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庄的历史典故是什么

作者&投稿:秦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周庄镇旧名贞丰里,周庄地域春秋时期至汉代有“摇城”之说,相传吴王少子摇和汉越播君封于此。

西晋文学家张翰,唐代诗人刘禹锡、陆龟蒙等曾寓居周庄。

据史书记载,北宋元佑年间(1086年),周迪功郎信奉佛教,将庄田 200亩(13公顷多)捐赠给全福寺作为庙产,百姓感其恩德,将这片田地命名为“周庄”。

1127年,金二十相公跟随宋高宗南渡迁居于此,人烟逐渐稠密。

周庄元代时属苏州府长洲县。

元朝中叶,颇有传奇色彩的江南富豪沈万三之父沈佑。

由湖州南浔迁徙至周庄东面的东宅村(元末又迁至银子浜附近),因经商而逐步发迹,使贞丰里出现了繁荣景象,形成了南北市河两岸以富安桥为中心的旧集镇。

到了明代,镇廓扩大,向西发展至后港街福洪桥和中市街普庆桥一带,并迁肆于后港街。

明代中期属松江府华亭县。

清初复归长洲县,居民更加稠密,西栅一带渐成列肆,商业中心又从后港街迁至中市街。

这时已衍为江南大镇,但仍叫贞丰里。

直到康熙初年才正式更名为周庄镇。

清雍正三年(1725年),周庄镇因元和县一分为二,约五分之四属元和县(今吴县市)。

五分之一属吴江县(今吴江市)。

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江苏巡抚陈文恭将原驻吴县角直镇的巡检司署移驻周庄,管辖澄湖、黄天荡、独墅湖、尹山湖和白蚬湖地区,几乎有半个县的范围。

周庄由原来小集迅速发展为商业大镇,与江南富豪沈万三的发迹很有关系。

沈万三利用白蚬江(即东江)西接京杭大运河,东北接浏河的优势,出海贸易。

将周庄变成了一个粮食、丝绸及多种手工业品的集散地和交易中心,促使周庄的手工业和商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最突出的产品有丝绸、刺绣、竹器、脚炉、白酒等。

近代柳亚子、陈去病等南社发起人,曾聚会迷楼饮酒吟诗。

1949年5月8日,周庄解放,归属吴江甪直区。

1950年把镇西原属吴县部分划归吴江,结束了两县分治的状况。

1952年以后,周庄镇归昆山县(今昆山市)管辖。

扩展资料:

周庄镇60%以上的民居仍为明清建筑,仅0.47平方公里的古镇有近百座古典宅院和60多个砖雕门楼,周庄民居古风犹存,还保存了14座各具特色的古桥。

周庄的快船堪为奇异。

比赛前,先由手巧艺高的工匠在船上搭起花棚,称为“花快”。

花棚分头棚、舱棚和艄棚,棚上披挂绸缎幢幔。

装饰华丽,异彩纷呈。

头棚上悬挂彩灯,插上彩旗。

舱棚上流苏飘挂。

舱中坐上锣鼓乐队。

高高艄棚供橹手们遮阳。

每船备头篙、大橹、小橹各一置于船体左右两侧。

大橹旁搁跳板于舷外,伸出水面。

每船配有十五六名身强力壮的橹手。

身穿紧身衫衣,脚蹬绣花布草鞋。

比赛开始,船与船比,村与村比,龙腾虎跃的橹手各司其职,出跳、扯绷、把槽,配合默契。

出跳的气宇轩昂地站立在跳板上猛力拉绷。

扯绷的跺脚叱喝。

把橹的尽力推艄,扳艄。

撑篙的屹立在船头,点篙调向,指挥自如。

参赛的快船在铿锵的锣鼓声中似飞箭出弦,奋勇争先。

周庄人吃茶历史悠久,历来有吃“阿婆茶”、“讲茶”,喝“喜茶”、“春茶”、“满月茶”等习俗,名目繁多,被称为江南水乡的“茶道”。

周庄的“阿婆茶”在江南水乡颇有名气。

相叙到周庄,未吃阿婆茶,不算真正到过周庄,在周庄,吃过阿婆茶的人,将会品出水乡古镇的味道来。

在周庄,无论在市镇或农村,经常可见男女老少围坐一席,杯杯清茶,碟碟茶点,边吃边谈,有说有笑,称之为吃“阿婆茶”。

周庄人吃阿婆茶源远流长。

如今深宅大院人家仍珍藏着宋代图案优美的青花瓷盖茶碗、细巧玲珑的茶盅、高雅古朴的茶壶和釉色光亮的茶盘。

元代,陈去病的先祖由浙江迁居周庄,以锤薰炉为生,生产铜锡茶壶。

如今,镇上明清建造的徽帮茶叶栈房犹存,其中吴庆丰开设在清初。

程义泰开设在清乾隆年间。

徽帮茶庄从产地购进原件毛茶,为了迎合茶客需求,进行筛选,复焙和窨花,拼色出售,色香味具备。



~

庄姓氏的来源
答:庄姓,发源于河南商丘,西周时期宋国君主宋戴公为庄姓的姓氏始祖。宋戴公(?—公元前766年),子姓,名撝,字武庄。宋哀公之子,周朝宋国第十一任国君,公元前799年—公元前766年在位,在位期间跨西周、东周两个时期。在宋戴公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其谥号为姓氏者,称戴氏;有以其名字为姓氏者,称武庄...

