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心见性后面一句是什么? 佛教里的“明心见性”是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众具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明心见性,佛教为深。

明心见性是一个汉语词汇,明心是发现自己的真心;见性是见到自己本来的真性。见到自己本来的真性了,所以说是直指本心。明本心,见不生不灭的本性。乃禅宗悟道之境界。言语道断、心行处灭。

【成语】: 明心见性
【拼音】: míng xīn jiàn xìng
【解释】: 指摒弃世俗的一切意识,大彻大悟,显现人的本性。
【出处】: 《元史·仁宗纪三》:“仁宗天性慈孝,聪明恭俭,通达儒术,妙语释典,尝曰:‘明心见性,佛教为深;修身治国,儒道为切。’”

是佛教语,也就是说屏弃世俗一切杂念,彻悟因杂念而迷失了的本性(即佛性).

扩展资料:

出处与详解

编辑

1、佛教语。谓屏弃世俗一切杂念,彻悟因杂念而迷失了的本性(即佛性)。

①《元史·仁宗纪三》:“ 仁宗 天性慈孝,聪明恭俭,通达儒术,妙悟释典,尝曰:‘明心见性,佛教为深;修身治国,儒道为切。’”

②《西游记》第八十回:“却说 三藏 坐在林中,明心见性,讽念那《摩诃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忽听得嘤嘤的叫声‘救人’。”

③《醒世姻缘传》第三二回:“那修行的人修到那将次得道的时候,千状百态,不知有多少魔头出来琐碎,你只是要明心见性……只坚忍了不要理他,这就是得道的根器。”

④清 郑燮《焦山读书寄四弟墨》:“和尚是佛之罪人,杀盗淫妄,贪婪势利,无复明心见性之规。”

2、指率真地表现心性。

①《红楼梦》第一一五回:“他说了半天,并没有个明心见性之谈,不过说些什么‘文章经济’,又说什么‘为忠为孝’。”

②林语堂《论买东西》:“宋儒喜欢讲明心见性,以庄以诚求之,要除去物欲之蔽。”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明心见性




1. 佛教语。谓屏弃世俗一切杂念,彻悟因杂念而迷失了的本性(即佛性)。
2. 指率真地表现心性。

《元史·仁宗纪三》:“ 仁宗 天性慈孝,聪明恭俭,通达儒术,妙悟释典,尝曰:‘明心见性,佛教为深;修身治国,儒道为切。’”
《西游记》第八十回:“却说 三藏 坐在林中,明心见性,讽念那《摩诃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忽听得嘤嘤的叫声‘救人’。”
清 郑燮 《焦山读书寄四弟墨》:“和尚是佛之罪人,杀盗淫妄,贪婪势利,无复明心见性之规。”。
《红楼梦》第一一五回:“他说了半天,并没有个明心见性之谈,不过说些什么‘文章经济’,又说什么‘为忠为孝’。”
王惟一《西江月》:一点真阳在坎,移来点化离阴。这些造化义幽深。须是明心见性。妙在一尘不染,自然对境无心。可怜世上少知音。会得超凡入圣。
李道纯《沁园春》:叉手者谁,合掌者谁,击拳者谁。只这些伎俩,人犹错会,无为妙理,孰解操持。我为诸公,分明举似,老子瞿昙即仲尼。思今古,有千贤万圣,总是人为。可怜后学无知。辨是是非非没了期。况天地与人,一源分判,道儒释子,一理何疑。见性明心,穷微至命,为佛为仙只在伊。功成后,但殊途异派,到底同归。
史弥宁《夜窗书事》:一烬银灯两架书,十年伴我夜窗虚。不因见性明心俊,定自人呼作蠹鱼。

明心见性,佛教为深。

【成语】: 明心见性
【拼音】: míng xīn jiàn xìng
【解释】: 指摒弃世俗的一切意识,大彻大悟,显现人的本性。
【出处】: 《元史·仁宗纪三》:“仁宗天性慈孝,聪明恭俭,通达儒术,妙语释典,尝曰:‘明心见性,佛教为深;修身治国,儒道为切。’”

明心见性,简单地说就是发现并彻底了解自己的本来面目。
貌似没有后面一句啊。
明心见性,在佛教各宗派中,是一共法。其已构成佛教之重心,正如尽心知性与存心养性之已构成儒家主旨,并无二致。此所谓明心之心,实包括凡心以至圣心,与夫禅宗根本眼目或八句义中之涅盘妙心。此所谓见性之性,实包括自性以至佛性,与夫禅宗八句义中之正眼法藏。而禅宗之所谓直指人心,自更是所谓明心;其所谓见性成佛,亦只是洞见自性与佛性,并无两样,所以立即成佛。

