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自动控制原理的课程设计怎么弄啊

作者&投稿:后杜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电机参数:
Ke=0.6v/rpm
Ra=7.5Ω
La=14.25mH
Ja=0.00458kg•m•sec2
Jf=0.0085 kg•m•sec2
性能指标:
Wc≥50rad/s
γ≥45゜
Θ'max=840mm/sec
Θ"max=3700mm/sec
输出比例系数k=170
ess≤6.35mm
 设计步骤:
1. 未校正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
首先对电机参数进行处理,即把它们都转化成国际制单位,如下:
Ke=0.6v/rpm=5.73V/rad•sec-1
Ra=7.5Ω
La=14.25mH=0.01425H
Ja=0.00458kg•m•sec2=0.0449 kg•m2
Jf=0.0085 kg•m•sec2=0.833 kg•m2
然后把电机参数代入以上电机传递函数中得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 由图1-2所示G(s)的幅值曲线和相角曲线,可以看出相位裕量等于89.5゜,这表明系统不稳定。
增加一个滞后校正装置,改变了bode图的相位曲线。因此,在规定的相位裕量中,必须允许有5゜到12゜的相位用来补偿相位曲线的变化。而性能指标要求相位裕量不低于45゜。因此,为了能在不减少K值的情况下,获得45゜的相位裕量,滞后校正装置必须提供必要的相角。可以假设需要的最大相位滞后量Фm近似为-40゜(考虑留有5゜的裕量)。
......

求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

具体分析及计算过程
2.1 画信号流图
信号流图如图2 – 1 所示

G1 (s) = 4 ,G2 (s) = 10 ,
G3 (s) = 2.0 / (0.0.25 s+1) , G4 (s) = 2.5 / s(0.1 s+1)
图2 – 1 小功率随动系统信号流图
2.2 求闭环传递函数
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G(s) = G1 (s) G2 (s) G3 (s) G4 (s)
= 200 / s (0.025 s + 1 ) (0.1 s + 1)
= 200 / ( 0.0025 s3 + 0.125 s2 + s )
则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为
Ф = 200 / ( 0.0025 s3 + 0.125 s2 + s + 200 )
求开环系统的截至频率
G(s) = 200 / s (0.025 s + 1 ) (0.1 s + 1)
相应的频率特性表达式为
G(jω) = 200 / jω (0.025 jω + 1 ) (0.1 jω + 1)
由|G(jω)|= 1 可得截止频率 ωc = 38 s-1
求相角裕度
将ωc = 38 s-1带入G(jω),可得
相角裕度γ= 180°+(0°- 90°- arctan1/0.95- arctan1/3.8)=-28.3°

求幅值裕度
令G(jω)的虚部等于0.可得穿越频率ωx=20 s-1
此时,G(jω)=A(ω)=0.0833,则幅值裕度h=1/ A(ω)=12

设计串联校正装置
绘制未校正系统的对数幅频特性,程序如下
num=200;
den=[0.0025,0.125,1,0];
sys=tf(num,den);
[mag,phase,w]=bode(num,den);
[gm,pm,wcg,wcp]=margin(mag,phase,w);
margin(sys)
未校正系统的对数幅频特性如图2 – 2 所示,其低频特性已满足期望特性要求

图2 – 2 未校正系统的对数幅频特性
计算期望特性中频段的参数:
ωc ≥ (6 ~ 8)/ts = (6 ~ 8)/ 0.5 = 12 ~ 16(rad s-1)
h ≥ σ+64 / σ- 16 =25 + 64 / 25- 16 = 9.89
取ωc = 20 rad s-1 ,h = 10。
计算ω2 ,ω3 :
ω2 = 2ωc /h+1=≅ 2ωc / h = 2×20 / 10 = 4
ω3 = 2hωc / h + 1 ≅ 2 × 20 = 40
由此可画出期望特性的中频段,如图2 – 3所示。
根据期望对数频率特性设计方法,可以画出期望对数幅频特性曲线,如图2 – 3。



