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山水田园诗,应从哪些方面切入 诗词赏析:山水田园诗有哪些

作者&投稿:芝宋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山水田园诗的鉴赏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知人论世,揣摩主题
山水田园诗的作者通常都会在笔下的山水田园美景中融注自己的志趣节操和思想情感,其目的是通过静谧的山林、悠闲的水流,创造出一种山幽水静的情境,借以或表现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情感,或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官场生活的厌恶,或抒写闲适淡泊、悠然自得的心境.欣赏这类作品,我们在欣赏、吟咏时,应该深入地探究作者的生平经历,全面了解他所处的环境和时代,因为这些都密切关联着诗歌的情感主旨.做诗歌鉴赏题,我们往往可以通过多种渠道透视写作背景,从而揣摩情感主旨:抓标题,明了主题;抓作者,知人论世;抓注释,明晰背景;抓关键词,揣摩情感;读题干,揣摩隐含信息.
二、捕捉物象,体会意境
一切景语皆情语,山水田园诗必然要通过描写山水田园景物来抒发感情.这些山水田园风光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的特定情感服务.所以,准确把握了山水田园形象的特征有助于进一步深入了解作者的寓意,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体味诗歌的意境,主要从三个方面去把握:一写了哪些景物;二通过这些景物表现了怎样的画面,即画面组合所表现的情境氛围,或恬淡宁静,或清新活泼,或明丽绚烂,或雄浑壮阔;三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或热爱自然、钟情于山水,或淡泊宁静、悠然自得,或厌恶官场、向往隐逸等等.
三、分析手法,明辨技巧
1、调动感官,渲染氛围.山水田园诗往往综合运用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等感觉描写景物,使景物描写更加细腻.如高启《春暮西园》:“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首句“绿池芳草满晴波”,“绿”、“芳”,从视觉和嗅觉两个角度描绘了绿水盈盈、芳草萋萋的春天美景.
2、动静结合,营造意境.山水田园诗中摹景物往往将其动态与静态结合在一起描写,使画面生动活泼.如:王维《鸟鸣涧》末句“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便是以动写静,一“惊”一“鸣”,看似打破了夜的静谧,实则用声音的描述衬托山里的幽静与闲适,将寂静山林的整体意境烘托在读者眼前,与王籍“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
3、虚实结合,丰富内涵.眼前为实,想象为虚;现在为实,过去、未来为虚.虚实结合,借助想像,拓展了表现空间,扩大了意境.如欧阳修《琅琊溪》“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末两句实写花随溪水流出的景象;虚写山中的春意,以及溪源之远、溪流的曲折:虚实结合,激发了读者的想象,丰富了画面的内涵.
4、巧用修辞,丰富意蕴.山水田园诗可运用各种修辞方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使山水田园景物描写更为生动、形象,更富有感染力和蕴味.如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二首(其一)》:“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末句使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开门见“山”,“两山”似迫不及待地把苍翠的山色“送”进门来,化静为动,化无情为有情,赋予山以灵性,生动地写出了田园风光的盎然生机,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四、认清考点,规范答题
1、认真审题,辨明考点.高考的考点和题型具有稳定性,审题时应有“转化”意识.命题通常不是以我们最熟悉的方式呈现,审题时要拨开云雾见天日,审出题目的“原形”(“原型”).题干的设置通常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创设情境、设问角度和命题意图.前两者是显性的,后者是隐性的,但却是最为关键的,它直接关系到答题的方向.任何一道题,命题人都有鲜明的命题意图.审题时,把握了命题意图,才能明确命题人想考我们什么,才能准确答题,避免答非所问.
2、规范答题,分点陈述.高考诗歌鉴赏题型都有比较固定的解题思路和答题模式,答题时应按照既定的答题模式组织答案.答题要有分点意识,能够多角度、条分缕析地陈述答案——有几问就至少分几点;要有赋分意识,根据试题的分值来确定答案文字的长度,甚至大胆推断答案大体上可分为几点来表述,如4分的题,一般可分为两大点或四小点来表述;要有术语意识,答题时一定要使用鉴赏术语,观点在前,分析随后.

