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判词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特点

作者&投稿:李绍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正册判词之钗黛

  画: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

  判词: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解析:

  林黛玉与薛宝钗,一个是寄人篱下的孤女,一个是皇家大商人的千金;一个天真率直,一个城府极深;一个孤立无援,一个有多方支持;一个作判逆者知己,一个为卫道而说教。脂砚斋曾有过“钗黛合一”说,确切的解说如何,可以研究;但无疑不是否定林薛二人的差别或对立。作者将她俩在一首诗中并提,除了因为她们在小说中的地位相当外,至少还可以通过贾宝玉对她们的不同的态度的比较,以显示钗黛的命运遭遇虽则不同,其结果却都是一场悲剧。

  2、正册判词之元春

  画: 一张弓,弓上挂着香橼。

  判词: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兔相逢大梦归。

  解析:

  贾府在四大家族中居于首位,是因为它财富最多,权势最大,而这又因为它有确保这种显贵地位的大靠山---贾元春。世代勋臣的贾府,因为她而又成了皇亲国戚。所以,小说的前半部就围绕着元春“才选凤藻宫”、“加封贤德妃”和“省亲”等情节,竭力铺写贾府“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但是,“豪华虽足羡,离别却难堪。博得虚名在,谁人识苦甘?”试看元春回家省亲在私室与亲人相聚的一幕,在“荣华”的背后,便可见骨肉生离的惨状。元春说一句,哭一句,把皇宫大内说成是“终无意趣”的“不得见人的去处”,完全象从一个幽闭囚禁她的地方出来一样。曹雪芹有力的笔触,揭出了封建阶级所钦羡的荣华,对贾元春这样的贵族女子来说,也还是深渊,她不得不为些付出丧失自由的代价。

  但是,这一切还不是后来情节发展的铺垫。省亲之后,元春回宫似乎是生离,其实已是死别;她丧失的不只是自由,还有她的生命。因而,写元春显贵所带来的贾府盛况,也是为了预示后来她的死是庇护着贾府大树的摧倒,为贾府事败、抄没后的凄惨景况作了反衬。脂批点出元妃之死也与贾家之败、黛玉之死一样,“乃通部书之大过节、大关键”。不过,在现存的后四十回续书中,这种成为“大过节,大关键”的转折作用,并没有加以表现。相反的,续书倒通过元春之死称功颂德一番,说什么因为“圣眷隆重身体发福”才“多痰”致疾,仿佛她的死也足以显示皇恩浩荡似的。

  《红楼梦》人物中,短命的都有令人信服的原因,唯独元春青春早卒的原因不明不白。这本身就足以引人深思。作者究竟怎样写的,从“虎兔相逢”四个字是无法推断的。《恨无常》中有些话也很蹊跷,如说元春“荡悠悠,芳魂消耗”,“望家乡,路远山高”。倘元春后来死于宫中,对筑于“帝城西”的贾府并不算远,“路远山高”、“相寻告”云云,都是很难解通的。这现在也只能成为悬锋梁贺案。不过,有一点,曲子中写得比较明确,即写元春以托梦的形式向爹娘哭诉说“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这岂不是明明白白地要亲人以她自己的含恨而死作为前车之鉴,赶快从官场脱身,避渣闭开即将临头的灾祸吗?由此可知,元春之死,不仅标志着四大家族所代表的那一派在政治上的失势,敲响了贾家败亡的丧钟,而且她自己也完全是封建统治阶级宫闱内部互相倾轧的牺牲品。这样,声称“毫不干涉时世”的曹雪芹,就大胆地揭开了政治帏幕的一角,让人们从一个封建家庭的盛衰遭遇,看到了它背后封建统治集团内部各派势力之间不择手段地争权夺利的肮脏勾当。贾探春所说的“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你”的话深长含义,也不妨从这方面去理解。

  3、正册判词之迎春

  画:一恶狼,追扑一美女----欲啖之意。

  判词: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梁。

  解析:

  贾府的二小姐迎春和同为庶出却精明能干的探春相反,老实无能,懦弱怕事,所以有“二木头”的浑名。她不但做诗猜谜不如姊妹们,在处世为人上,也只知道让,任人欺侮,对周围发生的矛盾纠纷,采取一概不闻不问的态度。她的攒珠累丝金凤首饰被人拿去赌钱,她不追究;别人设法要替她追回,她说“宁可没有了,又何必生事”;事情闹起来了,她不管,却拿一本《太上感应篇》自己去看。抄检大观园,司棋被逐。迎春虽然感到“数年之情难舍”,掉了眼泪,但司棋求她去说情,她却“连一银派句话也没有”。如此怯懦之人,最后终不免悲惨的结局,这在当时的社会环境里,实在是有其必然性的。

  看起来,迎春象是被“中山狼,无情兽”吃掉的,其实,吞噬她的是整个封建宗法制度。她从小死了娘,她父亲贾赦和邢夫人对她毫不怜惜,贾赦欠了孙家五千两银子,将她嫁给孙家,实际上等于拿她抵债。当初,虽有人劝阻这门亲事,但“大老爷执意不听”,谁也没有办法,因为儿女的婚事决定于父母。后来,迎春回贾府哭诉她在孙家所受到的虐待,尽管大家十分伤感,也无可奈何,因为嫁出去的女儿已属夫家的人了,所以只好忍心把她再送回狼窝里去。

  在大观园女儿国中,迎春是成为封建包办婚姻的牺牲品的一个典型代表。作者通过她的不幸结局,揭露和控诉了这种婚姻制度的罪恶,这是谁也无法否认的客观事实。可是,有些人偏偏要把这个反对封建婚姻制度的功劳记在程伟元、高鄂续书的帐上,认为续书也有比曹雪原著价值更高的地方,即所谓“有更深一层的反封建意义---暴露封建社会婚姻不自由”,因而“在读者中发生更巨大的反封建的作用”。甚至还认为,“婚姻不自由。在《红楼梦》中,它牵动全书的线索”。这无非是说,续书把宝黛悲剧烈军属成因婚姻不自由而产生的悲剧是提高了原著的思想性。我们的看法恰恰相反。所谓“更深一层的反封建意义”,如上所述,原著本来就有的。《红楼梦》虽暴露封建婚姻罪恶,但决不是一部以反对婚姻不自由为主题或主线的书。把这一点作为“牵动全线索”,自然就改变了这部书政治性很强的小说的广泛揭露封建社会种种黑暗的主题,改变了小说表现四大家族在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政治斗争中趋向没落的主线,把基本矛盾局限在一个家庭的小范围之内,把读者的视线引到男女恋爱婚姻问题上去,真的就是儿女之情了。这实在是续书作者对原著精神的歪曲。

  4、正册判词之探春

  画:两人放风筝,一片大海,一只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泣涕之状。

  判词: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解析:

  贾府的三小姐探春,浑名“玫瑰花”,她在思想上性格上与同是庶出的姊妹“二木头”迎春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她精明能干,有心机,能决断,连凤姐和王夫人都畏她几分,让她几分。在她的意识中,区分主仆尊卑的封建等级观念特别深固。她之所以对生母赵姨娘如此轻蔑厌恶,冷酷无情,重要的原因,是一个处于婢妾地位的人,竟敢逾越这个界线,冒犯她作为主子的尊严。抄检大观园,在探春看来,“引出这等丑态”比什么都严重。她“命丫头秉烛开门而待”,只许别人搜自己的箱柜,不许动一下她丫头的东西,并且说到做到,绝对无回旋的余地。这也是为了在婢仆前竭力维护作主子的威信与尊严。“心内没有成算的”王善保家的,不懂这一点,动手动脚,所以当场挨了一巴掌。探春对贾府面临大厦将倾的危局颇有感触,她想用“兴利除弊”的微小改革来挽回这个封建大家庭的颓势。但这只能是心劳日拙,无济于事。

