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部·卷七原文_翻译及赏析

作者&投稿:车仪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果部·卷七

李昉

○梅

《尔雅》曰:梅,柟。(似杏,实酢。)

《尚书·说命》曰:若作和羹,尔为盐梅。

《毛诗·鹊巢·摽有梅》曰:《摽有梅》,男女及时也。摽有梅,其实七兮。(摽,落也。盛极则堕落者,梅也。)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诗义疏》曰:梅,杏类也。树及叶,皆如杏而黑。煮而乾为苏,置羹臛齑中。又可含以香口。

又《谷风·四月》曰:山有嘉卉,侯栗侯梅。

又《墓门》曰:墓门有梅,有鸮萃止。

《大戴礼·夏小正》曰:正月,煮梅为豆实。

《吴历》曰:孙亮出西苑,方食生梅,使黄门至中藏取蜜以渍。蜜中有鼠矢,侍中请付狱推。亮曰:"杆易知耳!"令破鼠矢,矢里燥,亮大笑曰:"久在蜜中,中当湿;今外湿里燥,必黄门为!"搆黄门,首服。左右莫不惊悚。

《宋书》曰:武帝女寿阳公主,每日卧于含章檐下,梅花落公主额上,成五出之华,拂之不去,皇后留之。自后有梅花妆,后人多效之。

《南史》曰:柳恽常与琅琊王瞻博射,嫌其皮阔,乃摘梅帖乌珠之上,发必命中,观者惊骇。

《梁书》曰:任昉为新安太守,郡有蜜岭,及杨梅,旧为太守所彩。昉以冒险,多毒物,故即时停之。

《唐书》曰:萧仿为岭南节度使。仿性公廉,南海虽富珍奇,月俸之外,不入其门。家人疾病,医工治药须乌梅,左右于公厨取之。仿知而令还之,促买于市。

《淮南子》曰:百梅足以为百人酸,一梅不足以为百人酸。(喻众能济少,少不能有所成也。)

《抱朴子》曰:绮里丹法:以铅百斤,合五石煮之,皆成银;以雄黄煮之,皆成黄金。金袒哉,以猪膏煮之;太柔,以梅煮之。

《山海经》曰:灵山,其木多梅。(郭璞症曰:似杏而酢。)

《说苑》曰:越使渚发执一枝梅遗梁王,梁王之臣韩子顾谓左右曰:"恶有一枝梅遗列国之君乎?"

《论衡·实知》篇曰:使圣人空坐独思,则不知百世后有马生牛,牛生驴,桃生李,李生梅也。

《世说》曰:魏武帝行失道,三军皆渴。帝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

《地理志》曰:南陵有梅根冶。

《风俗通》曰:夏禹庙中,有梅梁,忽一春生枝叶。

又曰:五月,有落梅风,江淮以为信风。又其霖霪,号为梅雨,沾衣服皆败〈黑宛〉。

《桂阳先贤传》曰:有人谓苏统:"后园梅树下种药,可治百病。"

《吴氏本草》曰:梅核,明目益气,不饥。

《东方朔别传》曰:朔与三门生俱行,见一鸠,占皆不同。一生曰:"今日当得酒。"一生曰:"其酒必酸。"一生曰:"虽得酒,不得饮也。"三生皆到主人,须臾,主人出酒樽中,即安于地,羸而复之,讫不得酒。出门,问其故,曰:"见鸠饮水,故知得酒。鸠飞集梅树上,故知酒酸。鸠飞去,所集枝折堕地,折者,伤复之像,故知不得饮也。"

《西京杂记》曰:上林苑有朱梅、同心梅、紫蒂梅、燕支梅、丽枝梅、紫花梅、侯梅。

周处《风土记》曰:夏至之雨,名为黄梅雨。

《广志》曰:蜀名梅为{艹獠},大如雁子。梅{艹獠}皆可以为油脯,黄梅以熟{艹獠}作之。({艹獠}音老。)

伍瑞休《江陵记》曰:洪亭村下有白藉洲,东南得邴洲,上头有枚回村。旧云是梅槐合生成树,是以名之,音讹,谓之"梅回"。

《荆州记》曰:陆凯与范晔相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诣长安与晔并赠花诗,曰:"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神异经》曰:北方荒外有石嘿可,方千里。中有横公鱼,夜化为人,刺之不入,煮之不世。以乌梅二七煮之,即熟,可已邪病。