图2 – 3 期望对数幅频特性曲线
将L ( ω )减去L 0( ω )(纵坐标相减)即得L c( ω ),L c( ω )即为系统中所串进的校正装置的对数幅频特性,如图2 – 4 所示。


图2 – 4 校正装置的对数幅频特性
根据其形状特点,可写出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为
Gc(s) = ( 0.25s + 1 ) ( 0.1s + 1 ) / ( 2.5s + 1 ) ( 0.01s + 1 )
要获得上式所描述的传递函数,既可用无源校正网络实现,又可用有源校正网络实现。
采用无源滞后------超前网络
无源滞后------超前网络如图2 – 5

图2 – 5 无源滞后------超前网络
其传递函数Gc(s)=(( T1 s + 1 ) ( T2 s + 1 ))/(( T1 s / β + 1 ) ( βT2s + 1 ))
比较上式与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可得
T2 s = R2 C2 = 0.25 , βT2 = 2.5
T1 s = R1 C1 = 0.1 , T1 / β = 0.01
如选C1 =0.33μF,C2=5μF,则可算得
R1=0.1/0.33×10-6=3000kΩ
R2=0.25/5×10-6=50 kΩ
系统校正后的结构图如图2 – 6 所示







图2 – 6 系统校正后的结构图
采用有源校正网络
由于运算放大器组成的有源校正网络同时兼有校正和放大作用,故图2 – 7 中的电压放大和串联校正两个环节可以合并,且由单一的有源网络实现。如图2 – 7 所示的网络中,当R5≫R3时,导出的传递函数为
G ( s ) = - Z2 ( Z2 + Z4 ) / Z1 Z4 )
式中,
Z 1 = R1 ;Z2 = R 5 + R 2 / R 2 C 1 s + R2
Z 3 = R3 ;Z4 = R 4 + 1/ C 2 s
再经一级倒相后,网络的传递函数可表示成
G(s)=(R2+R5)/R1 (R2R5/(R2+R5) C1s+1)/(R2C1s+1) ((R3+R4)C2s+1)/(R4C2s+1)

图2 – 7 有源校正网络
电压放大与校正环节合并后的传递函数为
10 Gc(s)=10×( 0.25s + 1 ) ( 0.1s + 1 ) / ( 2.5s + 1 ) ( 0.01s + 1 )
比较以上两式,并选C1=10μF, C2=20μF,则可求得校正网络的参数如下:
R 2 C 1=2.5,故R 2=250kΩ
R 4 C 2=0.01,故R 4=500kΩ
(R 3+ R 4)C2=0.1, 故R 3=4.5kΩ
R2R5/(R2+R5) C1= 0.25,故R 5=28kΩ
(R2+R5)/R1=10,故R 1=28kΩ
取R 0=R 1=28kΩ。则系统校正后的结构图如图2 – 8 所示。






图2 – 8 系统校正后的结构图

3绘制校正前后系统的bode图
3.1 绘制未校正系统的对数幅频特性
未校正系统的对数幅频特性如图2 – 2。程序如下
num=200;
den=[0.0025,0.125,1,0];
sys=tf(num,den);
[mag,phase,w]=bode(num,den);
[gm,pm,wcg,wcp]=margin(mag,phase,w);
margin(sys)

3.2 绘制校正系统的对数幅频特性
校正系统的对数幅频特性,如图2 – 3 。程序如下
num=[0.025,0.35,1];
den=[0.025,2.51,1];
sys=tf(num,den);
[mag,phase,w]=bode(num,den);
[gm,pm,wcg,wcp]=margin(mag,phase,w);
margin(sys)
3.3 绘制校正后系统的对数幅频特性
校正后系统的对数幅频特性如图2 – 4 。程序如下:
num=[50,200];
den=[0.000625,0.08775,2.535,1,0];
sys=tf(num,den);
[mag,phase,w]=bode(num,den);
[gm,pm,wcg,wcp]=margin(mag,phase,w);
margin(sys)

