避在公共场合出现的机会。 可是越逃避, 就越是自卑,不断恶性循环, 直到有一天她觉得自己已经无处可逃。 于是她开始深刻反省。 她对着镜子把自己公正客观地观察了一番, 发现了自己的不少优点: 第一, 虽然自己胖, 但由于天生一副大骨架, 个子高了, 自然就减少了横比例, 添了一份大方; 第二, 自己的脸长得还是挺端正的, 仔细修饰一下, 自我感觉还是不错的; 第三, 退一步说, 这样反而可以促使自己多读些书, 培养内在修养。 把这 3 点反复强化, 她终于接受了一个流行观点: 属于自己的是独特的, 也是妙的。 她说有了 这些想法, 就可以坦率大方地做自己该做的事, 她发现自己的心情变了, 世界的景色也变了, 看什么都觉得明媚, 充满了动感和活力。
以上 6 种心理调节的方法, 可帮助和指导中学生更好地进行情绪的自我调节, 培养积极的情绪, 消除消极的情绪, 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请你从心理学的角度谈谈小熊该如何融入新的班级

学会客观分析事物很重要,要站在不同的角度去想问题。所以我感觉演技超群的演员,他们这方面很犀利。

从心理学的角度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一、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环境。
1、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
2、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
3、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
二、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1、保护好奇心。
2、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
3、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
4、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
三、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
1、发散思维训练。
2、推测与假设训练。
3、自我设计训练。
4、头脑风暴训练。

请你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谈谈对优势为本的理解

我觉得优势为本就是首先个人从内在去了解认识自己,明确自己的优势,然后以优势为指导去做优势范围内的事情。明确优势可以激发积极情绪,产生主观能动性,易于做成事情。

从心理学角度谈谈如何帮助中学生做好学习准备

需要家长做的有心理准备:家长应抱乐观的态度跟孩子谈谈学校和新学期,给孩子以信心,说一些欣赏和鼓励的话语。多支持学校和老师的工作,在孩子面前多说些有关学校和老师的正面的话,给学生以幸福感和积极的影响。环境准备:开学前可以与孩子一起到学校逛逛。如果可能的话,参观一下孩子学习和生活过的主要地方,这对于有学校恐惧症的孩子很有必要。作息时间准备:为了帮助孩子适应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最好在开学前几天制订一个和学校生活接近的作息时间表。临近开学,家长要督促孩子按时起床、饮食。及时地纠正孩子的生活习惯,保证孩子开学后有旺盛的精力投入到新学期的学习中。学习内容准备:跟孩子多谈谈学校生活,家长可以有意识地从日常娱乐、游玩等话题转向有关学习的话题如假期作业、同学关系等。学习用品准备:家长应与孩子一起准备文具和其他有关地学习用品,在开学前不宜继续购买玩具等作为礼品送给孩子。新的学习目标的确立:每个孩子都希望在新的学期有好的表现。父母应充分利用孩子的这种心理,与孩子共同商量新学期的目标。但目标要切实可行,适合孩子的实际,这样对孩子才能起到激励的作用,使他们精神饱满地迈进新学期。
需要老师做的有:一.帮助学生重新树立信心与目标,有很多学生在中学阶段因为学习方法不当,在英语学习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因此导致学习兴起的下降,学习信心不够。新学期伊始,首先要帮助学生正确了解学习的动机,帮助他们分析自己的问题,并且提供行之有效的建议,帮助制定一个长期的,有针对性的学习计划,帮助他们夯实基础,重新产生对英语的兴趣,再次树立起学好英语的信心。二。帮助学生了解初中,高中两个学习阶段中英语学习上存在的差异。首先是学习 内容上的差异。初中教材以教基础语法,常用句型为基础;高中教材重在词汇量的扩充及语篇的整体把握。其次学习方法上也存在差异,初中阶段我们做得多的是语法练习题而高中阶段我们强调的是运用语言获取信息。所以高中阶段我们训练的侧重点也不同。再次,初中阶段我们理解的是微观上的语言,高中阶段我们应该站得更高一些,应该宏观上去把握语言。三。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科知识现状。新学期开课之前,老师应制定一个相应的帮助学生自我评价英语学科已有基础的调查表,比喻词汇量,语法知识 句法知识,还有题解能力,长于那种题型,哪种题型感到棘手。根据问题,我们应将学生分组进行分析指导,要让在某个方面做得好的学生将自己的体验拿出来交流。老师再进行总结。帮助他们制定一个比较长期的计划来查漏补 老师应定期检查与促。 四。帮助学生建立起自纠档案,每个学生在新学期开始要建立起自己各个学科的档案,尤其要标识清楚哪些方面有漏洞,根据老师的指导,计划怎么改进,然后以单元检测为单位,进行反省自查。总结取得的进步,勉励自己将经验上升为方法;哪些方面还做得不够,及时与老师沟通,寻求帮助。总之。我们要做一个对学生有帮助的老师,让我们的学生都能顺利起跑,愿他们都能起跑顺利,愿每个学生都能收获硕果!

从普通心理学的角度看,大学生面对压力如何调节情绪

大学生有个屁的压力,我上大学那会跟个二傻子一样,还不是好好活着

从心理学技术的角度,谈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品德.