《述异记》曰:嘉兴县皋陶村朱休之,有弟朱玄。玄嘉二十五年十月清旦,兄弟对坐家中,有一犬来,向休蹲,遍视二人而笑,遂摇头歌曰:"言我不能歌,听我歌梅花。今年故复可,柰汝明年何!"其弟惊惧,斩犬,榜(音滂。)首路侧。至岁末梅花时,兄弟相忿,奋戟伤兄。官收治,并被囚系,经岁得免。至夏,举家时疾,母及兄弟皆卒。

任昉《述异记》曰:邯郸,有故邯郸宫基存焉,中有赵王果园,梅李至冬而花,春得食。

《岭南异物志》曰:南方梅,繁如北杏,十二月开。

《语林》曰:范王至能啖梅,人常致一斛奁,须臾啖尽。

潘岳《闲居赋》曰:梅杏郁棣之属。

左思《蜀都赋》曰:梅杏罗生。

《柏梁台太官令》曰:樗沔橘栗李桃梅。

张协《七命》曰:燀以秋橙,酢以春梅,接以商王之箸,承以帝辛植淡。

○石榴

《广雅》曰:若榴,石榴也。

《晋隆安起居注》曰:武陵临沅县,安石榴子大如碗,其味不梳,一蒂六实。

《宋书》曰:玄嘉末,魏太武征彭城,遣使求甘蔗、安石榴。张畅曰:"石榴出自邺下,亦当非彼所乏。"

《北史》曰:齐安德王延宗纳赵郡李祖收女为妃,后帝幸李宅宴,而妃母宋氏荐二石榴于帝前,问诸人,莫知其意。帝投之,问魏收曰:"杆竟何意?"收曰:"石榴,房中多子。王新婚,妃母欲子孙众多。"帝大喜,诏:"收卿还剿愦。"仍赐美锦二匹。

《唐书》曰:孔绍安,大业末为监察御史。时高祖为朔曛贼于河东,诏绍安监高祖之军,深见接遇。及高祖受禅,绍安自洛阳间行奔高祖,见之甚悦,拜内史舍人。时夏侯端亦常为御史监高祖军,先绍安归朝,授秘书监。绍安因侍宴,应诏咏石榴诗曰:"只为来朝晚,开花不及负。"时人称之。

《神仙传》曰:刘冯者,沛人也,封桑乡侯。学道于楼丘子。常服石桂英,及中岳石榴。垂四百年,如十五幼童。

《濑乡记》曰:老子祠堂北,有石榴二株。

《邺中记》曰:石虎苑中有安石榴,子大如碗盏,其味不梳。

《庐山记》曰:香炉峰头有大盘石,可坐数百人。石垂生山石榴,三月中作花,色似石榴而小淡,红敷紫萼,辉晔可爱。

《襄国记》曰:龙岗县有好石榴。

《博物志》曰:张骞使西域还,得安石榴。

《广志》曰:安石榴,有甜〈酉乍〉二种。

陆机《与弟云书》曰:张骞为汉使外国十八年,得途林安石榴也。

李龙《德阳殿赋》曰:蒲桃安若,曼延蒙笼。

应吉甫《安石榴赋》曰:余往日为中书,直庐上有安石榴,枝叶甚荗,故为之赋。

傅玄《安石榴赋》曰:虎宿中而纤条结,龙辰升而丹华繁。其在晨也,灼若九日栖扶桑;其在夕也,爽若烛龙吐潜光。

庾儵若《石榴赋》曰:远而望之,粲若樆缋被山阿;迫而察之,赫若龙辉耀绿波。

夏侯孝若《石榴赋》曰:接翠萼于绿蒂,冒红牙于丹须。赩然含蕤,璀尔散珠。雪酲解饣肙,怡神实气。

潘岳《闲居赋》曰:若榴蒲陶之珍,磊落蔓延于其侧。

又《安石榴赋》曰:实有嘉木,名安石榴。彩条外畅,萦干内樛。丹耀缀于朱房,缃的点于红须。煌煌炜炜,熠耀委累。似琉璃之栖邓林,若珊瑚之映流水。光明磷烂,含丹耀紫。味滋芳神,伤泠琼蕊。

潘岳《安石榴赋》曰:若榴者,天下之奇树,九州之明妍也。是以属文之士,或婿狞蘘赋之。遥而望之,焕若随珠耀重渊;详而察之,灼若列宿出云间。千房同模,十子如一。御饥疗渴,解酲止醉。

左思《吴都赋》曰:蒲桃乱溃,若榴竟裂。

张载《重作石榴赋》曰:于是天回节移,龙火西夕,流风晨激,行露朝白。紫房独熟,赪肤自拆,剖之则珠散,含之则冰释。充嘉味于庖笼,极甜酸之滋液,上荐清庙之灵,下羞玉堂之客。

