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与孩子对话时常见三种偏见

作者&投稿:娄项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这篇关于父母与孩子对话时常见三种偏见,是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跟子女形成“像朋友一样的关系”的首要条件是什么呢?我认为,彼此尊重和亲密的对话是建立平等关系的首要条件。但是,每当我建议“经常跟孩子对话,多听听孩子的心声”时,还是有很多父母反映“要做到这一点确实不容易,在跟孩子对话时,经常会情不自禁地教训孩子”。这就说明,在与孩子的对话过程中,父母还抱有很大的偏见。

偏见1 我的所作所为都是为孩子的前程着想

每当孩子不听话时,大部分父母都会习惯地说这样的话:“这都是为了你好啊!你看看妈妈说的有哪一点是错的?”

教训孩子后,有哪个父母心里会好受呢?他们也会对孩子有歉疚感,看到无精打采的孩子,心里也会不好受。“我是不是太过分了?”当父母们有这样的想法时,很快就会给自己找借口,使自己的行为更加合理。“我说得也没错啊!”“等孩子长大后总会明白我的一片苦心的。”“最后他们还会感谢我的。”等等。

因为父母都认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是为孩子的前程着想,所以大部分父母认为孩子必须遵守自己规定的人生规则。但是,只要冷静地反省一下,就会发现父母的所作所为并不完全是为孩子着想。很多情况下,父母是为了自己的偏爱或爱好,才要求孩子按照父母的思路成长。

我认识的一个晚辈的丈夫,特别看不惯孩子站在门口的样子,因此只要孩子在门口玩耍或者无意中站在门口,都会受到爸爸的严厉呵斥。即使妈妈替孩子说:“站在门口,妨碍到你了吗?”丈夫还是固执地为自己找借口说:“小时候我妈妈说过,如果站在门口就会带来厄运。”

请大家好好想一想吧。在这种情况下,不让孩子在门口玩耍,真的是为了孩子的前程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这只不过是晚辈的丈夫在强迫孩子迁就自己因为各种理由所形成的固执习惯而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根本不需要这种教育。这只是从父母的某种习惯和观点上,对孩子的一种强求。另外,这种教育中还含有“因为你是我的孩子,所以必须遵从我的观点”的占有欲。

从某种意义上看,父母经常说的“快来学习吧”、“好好整理书桌吧”、“按时吃饭吧”等嘱咐,跟“不要站在门口”的规定如出一辙。是不是不想陪孩子玩,才逼着孩子学习;是不是不想清理环境,才要求孩子好好整理书桌;是不是由于紧张的日程,才让孩子“按时吃饭”的呢?在这一刻,你是不是还在向孩子强加自己的欲望、自己的偏见、自己的习惯呢?从今天开始,请所有父母彻底摆脱“任何事情都是为孩子的前程着想”的偏见吧!这样才能消除强求和逼迫,进行真正平等的对话。偏见2 孩子必须完全听从父母的安排

“医生,为什么只要孩子不听话,我就忍不住发火呢?”有一天,一位妈妈找我咨询。她有一个8岁的儿子,只要孩子不听话,即使她在内心里对自己说“不要生气”,但还是无法克制自己的情绪。听完这位妈妈的叙述后,我请她举出能让她生气的各种情况。“我们一般都是九点半就要睡觉,在睡觉之前我会叫孩子穿上睡衣。当我要求他换睡衣时,他都会爽快地答应。但是到了睡觉时间,他还是没有穿上睡衣,依然在做自己的事情,这时我就会忍不住发火。”

在一天内,大部分父母也许会遇到好几次类似的情况。妈妈就喜欢不停地干预孩子日常生活的琐事,而当发现孩子违背规定时,就会大发雷霆。既然大家早已预料到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又为什么要生气呢?当自己的建议受到对方的冷落时,任何人都会有一种挫折感。在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中,这种挫折感尤为明显。虽然大部分父母都不肯承认,但是他们的脑子里却深深地印着“他离不开我,他是我的所有”等占有的想法。