课程设计不仅是挣学分的,而且是让你自己懂脑筋,学东西的。
你从图书馆找本MATLAB的书来翻翻,根据题目要求去阅读相关的章节。
这次躲过了,还有其他专业课程,还有毕业设计。
根轨迹相关的函数为:rolocus(),pzmap()
单位阶跃响应:step()
搭建系统:zpk(),tf2zp()
bode图:bode()
至于,设计校正方案,你的是二阶系统,幅值裕度没问题,只是相角裕度差些,可以用超前校正。按书上的例题做就可以了。

如果你真急的话,就去和同学讨论好了!可以赖住他死劲问,学到东西最重要。

自控里要用校正装置校正系统时,怎样判断采用哪种校正装置最好?_百度知 ...
答:不同型别的校正装置对讯号产生不同的校正作用,以满足不同要求的控制 系统在改善特性上的需要。在工业控制系统如温度控制系统、流量控制系统中, 串联校正装置采用有源网路的形式,并且制成通用性的调节器,称为PID(比例 -积分-微分)调节器,它的校正作用与滞后-超前校正装置类同。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 第一章 课程...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比例系数k起什么作用
答: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比例系数k起什么作用?答:K的大小会影响系统的反应速度,超调量和稳态误差。一般来讲,三者之间是矛盾的。适当的协调是必要的。

自动控制原理有什么用
答:首先,他是你学习自动化等相关学科的专业课,对于系统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为后续的多门科学做准备。比如,现代控制理论,线性控制系统,非线性控制系统,计算机控制系统等等。而且,它也是一般大学研究生专业课考试固定科目。还是很有用的。

自动控制原理的几条问题
答:通常用这三项技术指标来综合评价一个系统的控制水平。对于一个稳定的控制系统,定量衡量性能的好坏有以下几个性能指标:(1)峰值时间tp;(2)调节时间ts;(3)上升时间tr;(4)超调量Mp%。怎样确定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是控制系统的分析问题;怎样使自动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满足设计要求是控制系统的设计...

课程设计心得 课程设计心得怎么写
答:在这个过程,我受到了好多帮忙,一句温暖的话语,一杯热热的咖啡,让人有无比的动力和解决问题的决心。其实这次的课程设计我的最大的感受不是知识的获得,而是人格的磨练和交际的潜力。和大家想的一样我们也会产生一些小矛盾,当然这是不可避免的。在产生小矛盾的时候,我们没有逃避。重要的是我们如何...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题目1
答:前系统的Bode图,分析系统稳定性,判断系统是否

自动控制原理 已知系统开环传递函数G(s)=2/((2s+1)(8s+1)) 怎么求N...
答:首先根据开环传递函数G(S)画出G(s)H(s)闭合曲线,然后找正穿越的次数N+和负穿越的次数N-。R为s平面闭合曲线包围原点圈数,R=2(N+— N-)。题目已经给定开环传递函数为G(s)=2/((2s+1)(8s+1)),绘制该系统的开环幅相曲线。起点:A(0)=K,ψ(0)=0º;A(∞)=0...

常用的电气校正装置
答: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 第一章 课程设计的目的及题目 -2-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及题目 1.1 课程设计的目的 1)掌握自动控制原理的时域分析法,根轨迹法,频域分析法,以及各种补 偿(校正)装置的作用及用法,能够利用不同的分析法对给定系统进行性能分 析,能根据不同的系统性能指标要求进行合理的系统...

关于自动控制原理的问题
答:最主要的还是系统的稳定性 当K值过大时,会使系统变得不稳定,所以只有当K值在一定的范围内,系统才会使系统稳定。两种途径可以确定K值与系统的稳定性的关系 1.在时域分析中,由闭环传递函数的分母为零得到闭环特征方程,再根据劳斯判据,得出使系统稳定的K值 2.也可以根据根轨迹得出K的范围,求出根轨迹...

自动控制原理特征方程怎么求
答:自动控制原理特征方程求法:特征方程就是闭环的分母(为0)。开环的情况:设开环传递函数GH=A/B,则fai=G/(1+GH)。特征方程就是1+GH=0,即1+A/B=0,即(A+B)/B=0,即A+B=0,就是直观上的分子加分母。对于特征方程,就是"如果给闭环,直接分母为零;如果给开环,求出来闭环再让它分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