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权利的主体

作者&投稿:微骂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基本权利具有先国家性质,为人类所固有,宪法是对基本人权加以确认,进而对其予以保护,防范来自国家或者特殊私法主体的侵犯。

关于基本权利的固有性,有两种学说,传统的自然法思想和法律实证主义。前者认为基本权利固有,可以说是“天赋人权”,这是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主流思想;后者认为权利乃国家赋予,不存在更高的自然法赋予人权。
但是经过二战的苦难,特别是纳粹的暴行,人们开始反思实证主义,此时自然法思想开始复兴,实证主义也开始有所嬗变,对其思想进行了修正。
现在主流观点应该是基本权利是人固有的,而非国家通过法律所赋予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98年10月5日在联合国签署的《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北京裕仁律师事务所吴广松律师整理出自然人的30项基本权利,具体如下:

1、自决权

2、生存权

3、平等权

4、求助权

5、生命权

6、拒刑权

7、抗役权

8、自由权

9、安全权

10、迁徙权

11、国籍权

12、抚养权

13、监护权

14、本善权

15、申辩权

16、人格权

17、隐私权

18、肖像权

19、名誉权

20、宗教权

21、言论权

22、集会权

23、结社权

24、劳动权

25、婚姻权

26、姓名权

27、教育权

28、选举权

29、语言权

30、缔约权

基本权利的主体主要是公民。有些国家的宪法规定,法人和外国人也可以成为基本权利的主体。公民是指具有一国国籍的自然人。宪法第33条第1款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在我国宪法文本中同时出现公民和人民两个概念。“公民”和“人民”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两者区别主要在于:第一,性质不同。公民是与外国人(包括无国籍人)相对应的法律概念,人民则是与敌人相对应的政治概念。第二,范围不同。公民的范围比人民的范围更加广泛,公民中除包括人民外,还包括敌对分子。第三,后果不同。公民中的人民,享有宪和法律规定的一切公民权利并履行全部义务;公民中的敌对分子,则不能享有全部公民权利,也不能履行公民的特定义务。此外,公民所表达的一般是个体概念,而人民所表达的往往是群体概念。

基本权利的主体,也可称为基本权利的保障对象,是指享有宪法上的基本权利和受宪法条款保障的主体。

  (一)自然人

  1.公民

  (1)公民的概念

  公民是指具有某个国家国籍的自然人。

  我国《宪法》第33条第l款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国籍的取得方式

  ①出生国籍。

  出生国籍是指因出生而取得国籍。

  出生国籍的取得有血统主义和出生地主义两种不同的原则:血统主义,以出生时父母的国籍为准;出生地主义以出生地所属的国家为准。

  我国采取血统主义和出生地主义相结合的原则。

  我国《国籍法》规定:

  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本人出生在中国,具有中国国籍;

  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本人出生在外国,具有中国国籍;

  但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并定居在外国,本人出生时即具有外国国籍的,不具有中国国籍;

  父母无国籍或国籍不明,定居在中国,本人出生在中国的,具有中国国籍。

  ②继有国籍。

  继有国籍是因为加入而取得国籍。

  我国《国籍法》规定:“外国人或无国籍人,愿意遵守中国宪法和法律,并具有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经申请批准加入中国国籍:

  中国人的近亲属;

  定居在中国的;

  有其他正当理由。

  在经过批准以后,申请人就具有了中国国籍,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

  (3)公民与人民的区别

  ①性质不同。公民是与外国人(包括无国籍人)相对应的法律概念,人民则是与敌人相对应的政治概念。

  ②范围不同。公民的范围比人民的范围广泛,公民中除包括人民外,还包括人民的敌人。

  ③后果不同。公民中的人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一切公民权利并履行全部义务,公民中的敌人,则不能享有全部公民权利,也不能履行公民的某些义务。