张协《安石榴赋》曰:乃剖乃拆,金房缃隔。

范坚《安石榴赋》曰:红须肉艳,赪牙外摽。似华灯之映翠幕,若丹琼之厕碧瑶。

殷玄《安石榴赋》曰:余以暇日,散愁翰林。睹潘、张若榴二赋,虽有其美,犹不尽善。容复措辞,故聊为之赋曰:"或珠离于璇琬,或玉碎于雕觞。璘彬洒映,晔紫缨缃。璀若瑶英之攒钟巘,粲若灵蚌之含珠珰。"

徐藻妻陈氏《石榴赋》曰:堆木之珍,莫美石榴。擢鲜葩于青春,结芳实于素秋。

脱凶妻羊氏《安石榴赋》曰:振绿叶于柔柯,垂彤子之累衰。

张载书曰:大谷石榴,木滋之最。肤如凝脂,汁如清濑。渴者所思,铭之裳带。

曹植《弃妻诗》曰:石榴植前庭,绿叶摇缥青。翠鸟飞来集,拊翼以悲鸣。

糜玄诗曰:苍苍陵上柏,参差列成行。童童安石榴,列生神道旁。

○柰

《晋书》曰:成帝杜皇后崩。先是,三吴女子相与簪白花,望之如素柰,传言"天公织女死,为之著服。"至是而后崩。

《三国典略》曰:杨愔一门四世同居,家裳小盛,昆弟就学三十七余人。庭有柰树,实落于地,群儿咸争,愔独坐不顾。季父暐见之,谓宾客曰:"杆儿恬裕有我家风!"

萧广济《孝子传》曰:王祥后母,庭有柰树,始著子,使守视。祥昼驱鸟雀,夜则惊鼠。时雨忽至,祥抱树至曙,母见恻然。

《紫虚南岳夫人传》曰:夫人姓魏,孟存,性乐神仙。季冬夜半,有四真人,并年可二十,降夫人靖室。因设酒馔,陈玄云紫柰。夫人还王屋山,王子乔等并降。时夫人与真人为宾主,设三玄紫柰。

《玄晏春秋》曰:卫伦过予,论及于时味。伦因命仆取糗进予,予曰:"麦也,有杏李柰味。"(具杏部。)

杜恕《笃论》曰:日给之华,与柰相似也,柰结实而日给零落;虚伪之言,与真实相似也,虚败改而真实成。

《西京杂记》曰:上林苑有白柰、紫柰(花紫)、绿柰(花绿)。

《广志》曰:柰有白、赤、青三种。张掖有白柰,酒泉有赤柰。西方例多柰,家以为脯,数十百斛,以为畜积,如收藏枣栗。若柰汁黑,其方作羹,以为豉用也。

《汉武故事》曰:上握兰园之金精,摘圆丘之紫柰。

《释名》曰:柰油,捣柰实也,和以途缯上,燥而发之,形似油也。柰脯,切柰曝干之,如脯也。

卢谌《祭法》曰:夏祠,法用白柰,秋祠用赤柰。

《晋太始起居注》曰:太始二年六月,嘉柰一蒂十五实,或七实,生于酒泉。

王子年《拾遗记》曰:昆仑山上有柰,冬生子,碧色须玉纠戤水洗,方可食。

郭子横《洞冥记》曰:有紫柰,大如升,甜如蜜,核紫花青。

《虎丘山疏》曰:山下三面有春秋二柰。

《本草经》曰:柰味苦,令人臆胀,病人不可多食。

《晋宫阁名》曰:华林园有白柰四百株。

左太冲《蜀都赋》曰:朱樱春就,素柰夏成。

潘安仁《闲居赋》曰:二柰乙奓白之色。

潘尼《东武观赋》曰:飞甘瓜于浚水,投素柰于清渠。

曹植《求祭先王表上文帝》曰:乞请白柰二十枚。

又《谢赐柰表》曰:即媳灶中,虎贲叙,赐臣等冬柰一奁,诏使温啖,夜非食时,而赐见及。柰以夏熟,今则冬至,物以非时为珍。甘以绝口为厚,实非臣等所宜。蒙荷诏曰:"杆柰乃从梁州来,道里既远来转暖,故柰变色。"

上一章回目录下一章



~

果部·卷七原文_翻译及赏析
答:季冬夜半,有四真人,并年可二十,降夫人靖室。因设酒馔,陈玄云紫柰。夫人还王屋山,王子乔等并降。时夫人与真人为宾主,设三玄紫柰。 《玄晏春秋》曰:卫伦过予,论及于时味。伦因命仆取糗进予,予曰:"麦也,有杏李柰味。"(具杏部。) 杜恕《笃论》曰:日给之华,与柰相似也,柰结实而日给零落;虚伪之言...

