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地质条件分析 水文地质条件及突水分析

作者&投稿:辛贷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依据水文地质的调查分析,主要分析是否有井泉露头,水位、补给的源头是什么?含水层的厚度和岩性?区域水文地质的特征如何?地质资料的分析注意地层岩性的特点和导水性、渗透性、保温性、热导率等指标,基本判断该区断裂的分布和走向,可能赋存地下水的地质条件和特征。



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怎么分析~

地质
编辑
地质泛指地球的性质和特征。主要是指地球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发育历史等,包括地球的圈层分异、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岩石性质、矿物成分、岩层和岩体的产出状态、接触关系,
地质
外文名
[geology]
拼 音
dì zhì
含 义
地质学的简称
历史意义
哲学概念

1.矿井水文地质
本区水文地质条件较为复杂,大煤底板主要含水层有:
1)石炭系L8灰岩含水层,上距大煤平均23m,厚度4.19~11.94m,是矿井直接充水来源,L8灰岩虽裂隙、岩溶发育,但灰岩本身涌水量有限,易于疏水降压,其疏干效果较好,如本次突水前2-5孔(L8水文观测孔)水位为-126.78m,邻区21031回采工作面实际开采标高为-200m,未发生L8灰岩突水。
2)石炭系L2灰岩含水层,为本区主要含水层之一,上距大煤78m左右,分布稳定,其厚度10~12m,同时L2与L3、L4灰岩之间没有良好的隔水层,故组成了石炭系下部含水层组。据个别孔抽水资料,K=0.02~3.48m/d,本次突水前中55孔(L2观测孔)水位+85.92m,受矿井排水的影响不明显。
3)奥陶系灰岩(O2)含水层:上距大煤120m,层厚450m,该含水层含水极为丰富,在井田边界以断层形式与石炭系含水层接触。中17孔(O2)突水前水位+87.44m,突水后,水位变化不明显。
2.矿井涌水量及突水情况
中马村矿突水前(1985年10月)总涌水量37.48m3/min,其中一水平29.63m3/min,二水平7.85m3/min,矿井一水平排水能力127m3/min,二水平排水能力56m3/min。
中马村矿自建井以来发生10m3/min以上的突水共5次(表5-1)。

表5-1 中马村矿突水情况表

3.23031工作面突水分析
(1)工作面地质情况
该工作面东西长460m,南北宽70~110m,回采标高-176.4~-198.49m,下风道在掘进到距开切眼55 m处,发现一条近东西向的小断层,倾向北,落差6 m左右,为避开此断层将下风巷改为西北方向,后经打钻发现在下风道南13 m处又发现一条断层,倾向南,落差小于5m。另在开切眼下部也见一条落差0.5m的小断层,区内煤层走向北东50°~80°。倾向南东,倾角10°~14°,有缓波褶皱,平均煤厚6m。
(2)突水地点
此次突水点位置未实际见到。据分析,可能性较大的有两处:一是在工作面10月13日发生突水2.3m3/min的地方;另一个是中间巷至钻窝14 m的范围内,且靠近下风道,理由是巷道空顶面积大,加之下风道沿断层掘进,构成采动矿压和断层引起的地应力相叠加,应力比较集中。
(3)突水水源
23061工作面突水前后,附近各含水层水位变化如下:L8(中 69孔)距出水点1090m,水位由出水前-119.04m上升到-118.21m,突大水后又下降到-122.94m,下降幅度较小,L2(中75孔)距突水点1235m,水位由+85.37m下降到+23.55m,下降值61.82m,O2灰岩(中 17)距突水点 1585m,水位由+87.11m 降至+86.82m,下降0.29m,从上述含水层水位变化分析,这次突水L2灰岩是直接水源,O2灰岩水也有参与。
(4)突水机理分析
23061工作面突水点标高约在-198 m附近,承受L2灰岩水压28.3kg/cm2。在正常情况下,L2灰岩承压无法突破78 m厚的隔水层而进入工作面,而必须有构造破碎带沟通。通过注浆钻孔施工证明确有一条走向近东西、倾向北(向工作面内倾斜)、倾角33°的正断层存在,断层落差由下而上为9~6m,即下大上小,断层与L2灰岩的交面线(上升盘)标高-241m,断层与L8灰岩的交面线标高为-203m,由于断层倾角平缓,岩石遭受破坏的范围较广。L2灰岩承压水沿断层破碎带向上潜伏到一定高度(称原始潜伏)。随着采煤引起的矿压破裂不断沿断层破碎带(比较正常地区破坏深度大)向下延展,当二者沟通时,在L2灰岩高水压的作用下,造成了L2灰岩突水。

水利工程水文地质问题探讨?
答:水利工程水文地质问题分析 坝基岩体的工程地质问题 水利工程其坝型的不同决定了其施工的工作特点也不同,因而对水文和地质条件的要求也就不同。因此在施工中除了应该了解不同坝型的各种施工特点之外,还应该了解各种坝型对地质的要求和在不同地质条件下的适应性。坝区岩体中存在的地质缺陷可能对工程产生...

