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信息技术与所教学科进行深度融合 如何将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深度融合

作者&投稿:殷卿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学习了”技术改变教学“系列课程,我觉得要做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应该做到以下三点。
一、 营造信息化教学环境
营造信息化教学环境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的基本内容。所谓信息化教学环境是指能够支持真实的情境创设、启发思考、信息获取、资源共享、多重交互、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等多方面要求的教与学方式的教学环境——即能支持下述新型教与学方式的教学环境。
二、实现新型教与学方式
实现以“自主、合作、探究” 为特征的新型教与学。方式则是一节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课的具体目标,有了新型的教与学方式,再加上正确教育思想观念的指导和相关教学资源的支持,才有可能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的最终目标。
三、变革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的最终目标是要变革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将教师主宰课堂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结构,改变为既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突出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主导—主体相结合” 教学结构。
要深刻认识课堂教学结构变革的具体内容,教学结构的变革不是抽象的、空洞的,它要具体体现在课堂教学系统上述四个要素地位和作用的改变,也就是:教师要由课堂教学的主宰和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学生良好情操的培育者;学生要由知识灌输的对象和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和情感体验与培育的主体;教学内容要由只是依赖一本教材,转变为以教材为主、并有丰富的信息化教学资源(例如学科专题网站、资源库、案例、光盘等)相配合;教学媒体要由只是辅助教师突破重点、难点的形象化教学工具转变为既是辅助教的工具,又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协作交流工具与情感体验与内化的工具。
要想将上述课堂教学结构的变革(即课堂教学系统四个要素地位、作用的改变)真正落到实处,只有通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设计并实施相关的教学模式才有可能;为此,应在不同学科中采用能实现课堂教学结构变革要求的创新“教学模式”,例如:数学学科的“教学模式” 能实现数学课堂教学结构变革要求的“教学模式”,若是从教学过程所包含的教学环节来划分,可看作是由五个环节组成的“教师主导下的探究”模式,其实施要领是:
① 创设情境 : 教师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把全班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当前学习主题上来。
② 启发思考: 教师提出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并能引起学生深入思考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是新授知识的体现,也可以是用于拓展、迁移当前所学知识)。
③ 自主(或小组)探究: 由学生运用认知工具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自主(或小组)探究(不同的学科所用认知工具类型也不相同;探究内容可以是新授知识,也可以是拓展、迁移的知识)
④ 协作交流: 在小组之间或在全班范围进行协作交流;协作交流内容可以是新授知识,也可以是拓展、迁移的知识)
⑤ 总结提高: 在个人总结和小组总结基础上,教师加以补充与升华;使学生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由浅层认知达到深层认知。
仔细分析上述创新教学模式,不难看出,尽管实施的具体环节、操作方式有所不同,但都非常关注并力图实现课堂教学系统四个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地位与作用的改变,也就是要努力实现课堂教学结构的根本变革。事实上,这种能达到基础教育质量大幅提升目标(也就是能够让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真正产生出“革命性影响”)的“跨越式发展”创新试验,就是在信息化教学创新理论的指引下,通过根本变革传统课堂教学结构来实现的。

欲将轻骑逐,

信息技术怎样与学科进行深度融合~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不是仅仅把信息技术作教学的工具,而是强调要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受教育者自主学习的工具,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把受教育者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受教育者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这正是21世纪创新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品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是改变传统教学结构、实施我国21世纪创新人才培养的一条有效途径,是符合教育改革未来走向的。

信息技术怎样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信息技术怎样对变革教育教学方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均衡发挥最大作用?为使全市教育信息化和国家教育云规模化应用试点工作更为高效有序,6月24日,东阳市教育云环境下课堂教与学创新应用观摩活动在横店镇中心小学举行。  活动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与会者分别观摩小学语文市级网络教研活动、横店镇中心小学美术翻转课堂教学、横店二小与三单中小学英语同步课堂。第二阶段由横店镇中心小学、横店一中作国家教育云学校应用的经验介绍。中央电化教育馆技术处处长费龙、国际交流合作处处长章雪梅,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副主任徐飞,东阳市教育局局长徐文金、副局长杜召荣等出席了本次观摩活动并讲话。  费龙高度评价了本次观摩活动和东阳试点工作所取得的成效。他强调,教育工作者都有责任、义务和愿望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要在下一步的应用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更好的新模式。

怎样做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
答:1、更新教学理念 教师要从思想上更新教学理念,转变观念,通过理论学习讲座、亲身实践体验认识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将会改变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从而增强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开展与课堂教学融合的研究和实践的信心。2、加强对教师信息技术的培训 学校...

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
答:1、营造信息化教学环境。营造信息化教学环境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的基本内容。所谓信息化教学环境是指能够支持真实的情境创设、启发思考、信息获取、资源共享、多重交互、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等多方面要求的教与学方式的教学环境一一即能支持下述新型教与学方式的教学环境。2、实现新型教与学方式。...

如何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度融合
答: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度融合是指将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入到课程的教学内容、方法、资源等方面,以改善和提高教学质量,并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教学内容的融合:信息技术可以提供更加丰富、生动的教学资源,如数字图书馆、在线课程、多媒体课件等,这些资源可以与课程内容紧密结合,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实际,...

什么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答:教学深度融合”这一推进教育信息化的核心理念。教育信息化的根本目的是促进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要实现这一 根本目的,仅仅拥有先进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和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使 用一些信息技术手段是不够的。当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教育的 影响不仅表现在新的技术和手段的运用上,而且对教育的发展带来更 新...

如何理解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深度融合
答:已经进入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改革年代.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要求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而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关键,是信息技术课程和其他学科双赢的一种教学模式.本文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学目标和主要任务,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地位的体现,以及课程整合的方式方法作了思考与...

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
答:1、营造信息化教学环境 营造信息化教学环境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的基本内容。所谓信息化教学环境是指能够支持真实的情境创设,启发思考、信息获取,资源共享,多重交互、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等多方面要求的教与学方式的教学环境--即能支持下述新型教与学方式的教学环境。2、实现新型教与学方式 实现...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答:提供了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互联网的检索技术、视频的下载与处理、录屏软件的使用、ppt转视频的方法……2:0相关介绍:在思维和智慧的碰撞中不断地总结、提升、推进,教学相长。‍教、学、研、评一体2.0的主要思路是“整校推进,教、学、研、评一体”,由...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方案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答:9、何克抗教授提出:以前“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是只从改变“教与学环境”或改变“教与学方式”的角度(最多也只是同时从改变“教与学环境”和“教与学方式”的角度)去强调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只是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改进教学手段、方法这类“渐进式的修修补补”上,还没有触及到教育的...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怎样深度融合
答:作为一所硬件设施较好的“农村示范”中学,如何将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进行整合来促进教学已成为我们思考、探究的一个新课题。在现代教学手段运用方面,一方面,学校投巨资建设校园网、多媒体室,甚至于每个班都购置了多媒体系统;另一方面,老师还是停留在课堂上基本用一支粉笔教天下的阶段。较先进的教师也...

如何将信息技术与教学进行深度融合
答:将信息技术与教学进行深度融合要认识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下翻转课堂的优势、营造学科教育教学信息化环境、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一、认识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下翻转课堂的优势。1、在教育信息技术2.0时代下的教师应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化等新技术改革。新时代的教师已不是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