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佛性,什么叫明心见性 佛教里的“明心见性”是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惠砌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佛学大词典》:佛性又作如来性、觉性。即佛陀之本性,或指成佛之可能性、因性、种子、佛之菩提之本来性质。为如来藏之异名。据北本涅盘经卷七载,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凡夫以烦恼覆而无显,若断烦恼即显佛性。
  明心见性:明心是发现自己的真心;见性是见到自己本来的真性。通过修行,福慧具足,业障渐消,佛性本性渐显,就会明心见性。

简单讲就是说佛性它是一种不思议的清净心,要拿,拿不出来;
要用,境界一切都存在。
如果你要看,看不到;
要听,听不到。
但是在见曰性,就见性;
在耳曰闻,叫做闻性。

我们众生叫做在眼,曰眼识,
注意听这个地方,在眼睛叫眼识;
在耳,耳什么?耳识,
眼识跟耳识有什么?
分别。

在圣人来讲叫做见性闻性,不一样,同样是作用;
一种是分别,
一种是执着。
可是在圣者来讲眼见是见性,
见性本来就有分别,而分别就是本性,具有这种本性的能力,它是永远如此,
却有无量的妙用,却不起一念的分别。

你如何说本性是什么?
你只能讲不可思、不可议、清净心、无量的慈悲心、无量的般若智慧、
无量的禅定、无量的戒行、无量的施舍,
要不然本性你永远没有办法形容,

本性只有在作用上才能显示出本性的东西出来,
要不然本性你没有办法讲它是什么?
它非长、非短、非青黄赤白黑,什么都不是。
所以本性又名实相、又名如如、又名金刚不坏、又名般若、又名大般涅盘、
又名一真法界、又名如来藏、又名空不空如来藏,
所以说我们学佛要圆融,要广博的去悟道

什么是佛性,法性,菩萨性,众生性,明心见性~

佛性,就是远离一切颠倒妄想、没有贪嗔痴的清静本心。
法性,指诸法实相。
菩萨性,众生性,就是佛性。只是迷悟不同。
明心见性,明的就是佛心,见的就是佛性。

字面的上的意思就是:发现自己的真心;见性是见到自己本来的真性。
在佛教中,明心见性,超越了凡夫的认识层面。也就是说,不应以常规思维去理解。禅宗有这样一个公案:六祖惠能向五祖求法后就离开了。五祖弟子中有个慧明,是将军出身,觉得六祖尚是白衣,怎么有资格将祖师衣钵拿走呢?他很不服气,就去追赶。
追上后,六祖将衣钵放在石头上。但衣钵是祖师传下的,不是谁想拿就能拿得动的。慧明拿不走衣钵,顿感自己鲁莽,就请惠能大师出来:“我是为求法而来,不是为衣钵而来。”六祖说:“既是为求法而来,那我就给你说法!不思善,不思恶,哪一个是明上座的本来面目?”慧明闻言即刻开悟。
禅宗所说的“本来面目”,就是明心见性所见的“性”,即一念未生前的生命状态。通常,我们都处在思维状态中,一念接着一念。当思维尚未形成,念头尚未产生时,心是什么状态?禅宗所要追寻的,就是心的源头。

扩展资料
佛家提出来的明心见性,以这个为宗旨。学佛的为什么要剃光了头出家?不是去玩的,是去追究生命的问题,人的本性的问题。什么是明心呢,我们人怎么有感觉知觉,怎么有情绪,有思想,它们是怎么来的?
这个生命有没有过去,现在,未来?现在西方文化从生理、医学上认为知觉感觉是脑的问题,可是这个研究方向,快走到尽头了,这个问题很大。将来西方人,研究认知科学与生命科学,恐怕又走到我们的老路,就是佛家提出的明心见性。
生命的本性如何去知道呢?这靠知识,在哲学里头。我们晓得文化里有唯心哲学和唯物哲学。在唯心、唯物之外,还有一个学问很大,在中国佛学叫唯识。人为什么有知觉,情绪思想,他们是怎么来的?生命有没有过去、现在和未来?  
心怎么去明,性怎么去见?中国禅宗里有一个非常有名的故事“释迦拈花,迦叶微笑”。这是唐朝的时候禅宗刚开始兴盛发展,譬如说庙子上和尚敲木鱼、吃斋、念经,这些都是形式,不谈,我们谈它的内容中心,所以禅宗的文化在中国叫“教外别传”四个字。
在佛教的宗教形式、学理之外,另外走一条路,直接指向明心见性,叫“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换句话,禅宗是印度文化和中国文化接轨,产生的新的东方文明,有“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这么一个伟大的目标

