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啥是理学?什么是理学中的“气”?什么是“理”?我为啥就理解不了这些东西到底是啥意思呢? 理学到底是不是一种虚伪?

作者&投稿:衷欢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理学是儒道佛三家的融合的产物。是儒学从佛道中吸取有益的内容,完成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后形成的新的儒学,因主要是在宋明时期完成,又称为宋明理学~
所谓“理”,指的是万物的本质,是万物运行的规律(如四季的变化等),宋明理学学者又把“理”上升到“天理”的高度,认为人也应当遵守“理”,要是人不按“理”做事,就有了天理难容,伤天害理的说法~所以,所谓的“理”,是万物运行的最高法则,无论是否有生命,在自然界中,“理”就是万物运行法则;在人的身上,“理”就是人的行为准则,道德规范(这是宋明理学家的观点)。
“气”,可以理解为物质材料,也可以理解为人和万物,理学中有种观点叫做“理在气先”,字面解释就是“理”在“气”的前面,就是先有“理”而后有“气”,也就是说,是先有了客观规律之后才有了遵循规律运动的物体,这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
“理气论”是一种完整,思辨的思想体系,并所形成的一系列理论道德,行为准则,主要是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其阶级统治,而进行的思想上的专制,用伦理上的东西将人们束缚,便于统治,以至于禁锢了人民思想,不利自由思想的传播,如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等~但也出现了一些优秀的思想,如五常(仁义礼智信)等,我们需要用唯物辩证的观点客观对待
如果是为了学习高中历史中的宋明思想,理解这些就足够了,再结合书本和老师所讲,好好体会。说实在的,很抽象,这些玄而又玄的东西是高中生难以掌握的,在大学的哲学研究中倒可以去细细琢磨

看了楼主的补充,真的无奈,再帮你解释解释吧~
儒学吸收佛教和道教的有益内容,形成的新的儒学体系就形成了理学,说白了,理学就是更为先进的儒学。
理学家认为,“理生万物(理是万物的本源)”,“理”是定律,任何事物都要遵守,“理”在自然界中就是万物运行规律(太阳东升西落,季节冬暖夏凉等);在人类社会中就是人行事的准则,一切都应该依理而行,否则就伤天害理,天理难容......理学家主要将理学用于人类身上,便于对统治阶级的统治。

1.中国古代哲学名
[编辑本段]
宋元明清时期的哲学思潮。又称道学。它产生于北宋,盛行于南宋与元、明时代,清中期以后逐渐衰落,但其影响一直延续到近代。广义的理学,泛指以讨论天道性命问题为中心的整个哲学思潮,包括各种不同学派;狭义的理学,专指程颢、程颐、朱熹为代表的、以理为最高范畴的学说 ,即程朱理学。理学是北宋以后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理论表现,是中国古代哲学长期发展的结果,特别是批判佛、道哲学的直接产物。理学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它持续时间很长,社会影响很大,讨论的问题也十分广泛。

研究内容 概括说来,理学讨论的问题主要有:①本体论问题,即世界的本原问题。在这个问题上,理学家虽然有不同的回答,但都否认人格神和彼岸世界的存在。张载提出气本论哲学,认为太虚之气是万物的本原。二程建立“天即理”的理本论哲学,认为观念性的理是世界的本原。朱熹提出理为“本”,气为“具”的学说。②心性论问题,即人性的来源和心、性、情的关系问题。张载提出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和心统性情的学说,认为天地之性来源于太虚之气。程颢提出了心即天以及性无内外的命题,把心、性、天统一起来。程颐则提出性即理的命题,把性说成形而上之理。朱熹认为心之本体即是性,是未发之中;心之作用便是情,是已发之和 ;性和情是体用关系,而心是“主宰”。③认识论问题 ,即认识的来源和认识方法问题 。张载首先提出“见闻之知”与“德性之知”两种知识,并提倡穷理尽性之学,成为理学家共同讨论的问题。二程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学说;朱熹提出“即物穷理”的系统方法;
理学流派 理学流派纷纭复杂,北宋中期有周敦颐的濂学、邵雍的象数学、张载的关学、二程的洛学、司马光的朔学,南宋时有朱熹的闽学、陆九渊兄弟的江西之学,明中期则有王守仁的阴阳学等等。尽管这些学派具有不同的理论体系和特点,但按其基本观点和影响来分,主要有三大派别 ,即张载为代表的气一元论哲学;二程、朱熹为代表的理一元论哲学;
历史作用 作为地主阶级新的思想理论体系,理学一度对当时社会的发展起过好的作用。它在思辨哲学方面的发展,无疑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大进步。对于日本、朝鲜的历史发展,理学也曾发生相当大的影响。但是,理学在强化封建礼教 、维护宗法等方面,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不断发展,愈益起着消极乃至反动的作用。
一、气的基本概念