明心见性,见性成佛.
也就是说:要见性后,才可以谈:成佛之事.见性是修成佛的一个重大里程碑

明心见性之后干什么~

古人讲:“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见性后是否还要修行,如果要修,那么见性后修的是什么?说一个道理,大家就会明白。就像一个30岁被评为教授的人和一个60岁评为教授的人,他们之间的阅历,是否有很大区别呢?又如一个刚考进大学的大学生和一个已经毕业的大学生,都叫大学生。考上大学,说明已注册成为大学生了,但与一个已经毕业的大学生又有很大的不同。佛教里有古佛、现代佛,他们之间有很大的区别。见性后,就意味着你入了佛的果位,但佛的整个历程你并没有走完。也就是功夫还不到家。见性后如不继续用功,久而久之,连见性的功夫也会失去。过去有很多祖师,明心见性后,由于急急忙忙出来弘 法,有的几年弘 法下来,见性的功夫失去了。因为他的功夫不扎实、不深厚。就如你们原本已很会写字了,十年不写了,再提笔,不会写了。即使会写,写出来也是歪歪扭扭。就是因为不经常写的缘故,才致使提笔忘字。过去经书上经常讲:“言下大悟。”悟后又去干什么?下面都不谈了。通常只用“作礼而去”、“欢喜奉行”。究竟去哪里呢?谁会回答这个问题?(有人答:修行去了。)对,回答得很对。有的书上用“信受奉行”四个字来代替。现在很多佛教徒,只“信受”了,但没有“奉行”。所以好多人经常说:“道理都明白。”但遇到问题时,你所知道的,根本不管用。因为你悟到的东西,还没有亲身实践过一遍。我说过多次,佛法是要靠实践的。如果只有理论,功夫未跟上来,犹如一个人走路时,只有一只脚迈动,另一只脚未跟上来,一定无法平衡的。

我曾经讲过,见性的人一样还有业力牵引他。之所以有业力,是因为见性后八识心田里还有习气存在。既有业力存在,就意味着他有时一定会被业力牵着跑。你们认为“见性”指的是什么呢?所谓“见性”,就是见到本来面目,也即“佛性”。见到本来面目,并非功 德圆 满。你们会认为,成佛就功 德 圆满了。究竟“见性”与“成佛”还有多大距离呢?既有距离又没有距离。为什么这样讲呢?你如果见性后能够让心田里的种子彻底转变,就直入佛位。若八识心田里的种子还没有完全改变,必须出去行菩萨道。只有借助于行菩萨道,来引发出八识心田中的种子,使其彻底转变。

如果你见性以后,勉强称得上已证得“无师智”。意思是已具备了自学成才的能力。在这之前,你想自修、自悟、自证是不可能的,必须要老师带你修行。

字面的上的意思就是:发现自己的真心;见性是见到自己本来的真性。
在佛教中,明心见性,超越了凡夫的认识层面。也就是说,不应以常规思维去理解。禅宗有这样一个公案:六祖惠能向五祖求法后就离开了。五祖弟子中有个慧明,是将军出身,觉得六祖尚是白衣,怎么有资格将祖师衣钵拿走呢?他很不服气,就去追赶。
追上后,六祖将衣钵放在石头上。但衣钵是祖师传下的,不是谁想拿就能拿得动的。慧明拿不走衣钵,顿感自己鲁莽,就请惠能大师出来:“我是为求法而来,不是为衣钵而来。”六祖说:“既是为求法而来,那我就给你说法!不思善,不思恶,哪一个是明上座的本来面目?”慧明闻言即刻开悟。
禅宗所说的“本来面目”,就是明心见性所见的“性”,即一念未生前的生命状态。通常,我们都处在思维状态中,一念接着一念。当思维尚未形成,念头尚未产生时,心是什么状态?禅宗所要追寻的,就是心的源头。

