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简史》读后感2000字

作者&投稿:保怜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人类简史》读后感2000字

尤瓦尔·赫拉利写出了《人类简史》,深入浅出的叙述了我们的祖先从采集时代开始走到今天的辉煌文明中间的种种过程和原因,对我们这些历史迷来说,真是大开眼界。这本书中阐述了一件我们身在其中但并不自知的事情,即是我们自己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愈来愈忙碌和不堪,这和我在《晓松奇谈》里听到的是一致的。

我们文明的萌芽,应该是始于公元前7万年左右,我们的祖先智人走出非洲,击败了雄踞西欧50万年的尼安德特人,击败了脑容量比我们更大的海德堡人,也击败了西伯利亚的丹尼索瓦人和北京的直立人等等无数个我们知道或不知道的人类族群,并将他们灭族,让我们智人作为唯一的人种,走上食物链的顶端。这个时候大约在公元前2万年左右,全世界的人口大约是800万,我们已经是整个生物链最顶端的生物。尤其是因为信仰和宗教的诞生,产生的更广泛的团队协作,让所有的大型生物对我们的祖先望而生畏,我们从此再无敌手。

这个时代被称之为采集时代,物产极为丰富,我们的祖先不固定生活在某个区域内,没有一亩三分地,也没有面朝黄土背朝天,走到哪里吃到哪里,每天要吃到的食物有十几种。因而也不存在营养不良的问题,他们的身体极为健康,鲜有疾病。这某种程度上是整个人类文明史上生活最轻松的时代,既没有KPI的压力,也不需要面对就业买房和各种贷款。周遭的食物根本吃不完,也不用担心年成不好,或者旱涝虫害对生活的冲击,简直有点像我们社会形态的终极目标——共产主义的雏形。那这个时候问题就产生了,既然生活如此富足,每天只需花极少时间觅食的我们,怎么就放弃了这种滋润的生活,而走向了马不停蹄的日夜操劳之中呢?

书中的说明是我们遭受了一个骗局——我们并不自知且一旦发生就不可逆的骗局,这就是“小麦对我们的驯化”。这是个极有意思的观点,我们一直认为是自己驯化了小麦和水稻,驯化了牛羊鸡鸭,但是其实是小麦驯化了我们。我们原本只是想不再走那么远去采集小麦,而是将它种在更近的地方,然后给自己储备更多的粮食,让自己有更多空闲的时间。但是我们忽略了粮食产量暴增的情况下,人口的增长,那时我们的祖先不可能懂得人均生产总值的提高才是社会真正走向富足。然而最终的结果,自然就是我们生活的比之前更艰难,因为我们可以吃的食物非但没有变的更多,而是变的更少了。除此之外,我们把自己的生活限制在一个狭小的区域内,然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舍昼夜的照顾着这些被我们驯化的食物,并且还得祈求上天风调雨顺,不然一年的辛苦可能就会付诸流水。农耕文化的产生,开始限制了十几万年来人类迁徙的速度,使人类中分化出阶级和精英,成为数学、科技、音乐、艺术、政治等等繁华成长的土壤,但对于生活在这个社会的大多数人来说,生活变得更加的艰辛和残酷。

人类的第一次自我欺骗使得我们把白天的时间,都献给了劳动。但是这个时候,晚上还是属于我们的,我们既可以三两成群谈天说地仰望星空,也可以说些闺房夜话和听段评书戏曲。但是我们依然觉得不够快,晚上的时间太长,很难打发,于是我们把时代又推向了工业社会,电成为我们生活的必需品。我们夜间的时间也从简单的人际交往和歇息的阶段,迈入了强大的社交生活和更加不明晰工作节奏中去。某种意义上说,我们现在虽然生活的比几万年前的祖先富足无数倍,但是我们根本谈不上就比他们幸福多少。

这就容易让我们产生疑问,那我们这几万年折腾来折腾去的时光里,死了那么多人,消失了那么多国家和族群才走到的今天,究竟有什么意义?是不是会显得毫无价值?

我认为并不是的。当我们从我们茹毛饮血的祖先中分化出来,开始建立越来越大的社群组织开始,我们就已经变成了另外一种生物。我们没法像一棵胡杨树一样,待在一个地方一千年一动不动;也不会像迁徙的大雁一样,固定的生产和迁徙,来来回回直到死去也不知道为什么。我们本身就变成了一种爱折腾的生物,我们的一生都花在了寻找意义上。这既是我们走到今天最强大的源动力,也是我们在最开始面对所有自然界敌手时最强大的竞争力。我们当然不会选择再回到那个随遇而安的采集时代,我们在追求更有质量的生活的道路上,已经是回不了头的。