(一)气是构成宇宙的最基本物质。气在宇宙中有两种形态:1. 弥漫而剧烈运动的状态,由于细小、弥散、加上不停的运动,难以直接察知,故称“无形”。2. 凝聚状态,细小而弥散的气,集中凝聚在一起,就成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故称“有形”。

(二)气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物质。

(三)气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二、气的生成

(一)先天精气:来自父母。脏府定位在肾(命门)。

(二)后天水谷之气:乃消化吸收之物质。脏府定位在脾胃。

(三)清气:呼吸而入。脏府定位在肺。

三、气的运动和运动形式

(一)气的运动中医称为″气机″。

(二)有升、降、出、入四种运动形式。

(三)气在不同脏府则有不同表现形式。

(四)气流布全身各处,走到脏腑就叫脏腑之气,至血脉内外则称营卫之气,至经络则称经络之气等。

理学中 气与理是什么东西~

我不喜欢书上那些空洞且形而上的解释,看了半天也不知所云。
根据我的理解,我认为简单说气与理就像是情感与理智。更进一步说气强调精神上的环绕,理强调思维中的规律。气是自由的,理是规范的。
宋代注重理学,因此宋代的诗歌是有板有眼的,理智有余而情感不足(唐代诗歌则恰恰相反)。但宋代词却没有受理学的影响,因为词还是新兴事物,地位较低,所以没有受理学的影响。
不知偶说清楚没?hehe

的确 站在这个时代的角度来说 程朱理学是蛮虚伪的 什么三纲五常 天理和一等 很大长度程度上束缚了 人民的思想 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 压抑了人性的解放而这其中 应该说是出于统治阶级的统治目的 为了更好管理人民 不得不 以这种愚昧的思想灌输给人民(其中 理学很好地维护了社会的安定也是其不可磨灭的功绩)但是我们也要看到 中华民族的很多 宝贵的民族精神也是由理学而产生的(例如 威武不屈等) 这种代表我们民族的精神印记是最为宝贵的 所以说单纯说 理学虚伪是片面的 毕竟它也有自身积极的一方面下面是对理学的一些介绍理学是北宋以后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理论表现,是中国古代哲学长期发展的结果,特别是批判佛、道哲学的直接产物。理学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它持续时间很长,社会影响很大,讨论的问题也十分广泛。
  研究内容 概括说来,理学讨论的问题主要有:①本体论问题,即世界的本原问题。在这个问题上,理学家虽然有不同的回答,但都否认人格神和彼岸世界的存在。张载提出气本论哲学,认为太虚之气是万物的本原。二程建立“天即理”的理本论哲学,认为观念性的理是世界的本原。朱熹提出理为“本”,气为“具”的学说。②心性论问题,即人性的来源和心、性、情的关系问题。张载提出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和心统性情的学说,认为天地之性来源于太虚之气。程颢提出了心即天以及性无内外的命题,把心、性、天统一起来。程颐则提出性即理的命题,把性说成形而上之理。朱熹认为心之本体即是性,是未发之中;心之作用便是情,是已发之和 ;性和情是体用关系,而心是“主宰”。③认识论问题 ,即认识的来源和认识方法问题 。张载首先提出“见闻之知”与“德性之知”两种知识,并提倡穷理尽性之学,成为理学家共同讨论的问题。二程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学说;朱熹提出“即物穷理”的系统方法;
  理学流派 理学流派纷纭复杂,北宋中期有周敦颐的濂学、邵雍的象数学、张载的关学、二程的洛学、司马光的朔学,南宋时有朱熹的闽学、陆九渊兄弟的江西之学,明中期则有王守仁的阳明学等等。尽管这些学派具有不同的理论体系和特点,但按其基本观点和影响来分,主要有两大派别,二程、朱熹为代表的程朱理学;陆九渊、王守仁为代表的陆王心学。
  历史作用 作为地主阶级新的思想理论体系,理学一度对当时社会的发展起过好的作用。它在思辨哲学方面的发展,无疑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大进步。对于日本、朝鲜的历史发展,理学也曾发生相当大的影响。但是,理学在强化封建礼教 、维护宗法等方面,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不断发展,愈益起着消极乃至反动的作用。
  说明:宋明时期的唯心主义哲学思想。包括以周敦颐、程颢、程颐、朱熹为代表的客观唯心主义和以陆九渊、王守仁为代表的主观唯心主义。前者认为‘理’是永恒的、先于世界而存在的精神实体,世界万物只能由‘理’派生。后者提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认为主观意识是派生世界万物的本原。也叫道学或宋学。