  ④概念不同。公民所表达的一般是个体概念,而人民所表达的往往是群体概念。

  2.外国人

  对于外国人是否属于基本权利的主体,各国宪法学上曾存在争议。但在当代强调人权保障的背景下,外国人已经成为基本权利的主体。

  (二)法人

  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是社会组织在法律上的人格化。

  基本权利的保障最初并不及于法人。但是在现代的经济社会生活中,法人已然成为重要的主体,人们的许多目的必须通过组成法人团体才能达成。

  “人的联合”是社会生活最为基本的现象,是社会结构的基本因素。从法人是自然人的联合这一角度出发,法人应当可以成为基本权利主体。

  更多复习资料详见自考365网校《宪法学》课程辅导。

合同纠纷怎么处理-解决您所有法律问题~

公共权力的主体
答:公共权力的主体包括:国家机关,也可能是国家机关依法委托的团体或者个人。人类共同体(国家、社团、国际组织等)为生产、分配和供给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制度、安全、秩序、社会基础设施等),促进、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而对共同体成员进行组织、指挥、管理,对共同体事务进行决策、立法和执行的权力。法律...

我国制宪权的主体是什么
答:我国制宪权的主体是人民。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宪法》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

根据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包括哪些
答:普通权利是普通法中规定的权利,是权力主体在具体的法律关系中享有的具体的权利,反映了权利主体的法律地位,而基本权利是宪法规定的权利,涉及社会生活的基本方面,反映了权利主体的宪法地位。 基本权利是由宪法规范所确定的一种综合性的权利体系,所谓基本权利就是指宪法赋予的、表明权利主体在权利体系中重要地位的权利。

权力与权利的关系?
答:权利和权力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一方面,权力以法律上的权利为基础,以实现法律权利为目的,权利作为一种法律上的资格又制约着权力的形式、程序、内容及过程各个方面;;另一方面,某些法律上权利的实现依赖一定的权力的行使。权力和权利的行使主体会有所不同,权利的行使是一般主体,权力主要是国家机关及其工作...

权利和权力有什么不同?
答:权力主体则只能是被授予权力的国家机关及其特定的工作人员。二、强制性不同。权利和权力都对相对人具有强制性。法律上享有权利的主体可以依法要求相对人为或不为一定的行为,这也是一种强制性,但它与权力的强制性不同。权力具有国家的直接强制力。权利则只是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当权利不能实现或遭到侵犯...

权力的定义
答:我在一本书里讲到,一个深夜,一个嫌疑人犯跑到了一个村子就消失了,我们能不能让全体村民都被惊醒,而进行所谓的搜查?显然不能,因为那样就会造成公民权利的被侵犯。比如,我们能不能随意地对每一个公民的邮件进行检查,显然不能。 2.权力与权利的区别 第一,权利的主体是不特定的,而权力的主体是特定的。权利的...

公权力的定义是什么、以及主体是哪些、
答:2、狭义公权力指国家行政权力,公权力是公共管理权力。即使按照后者,因为国家权力是最重要的公共管理权力,从而它也是最重要的公权力。可以认为公权力的基本涵义就是国家权力。公权力的主体包括:国家机关,也可能是国家机关依法委托的团体或者个人。人类共同体(国家、社团、国际组织等)为生产、分配和供给...

权力的意思是什么
答:权力是指权位,势力,包括职责范围内的指挥或支配力量。权力主体是占有或行使权力的个人或团体。权利主体主要指国家,即作为统治阶级工具的政府。此外还包括政党、政治社团以及政治个人。在现代社会,占有权力的主体可能并不行使权力,这主要是由于代表制的形成使得权力的所有者与行使着分离开来。权力客体指接受...

作为权利主体的受众在大众传播过程中的基本权利包括
答:受众是大众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权利主体,受众在大众传播过程中享有一系列权利。这些权利体现了受众的尊严和自由,也是保障受众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以下是受众在大众传播过程中的基本权利:1.知情权。受众有权知道传播内容的真实情况,包括传播的对象、目的、来源、真实性、可靠性等信息。2.表达权。

行政主体与行政机关的区别
答:行政主体与行政机关的区别是定义不同、组织形式的不同、职能不同。1、定义不同。行政主体是指具有行政权力的组织或者个人,包括国家机关、地方政府、公共机构、企事业单位等。行政主体是行使行政权力的主体,是行政法中的基本概念之一。行政机关是指行使行政权力的组织或者个人,包括政府部门、行政机构、行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