鲁庄公的历史典故
答:鲁庄公十年(前684年),齐桓公不顾主政大夫管仲的竭力劝阻,派鲍叔牙率大军伐鲁。此前,齐、鲁几次交战,鲁国都被打败。闻听齐大军压境,鲁庄公和群臣大惊失色,不知所措。这时,一直隐居的曹刿求见庄公,主动提出为抵抗齐军出谋划策。庄公问曹刿:“齐强鲁弱,我们能打胜吗?”曹刿反问:“陛下...

周庄的历史典故是什么
答:周庄镇旧名贞丰里,周庄地域春秋时期至汉代有“摇城”之说,相传吴王少子摇和汉越播君封于此。西晋文学家张翰,唐代诗人刘禹锡、陆龟蒙等曾寓居周庄。据史书记载,北宋元佑年间(1086年),周迪功郎信奉佛教,将庄田 200亩(13公顷多)捐赠给全福寺作为庙产,百姓感其恩德,将这片田地命名为“周庄”。

“庄”姓的起源
答:2、源于芈姓 出自春秋时期楚国君主楚庄王之后,以谥号为氏。据《急就篇》和《名贤氏族言行类稿》所载,楚国君王芈旅去世后,谥号为“庄”,即历史上的楚庄王。楚庄王的支庶子孙,以祖上谥号为姓,成为庄氏。庄子即其后人。3、源于改姓 朱姓的人在明末清初曾改姓庄;回族改姓,据文献《中国回族大...

楚庄王的经典典故
答:楚庄王的经典典故1:问鼎中原 自楚庄王三年(前611年),楚国先后伐庸、麋、宋、舒、陈、郑等国,均取得胜利。前606年,楚庄王伐陆浑(今河南嵩县北)之戎,一直打到洛水边,“观兵于周疆”,在周都洛阳陈兵示威。周王派王孙满去慰劳,楚庄王借机询问周鼎的大小轻重,意欲移鼎于楚。王孙满说:“政德 清明 ,鼎小也...

楚庄王一鸣惊人的典故介绍
答:当然历史也是按照这个节奏发展的,楚庄王最后打败了晋国,成为了中原的霸主。这里值得一提的是,问楚庄王问题的这个人是申公巫,就是那个为了得到夏姬而不惜潜伏陈国十余年的人。楚庄王绝缨的典故 楚庄王绝缨是一个出自《说苑》的故事,《说苑》中收录的是各类春秋战国至汉朝这之间的一些逸闻轶事。主要...

楚庄王的三个典故
答:楚庄王的三个典故如下:1、伍子逢是春秋时期楚国的一位大臣,他因忠诚和正直而著名。他的故事在《左传》和《国语》等古籍中都有记载。2、有一次,楚庄王想要讨伐陈国,于是他召集所有的大臣,询问他们的意见。伍子逢作为楚国的重要大臣,表示反对,他认为陈国是一个小国,而且没有罪过,因此不应该...

楚庄王一鸣惊人的典故
答:楚庄王一鸣惊人的典故 篇1 “一鸣惊人”用以表达内心高远的志向与抱负。 此典出自《史记·楚世家》:“伍举曰:‘愿有进隐。’曰:‘有鸟在于阜,三年不蜚不鸣,是何鸟也?’庄王臼:‘三年不蜚,蜚将冲天;三年不鸣,鸣将惊人。举退矣,吾知之矣。’” 周襄王的儿子周顷王六年(公元前613年),楚穆王商臣死了...

庄姓的历史名人
答:庄夏:(1155-1223),庄元吉四子,泉州永春(今属福建省)人,南宋大臣、学者。进士出身,官至兵部侍郎、焕章阁待制。有《礼记解》、《典故备记》、《国史大事纪》等。庄绰:(约公元1126年前后在世)泉州惠安人,宋代官吏、学者。最高职任过鄂州、筠州知府。其学有渊源,多识轶闻旧事。有《鸡肋篇》、《杜集援证》、《...

避暑山庄的历史与典故
答:避暑山庄的历史与典故如下:一座避暑山庄一部清朝历史,一直以来,说承德避暑山庄,是半部清朝历史。但是,著名学者阎崇年认为,如果说一座避暑山庄,就是一部清朝历史,也可以考虑。避暑山庄是承德的地标性建筑,每位承德人提起避暑山庄都会为之而自豪。而这样一座宏伟的皇家园林建筑为什么会坐落于承德?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