赏析山水田园诗,应从哪些方面切入?~

山水田园诗的鉴赏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知人论世,揣摩主题
山水田园诗的作者通常都会在笔下的山水田园美景中融注自己的志趣节操和思想情感,其目的是通过静谧的山林、悠闲的水流,创造出一种山幽水静的情境,借以或表现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情感,或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官场生活的厌恶,或抒写闲适淡泊、悠然自得的心境。欣赏这类作品,我们在欣赏、吟咏时,应该深入地探究作者的生平经历,全面了解他所处的环境和时代,因为这些都密切关联着诗歌的情感主旨。做诗歌鉴赏题,我们往往可以通过多种渠道透视写作背景,从而揣摩情感主旨:抓标题,明了主题;抓作者,知人论世;抓注释,明晰背景;抓关键词,揣摩情感;读题干,揣摩隐含信息。
二、捕捉物象,体会意境
一切景语皆情语,山水田园诗必然要通过描写山水田园景物来抒发感情。这些山水田园风光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的特定情感服务。所以,准确把握了山水田园形象的特征有助于进一步深入了解作者的寓意,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体味诗歌的意境,主要从三个方面去把握:一写了哪些景物;二通过这些景物表现了怎样的画面,即画面组合所表现的情境氛围,或恬淡宁静,或清新活泼,或明丽绚烂,或雄浑壮阔;三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或热爱自然、钟情于山水,或淡泊宁静、悠然自得,或厌恶官场、向往隐逸等等。
三、分析手法,明辨技巧
1、调动感官,渲染氛围。山水田园诗往往综合运用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等感觉描写景物,使景物描写更加细腻。如高启《春暮西园》:“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首句“绿池芳草满晴波”,“绿”、“芳”,从视觉和嗅觉两个角度描绘了绿水盈盈、芳草萋萋的春天美景。
2、动静结合,营造意境。山水田园诗中摹景物往往将其动态与静态结合在一起描写,使画面生动活泼。如:王维《鸟鸣涧》末句“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便是以动写静,一“惊”一“鸣”,看似打破了夜的静谧,实则用声音的描述衬托山里的幽静与闲适,将寂静山林的整体意境烘托在读者眼前,与王籍“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
3、虚实结合,丰富内涵。眼前为实,想象为虚;现在为实,过去、未来为虚。虚实结合,借助想像,拓展了表现空间,扩大了意境。如欧阳修《琅琊溪》“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末两句实写花随溪水流出的景象;虚写山中的春意,以及溪源之远、溪流的曲折:虚实结合,激发了读者的想象,丰富了画面的内涵。
4、巧用修辞,丰富意蕴。山水田园诗可运用各种修辞方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使山水田园景物描写更为生动、形象,更富有感染力和蕴味。如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二首(其一)》:“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末句使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开门见“山”,“两山”似迫不及待地把苍翠的山色“送”进门来,化静为动,化无情为有情,赋予山以灵性,生动地写出了田园风光的盎然生机,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四、认清考点,规范答题
1、认真审题,辨明考点。高考的考点和题型具有稳定性,审题时应有“转化”意识。命题通常不是以我们最熟悉的方式呈现,审题时要拨开云雾见天日,审出题目的“原形”(“原型”)。题干的设置通常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创设情境、设问角度和命题意图。前两者是显性的,后者是隐性的,但却是最为关键的,它直接关系到答题的方向。任何一道题,命题人都有鲜明的命题意图。审题时,把握了命题意图,才能明确命题人想考我们什么,才能准确答题,避免答非所问。
2、规范答题,分点陈述。高考诗歌鉴赏题型都有比较固定的解题思路和答题模式,答题时应按照既定的答题模式组织答案。答题要有分点意识,能够多角度、条分缕析地陈述答案——有几问就至少分几点;要有赋分意识,根据试题的分值来确定答案文字的长度,甚至大胆推断答案大体上可分为几点来表述,如4分的题,一般可分为两大点或四小点来表述;要有术语意识,答题时一定要使用鉴赏术语,观点在前,分析随后。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辛夷坞》: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自落.《山居秋瞑》: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渭川田家》一诗: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歌式微. 田家行作者:王建男声欣欣女颜悦,人家不怨言语别.五月虽热麦风清,檐头索索缲车鸣.野蚕作茧人不取,叶间扑扑秋蛾生.麦收上场绢在轴,的知输得官家足.不望入口复上身,且免向城卖黄犊.田家衣食无厚薄,不见县门身即乐! 野老歌 张籍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聂夷中 伤田家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不照绮罗筵,偏照逃亡屋.观田家 作者:韦应物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山中寡妇唐 杜荀鹤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尽尚征苗.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渭川田家 王维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鸲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春中田园 王维屋中春鸠鸣,树边杏花白.持斧伐远杨,荷锄觇泉脉.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临觞忽不御,惆怅远行客.过故人庄 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岁晏行 杜甫岁云暮矣多北风,潇湘洞庭白雪中.渔父天寒网罟冻,莫徭射雁鸣桑弓.去年米贵阙军食,今年米贱大伤农.高马达官厌酒肉,此辈杼轴茅茨空.楚人重鱼不重鸟,汝休枉杀南飞鸿.况闻处处鬻男女,割慈忍爱还租庸.往日用钱捉私铸,今许铅锡和青铜.刻泥为之最易得,好恶不合长相蒙.万国城头吹画角,此曲哀怨何时终.烧歌 温庭筠起来望南山,山火烧山田.微红夕如灭,短焰复相连.差差向岩石,冉冉凌青壁.低随回风尽,远照檐茅赤.邻翁能楚言,倚插欲潸然.自言楚越俗,烧畲为早田.豆苗虫促促,篱上花当屋.废栈豕归栏,广场鸡啄粟.新年春雨晴,处处赛神声.持钱就人卜,敲瓦隔林鸣.卜得山上卦,归来桑枣下.吹火向白茅,腰镰映赪蔗.风驱槲叶烟,槲树连平山.迸星拂霞外,飞烬落阶前.仰面呻复嚏,鸦娘咒丰岁.谁知苍翠容,尽作官家税.四时田园杂兴 (一)范成大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四时田园杂兴 (二)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赏析山水田园诗,应从哪些方面切入
答:1、调动感官,渲染氛围.山水田园诗往往综合运用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等感觉描写景物,使景物描写更加细腻.如高启《春暮西园》:“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首句“绿池芳草满晴波”,“绿”、“芳”,从视觉和嗅觉两个角度描绘了绿水盈盈、芳草萋萋的春天...