这对生活在当下的我们有些什么启示呢?我认为其实有两点。第一,如同自我洗脑一样告诉自己,奋斗者的一生是美好的人生,因为这条所谓的追求幸福的道路是一条不归路,我们既然已经开始求知,就只能涅槃在浩如烟海的知识里。第二,则是给我们一些启发,就是我们再尝试着做一些自认为有益的事情的时候,不能忽略环境的变化以及由此引发的风险性,同时不能忘记自己做事情的初衷。这也就意味着,我们得仔细思索清楚工作和生活这两件事对我们而言的比重和核心,而以便我们能真正如自己所愿,活得更自在。

其实拿《人类简史》来做这样生活的类比,有点不够恰当。这本身就是一本增长见闻的书,是一本启发我们更多视角和观点的书。我们在去洞悉一些客观事情的真相,然后从最根本的角度,去了解事情的始末,这已然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很好的思路去客观的看待我们当下的生活和自己本身,已经是种幸运了。

不能行万里路,看尽世间风花雪月;那就读万卷书,畅游万古跌宕起伏

微信公众号搜索 精典说说美文 ,再点击 关注 ,这样您就可以每天订阅到精典说说美文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费订阅,请放心关注。

~

《人类简史》读后感11——帝国的愿景
答:反倒是自己被融合了。所谓没有绝对的好坏,帝国也是。我们不能认为帝国就完全是坏的,我们要完全抛弃从帝国时代流传的东西,那可能就要抛弃很多语言,政体,系统,很多到现在还在使用的东西。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是我们经常说的,面对旧的文化中的糟粕自然要去除,好的一面要保留,这样人类才能进步。

《人类简史》读后感800字
答:《人类简史》读后感 十万年前,地球上至少有六种不同的人。但今日,世界舞台上为什么只剩下我们自己?从只能啃食虎狼吃剩的残骨的猿人,到跃居食物链顶端的智人;从雪维洞穴壁上的原始人手印,到阿姆斯特丹踩上月球的脚印;从认知革命,农业革命,到科学革命,生物科技革命,我们是如何登上世界舞台成为万物...

人类简史 读后感800字
答:古希腊哲学家芝诺说,人的知识就好比一个圆圈,圆圈里面是已知的,圆圈外面是未知的。你知道的越多,圆圈也就越大,你不知道的也就越多。《人类简史》这本书除了能提供圆圈外的未知,还给读者讲诉了已知的圆圈内的新知,刷新了读者的人类史观,这就是一本历史书能掀起这么大波澜的原因,年轻的以色列...

《人类简史》读后感4——毁天灭地的人类洪水
答:这一章的名字叫做《毁天灭地的人类洪水》。所以人类又搞什么事情了?咋就毁天灭地了呢?我们都说现在人类破坏环境,过度捕猎捕捞,导致大部分的动物都灭亡了。天气变暖,海平面上升,很多动物都不能适应。但是其实,我们的祖先比我们现在还要可怕。我们现在还在努力的保护动物,维护生态多样性。但是我们的...

《人类简史》读后感17——工业的巨轮
答:手推车、马车都只是利用人和马的肌肉的力量,帆船利用天然的风能,水车利用水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就是蒸汽机。最开始人们只知道用木材烧热水,但是却不知道用热水的蒸汽来转化为动能。随后蒸汽机提高了效率之后,可以干的事情就更多了,抽水、蒸汽火车,都是它的应用。后来人类学会了用煤炭、火药、...

《人类简史》读后感700字
答:《人类简史》读后感700字 花了二周时间,看完这本书。这书是以色列新锐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的一部巨作。是一部宏大的人类简史,见微知著,以小写大,让人类重新审视自己。 十万年前,地球上至少有六种不同的人,但今日,世界舞台为什么只剩下了我们自己?从只能啃食虎狼吃剩的残骨的猿人,...

《人类简史》读后感
答:        一切始于大爆炸。                                              大约350亿年前,宇宙大爆炸...

《人类简史》读后感3——亚当和夏娃的一天
答:第三章亚当和夏娃的一天,并不是在讲什么神话故事,而是在想象远古时代的生活。大家比较达成共识的是人类的“贪吃基因”。人类为什么无法拒绝高热量的事物?为什么一开始吃就一定要吃到撑?这应该源于人类原来生活的状态。人类主要还是以采集为主。万一遇到好吃的了,会放过它吗?当然是不会了。如果你不...

《人类简史》读后感400字
答:周末两天在家断断续续读完了《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在感叹造物主神奇的同时,也不禁为人类的命运感到担忧。自从认知革命后,人类的演化就像骑着没有刹车的自行车下坡一样,越来越快,想要停下来是不可能了,我们能做的也许只有尽量保持平稳,不摔跤的同时期待最终目的地是一片平地吧,好让人类有个...

《人类的飞翔――从梦想到现实》读后感
答:这本书叫做人类简史,实际上并没有罗列很多的历史事件,和一般的历史书却完全不同,叫做“历史哲学”应该更加恰当。因为没有罗列很多的历史事件,读这本书之前最好对世界历史有一定的了解,比如读一遍那本由Leften Stavrianos 所写的《全球通史》。书中不仅仅是对人类历史事件的描述,同时融入了非常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