宋明理学的气指的是什么
答:指以张载为代表的气学派,含义如下:一:气是构成宇宙(万物)本原戓本体;二:气是宇宙(万物)运动的根本属性;三:气是宇宙(万物)之间联系的中介;

什么是理学
答:理学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它持续时间很长,社会影响很大,讨论的问题也十分广泛。研究内容 概括说来,理学讨论的问题主要有:①本体论问题,即世界的本原问题。在这个问题上,理学家虽然有不同的回答,但都否认人格神和彼岸世界的存在。张载提出气本论哲学,认为太虚之气是万物的本原。二...

什么是理学?
答:理学是研究物质世界基本规律的科学,是中国高等教育中重要的学科门类。理学研究内容广泛,本科专业通常有: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数理基础科学、物理学、应用物理学、声学、化学、材料化学、环境科学、天文学、地质学、地球化学、地理科学、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海洋科学、理论与应用力学、生物技术...

历史中的朱熹的理,老子的道,和气分别是指什么???
答:理学根本特点就是将儒家的社会、民族及伦理道德和个人生命信仰理念,构成更加完整的概念化及系统化的哲学及信仰体系,并使其逻辑化,心性化、抽象化和真理化。这使得理学具有极强的自主意识,形成了理高于势,道统高于治统的政治理念,为抑制君权,让中国政治在宋明两朝走向了平民化和民间参政议政提供了...

理学是什么意思?
答:作为儒学的一门学派。最早可推溯自孟子,而北宋程颢开其端,南宋陆九渊则大启其门径,而与朱熹的理学分庭抗礼。至明朝,陈献章开启先河,从陈献章倡导涵养心性、静养“端倪”之说开始,明代儒学实现了由理学向心学的转变,成为儒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陈献章之后,湛若水和王守仁是明代中晚期心学的两...

什么是“理学”?它包括哪些内容? 还有“经世致用”和“格物致之”分别...
答:理学能够在宋以后获得这样的发展,正是因为它站在儒家的立场上,批判地吸取了不同思想的营养。)概括说来,理学讨论的问题主要有:①本体论问题, 即世界的本原问题。在这个问题上,理学家虽然有不同的回答,但都否认人格神和彼岸世界的存在。张载提出气本论哲学,认为太虚之气是万物的本原。二程建立...

什么是理学?它形成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答:理学又名为道学,两宋时期产生的主要哲学流派。理学是中国古代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理学的天理是道德神学,同时成为儒家神权和王权的合法性依据,理学以儒家学说为中心,兼容佛道两家的哲学理论,论证了封建纲常名教的合理性和永恒性,至南宋末期被采纳为官方哲学。背景:南北朝...

理学是什么科学?
答:因此,理科是中国科学的生命。就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情况来看,大学本科生教育阶段打好基础是越来越多人的共识。与公众普遍的印象相反,理学最强的高校往往是人们印象中偏“文科”的综合类院校,如北大、复旦、南大都是国内理学超强的学校,其理学实力均强于作为“理工”类院校的清华、上交。工学是以数学、...

理学是什么?
答:总之,作为理学思想的先驱,周敦颐对早期儒家思想进行了全面的重新解释,而正是在这一解释过程中,他不自觉地吸取了佛道的思想因素,从而有可能在新的基础上重建儒学思想体系。和周敦颐在理学中的地位相当的还有张载。举凡对理学有所推崇的后世儒者,大都极为推崇张载。他的著作也一直被视为理学的经典著作。尤其是他的《...

什么是理学和心学
答:1、理学又名为道学,两宋时期产生的主要哲学流派。理学是中国古代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理学的天理是道德神学,同时成为儒家神权和王权的合法性依据,理学以儒家学说为中心,兼容佛道两家的哲学理论,论证了封建纲常名教的合理性和永恒性,至南宋末期被采纳为官方哲学。2、心学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