赏析山水田园诗,应从哪些方面切入
答:一、诗歌赏析无论是什么样的,你必须先了解一下诗人的人生经历,当然这是在对你能力范围之内说的。二、山水田园诗做一般都是两类三类人写的。一类是归隐山林看破红尘是是非非的,那么他们的诗呢,就诗论诗。另一类是官场失意,对腐朽的社会的不满的,那么你就该从景物中找到一些东西来迎合作者的感情。

山水田园诗派:美好乡村的诗意写照
答:山水田园诗派的意境表达多取自自然景致和生活场景。诗人们以季节变化、天气氛围等为切入点,表现自然的音容笑貌,概括出四季人文的寓意和玄妙之理。例如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阐述了“黄河壮阔、群山峭峻”之景。唐代杜甫的《望岳》通过对“泾源山下西南楼”美妙山...

怎样鉴赏诗歌?
答:1.写景抒情诗(主要是山水田园诗)鉴赏山水田园诗,主要从三个方面掌握。首先,要体味诗歌中情景交融的意境。中国古代诗歌最常用的艺术手法就是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情感的,于是就有了诸如“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融情入景”的说法。自然景物一经诗人纳入诗中,必然就会烙上诗人感情色彩的烙印,并为表达诗人的特定...

古诗词赏析的方法
答:在赏析时,第一步简要描述一下诗中描绘的景象和边塞将士的生活;第二步就是道出将士们的思乡之情和保家卫国的英雄气魄;第三步就是以诗人的立场表达其自身的情感,通常是对将士们的敬意。五、山水田园诗。山水田园诗主要描绘自然风光和农家生活,诗境大多清新淡雅,宁静隽永。这类诗一般融合写景和记事...

诗歌赏析的格式
答:一般来说,考生可从诗歌的思想内容、表现技巧、语言风格等方面去考虑。每一方面又可以结合具体作品选择某一个切入“点”。譬如思想内容方面的“悲”与“欢”,表达技巧方面的“显”与“隐”,语言风格方面的“阴柔”与“阳刚”,等等。角度宜小不宜大,最好抓住作品比较突出的某一点,深入开掘下去,...

怎样鉴赏诗词
答:1,山水田园诗(写景诗) 以歌咏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描写美丽,清新的自然景色为题材的诗歌.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代表人物主要有谢灵运,陶渊明,孟浩然,王维,范成大,杨万里等. 鉴赏山水田园诗,注意从以下几个角度去掌握...

诗歌赏析怎样赏析一首诗歌,从哪些方面思
答:物,或表现壮丽的边塞风光,才能使学生建立一种赏析的思路 (1)鉴赏口诀,王维之诗诗中有画,但多数情况之下却是有其共通之处的五.找技巧、忧愁、言有尽而意无穷。”只有让学生懂得了诗歌鉴赏的门道。四.找意象(典故)。诗歌鉴赏的最后,古典诗歌的考查基本类型有以下几类。从诗歌内容的角度来看、...

语文的诗歌赏析的解题方法是什么?
答:主观题包括填空、简答、品析等子题型,在概括填空、简答、品味分析表述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关键词语上着手,如抓住诗句中的主体,把握动词、色彩词的含义和作用,去品味赏析作答。 ②从关键诗句(主旨句、情感句)上着手,分析概括,推断作答的切入点。 ③从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和表达方式(白描、议论)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