  对于探春这样的人,作者是有阶级偏爱和阶级同情的。但是,作者没有违反历史和人物的客观真实性,仍然十分深刻地描绘了这个形象,如实地写出了她“生于末世运偏消”的必然结局。原稿中写探春后来远嫁的情节,与续书所写不同。“三春去后诸芳尽”。迎春出嫁,八十回前已写到;元春之死、探春之嫁,从她们的曲文和有关脂批看,也都在贾府事败之前,可能八十回后很快就会写到。这样,八十回后必然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情节发展相当紧张急遽,决不会像续作者写“四美钓游鱼”那样松散、无聊。

  【希望请参考】http://hi.baidu.com/zhongguowenxue360/blog/item/a6edebd6e4a5c2d6a044df0d.html
  ===================================================================
  【红楼梦人物判词】

  正册判词之:
  秦可卿判词:
  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李纨判词:
  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

  巧姐判词:
  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

  王熙凤判词: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贾惜春判词:
  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贾迎春判词: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梁。

  贾探春判词: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贾元春判词:
  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兔相逢大梦归。

  钗黛判词: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史湘云判词:
  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

  妙玉判词: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副册判词之:

  香菱判词:
  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又副册判词之:

  晴雯判词: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诽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

  袭人判词:
  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

  ====================================================================
  PS:希望对楼主有所帮助 望采纳

  若还有什么问题 带着这个问题网址 百度hi我哦

  (*^__^*) 嘻嘻…… 望合作愉快

红楼梦各个人物性格特点剖析~

一、宝玉
1、宝玉不愿读四书五经,不愿走科举仕途之路,在封建社会里,提别是像宝玉这样的贵族家庭里的青年男子,通过科举考试,读书考取功名,光宗耀祖在封建家长看来是天经地义的事。宝玉的“不愿”是一种对封建制度的叛逆,也是对封建制度中“父母之命”的抵抗,走一条有自己做主的自由道路。
2、宝玉反对“男尊女卑”的封建宗法观念,大胆的提出了“女清男浊”的口号。这话要放在二十一世纪里很普通,但在那个男性处于统治地位,女子为男子附属品,一直处于被压迫的地位的封建时代里,对于一个封建贵族家庭出身的贵公子哥儿非但没有把女子看成附属品,反而对女子的命运报以深深地同情,对女子表达了尊重和爱戴,这无疑是对几千年来的“男尊女卑”的封建观念的颠覆性的挑战,有着积极的进步作用。
3、宝玉反对封建统治阶级的等级制度,向往平等自由的生活。宝玉是封建贵族出身,却主张“世法平等”,对待奴才丫鬟,从不摆架子,自己追求平等自由就算了,他还总说,总有一天要把丫鬟们全放走,这已经超出了个人追求的范围,而是希望所有下人奴才都能获得自由,这简直就是对封建等级阶级制度的挑战。
4、宝玉大胆的追求爱情自由和婚姻自由。宝黛的爱情不仅是建立在青梅竹马之上,还有共同的兴趣爱好和思想之上,他们之间不缺“爱”,缺乏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传统的封建婚姻制度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爱”被封建礼教视为“男女私情”,如果说“木石前盟”代表的是自由的爱情与婚姻,那“金玉良缘”则代表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宝玉喊出的“什么金玉良缘,我偏说是木石前盟”则是对封建婚姻制度的抵抗。
5、总之,宝玉身上有很多不同于封建社会时代的闪光点,但宝玉毕竟是个封建贵族家庭的贵公子哥儿,他的身上深深的烙印这封建贵族阶级的印记,他不愿为“富贵”荼毒,却离不开富贵的生活;他反对不平等的封建等级观念,但他又是仍然会发发公子哥儿的脾气(如:脚踢袭人);他深深爱着黛玉,但也有“见了姐姐,忘了妹妹”的时刻,他的轻薄之举更是直接导致金钏儿之死的原因;他身上有很多贵族子弟的毛病,但这也是正常的,这才是一个真实的人物形象。
二、黛玉&宝钗
1、才女——判词中写到“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这句中把宝钗与孟母之德相拟,以谢道韫之才描写黛玉,曹雪芹同志早已明确告诉读者:宝钗同学是以“德”取胜,黛玉则以“才”扬名。
2、红楼梦中除了描写了黛玉的才之外给读者印象最深的莫过于黛玉的小心眼儿、小性子以及尖酸刻薄,这也是她率直的个性造成的,不谙世事才口无遮拦,才任性妄为,才热情。黛玉不知道尖酸刻薄的言辞会刺伤别人,不知道过分出色会招人嫉恨,黛玉具有初步的个性独立意识,以自我为中心,人有心灵的感觉支配一切,没想过要刻意的去伤害过谁,如果你偏爱宝钗的圆融豁达,那请你包容黛玉的不谙世事吧!如果宝钗曲则黛玉直,宝钗柔则黛玉刚,宝钗圆滑则黛玉尖锐,宝钗世故则黛玉天真。被曹雪芹评为“心较比干多一窍”的女子怎么会不聪明呢,正因为她太聪明了,所以她才不愿让自己如宝钗般的圆滑世故,不愿如宝钗般“聪明”的活着,不是不聪明,而是不愿聪明!她的“孤高自诩、目下无尘”不允许这污浊的社会玷污她!哪怕是死亡也不能!就正如她所说的——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沟渠!
3、前面就说过封建社会的礼法制度很严厉,提别是对女子,古代讲求“女子无才便是德”、“妇德”等东东,所以宝钗同学代表的就是“封建卫道士”,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总是劝导宝玉读四书五经,劝导黛玉多读列女传等宣传妇德的书籍,劝导黛玉禁止看世人眼中离经叛道的《西厢记》等。对父母安排婚姻的顺从,哪怕是宝玉喜欢的是黛玉等。
4、黛玉同学则等恰恰与宝钗同学相反,爱情自由、婚姻自由、现代女性独立自主的个性意识的初步苏醒
亲~~如果帮助到你,记得给好评啊!!

