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盘酱的制作方法

作者&投稿:依玛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盘酱的制作步骤:

一、烀酱(做酱引子) 1、选豆:酱豆需要籽粒饱满的大豆,其中不能有破半豆子,磨石豆子(不成熟的大豆)。 2、洗豆:用清水淘洗三遍,达到酱豆中无杂质,洗豆水清亮程度。 3、烀酱豆子:根据酱豆的多少选择铁锅的的大小,一般烀20斤大豆用12个印大锅。把大豆放到刷净的锅里,填上水,盖上锅盖(最好是木头锅盖)点火开始烀豆。烀豆的环节非常重要,锅要刷净,锅中油污太多要用碱水刷。烀豆水要高出豆子二十五公分以上,宁多勿少,以免糊锅。火候要掌握好,先要大火烧开,然后用小火烀。这个时候千万注意不要让汤溢出来,(满族人叫扑出来)因为豆的香气和营养都在汤里面,这汤要通过烀,烀到酱豆里去。火不能急,要翻动几次,烀到豆子涨到不能再涨,豆子用手一捏差不多捏断的的程度翻一下锅(把上边的豆子翻到下边去)然后停火。再盖上锅盖,锅盖上盖上麻袋,麻袋上再盖上十公分左右的谷格囊(或豆格囊)保温。灶膛里填满潮湿的格囊,然后用土坯把灶坑门儿被上(堵上)用泥遛上缝,使灶膛内不进风,能让格囊缓慢燃烧。用极小的火给锅加热,当耳朵接近锅盖时能听到锅内咕噜噜响则说明火力适宜。这样闷上半天一宿(大约十五小时),打开锅盖,翻一下锅,看看锅内汤剩多少,如果汤剩的少,就烧点儿开水到锅里。如果汤剩的多就加大火力烧一会儿,然后再盖上锅盖,蒙上麻袋格格囊,灶内塞满格囊,被上灶坑门儿,继续闷上二十小时。打开锅后,发现豆子变成了褐红色,这说明豆子烀好了。整个烀豆子过程大约需要两天两夜,这样烀出的豆子,颜色很深,味道醇正。(一天也能烀红,但是色浅味儿差) 4、做酱块子:待烀好的酱豆子稍微凉了些(不烫手),用特制的酱杵子搋酱(把酱豆子杵成泥状)。酱豆子揣好后,分成若干等份,(双数)然后摔成约25厘米高的底大顶小的四棱形状的酱块儿。酱块子不要过大发酵不透,太小酱块会变干,不隔(酱块内部不能变成油汪汪的粘稠状)。 5、贮藏发酵:酱块做好后,放两三天,然后用干马莲绑好,两块拴在一起,挂在摇车杆子上(屋棚下面直径约7、8粗的横杆儿。)或者把做好的酱块放在柜顶上.(底下垫秫秸,块与块之间要有间隔。 烀酱时间一般是在农历的冬月末腊月初进行。

二、下酱 1、晾晒酱引子,通过晾晒使覆盖在酱引子上的绿毛干枯,晒死部分细菌,酱快表面变干。 2、刷洗酱引子,首先把酱引子放入较大的容器中浸泡三个多小时,然后用干净刷子把酱引子刷干净,晾干。 3、入缸,把酱引子切成大约一公分厚的酱块儿,倒入缸中,然后按2斤大豆一斤盐的比例放盐,最后加入适量的清水,完成下酱全部过程。 下酱后的管理:1、坚持每天打耙,撇衣(轻轻舀去漂在酱汤表面的绿毛,下酱后需一,二个星期撇完)。2、坚持晒酱,晴天必须每天打开酱缸盖,以免捂缸。3、防雨,阴天要盖好酱缸,防止雨水进入将缸中。4、防蝇,保持酱缸布完好无损以免苍蝇进入将缸中产卵,生蛆。5、不要用带油的勺子舀酱,以免酱长白毛。 农历四月初八是满族人传统下酱日子。

三、接酱 接酱是满族盘酱与大酱的的制作方法最大的不同点 ,随着下酱时间的变长和气温的升高,大酱冒起了泡泡,这说明酱发了,到接酱的时候了。接酱的步骤很简单: 1、将选好的大豆放入铁锅中用文火炒熟,并带有糊色。 2、把炒好的大豆用粉碎机粉碎,粉细,再用开水把豆面子沏一下变成糊状放入将缸中。也可以将炒熟的大豆用开水泡透,再用磨磨成糊状放入酱缸中。 3、仍然以二斤酱豆一斤盐的比例放盐。 接酱要掌握好时机,大酱没发透接酱,酱不爱发。 接酱后的管理与下酱后的管理基本相同。

