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心总静不下来,佛教网 这几天心里总是静不下来,念佛号根本得不到清净。总是胡思乱想,...

作者&投稿:红庆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我把单行本佛经《华严三品》中的净行品读熟了。发了两条微博,摘录华严经净行品中的妙句。有位微博网友跟帖说:“为什么心总静不下来,牵拌自己的太多。”这个跟帖说出了个启示:让心安静下来的方法,可能在《净行品》里可以找到。净行品是文殊菩萨讲的法。文殊菩萨教我们善用心法。
善用心法,是怎样的呢?对境必然生心。当感觉境界令人烦扰时,根本的方法是让心清净下来。心清净,一切都清净。心静则环境静。心净则国土净。但是,很大的问题出来了:麻烦正是因为心不静啊!如何解决心不静呢?文殊菩萨教“净行”。
做一切事,看一切问题,都当做行菩萨道,心净与净行,成为一体。上班如果只当赶上班就觉得烦恼,但如果当作酬业(还债),就是行菩萨道了。赚钱只作赚钱想时还只能是赚钱,如果不作赚钱想而是行菩萨道,心里就清净了。
身体所行,话语所言,心里所想,都是修清净心的自性道场。通俗地说:放下自己,宽待别人。遇到任何境界,都能马上打开心量,律己宽人,犹如佛眼看世界,世界无非佛界。看看文殊菩萨怎么教人:
见路多尘,当愿众生,远离尘垢,获清净法。见路无尘,当愿众生,常行大悲,其心润泽。见无病人,当愿众生,入真实慧,永无病恼。见疾病人,当愿众生,知身空寂,离乖诤法。见报恩人,当愿众生,于佛菩萨,能知恩德。见背恩人,当愿众生,于有恶人,不加其报。 若得恭敬,当愿众生,恭敬修行,一切佛法。不得恭敬,当愿众生,不行一切,不善之法。得柔软食,当愿众生,大悲所熏,心意柔软。得粗涩食,当愿众生,心无染着,绝世贪爱。盛暑炎毒,当愿众生,舍离众恼,一切皆尽。暑退凉初,当愿众生,证无上法,究竟清凉。
净行品,讲清净修行的方法。关键还是要修行。为什么我们的心总不能静下来?牵绊自己的太多?是不是远离牵绊自己的环境,就能得清净呢?肯定不能够。即便回避了身外世界,但不能回避内心的无明尘扰。
我们即使什么也不做,还得吃喝拉撒。吃饭是最好的修行。出家人受人供养,有时有饭吃,有时没饭吃。文殊菩萨教如此对待:“若见空钵,当愿众生,其心清净,空无烦恼。若见满钵,当愿众生,具足成满,一切善法。”无论在家出家,吃饭应该这样子吃:“若饭食时,当愿众生,禅悦为食,法喜充满。若受味时,当愿众生,得佛上味,甘露满足。”
人人都得大小便,可有的人吃坏了肚子,还为腹泻生烦恼;有的人常年患便秘,还为健康问题生烦恼。但文殊菩萨教这类人放下自己,换个思路看问题:“大小便时,当愿众生,弃贪嗔痴,蠲除罪法。”
天天要穿衣,穿衣也能行菩萨道:“着下裙时,当愿众生,服诸善根,具足惭愧。整衣束带,当愿众生,检束善根,不令散失。若着上衣,当愿众生,获胜善根,至法彼岸。”穿漂亮衣服要反过来想:“着璎珞时,当愿众生,舍诸伪饰,到真实处。”穿僧衣时要往深处想:“着袈裟衣,当愿众生,心无所染,具大仙道。”
唐朝的大诗人杜甫,修文殊菩萨的净行法,他自己生活不如意,但希望别人都幸福:杜甫自己穷得住茅棚,却祝愿“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净行品》云:“若在厄难,当愿众生,随意自在,所行无碍。”“见欢乐人,当愿众生,常得安乐,乐供养佛。见苦恼人,当愿众生,获根本智,灭除众苦。”
佛法的修行,一个根本的特性,就是发愿修行。要发正愿而非邪愿。《净行品》发了141个愿,依愿止观。止观就是修定,修定就是降伏自心。文殊菩萨教发的141个净行大愿,就是141个善用其心的方法,涵盖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学佛时心静不下来怎么办~

我给你两种答案,第一种是官方版的回答:
1:阿弥陀佛,是你的业力逼迫你,使你不自在,那是魔障,你要坚持念就一定能克服。
2:阿弥陀佛,那是魔来考验你的定力,你要克服他,感恩他,坚持下来魔就走了。
3:阿弥陀佛,就算你不念,那些烦恼也是存在的,只是念经心静了,所以就跑出来,让你看的更清了,你只要坚持就行。

然后我给你我个人的说法:
你生活中有烦恼,无论念经睡觉,你都会在想,做梦都在做,你无需念经,无需念佛,无需打坐。你直击这个烦恼,去识破他前后因果,你就是念佛,你就是念经,你就是戒定慧。