可叹停机德, 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 金钗雪里埋。
  “宝玉看“副册”仍是不解,又去看“正册”,见第一页上“画着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钗”(两株枯木是“林”字,雪谐“薛”音)。下面就是这首判词。
  第一句是说宝钗有封建阶级女性最标准的品德。她“品格端方,容貌丰美”,“行为豁达,随分从时”,荣府主奴上下都喜欢她。作者又说她“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正是封建时代有教养的大家闺秀的典型。她能规劝宝玉读“圣贤”书,走“仕途经济”的道路,受到宝玉冷落也不计较。黛玉行酒令时脱口念出闺阁禁书《西厢记》、《牡丹亭》里的话,她能偷偷提醒黛玉注意,还不让黛玉难堪。按当时贤惠女子的标准,她几乎达到无可挑剔的“完美”程度。但读者同这个典型总是有些隔膜,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她对周围恶浊的环境太适应了,并且有时还不自觉地为恶势力帮一点小忙。如金钏被逼跳井后,她居然不动感情,反倒去安慰杀人凶手王夫人。有人评论说,她是个有尖不露、城府很深、一心想当“宝二奶奶”的阴谋家,这也似乎有些太过分了。她自己既是封建礼教的卫道士,又是个封建道德的受害者。贾家败落后,她的下场也不妙,“金钗雪里埋”就是预示。
  第二句是说林黛玉是个绝顶聪慧的才女。她的才华是大观园群芳之冠,是智慧的女神。她从小失去父母,寄养在外祖母家,尽管是贾母的“心肝肉”,可是以她的敏感,总摆脱不了一种孤独感。特别是在对宝玉的爱情上,几乎到了神经过敏的程度。好在宝玉对她一往情深,处处宽慰她,哪怕是篱玉歪派给他的“错误”,他也承认。这样,他们的爱情就在一种奇特的、连续不断的矛盾痛苦中发展着。一会儿笑,一会儿又哭了,哭时要比笑时多;刚刚和好了,突然又闹翻了,闹翻一次反倒加深一次感情。他们的爱情在有形无形的外界压力下,形成一种畸形。在荣国府那样的环境里,越敏感的人就越忍受不了。黛玉的悲剧就在于她不会像宝钗那样会装“糊涂”,她太聪明了。
  宝钗和黛玉是一对相互对称的典型:一个胖、一个瘦;一个柔,一个刚;一个藏愚守拙,一个锋芒毕露;一个心满意足地成为“宝二奶奶”,一个凄凄惨惨地不幸夭折。但这一对情敌中没有胜利者,后两句说得明白:宝玉的心仍在“林中挂”,宝钗要冷清清地守一辈子活寡。