可分为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的培养
一、道德意志的培养
1.让学生获得道德意志的观念和榜样,激发意志锻炼的自觉性;
2.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锻炼道德意志;
3.培养学生抗诱惑的能力。
二、道德行为的培养
1.使学生了解有关行为的社会意义,并产生自愿练习的愿望;
2.为学生创设良好行为的情境,避免产生不良行为;
3.提供道德行为练习与实践的榜样,让学生进行模仿;
4.通过活动使学生明确练习的目的和要求
5.注意矫正不来那个的行为习惯

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人会不会一直陷入负面情绪

人时刻都处于负面情绪状态下,只是分意识到和没意识到而已。意识到了多少就会体现出来,没有的话也只是(负面情绪)不太强烈被其他情感所覆盖而已(这里面也包括不被认为是负面情绪的部分,如纵欢纵乐、随性而为、激动等故意放弃思考之类的心态),而并不是没有。

从心理学角度谈谈如何提高记忆力

提高记忆力,本质上就是要提高长时记忆的成功提取。可以从以下角度展开。
促进长时记忆的方法:编码、存储、提取三个方面综合作用
(1)学习阶段:使用有效的编码方式。
(2)保持阶段:
第一,组织有效的复习,复习是短时记忆向记忆转化的条件:A、复习要及时;B、正确分配复习时间;C、阅读与重现交替进行;D、注意排除前后材料的影响;E、过度学习。第二,利用外部记忆手段,如记笔记、记卡片和编提纲等。第三,注意脑的健康和用脑卫生。
(3)提取阶段:利用有效的线索。



~

站在心理学角度如何成为一名合格幼儿园教师
答:这个阶段可能会有些孩子在一些日常的活动中表现出异常(类似可能的身体障碍或交流障碍等等)也是需要及时发现并告知家长来进行干预的。面对一些有缺陷的孩子,我们既要做到关心爱护她,也要注意不要太过剥夺他自主独立的权利进而影响到自尊心等 上面是就我目前知道的关于幼儿园教师需要注意的问题 其实您最好...

教师应如何去调节自己的心理来化解压力,适应社会的变化呢
答:8、自信自主激励法:即相信自己是最好的、最可以依赖的。每桩伟业都是由信心开始。2教师心理压力调节有哪些小妙招 教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自信与自卑感、压力与困惑感等这些心理感受会依据每个人不同的经历与学历、不同的性格特征和心理承受能力等多种因素,赋予自身相应的情绪、情感、动机、目标、态度...

作为一名教师,请你从心理学的角度,谈谈如何通过协调各种人际关系,为出 ...
答:其实,人际交往说到底,最根本的还是“真”,也就是说在经营和处理各种人际关系时出发点必须是积极的、向善的、真诚的,有了这个基本前提再谈技巧的问题。从心理学角度来说“真”就是尊重,我们每一个人都有渴望被他人尊重的心理,如果,当你知道某一个人与你的交往仅仅是出于利用或其他原因的欺骗,你...

教师应如何去调节自己的心理来化解压力,适应社会的变化呢?
答:在我们看来,导致自身情绪、态度或行为的衰退的原因是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工作头绪的繁多等等,然而美国心理学学家艾利斯的情绪ABC理论告诉我们:引起情绪的并不是事件的本身,而是人们对每件事情的看法。职业倦怠的产生固然有外界的因素,然而更多的是教师自身对事件的认识态度,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首先应该从观念上转变,从...

教师应该如何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
答: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教师这一职业是如今最“开放”的职业。他的工作得接受许多人直接或间接的检查和监督――学生、校长、教研员、学生家长、教育局等等,以至整个社会。所有的这些人和社会团体都认为自己对教师的工作有评价的权利。对于教师应该怎么做,应该是什么样的人,他们都有自己不同的观念和想法。仅仅是与以上...

结合心理学谈谈教师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
答:我就知道历史老师应该有说谎面不改色的素质

心理健康教师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素质?
答:您好亲,心理健康教师需要具备以下素质:1.心理学专业知识:心理健康教师需要具备扎实的心理学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了解常见的心理问题和障碍,有敏锐的观察力、良好的分配注意的能、丰富的想象力、优秀的思维力、较强的语言能力和相当强的组织能力,能够对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行有效的评估和干预。2.沟通能力:...

从心理的角度谈谈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学前教育老师?
答:一、教师应成为孩子的倾听者、观察者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不仅要传播知识,更要观察。注重一日活动中的观察,捕捉着孩子一瞬即逝的现象和变化过程,了解孩子的个体差异,获得第一手材料。教师应该是一位细心的观察者,去倾听幼儿谈论的热点话题,及时捕捉幼儿的兴趣热点,分析幼儿的探索需要,从而确立起幼儿...

用心理学解析:作为老师如何将注意的规律运用到实际的教学活动当中去提高...
答:1、控制分散学生注意的因素。教学训练时,如场地的利用、器械的安排等都要充分利用客观因素,尽量避免分散学生注意的环境条件。在选择教材方面,既要力求利用那些能够引起“无意注意”刺激物的特点,也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直接兴趣。2、教师讲解生动、示范正确,善于联系学生的原有...

...与教练员两种身份出发,论述如何运用体育心理学知识指导具体工作...
答:5、运用心理训练方法提高学生运动表现 体育教师可运用心理训练方法,如放松训练、意象训练等,帮助学生在比赛中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同时,教会学生如何调整心态,应对竞技压力,提高运动表现。二、第二篇 在体育教练员的训练过程中,运用体育心理学知识有助于提高运动员的训练效果。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