扩展资料
佛家提出来的明心见性,以这个为宗旨。学佛的为什么要剃光了头出家?不是去玩的,是去追究生命的问题,人的本性的问题。什么是明心呢,我们人怎么有感觉知觉,怎么有情绪,有思想,它们是怎么来的?
这个生命有没有过去,现在,未来?现在西方文化从生理、医学上认为知觉感觉是脑的问题,可是这个研究方向,快走到尽头了,这个问题很大。将来西方人,研究认知科学与生命科学,恐怕又走到我们的老路,就是佛家提出的明心见性。
生命的本性如何去知道呢?这靠知识,在哲学里头。我们晓得文化里有唯心哲学和唯物哲学。在唯心、唯物之外,还有一个学问很大,在中国佛学叫唯识。人为什么有知觉,情绪思想,他们是怎么来的?生命有没有过去、现在和未来?  
心怎么去明,性怎么去见?中国禅宗里有一个非常有名的故事“释迦拈花,迦叶微笑”。这是唐朝的时候禅宗刚开始兴盛发展,譬如说庙子上和尚敲木鱼、吃斋、念经,这些都是形式,不谈,我们谈它的内容中心,所以禅宗的文化在中国叫“教外别传”四个字。
在佛教的宗教形式、学理之外,另外走一条路,直接指向明心见性,叫“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换句话,禅宗是印度文化和中国文化接轨,产生的新的东方文明,有“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这么一个伟大的目标

明心见性,不矜不伐是什么意思?
答:明心见性,不矜不伐意思是做人要发现自己的真心和本性,不要总认为自己了不起,即使已经是成功人士也要谦虚谨慎。不矜不伐意思是不自以为了不起,不为自己吹嘘。形容为人谦逊,出自《尚书·大禹谟》。《尚书·大禹谟》:汝惟不矜,天下莫与汝争能,汝惟不伐,天下莫与汝争功。明心是发现自己的真...

“明心见性,可以见如来”出自何处?
答:“明心见性,可以见如来”出自《金刚经》明心见性一词简约总括地解释起来,就是:从究明人们的“心”(本心)的形相与作用,而彻见、领悟、神会生命的根源——“性”(本性)之妙体与真理,以觉醒迷梦,而了生脱死,证大涅槃。它的意义详细分析起来,至为深广,因为它是这一代时教的精髓所在,...

佛说,凡所有象皆是虚妄,得明心见性,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
答:佛说,凡所有象皆是虚妄,得明心见性,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  我来答 4个回答 #热议# 你发朋友圈会使用部分人可见功能吗? 百度网友d27a24c88 2006-08-28 知道答主 回答量:22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明心之功德(1)---能知宿命栗子鼠常常听人讲...

明心见性行止由心什么意思
答:明心见性行止由心的意思是看到自己的本心和真性,行为举止皆发自内心。这句话是一句颇有智慧的话语,“明心”意指明本心,看到自己的真心,“见性”意指见到自己的真性。所以明心见性就是看见自己的本心和真性,接着就有后面的行为举止皆听从和遵循自己的内心。简介:心(拼音:xīn)是汉语常用字,此...

“明心见性,直指本心”是什么意思?
答:1、“明心见性,直指本心”意思是“见到自己本来的真性了,我们可以找到真正的本心。”“明心见性,直指本心”出自《六祖法宝坛经》,原文太长,先摘录其中一段——六祖大师悟道后云:“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所谓明心...

见人见命,见心见性.内外一如,山河大静.什么意思
答:懂得与大地相连接,也喜欢在自然环境中练拳,状态好的时候,往往能够与天地融为一体,

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是什么意思
答:性:本性。佛教禅宗认为只要“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就可以成佛。 成语出处: 宋·释惟白《续传灯录》卷五:“久参泐潭,潭因问:‘禅师西来单传心印直指人心, 见性成佛 ,子作么生会?’师曰:‘某甲不会。’” 繁体写法: 见性成佛 成语语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佛教等 感情.色彩: ...

明心见性,破迷开悟,除离之心什么意思
答:明心见性~~~就是明见心性 知道 了解 自性如如不动 一切无我 无法 诸行无常 诸法空相的道理 进而守戒 安心 入定 生慧 慈悲救度 圆满一切善行 返回极乐 开悟之人~~~ 都是愿力所致 他都是发心 发愿为度化众生而做事!反应在 ,会出口成章 ,诗句具有高深的禅理 和预言 ,寓意,解答提问, ...

昭者,明心见性,诚善无欺。 烈者,不屈不挠,至死不渝。啥意思?
答:“昭者,明心见性,诚善无欺。 烈者,不屈不挠,至死不渝。”意思是:“昭”就是心思清明纯正,显现出人的本性,真诚良善而不欺诈。“烈”就是在压力和困难面前不屈服,表现十分顽强,到死都不改变。

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是什么意思?
答: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明心就是明白自己的菩提心,见性就是见到自己的本心本性,成佛是成法身佛。顿悟了心性,就缩短了修证的时。明心是发现自己的真心;见性是见到自己本来的真性。见到自己本来的真性了,所以说是直指本心。明本心,见不生不灭的本性。乃禅宗悟道之境界。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从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