修行人不能站在妄想的角度来思考事情,你要站在真如的角度来思考事情,你的修行才会突破得快。所以你的思考模式会影响到你进步的快慢。为什么古人说“日劫相倍”,人家修一日超过我们修一劫?因为他的智慧深。你不能老是活在过去的颠倒想,说烦恼是真实的,我的佛号也是真实的,我跟你拼了!那就糟糕了。那你要修到什么时候呢?你要想想看,妄想是无量劫打来的妄想,凭你现在少少的佛号,你想跟它拼了,你这不是不自量力吗?但是,你有般若的智慧就不同了。你告诉自己“何期自性,本自清净”,我站在一个本来没有烦恼的角度来断烦恼,站在一个本来没有生死的角度来了生死。从现在开始,你要从真如的角度来思考事情,从胜义谛的角度来思考事情,你进步就很快了。从“本来无一物”建立你的菩萨道,从“本来无一物”提起你的佛号,这个就是本经的首楞严王三昧的思想。先找到你的家,然后从你的家里面重新出发。前面讲这么多,就是在讲这个观念。五种的色受想行识的五阴是本来没有的,完全是后来的妄想捏造出来。
其实《楞严经》讲了很多思想,就是一个主题,就是称性起修。你要站在一个本来没有烦恼的角度来断烦恼,你要站在一个本来没有生死的角度来了生死。
净界法师《楞严经修学法要》

信仰佛教
答:去拜: 丹贝旺旭仁波切 为师 或 四川省甘孜洲白玉县阿宗寺 :江央确吉宁玛仁波切 修习大圆满法,能即生开悟 !3.所谓念念修行,就是终生念一佛名,念到一心不乱。从而能往生极乐世界。(念佛名:一是消业障;二是佛力感应加持)(当然要持戒、行善、发愿、生菩提心)(生真信,发切愿,志诚恳切...

怎么才能让自己的心静下来去学习?总是胡思乱想的,怎么办?求指点...
答:心静不下来的原因:1、有太多干扰物,引起你的胡思乱想2、所处的环境不适合学习3、因为最近的人或者事情而胡思乱想,也或者会因为一些没有完成的事情而胡思乱想4、你学习的东西你不感兴趣 对策:1、把自己胡思乱想的东西写下来,以后再完成2、干脆先把脑海中胡思乱想的事情可以完成的赶紧去做完3、...

学佛在线学佛四年,心静不下来
答:心中贪欲太多,烦恼太重,多诵心经可以治愈的

心静不下来,读点什么佛经比较好?
答:金刚经,坛经,心经。其实,读读三字经,千字文也是行的。

...常常妄念纷飞,心中不能清静,请教有什么好的念法没有?
答:心不至诚,想要摄心是行不通的。既已经做到至诚了,但仍然没做到纯一,应当摄住耳根认真地听佛号。无论是出声念还是心里默念,都必须念从心里起来(非有口无心,心里一定要有佛号,不光是从口出),声从口中发出,音从耳朵听入(每个字都要叫的真切,只有听清楚后,方才可念下一个字)。〖默念虽...

请有缘人帮我起一个和佛教有关的网名?
答:心空明净,所谓 空而明净,心若游离。希望对你有帮助,南无阿弥陀佛。

有没有哪位佛教高僧给我分析一下懒惰这个东西,我参加公务员考试,去年很...
答:不知你是否是佛教徒呢?心里着急,但又懒惰,我觉得还是你的心太浮躁,不能踏下心来看进书去,要让你的心沉静下来。你可以听听佛教音乐,听听高僧讲经,也可以自己念念地藏经,都可以沉静你的心。心沉静了,自然就能看进书去了。有的时候自己为什么沉静不下来,自己都不清楚,其实都是我们生活的这个...

佛教问题
答:阿弥陀佛,难得楼主呵护善根。破解或说是解决之法有二;坚固信心,发勇猛心四弘誓愿。精进修行此生解脱或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国。受持《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可解决转世忘法的问题,和又复恶道的问题。一经于耳,永不覆忘;此身后生,不复恶道;【佛言:天帝。此佛顶尊胜陀罗尼。若有人闻。

...该开学了,不知怎么的,心总是静不下来,看不进去书。求帮助。_百度知...
答:我是一名高一的学生,该开学了,不知怎么的,心总是静不下来,看不进去书。求帮助。 自己总是很贪玩,甚至有时候写着作业就走神了,还很爱玩手机和电脑。想戒都戒不掉,怎么办。求个方法能让我远离手机和电脑的诱惑还能安心勤奋学习的。... 自己总是很贪玩,甚至有时候写着作业就走神了,还很爱玩手机和电脑。想...

坐不住静不下心四字成语
答:【闲静少言】不爱说笑,很少讲话。【虚一而静】指虚心、专一而冷静地。 2. 形容“心静不下来”的成语 1. 心神不宁 释义:定:安定。形容心情不平静。 读音:xīn shén bú níng 造句:他心神不宁地慢慢向门口倒退,恨不得一下子化为乌有。 2.心神恍惚 释义:恍惚:神志不清,精神不集中。形容精神不集中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