区域地质和水文地质背景
答:九里山泉域岩溶水系统周边均为隔水边界,岩溶水有独立的补给、径流和排泄条件。 1.西北边界 系统西北为丹河小山字形东南弧压性断层组成的隔水边界,总体上北盘上升、南盘下降。在晋城孔庄白水河河谷地面可见主断层带内发育约80cm厚断层糜棱岩,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分析认为,水掌泉、三姑泉的出流与该断层带的相对阻水有...

泉域环境水文地质问题浅析
答:摘要 本文是在分析大量前人相关资料的基础上,通过1∶5万综合水文地质调查、地下水动力场调查、物探、抽水试验、水质化验等工作,基本查清了泉域的水文地质条件,确定了泉域边界及性质,查明了泉水的补径排条件,着重分析了影响小南海泉泉水流量减小的自然和人为因素。 关键词 小南海泉域 泉流量 降水 红旗渠 地下水开采...

水文地质条件与油气分布
答:三)水化学特征与水动力学性质 从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得知,东营凹陷总体上沉积水占绝对优势,渗入水量微弱,故地层水主要来源于压实作用,由此而产生从各洼陷中心向四周流动的“离心流”,这种流动形式导致了油气围绕生油洼陷中心呈环状或带状分布的特点。这一认识在流体势分析和地球化学分析中均得到了证实。

实验区地质环境条件
答:一、水文地质条件 1.地质背景 实验区在大地构造上位于扬子准地台黔南台陷贵定北东向构造变形区,宽缓的雅水背斜和克度向斜的过渡地带。构造线方向南北。区内出露地层为二叠系中统栖霞、茅口组(P2q-m)、石炭系上统马平组(C2mp)、黄龙组(C2hn)、下统摆佐组(C1b)及大塘组二段(C1d2),岩性以石灰岩、白云质灰...

区域地层及其水文地质特性
答:不同岩相区,其水文地质特性各异,总体上分析灰岩区为含水层,页岩区为弱透水层。 佘田桥组:岩性变化极为复杂,大致分为页岩灰岩区、灰岩区和砂岩区,厚110.1~708m。页岩灰岩区主要分布于西半部团山、天马山、炉观、桃林、大观及巨口铺、严塘、禾青和锡矿山等地;灰岩区分布于猪婆山周围,厚110.1m;砂岩区...

岩土工程勘察中的水文地质分析?
答:在工程地质勘察中,忽视水文地质问题,本文阐述了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概念机两者关系,分析了水文地质勘察内容以及地下水可能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为提出治理措施奠定了基础。在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由于某些地方的水文地质条件相对比较的复杂,因此忽视了水文地质问题的研究和探讨,在地下水的作用下,使岩土工程...

水文地质条件概化
答:(4)河流渗漏处理:区内河流均为季节性短暂流水,有水时间短,所以河流的入渗与降水入渗一同考虑在内。5.水文地质概念模型 经过对水文地质条件概化处理,计算区水文地质概念模型是由非均质各向同性的裂隙岩溶含水层组成的具有二类边界平面二维渗流的潜水过渡到承压水含水层。

地质及水文地质概况
答:三、水文地质条件 研究区第四系含水介质是一个几何形态复杂、多种类型叠加的含水层组结构,它是由多层交叠、纵横交错的砂、砾层以及间以黏土层构成的孔隙含水组,一般在垂向上缺少较大面积分布的、具有一定空间厚度的细粒堆积物,富水性和透水性良好。前人根据Qh、Qp3、Qp2和Qp1地层,相应划分为第I、II、III和IV...

区域水文地质条件评价
答:一般而言,区域性水文地质条件评价工作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①进行含水层(组)划分,查明不同含水层与隔水层的空间分布状况及厚度变化规律;②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条件,评价不同含水层的水文地质参数(渗透性、富水性、涌水量及回灌率等)及其空间变化规律;③评价各含水层中地下水水质状况,分析区域地下水的化学特征及变化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