事实上,刚出生的孩子确实没有自我生存能力,因此只能依赖父母。而父母在全心呵护孩子的同时,将拥有对孩子无限的权力。在尽情地享受自己权力的过程中,父母的脑海里会形成“孩子的思想必须跟父母的思想一致”的错误观念,因此当孩子违背父母的意愿时,他们就会有莫大的挫折感和失落感,这种感受最终会以“发火”的方式表现出来。

拥有一家之长地位的爸爸,最容易出现这种倾向。如果孩子面无表情地坐在餐桌前,爸爸就会吼叫:“你为什么在吃饭时还要愁眉苦脸啊?”只要孩子不老老实实地吃饭,爸爸就会说:“吃饭时怎么还不老实点?”有些父母就是喜欢把自己的生活方式强加到孩子身上,他们并没有完全接受孩子拥有跟父母不同性格和不同思维的事实,因此一味地主张孩子必须绝对服从父母的安排。“小家伙怎敢在父母面前放肆!”——这就是他们的基本思维模式。这样的父母与孩子之间怎么会有平等的对话呢?

我们童年的时候,是如何评价过于的大人的呢?请大家回想一下曾经严厉处罚学生的老师,极其顽固的老奶奶、老爷爷、大伯??在他们面前,我们也曾经不敢大声说话,更不敢向可怕的班主任老师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孩子必须听从父母的话”的想法是封锁孩子的思想,断绝与孩子对话的不明智手段。只要不想扼杀孩子的灵魂,就请放弃“孩子必须绝对服从父母的安排”的偏见吧!

偏见3 语言是父母与孩子之间对话的全部

在医院的走廊上,我经常提前看到来找我咨询的妈妈和孩子。通过妈妈与孩子的坐姿,我能大概地知道她们之间的关系。坐在妈妈的身边,但是上身尽量远离妈妈,而且东张西望的孩子,有可能是厌烦唠叨的妈妈的孩子,这种孩子的自律性受严重侵害的几率很高。另外,紧紧地抓住妈妈的手,一时都不敢放松的孩子,有可能是养育者经常更换或是还没有找到“能让自己安心的地方”的孩子。

肢体动作、表情和语气是很难用意识去改变的语言,因此只有身体才能最真实地表达我们的想法,但是大部分父母很容易忽略这一点。

我有一位朋友曾经发誓不会拿孩子的学习成绩来过于责备孩子。她女儿的学习欲望很强,而且学习成绩也不错,上初中以后,女儿的第一次考试成绩却让她非常失望,但是她没有责怪孩子,只是简单地鼓励了一句:“考得还可以,请继续努力吧!”但是女儿却安慰妈妈说:“妈妈,是不是很伤心啊?下次我一定会得到好成绩。”

女儿的这番话让她感到很惊讶,她反问道:“我什么时候在乎过你的成绩了?”可是女儿的回答更让她吃惊:“虽然您没有拿我的成绩当回事,但是每当我获奖时,您还是特别高兴啊!”这时,她才发现自己其实很希望女儿学习成绩好,并且在无意中不停地传递这种信息给女儿。

孩子们并不是只观察父母的语言,她们还会敏感地接受父母在无意中发出的各种信号。由于父母与子女相处的时间非常长,因此很难隐藏自己真正的感情。在现实生活中,这种非语言的感情交流会占据所有交流的70%,孩子会依此来对父母进行判断。例如“虽然我妈妈没说出来,但是她更喜欢我弟弟。”“如果在竞赛中获得第二或第三名,妈妈就说‘还可以’,这就表示她还是因为我没有获得第一名而感到惋惜呢!”

孩子们的这些心里话真实地表明,孩子能够非常清楚地感受父母的内心世界。由此可见,任何父母都不能肯定自己没有伤害过孩子的心灵。说不定冷淡的眼神、满脸的失望都将成为父母与孩子之间对话的障碍

~

父母与孩子对话时常见三种偏见
答:这就说明,在与孩子的对话过程中,父母还抱有很大的偏见。 偏见1 我的所作所为都是为孩子的前程着想 每当孩子不听话时,大部分父母都会习惯地说这样的话:“这都是为了你好啊!你看看妈妈说的有哪一点是错的?” 教训孩子后,有哪个父母心里会好受呢?他们也会对孩子有歉疚感,看到无精打采的孩子,心里也会不好受。

