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王朝的抗金利器

作者&投稿:当涂狗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大宋王朝的抗金利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冷兵器时代的战争中,兵器的重要性无与伦比。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不少的冷兵器之神器,拨开历史的烟云,它们的身影仿佛仍然清晰,透过千百载的时光如紫电青霜般发人警醒。一千多年前,北宋、西夏党项、大辽契丹并立的时期,战争频繁。虽然火器已经出现,但当时的火器还处于雏形期,冷兵器仍然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角。当时有一种远射利器,名为“神臂弓”,能让几百年后的清代大学士纪晓岚在编辑《四库全书》而摸索到它的身影时也叹为观止。“神臂弓”,宋代当时的科学家沈括就在自己所著的《梦溪笔谈》里提到过。《梦溪笔谈》中的“器用”一篇记载,有个党项羌酋名字叫李定,在宋神宗熙宁年间曾向朝廷进献一种弩。这种弩被称为“偏架弩”。因为这种弩的弩架上没有箭槽,发射的时候箭在弩架的一边,所以称为偏架弩。偏架弩的发射方式是“镫距”。“镫”是像马镫一样,指用脚踩着的位置。用脚踩着张弓发射,可见需要的力道之大。那么李定献上的偏架弩威力如何呢?《梦溪笔谈》里说“射三百步,能洞重札”。射程“三百步”,大约一百八十丈。“重札”是指两层以上或多层的铠甲。“谓之 ‘神臂弓’”,这就是传说中的“神臂弓”,其威力已经描写得非常形象化了。因为《梦溪笔谈》里特意强调李定是“党项羌酋”,所以一般观点认为“神臂弓”是党项所创。而事实时上当时西夏兵器确实无出其右。比如西夏所锻宝剑,称为“夏国剑”,在北宋就是难求之物,因帝王臣子的向往而一剑难求。《宋史》记载北宋末年,“汴京失守,钦宗御宣德门,都人喧呼不已,伦乘势径造御前曰: ‘臣能弹压之’。钦宗解所佩夏国宝剑以赐。”宋钦宗授王伦兵部侍郎,并解自己佩的夏国宝剑赐予王伦,这个夏国宝剑就有点尚方剑的味道了。钦宗佩戴,可见对这剑的看重。不过《宋史》里的“李定”这个人物是少年时就学于王安石,然后登进士第为官,不像是“党项羌酋”。而且,关于李定献偏架弩这一段在有的版本的《梦溪笔谈》里并没有。所以不能确定被称为“神臂弓”的偏架弩一定是西夏所创。晚于沈括的南宋洪迈,著《容斋随笔》也讲到“神臂弓”,说横山党项部首领李宏进献“神臂弓”制作方法,宋神宗下令研制。重新研发成功的神臂弓射程能达现在二十五米左右,射入半箭杆之深。到南宋高宗年间,韩世忠再次改进,能令射程达到三百六十步,即五百六十米,能贯穿七层皮甲,并取名“克敌弓”,在与金作战时发挥了巨大威力。金朝名将完颜宗弼(金兀术)也说,“吾昔南征,目见宋用军器,大妙者不过神臂弓。”(《遗行府四帅书》)。清代乾隆时修《四库全书》,参与此项工作的纪晓岚在参考明《永乐大典》时窥见“神臂弓”的身影,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说,“惟永乐大典全载其图说,然其机轮一事一图,但有长短宽窄之度,与其牝牡凸凹之形,无一全图”。也就是说,到了明代,在《永乐大典》中还能看到“神臂弓”的原貌究竟是什么样子,但这只是全貌图,不包括任何的制作细节。想必想要复原已经很难。

纪晓岚说,洪迈的记载里有,“宋军拒金,多倚此为利器,军法不得遗失一具。或败不能携,则宁碎之,防敌得其机轮仿制也。”因为神臂弓的巨大威力,所以军法特意规定不能遗失,带不走宁愿全毁也不能让金军获得,以防仿制。完颜宗弼也说过,金军曾经仿制神臂弓。元代还能见到神臂弓,“曾用以制胜”。明代就失传了。



~

为什么宋朝军队打仗比唐朝军队强的多。后人却认为宋朝军队很弱呢...
答:如果契丹骑兵冲击,则在近敌前要面临宋军箭雨的有效杀伤,临近宋军军阵,也要面临宋军长枪与刀斧手拦截,与他们身后宋军弓弩手的射杀,火力配置在平原战场完美无伦。七、民间尚武之风的对比:「在宋代军事性结社的风气极盛。……乡社武装遍布全国,农村普遍如此,城市也不例外。至南宋,民间更出现了大量的抗金军事之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