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与课外文言文比较阅读

作者&投稿:辉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 鱼我所欲也对的对比文言文有哪些

《鱼我所欲也》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对比练习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①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 A、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C、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D、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呼尔而与之 (2)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3)所以动心忍性 (4)困于心,衡于虑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 (2) 4.选自《孟子》的两则文段,骈散结合,说理透彻,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

甲文第一段告诉我们:对于人来说,生死固为重要,但 更重要。乙文第一段则讲明了 的道理。

5.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当面对诸如“生”与“义”、“忧患”与“安乐”的选择时,如何才能做到不失“本心”?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1.D 2.(1)盛气凌人喊叫的样子(2)为了(3)用这些来……(4)阻塞,不顺畅 3.(1)这种做法难道不应该停止吗?这就叫做丧失人的本性。

(2)这样以后人们才会知道忧患使人们谋求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就会让人萎e68a84e8a2ade799bee5baa631333339663335靡死亡(关键词:是、已、本心、然后、生、死) 4.人的尊严(骨气) 逆境造就人才 5.示例:不失“本心”应该做到:加强思想品德修养,保持人的本性,去恶扬善,勤俭节约,居安思危。如当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受到威胁时我们要挺身而出,捍卫正义。

2. 鱼我所欲也对的对比文言文有哪些

《鱼我所欲也》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对比练习【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①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选自《鱼我所欲也》)【乙】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C、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缉罚光核叱姑癸太含咖 D、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呼尔而与之 (2)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3)所以动心忍性 (4)困于心,衡于虑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 (2) 4.选自《孟子》的两则文段,骈散结合,说理透彻,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

甲文第一段告诉我们:对于人来说,生死固为重要,但 更重要。乙文第一段则讲明了 的道理。

5.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当面对诸如“生”与“义”、“忧患”与“安乐”的选择时,如何才能做到不失“本心”?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1.D 2.(1)盛气凌人喊叫的样子(2)为了(3)用这些来……(4)阻塞,不顺畅3.(1)这种做法难道不应该停止吗?这就叫做丧失人的本性。

(2)这样以后人们才会知道忧患使人们谋求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就会让人萎靡死亡(关键词:是、已、本心、然后、生、死)4.人的尊严(骨气) 逆境造就人才5.示例:不失“本心”应该做到:加强思想品德修养,保持人的本性,去恶扬善,勤俭节约,居安思危。如当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受到威胁时我们要挺身而出,捍卫正义。

3. 语文对比阅读【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请仔细阅读下列文言文,按要求答题.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迹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1.请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①舍:②患:③蹴:④已:2.下列加点词语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得之则生 B.蹴尔而与之C.呼尔而与之 D.行道之人弗受3.用现代汉语翻译画线句子.①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译文:②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译文:4.作者在文中赞扬和批评了怎样的人,请你各用一个成语来回答,并谈谈你的看法.答:赞扬了 的人;批评了 的人.看法:.(二)1.①放弃 ②祸患、灾难 ③践踏或踩 ④停止 2.D 3.①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就放弃生命而选择正义.②吆喝(或:喝斥)着给他,过路的人都不会接受.4.赞扬舍生取义;批评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看法:(言之成理即可).。

4. 文言文对比阅读鱼我所欲也南宋史天文祥传

《鱼我所欲也(节选)》《过零丁洋》对对比阅读训练附答案

文言文阅读(11分)

鱼我所欲也(节选)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辟,通“避”。下同)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2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分)

(1)故不为苟得也苟: ______ (2)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如使:____

(3)所恶有甚于死者恶:____ (4)留取丹心照汗青汗青: _____

2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译文:

23.诵读下列句子时,每句至少应有一处停顿,请用“/”把这一处停顿标示出来(2分)

(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2)山河破碎风飘絮

24..请用原文填空。(3分)

《鱼我所欲也》一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过零丁洋》的主旨句是: ________ 。那句话: ______。能体现两个主人公共同的价值取向。

参考答案:

21.(4分)(1)苟且。 (2)假如,假使。 (3)厌恶。 (4)史册。 (各1分)

22.(4分)(1)(如果二者不能够同时得以,(那么就)舍弃鱼而选取熊牚。

(2)不仅仅贤人有这样的心(或:本心)。(每句2分。意思对即可)

23.(2分)(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2)山河破碎/风飘絮 (各占1分)

24. (中心句子各1分,共同追求1分)

5. 《鱼我所欲也》和《何为大丈夫》比较阅读答案

阅读《鱼我所欲也(节选)》和《何为大丈夫》,完成1~5题。(共14分)

【甲文】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得我欤?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乙文】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①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②。”孟子曰:“是焉得为③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④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⑤,立天下之正位⑥,行天下之大道⑦;得志⑧与民由⑨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⑩,贫贱不能移(11),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下》)

注释:①岂不诚:难道不是②熄:战火熄灭,指太平无事③焉得为:哪能算④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⑤广居:宽大的房子,这里指“仁”⑥正位:正确的位置,这里指“礼”⑦大道:大路,比喻“义”⑧得志:能实现理想⑨ 由:遵循大道走⑩淫:迷乱(11)移:改变操守。

1.解释下列词语。(2分)

(1)行道之人:

(2)何加焉:

(3)得我:

(4)无违夫子:

(5)不能屈: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两个划线句子的意思。(5分)

(1)是亦不可以已乎?(2分)

(2)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3分)

3.选出对两文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2分) 【 】

A.甲文中“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中的“之”与乙文中“往送之门”的“之”都用作代词,指代前文内容。

