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中的不周山,在地球上真的存在吗?

作者&投稿:称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在中国先秦古书《列子》中记载,传说共工素来与黄帝后裔颛顼不合,爆发了惊天动地的大战,最后共工失败后怒撞不周山,导致不周山拦腰折断,造成天河水发生泄漏殃及人间。后来才有了女娲补天的神话传说。

关于不周山,古籍《山海经·大荒西经》中有此一段记载:在西北之海以外,偏远而荒凉的地方,有一座因山体断裂而无法合拢的山,叫做不周山。

“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

传说不周山是人界唯一能够到达天界的通道,但不周山终年降雪,极其寒冷,不是非凡夫俗子所能到达的地方。当年水神共工在与颛顼争夺部落首领之位的过程中落败,一怒之下撞向不周山,由于不周山是支撑着日月星辰的四大天柱之一,不周山被撞塌之后,天地向西北倾斜,江水河流都汇集到了西北荒地。

有学者认为,不周山其实是现在的帕米尔。

根据《山海经》中关于不周山的记载,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离骚》中就有“路不周以左转兮,指西海以为期。”而同期成书的《淮南子》一书中则对不周山中的“不周”二字,作了更为详细神奇的描述。

书中说:

“昔共工与颛琐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据王逸注解的《离骚》和高周注解《淮南子》均考证传说中的不周山在昆仑山的西北,也就是现昆仑山西北部的帕米尔。

还有学者认为,不周山其实是现在的祁连山。

相传一万多年前,不周山突遭大风雨,用于观天的风雨表被毁坏。掌管祁连山脉的总管骊连氏,认为水神共工氏应负有责任,不该再任上相。于是女娲决定由骊连氏替代任上相,共工拒不交出职权,聚族众守在不周山。

骊连氏便率众决定用武力夺取不周山,双方在不周山激战,决战中撞毁了不周山上的天柱,女娲大怒,驱逐共工离开祁连山,共工含愤而去,但因其族众不离,所以骊连也难以进驻。最后骊连迁榜罗,重立天表。两千多年后,共工卒于祁连山,于是才有共工怒触不周山的传说。

此外,还有人认为,我们不该将视线局限于国内。

《山海经》中关于不周山一段中的“西北海之外”,就是不周山的地理位置。

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负子,有两黄兽守之。有水曰寒署之水。水西有湿山,水东有幕山。

这大概意思是说,在西北海的外围,大荒的某一个角落,等于做断裂和不拢的山叫做不周负子,有两只黄色的怪兽守着他,有一条寒暑水流经这里。寒暑水的西面有幕山,寒暑的东面有幕山,禹攻共工国山也在这里。

可以确定,其是位于西北方向,还得要有海,贝加尔湖、青海湖虽然位于西北,也有水,但与地理描述不一致。将视野放大,古人将印度洋称之西海,那就是印度洋之外的东非大裂谷,而且符合“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的地理形状。

还有贺兰山是不周山的说法,也比较有说服力。

探究不周山的具体位置,可以根据《山海经》中的记载得到很多讯息:

不周山被比喻为“天柱”,说明不周山高耸入云,是一座极高的山;不周山的山体是残缺不全的;不周山位于西北之海外的荒凉之地;不周山的周围有广袤的河流分布。

研究《山海经》的宁夏学者高嵩苦苦找寻了八年终于确定,位于宁夏与蒙古分界处的贺兰山,就是上古时代的不周山。 贺兰山脉的主峰位于银川西北,海拔达3580千米高耸入云,山脉的东西两侧有荒漠,正对应了《山海经》的记载。

据考证,大禹治水治水时,由于贺兰山阻碍黄河向西北流动,所以大禹将贺兰山劈开,令其变为一座“残山”,而残山与“不周山”的残缺相吻合。

贺兰山脉周围的河流错综复杂,河流走向西北,荒漠与山地之间有倾颓感,符合神话故事中“天柱坍塌河流向西北会聚”的记录。

被劈开的山体形成了巨大而空旷的山谷,山谷的石壁上雕刻着很多年代无法确定、形状诡异、构图怪诞的壁画、符号以及几何形状,许多形状与《山海经》上记录的异兽相吻合,专家推测为上古文明。

贺兰山脉的地理位置、海拔高度、山体形状、荒漠分布、河流走向,包括山壁上记录的上古壁画与《山海经》所描述的“不周山”达到了百分之八十的相似度,大部分学者认同了贺兰山就是不周山的论点,但是仍存在争议。

当然,还有一小部分学者认为,远古时期的昆仑山与不周山是不存在于地球上的,

原因就是《山海经》中所记录的“后羿射日”、“夸父追日”、“共工怒触不周山”、“黄帝大战蚩尤”等等更像是一场外星种族之间的博弈, 得出这种论点的学者们提出了一种“外星殖民论”:

在上古时期几个外星种族同时来到地球,在地球上展开了一场殖民地争夺战,这些外星种族在地球上建立了古埃及文明、古玛雅文明、古华夏文明。

在黄帝大战蚩尤之前,外星种族内部发生了战争,共工与颛顼为了争夺神农族首领的位置产生了内斗,共工落败后一怒之下撞碎了外形奇异的“传送器——“不周山”,使外星种族无法回到母星,只能在地球上殖民。

若干年后,黄帝(轩辕族)与蚩尤(神农族)两个外星物种的首领,为了争夺华夏大地的殖民权而发生斗争,黄帝的外形与人类相似,而蚩尤的外形更像是野兽,最后黄帝借助应龙的力量杀死了蚩尤与夸父,获得了华夏大地的殖民权,黄帝成为了华夏人族的始祖,而应龙则成为了代表华夏人族的图腾。



~

不周山在中国哪里?
答:然而,在昆仑山的西北部,有着一个通天的玉柱,但是由于地处帕米尔高原,不周山地区终日飘着飞雪,所以人们又称月球的天空为广寒宫。所以我们是看不到不周山的。名称的由来 不周山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山名,最早见于山海经大荒西经,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据王逸注离骚,高...

上古传说中的不周山在哪里?有哪些关于不周山的传说?
答:有一小部分学者认为,远古时期的昆仑山与不周山是不存在于地球上的,原因就是《山海经》中所记录的“后羿射日”、“夸父追日”、“共工怒触不周山”、“黄帝大战蚩尤”等等更像是一场外星种族之间的博弈, 得出这种论点的学者们提出了一种“外星殖民论”:在上古时期几个外星种族同时来到地球,在地球...

不周山在哪?为什么叫这个名字有什么来历?
答:2.不周山名字由来 不周山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山名,最早见于《山海经·大荒西经》: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 据王逸注《离骚》,高周注《淮南子·道原训》均考不周山在昆仑山西北。相传不周山是人界唯一能够到达天界的路径,但不周山终年寒冷,长年飘雪,非凡夫俗子所能徒步到达。不周山...

神话中的“不周山”,到底在哪个地方呢?
答:不周山只是神话传说中的一个山名。历史上有共工头触不周山的故事。《淮南子,天文训》中说:昔者共工与颛顼争帝,努而触不周之山,天栏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得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因此不周山由此故事而传。我国的古籍中对不周山有所记载,最早见于《山海经·大荒西经...

上古传说中的天柱不周山,处于什么地方呢?后来是如何演变的呢?
答:可是并没有确切的证据证明某一座山就是不周山,因此不周山的位置很难确定,目前比较常见的说法是帕米尔高原就是不周山,因为帕米尔高原在波斯语中被誉为世界之柱,除此之外我国的贺兰山脉也被认为可能是不周山,因为外形上比较符合山海经中所记载的山没有办法合在一起这一特质。

不周山在哪里
答:问题三:不周山在哪里? 不周山是古代汉族神话传说中的山名,最早见于《山海经・大荒西经》:“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据王逸注《离骚》,高周注《淮南子・道原训》均考不周山在昆仑山西北。相传不周山是人界唯一能够到达天界的路径,但不周山终年寒冷,长年飘雪,非凡夫俗子所能徒步到...

传说中的不周山在哪里,不周山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答:当然《山海经》中很多东西的描写都是我们现在无法解释的,我们也不知道究竟是否是真的存在,还是古人想象中编写出来的。所以说到现在关于不周山具体的位置以及不周山是否存在,都没有一个十分确定的说法。想来这个答案也许在将来的某一天可能会被人们解开吧。

共工怒触不周山中的不周山是指哪座山?
答:共工氏和颛顼为了争夺天帝之位,争着争着,共工氏非常愤怒,便撞在了不周山上,这一撞,直接导致天柱折断、大地颤抖。支撑天的柱子折了,按古人认为天圆地方,天有八根柱子支撑,地的四角有大绳拴挂,系挂地的绳子断了。天向西北方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朝西北方移动;大地的东南角陷塌了,所以江河泥沙...

上古传说中的不周山在哪里?有哪些关于不周山的传说呢?
答:不周山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其中一座山的山名,是人间的天柱,被共工在一气之下撞断,使天崩塌,凡间即将面临一场大的灾难。就在这个时候,女娲挺身而出,炼石补天,才让人间生灵免遭涂炭之苦。古书记载,据说在昆仑山西北。记载不周山的书籍有《山海经》。今天就从这两本书找到不周山的所在。《山海经...

不周山在哪?
答:2、不周山因何命名,是否与“周山”对立存在,不得而知。但是不周山象征着不完整、灾难。或者说,它本身就是不完整、灾难的集合体。这个神秘的不周山在什么地方,今天的人不知道。因此,所有的山都成了不周山,人对土地产生了泛敬畏。3、“不周”出自山海经的《大荒西经》:“西北海之外,大荒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