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西学东渐”?

作者&投稿:夹苇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概念:“西学东渐”是指西方自然科学和人文学术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

2、两次转型: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封建转帝制,发生于商鞅前后与秦皇汉武之间;第二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帝制转民治,则发生于鸦片战争之后,实在是从割让香港之后才被迫开始的。

3、西学东渐的方式:传教授徒,翻译图书,编辑出版报刊、杂志,兴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等。

4、西学东渐的阶段:“明末、清初”背景:伴随着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的传教活动逐渐进行的。“晚清、民初”背景:是在近代西方列强打开中国国门后,伴随着军事、经济和文化渗透而逐步展开的。

5、重要史实:利玛窦与徐光启合译的欧几里得《几何原本》(第一部译成中文的西方科学著作)。

6、西学东渐的影响(作用):引入西方文艺复兴以后的科学技术,将一种新颖的异质文化导入中国传统的文化系统,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揭开新的一幕, 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具有积极意义。



~

谈谈你对西学东渐的看法
答:此时的西学传入,主要以传教士和一些中国人对西方科学著作的翻译为主。1605年利玛窦辑着《乾坤体义》,被《四库全书》编纂者称为”西学传入中国之始”。当时对中国的影响主要在天文学、数学和地图学方面,由于只在少数的士大夫阶层中流传,而且大部分深藏皇宫,没有能够很好的普及。

西学东渐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答:学术的影响 西学东渐将西方近代各种学术上的新成果带入了中国,深深影响到各种学术的发展,而许多在传统中国不被重视甚至不存在的学科也在此影响下得到发展。中国传统学术的基本框架“经、史、子、集”完全被打破,许多传统的学术受到西学的冲击,有的逐渐没落,有的吸收西方学术而加以改进,到民国时期,...

关于西学东渐
答:近代中国西学东渐 ——过程:魏源著《海国图志》,倡导师夷长技以制夷,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康有为等人宣传维新思想,宣传西方的政治制度,主张救亡图存、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孙中山则主张通过暴力革命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陈独秀倡导新文化运动,提出了民主和科学的口号,主张...

出现"中学西传"和"西学东渐"现象的各自原因是什么?
答:中学西传:是因为我国繁荣安定,对外贸易发达,统治者的开明政策 西学东渐:从1840年起,我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主权被殖民者侵略,国土被占,统治者的 无能。再加上我国长期处于闭关锁国,与世隔绝

为什么说中国大学属于西学东渐的产物?
答:西学东渐,是指近代西方学术思想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通常而言是指在明末清初以及晚清民初两个时期之中,欧洲及美国等地学术思想的传入。从大学形成实体看,国内新式学校完全是受西式学堂影响,并借鉴开设。在晚清这波西学东渐中,西式的新学堂才开始逐渐建立。最早的学堂为1839年在澳门成立的玛里逊学堂...

西学东渐的三个阶段是什么?
答:西学东渐的三个阶段概述如下:第一阶段,从鸦片战争到洋务运动,标志着西学东渐的起始。这一时期,西方的科学技术、思想文化开始传入中国,影响了一批开明的中国知识分子,他们意识到西方的先进性,并开始尝试学习和借鉴。第二阶段,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时期,西学东渐的深度和广度都有了显著扩展。中国...

西学东渐的三个阶段及史实
答:从鸦片战争到洋务运动为西学东渐的第一阶段。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时期是西学东渐的第二阶段。从民初到“五四”时期,是西学东传中国的第三阶段。 从鸦片战争到洋务运动为西学东渐的第一阶段。在鸦片战争前的闭关锁国时代,异国是那样离奇而遥远。中国人把西方文明当成海外奇谈。然封闭不能自固,锁国难保国门。

中体西用和西学东渐的区别
答:二者区别如下:1、中体西用是清末政治改革的口号,而西学东渐是指明清时期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传入中国。2、中体西用主要是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科学技术,来维护封建的专制政体,而西学东渐是西方的文化逐渐向东方传播的过程。3、中体西用在中国的实践中主要表现在教育、医疗、工业、农业等领域,而西...

早期西学东渐有哪些表现?
答:①经济: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经济逐渐发展。②政治:传统政治体系向近代政治体系演化的民主化趋势。③思想:思想变革由浅入深,逐次递进;推动国人思想解放,促进马克思主义传播。④教育文化的发展-新式教育与文化事业的变化。⑤科技引进与影响-科技事业的发展与社会生活的改变。⑥社会习俗的变革...

近代"西力东侵"与"西学东渐"是什么关系
答:媒体是将少数知识分子所习得的西学,较快速地传布于较多人的方式,在近代的西学东渐之中,最主要的媒体有书籍、期刊、报纸等。1、书籍的出版流通西学书籍的翻译和著述,是西学东渐相当重要的媒介,关于各种出版的书籍和简介,见于后面的书籍列表以及各学科的相关内容,这里主要探讨书籍的出版和流通。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