承载着满族饮食历史的盘酱,是用辣椒、豆瓣酱、黄豆酱、甜面酱等多种酱料精心调制而成的,其制作过程看似繁琐,实则趣味盎然,既能享受亲手制作的乐趣,又能领略满族独特的饮食文化。
准备所需材料。主要原料包括:辣椒面50克、豆瓣酱200克、黄豆酱100克、甜面酱50克、糖20克、盐10克、料酒50克、香油20克、大蒜50克、生姜30克。
接下来,开始制作。将辣椒面放入碗中,加入热油泼出香味。然后,加入豆瓣酱、黄豆酱、甜面酱,充分搅拌均匀。再加入糖、盐、料酒调味。将捣成泥的大蒜和姜末一起放入,搅拌至所有食材完全融合,细腻顺滑。
值得一提的是,满族盘酱的精髓在于酱料的搭配和比例。辣椒面的用量决定了盘酱的辣味程度,喜欢嗜辣者可适当增加辣椒面用量。甜面酱和糖的加入可以中和辣椒带来的辛辣刺激,使整体口感更加和谐。而豆瓣酱和黄豆酱的咸香浓郁,为盘酱增添了醇厚的基础味道。
在搅拌过程中,要保持耐心,确保酱料完全融合,没有颗粒状。若酱料偏稠,可适量加入少量清水稀释至喜欢的粘稠度。
做好盘酱后,装入干净的密封容器中,置于阴凉通风处保存。一般情况下,盘酱可以保存一个月左右。
使用时,可根据个人口味喜好,蘸取蔬菜、肉类或其他食材食用。盘酱的鲜辣咸香,能瞬间激发味蕾,为食材增添别样的风味。
除了制作传统满族盘酱,还可以根据个人喜好进行一些创新和改良。比如,在酱料中加入芝麻酱、花生酱或腐乳,增添更多口感层次。还可以加入一些香料,如八角、桂皮或花椒,丰富酱料的香气。
满族盘酱的制作不难,但其中蕴含的饮食文化却值得细细品味。不妨亲自动手制作一份盘酱,感受满族美食的魅力,让味蕾在历史与现代的交融中尽情徜徉。

~

满族盘酱的制作方法
答:2、刷洗酱引子,首先把酱引子放入较大的容器中浸泡三个多小时,然后用干净刷子把酱引子刷干净,晾干。 3、入缸,把酱引子切成大约一公分厚的酱块儿,倒入缸中,然后按2斤大豆一斤盐的比例放盐,最后加入适量的清水,完成下酱全部过程。 下酱后的管理:1、坚持每天打耙,撇衣(轻轻舀去漂在酱汤表...

盘酱的做法
答:准备一个坛子,先放水,后放盐,搅拌均匀,我们老家的规矩是1斤酱块子半斤盐,盐少了不行,会坏掉。用细纱布盖上放在阳光下(这样酱才会发酵)。 需要每天用酱耙子(就是一根木棒下面订了一块板)每天捣(一定要),把沫子盛出来丢掉,每天弄酱会变的很细。等酱发了就可以吃了,一搬在6月份就...

东北盘酱<用玉米面、豆面做酱引子>那种怎么做!
答:东北盘酱的做法:所需材料:黄豆若干、用玉米面制成的酱引子若干、盐若干 1、先把黄豆洗净,在洗的同时把坏的黄豆拣出来,再用水泡5个小时。2、将泡好的黄豆放在锅里,加水并盖紧锅盖,用文火煮大约两三个小时,在煮的时候要经常翻锅,防止煮糊,黄豆煮煮熟后搅碎(不用特别碎,留有些半颗的...

盘酱怎么做???
答:等到农历四月二十八。这时把发酵好了的酱块子洗刷干净。掰开成一小块一小块的。要在太阳下暴晒,这为了消毒杀菌。这时酱块发酵好了,里面会有油泛出。这时就是准 备要下酱了。下酱时,酱块和盐的比例,一般都是三比一,这样咸度正好。把咸盐用开水化成盐水,这时可以放一个包着大料和花椒粒的...

盘酱引子的制作方法
答:3、取洗干净晒干的酱缸,城市里如果没有的话可以用剪掉上口的食用油桶也行。把剁好的豆子和盐分层装入,一斤干豆4两盐,盘酱不要加水。4、同样,用细纱布盖严,放在阳光下发酵,7天后,每天用酱耙子捣,沫子盛出来丢掉,加快其发酵过程,封口时要在上面再撒一薄层盐,等酱发了就可以吃了。

如何熬制大酱
答:制作盘酱需要先做酱引子。头一年的腊月,就要挑选颗粒饱满的玉米粒,在锅中烘炒至发红,然后用石磨磨成粉末,加入开水捏成面团,放在屋内相对温暖的地方,令其自然发酵。还没发酵的酱引子 然后第二年的农历四月十八或是四月二十八,就是下酱的日子。在前一天,将挑选好的大豆炖至熟烂——东北话叫“...

盘酱的制作方法详细过程
答:一、准备材料与器具 1. 主要材料:黄豆、小麦粉、盐。其中黄豆是盘酱的主要原料,需要挑选颗粒饱满、无杂质的优质黄豆。2. 辅助材料:水、酵母粉(用于发酵)。3. 器具:大锅、木铲、纱布、坛子或玻璃瓶等容器。二、制作过程 1. 浸泡黄豆:将挑选好的黄豆清洗干净,放入大锅中,加入足够的水浸泡。

东北盘酱制做?
答:,东北制作盘酱怎么样?做冬天的时候在腊月的时候把豆子呼好,教好作诚姜块经过发酵半年到四月的份就可以把酱快的洗干净弄碎,粉碎了以后用咸盐拌好用用,刚把酱装里头,然后冯牲口过了一个月或者两个月的时候可以打一下爬就可以吃了,般将就是这样做的,和大酱是有区别的 ...

我想问一下做酱的方法有几种
答:酱具体上分两种,一种是盘酱,一种是大酱。上面说的满族先人发明的,后来完善工艺,制作的酱就叫盘酱。为什么叫盘酱呢?由于这种食物多在营盘中食用,所以,至今满族还把下酱称为“盘酱”。后来,由于文 化的融合,不光是满族人做盘酱,汉族人也有做盘酱的。只是由于个人喜好的口味不同 罢了,已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