孩子不愿沟通 家长要避开聊天中的“禁忌” 懂得换位思考
答:一、家长应避免的“禁忌”:1. 以自我为中心: 一些家长常常将自己的观点和喜好置于孩子之上,不考虑孩子的需求和意见。这种行为可能导致孩子感到被忽视和不被尊重。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想法,给予他们自主权。2.有根深蒂固的偏见: 有些父母对自己的孩子持有否定的态度,总是看到孩子的错误而忽视其优点。

为什么父母不采纳孩子的合理建议?
答:2.权力和控制:在一些家庭中,父母可能因为他们的地位和权威而不愿意听取孩子的意见和建议。他们可能认为他们的孩子年幼、经验不足,缺乏对生活和社会的了解,因此他们不信任孩子的建议,可能会认为孩子是不成熟的,不能够提出有价值的建议。3.父母的观念和生活经验:在某些情况下,父母可能会因为他们的生...

父母哪些方面会影响孩子的成长?
答:1、积极正面的情绪 当面对生活中的一些琐事、困难时,父母产生的情绪会被孩子观察学习到。如果父母面对一些事情总是充满了抱怨、愤怒、指责,孩子也会用同样的情绪和行为来对待他人。所以有时候我们为什么会看到一些容易发脾气的孩子,可能是因为身边有一个爱发脾气的成人。如果父母是用积极正面的情绪和人生...

海沃塔式聊天法
答:聊天质量不高有两个很常见的表现: 1、敷衍式聊天。看起来也在和孩子聊天,却心不在焉。我曾在路上看到一个孩子,追着父母问东问西,但他的父母一个在玩手机,一个好似在想自己的事情,便用简短的语气词搪塞孩子。这样的聊天,不要说深入了,连交流都谈不上。 2、没有营养的聊天。不会在交谈中注意到表达的逻辑...

暗示的力量最可怕,父母永远不要对孩子说这些话
答:当孩子学习成绩不好时,父母总斥责说「你笨死了」,孩子就可能真的变笨;当孩子尿床时,父母总是为他辩护说他憋不住尿,孩子也真的憋不住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以 积极的态度对待孩子、暗示孩子,孩子就可能朝着积极的方向前进 。相反, 如果对孩子存在偏见,或者总是说些负面的话,孩子就很...

家长总是不理解我学习上的压力,该如何与他们沟通?
答:将“我讲”变“我听”,认真倾听孩子的心声。倾听时,要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让孩子感受到你的关注与尊重;对孩子讲得有道理的地方,要通过语言、目光或体态表示肯定;对于孩子的错误观点不要急于纠正,不要打断孩子的讲话;要理解孩子由于年龄和表达能力有限,无法准确表达内心想法而可能产生的偏见或者...

父母偏心,不受宠的女儿后来怎么样了?
答:1. 自尊和自信心受损当一个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偏爱或偏心时,可能会导致她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受损。她可能会感到自己不够重要或不被父母所接纳。这种情况下,建议寻求支持系统,例如与朋友、亲戚或心理咨询师交流,以重建自信和自尊。2. 找到独立和自我肯定的方式不被宠爱的女儿可能会获得更多的独立性,寻找...

家有儿女的教育意义?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常犯的错误有哪些?
答:其实过程中经历的乐趣远比得到结果更有意义。 1.双重标准 夏雨:我姐姐可以放火,但是我哥哥不可以点灯!夏东海:不要乱改成语!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于霞:“可是我家只有我妹妹没有国家官员啊!” 在有孩子的家庭里,妈妈刘梅更喜欢学习成绩很好的姐姐夏雪。以上对话是父母的偏见造成的。同样的情况,母亲没有惩罚...

育儿观念与婆婆不同起争执如何调节问题
答:第一步最常见的错误是:表达完自己的观点以后,以一种智商上的优越感(通常是媳妇)或者阅历上的优越感碾压对方,要求对方按照自己的'观点去做,不再给对方探讨和分享反馈的机会。 核心要点:听起来,咱们对于要让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上这一点没有争议。 对了,上面这些招数经常会失效,如果你被自己的情绪控制以后,你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