B.甲文用正反对比手法阐述了失掉“义”的过程及原因。

C.甲文前两句讲述的事实及道理可以用“廉者不食嗟来之食”概括其内涵。

D.乙文中景春和孟子对“什么是大丈夫”的认识具有明显区别,景春认为能威震诸侯,安坐家中就能使天下太平的人为大丈夫,而孟子则认为能“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的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

4.从乙文摘录跟“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表达相似道理的句子。(2分)

5.两文中孟子所表达的观点有何异同?(3分)

【附答案】

1.过路的人(饥民);有什么好处;感激我;不违背丈夫;不能(使)屈服。写对2个得1分。

2.(1)这难道也是不可以停止的吗?(2)这哪能算是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意思对即可,有轻微错误可不扣分。

3.A,用法不同,甲文中前一个用作助词“的”,后一个个用作代词,带“前面的行为”;乙文中用作动词“到”的意思。

4.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5.相同点:两文都阐述了为人处事应该追求“义”;不同点:乙文除了讲“义”外还要讲“仁”和“礼”。答出相同点给2分。

附乙文参考翻译

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居家中,天下就太平无事。”孟子说:“这哪能算是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训导他;女子出嫁时,母亲训导她,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家,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丈夫!’把顺从当作正理,是妇人家遵循的道理。公孙衍、张仪在诸侯面前竟也像妇人一样!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富贵不能迷乱他的思想,贫贱不能改变他的操守,威武不能使他屈服,这才叫做大丈夫。”

6. 鱼我所欲也与《韩非子.外储说右下》对比古诗文阅读答案

《鱼我所欲也》

作者: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这里都是,自己找吧! 鱼,使我喜爱的;熊掌,也是我喜爱的。两种东西如果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宁愿舍弃鱼而选取熊掌。生命,也是我喜爱的;义,也是我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不能同时得到,我宁愿舍弃生命而求取义。 运用比喻,把生比作鱼,义比作熊掌,由于和熊掌的取舍类比推理到生和义的取舍。

7. 【《鱼我所欲也》古文问题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

1、“是心”,即渴求生命、厌恶死亡之心2、即前文中说到的,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即对于优厚俸禄如果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它.3、这句话是说不单是贤人有这种重义之心,而是人人都有,只是贤人没有丧失罢了.这是从客观事实论证义比生更珍贵,在二者不可兼得时有人舍生取义.更加论证了文章的论点.4、使用“鱼”和“熊掌”不可得兼的例子.这种取义浅近的比喻,使他所讲的道理易于为人接受,又使文章富有文学趣味.5、“生,亦我所欲也”与“舍生而取义者也”对比“一箪食,一豆羹”与“万钟”作对比贤者和普通人作对比6、舍生而取义。



~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的分类
答:如:课内文言文《陋室铭》《爱莲说》都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桃花源记》《惠子相梁》故事性强,想像丰富。《鱼我所欲也》虽是议论文,但善于比喻,大量使用排偶句,富于文采和气势。 2.战争篇:课内的如《唐雎不辱使命》《公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曹刿论战》,课外选择的也是这样。 文体上,《唐雎不辱使命...

文言文和古诗比较阅读
答:5. 八上语文文言文的比较阅读可以哪两篇组合在一起 《答谢中书书》与《记承天寺夜游》练习【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答谢中书书》)【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

初中常考课外文言文故事
答:7. 初中语文常考文言文古诗的题目和内容 不同地区题型有所不同啊。 我这里是江苏地区 文言文: 取材是课外的,大多与课内有一定联系,一般最多读两遍,大意就知道了。 先是检查字词的翻译,都是课内学过的,需要灵活运用。 接着是朗读停顿或断句,不会有很复杂的,多做做就会了。 然后是虚词的解释,选择的题型,...

文言文课外阅读篇目选择
答:如:课内文言文《陋室铭》《爱莲说》都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 《桃花源记》《惠子相梁》故事性强,想像丰富。《鱼我所欲也》虽是议论文,但善于比喻,大量使用排偶句,富于文采和气势。 2.战争篇:课内的如《唐雎不辱使命》《公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曹刿论战》,课外选择的也是这样。 文体上,《唐雎不辱...

鱼我所欲也考试必考哪些题
答:文言文可能会加课外文言文一起考,要理解字在文中和常用的意思例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 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 也如使人之所欲...

桃花源记课外文言文对比阅读
答: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1. 桃花源记和搜神记对比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

文言文阅读方法总结
答:“雅”,就是进而要求译文用词造句比较考究,文笔优美。 三是要把握运用文言文阅读技巧,理解文章内容。 1、学习文言文要树立语境意识,运用“以文解文、以事解文、以理解文”的方法较准确地理解文章。①“以文解文”,即根据古人行文的特点,根据词所处的位臵,在语境中较科学的理解词语的含义。学习中可借助语法...

初中古诗词课内课外比较阅读
答:初中古诗词课内课外比较阅读  我来答 1个回答 #热议# 国际油价为何突然跌破100美元大关?影视达人17 2022-07-08 · TA获得超过176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11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96.5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1.初中课外课内比较有名,常用,必背的古诗和文言文 初中生必...

九年级文言文课内外比较阅读
答: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1. 九年级下册文言文对比阅读及答案有没有 最好一篇是课本里的一篇是课 【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

初中文言文对比阅读的方法
答:希望看了我的建议后,你的文言文会有所提高 要归纳总结。阅读文言文,要随时记下多音字、多义词和特殊句式。阅读文言文,只要遇到一个字出现第二个读音,一个词出现第二种解释,一个句式与现代汉语的结构不同,就要及时把它抄下来,加以归纳、整理。 2. 初中语文文言文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做6~9题.[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