卷七·阿英原文_翻译及赏析
答:甘玉字璧人,庐陵人,父母早丧。遗弟珏字双壁,始五岁从兄鞠养。玉性友爱,抚弟如子。后珏渐长,丰姿秀出,又惠能文。玉益爱之,每曰:“吾弟表表,不可以无良匹。”然简拔过刻,姻卒不就。适读书匡山僧寺,夜初就枕,闻窗外有女子声。窥之,见三四女郎席地坐,数婢陈肴酒,皆殊色也。...

卷七·青娥原文_翻译及赏析
答:后以拔贡入北闱,遇同号生,年可十七八,神采俊逸,爱之。视其卷,注顺天廪生霍仲仙。瞪目大骇,因自道姓名。仲仙亦异之,便问乡贯,孟悉告之。仲仙喜曰:“弟赴都时,父嘱文场中如逢山右霍姓者,吾族也,宜与款接,今果然矣。顾何以名字相同如此?”孟仙因诘高、曾,并严、慈姓讳,已而惊曰:“是我父母也!”...

卷七·宦娘原文_翻译及赏析
答:卷七·宦娘 蒲松龄 ,秦之世家也。少癖嗜琴,虽逆旅未尝暂舍。客晋,经由古寺,系马门外,暂憩止。入则有布衲道人,趺坐廊间,筇杖倚壁,花布囊琴。温触所好,因问:“亦善此也?”道人云:“顾不能工,愿就善者学之耳。”遂脱囊授温,视之,纹理佳妙,略一勾拨,清越异常。喜为抚一短...

卷十七原文_翻译及赏析
答:符郎和春娘幼时常在一处游戏,两家都称他为小夫妇。以后渐渐长成,符郎改名飞英,字腾实,进馆读书;春娘深居绣阁。各不相见。 其时宋徽宗宣和七年,春三月,邢公选了邓州顺阳县知县,单公选了扬州府推官,各要挈家上任。相约任满之曰,归家成亲。单推官带了夫人和儿子符郎,自往扬州去做官,不题。却说邢知县到了...

卷七十三原文_翻译及赏析
答:又以疾谒告乞还守濬州王语僚属曰:麟有异志耶卒许其归以麟所部兵拨隶副元帅宗泽后闻麟归洺金人至以城降为军民所杀并及其家。 二十五日丙戌揭榜云:失人口之家许陈状诣军前认识。 榜云:应被讨虏去失人口之家愿往军前识认及以物赎者并会于东西塔院同诣尚书省陈状前去俄顷西塔院会集者无虑数万人官司以人...

《贞观政要》卷七·论礼乐原文及译文
答:卷七·论礼乐 太宗初即位,谓侍臣曰:“准《礼》,名,终将讳之。前古帝王,亦不生讳其名,故周文王名昌,《周诗》云:‘克昌厥后。’春秋时鲁庄公名同,十六年《经》书:‘齐侯、宋公同盟于幽。’惟近代诸帝,妄为节制,特令生避其讳,理非通允,宜有改张。”因诏曰:“依《礼》,二名义不偏讳,尼父达圣,非...

宋濂《阅江楼记》原文及翻译
答:《阅江楼记》选自《宋文宪公全集》卷七。朱元璋称帝后,下诏于南京狮子山顶修建阅江楼。宋濂奉旨撰写此记。此应制之作颇具特色,颇有明代开国气势,后入选《古文观止》。二零零一年阅江楼落成,成为继武汉黄鹤楼、岳阳岳阳楼、南昌滕王阁后的江南第四大名楼,结束六百年来有记无楼的历史。下面我们一起来阅读。欢迎大家阅读!

司马迁史记第七卷项羽本纪原文翻译
答:原文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项...

浴雪龙山古文翻译 急~~~ 选自张岱《陶庵梦忆》卷七
答:原文:天启六年十二月,大雪深三尺许。晚霁,余登龙山,坐上城隍庙山门,李岕生、高眉生、王畹生、马小卿、潘小妃侍。万山载雪,明月薄之,月不能光,雪皆呆白。坐久清冽,苍头送酒至,余勉强举大觥敌寒,酒气冉冉,积雪欱之,竟不得醉。马小卿唱曲,李岕生吹洞箫和之,声为寒威所慑,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