红楼梦》(第五回)中“判词”隐喻的人物形象是什么?
答:诚然,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写了“风月情浓”,表现了宝、黛之间的爱情。但是,这种爱情非“才子佳人”式的爱情,而是建筑在对封建礼教叛逆的基础上的纯洁的爱情。因此,“怀金悼玉”既不是什么“色空幻境”的描写,也不是什么“情场忏悔”之作,而是通过青年男女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来表现封建社会末世之“天”这样一个...

红楼梦判词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特点
答: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梁。 贾探春判词: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贾元春判词: 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兔相逢大梦归。 钗黛判词: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史湘云判词: 富贵又何为?襁褓之...

红楼梦人物判词及赏析
答:1.贾宝玉判词:宝玉,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天生丽质,人间少有。赏析:贾宝玉是红楼梦中的男主角,是个富家公子,才华横溢,性情敏感,触景伤情。他有优雅高贵的气质,美丽的容貌,同时又有着一颗软弱敏感的心。他的一生充满了爱恨情仇,是一位令人失望但又深深动人的人物形象。2.林黛玉判词:黛玉,娇...

红楼梦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答:正如兴儿形容她是: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第65回)。 (2)性格特点:“五辣俱全”,即香辣、麻辣、泼辣、酸辣、毒辣王熙凤的泼辣是出了名的。书中王熙凤的第一次出场是先闻其声,后见其人的:“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给黛玉的第一印象就是放诞无礼,因为...

红楼梦第五回的判词各对应的什么人?
答:1、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这首诗讲的是袭人。"温柔和顺"和"似桂如兰"是袭人的性格特征,而前面加上了"枉自"和"空云"两个字,则是暗示袭人最终也难以得偿她做姨奶奶的心愿。2、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红楼梦人物形象分析
答:,所以趁着机会,越发往上一年,我也多个做伴的,也遂了你的心。〃这里表现出宝钗了解家人心里,为人圆滑。 总之,薛宝钗是个深受封建束缚的人。 红楼梦人物形象分析相关 文章 : 1. 红楼梦人物形象分析范文2篇 2. 红楼梦人物性格特点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

红楼梦人物性格特点
答:1.贾宝玉:率性、多情、温和、善良、富有同情心,单纯,没有功利心。2.林黛玉:敏感、细心、淡泊、真实、易伤感,绝顶聪明,悟性极强。3.薛宝钗:外表冷漠,内心炽热。雄心勃勃 4.王熙凤:尖酸刻薄、两面三刀、心狠手辣 林黛玉,林如海与贾敏的独女。因父母先后去世,外祖母怜其孤独,接来荣国府抚养...

关于红楼梦的人物,判词等等分析都要 急需!!!
答:《红楼梦》判词研究 世难客 气质美如兰,才华复比仙。天生成孤癖人 皆罕。你道是唆肉食——腥膻,视绮罗——俗厌。却不知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可叹 这,青灯古殿人将老;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 阑。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好一 似,无瑕白玉遭泥陷;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 缘。 【诗词鉴赏】 这首...

红楼梦中十二金钗判词隐含了什么意思
答:1、判词隐含了书中十二金钗所代表的女子的悲惨结局,以及贾府的兴亡。2、举例:(1)晴雯判词“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毁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预示了晴雯的性格风流灵巧,心高气傲,为人爽直,但却遭人毁谤,重病中被撵逐出大观园最后凄惨死去。(2...

红楼梦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答:人物性格:在《林黛玉进贾府》一文中,主要表现王熙凤的贪和诈。从她的穿着上看,他集绫罗绸缎,奇珍异宝于一身,可谓珠光宝气,体现出她内心的贪梦,狂热的占有欲。而从她出场后的言行表现看,内心十分鬼诈,时笑时哭,极尽表现之能事。她对林黛玉的赞耀,对林黛玉的同情都出自于对贾母的讨好,似真实假。而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