什么是明心见性-见性成佛?
答: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明心就是明白自己的菩提心,见性就是见到自己的本心本性,成佛是成法身佛。顿悟了心性,就缩短了修证的时。明心是发现自己的真心;见性是见到自己本来的真性。见到自己本来的真性了,所以说是直指本心。明本心,见不生不灭的本性。乃禅宗悟道之境界。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从而...

佛教中的"明心见性"指的是什么?
答:明心见性的(实用)简答讲解 明心见性简单地说就是弄明白心性的产生与它们的结果。这里的心就是指思想,这里的性就是指习性或言行。思想是言行的指令,思想确定言行,有什么思想就有什么言行。思想正善,言行就正善,思想邪恶,言行就邪恶。思想言行正善就会利益社会大众,自己对社会他人就会有功劳,...

明心见性是什么意思
答:明心见性的意思如下:1、佛教语。谓屏弃世俗一切杂念,彻悟因杂念而迷失了的本性(即佛性)。出处:《西游记》第八十回:“却说三藏坐在林中,明心见性,讽念那《摩诃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忽听得嘤嘤的叫声‘救人’。”2、指率真地表现心性。出处:《红楼梦》第一一五回:“他说了半天,并没有个...

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是什么意思?
答:明心是发现自己的真心;见性是见到自己本来的真性。见到自己本来的真性了,所以说是直指本心。明本心,见不生不灭的本性。乃禅宗悟道之境界。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从而顿悟,悟到自己这念心、悟到觉性、悟到人人都有佛性、悟到人人都能成佛。引申含义 “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是禅宗的提法,“成佛...

什么是佛性,法性,菩萨性,众生性,明心见
答:你说的四性,同是一性。就好比面粉做成饺子、包子、面条、馒头等,无论成品千差万别,都出自一面粉。同理,凡圣有别,其性不二。所谓明心见性,就是要认识这一共性。此性正是不生不灭宇宙实相,也是我们本来面目。这一真性,彻底觉悟就叫佛性。正在觉悟而未圆满,叫菩萨性。迷惘不觉,叫众生性。...

何为佛教说的明心见性
答:众生的本性都是佛,见性即可成佛。去除心中的迷障为明心,回归本性(佛性)即是见性。

请教善知识:明心见性,明心是什么境界?见性是什么感受?和元神出游有何联...
答:个人理解,“明心”其实就是“心明”“使心明”,使自己的本心从五蕴六尘中解脱出来,解脱出来后就可以“见性”。见性,就是见真性、本性。这个见到的“性”,其实就是空性。空性就是一切事物的本性,基本属性。这个空是建立在无常的基础上的,理上讲是空,因为一切事物本空且毕竟空,但在这本空与...

"明心见性"如何理解?性到底是什么?
答:很赞同二楼的观点 所谓“明心见性”,就是明白自家的“本心”,见到自家的“本性”。这个心就是菩提心,这个“性”就是佛性。能否成佛,关键在于能否悟“本心”、“本性”的真面目。悟到这个真面目,即使普通人也能成佛,悟不到这个道理,即使佛也变成了普通人。佛与凡夫本无差别,只在“迷”、“...

明心见性是什么意思?阿弥陀佛!
答:明心是发现自己的真心;见性是见到自己本来的真如佛性。明心见性,就是见到自己的生命本来面目。

在佛教中,心与性是什么关系? 即心即佛,明心见性,自性,本心,心与性有什...
答:心,一般指的是智慧生命的整个精神世界。在佛教中讲的五蕴色受想行识。即精神世界的种种形象,比如颜色形状大小方圆声音味道冷热等等。以及由此而建立起来的感受思想行为意识等等。涵盖了精神世界的各个方面。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心。性指的是这个心的性质本性,也叫自性,佛性,菩提。心与性的关系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